他们用热情和底气,讲述天府品牌新故事

川观新闻

2天前

她的底气不仅来自扎实的经济数据,还来自不断变化的生态细节。...目前,普格县构建了从艾草种植、加工生产到产品研发、品牌运营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开发出涵盖艾绒、艾条、贴剂、精油4个系列40余款产品矩阵。

川观新闻记者 唐泽文 文/图

成都东郊记忆,前身为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旧址,入选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承载着四川工业发展的辉煌印记。

托底性帮扶工作是省委、省政府推动欠发达县域振兴发展部署开展的一项创新性工作,通过五项机制、六张清单、五支力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帮扶体系,用产业和品牌助力39个县域加快追赶、跨越发展。去年,39个欠发达县域GDP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长6.1%。

这两个好像并不相关的印记,在5月9日融合在了一起。

5月9日晚,由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的“魅力天府品牌之夜”在成都东郊记忆举行。4位“39品牌官”带着欠发达县域的产品登上舞台,向全球讲述来自一线的中国品牌新故事。

活动现场

故事的底气

他们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直接受益者

第一眼看到张慧玲,就感受到了她独立自主的气场。

“大家都说,我把‘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话,装进了瓶子里。”张慧玲是阿坝州若尔盖县唐克镇白河社区党支部书记,2015年刚到社区时,账面只有1元钱。

而现在,“我们的集体经济固定资产已经达到3700万元,去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舞台上,她说话很有底气,她说出的数据更有底气。

这个瓶子,叫“方寸小瓶”,由大小两个瓶子组成。稍大一点的瓶里装着黄河水,没有过滤就很清澈;稍小一点的瓶里是取自黄河岸边的沙。

去年,这个文创产品卖了二十多万元。

她的底气不仅来自扎实的经济数据,还来自不断变化的生态细节。

此前,张慧玲发起成立的阿妈啦黄河巾帼志愿巡河护河队,一天能捡一吨多垃圾;而现在,基本空口袋去、空口袋回。

老百姓环保观念发生的根本性变化,让黄河九曲第一湾的水变清了。那里还成了丹顶鹤、黑颈鹤的乐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是直接受益者。”她说。

同样有底气的,还有另一位“95后”品牌官,凉山州布拖县拉果乡阿布洛哈村党支部书记吉列子日。

阿布洛哈村在彝语中的意思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它是全中国60多万个村庄中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建制村。

他的底气,来自村里的“一多一少”。

先看少:岩蜜。

吉列子日介绍,阿布洛哈村虽然偏僻,但是物产极具特色。舞台上他告诉大家:“我手上拿着的岩蜜,恐怕很多朋友都还没有吃过。”

这是一种名为中华蜂的野生蜜蜂采集的百花蜜,它的蜂窝很奇特,位于岩石的洞穴中,只能每年11月采摘一次。因为它“天生天养”,全村一年产量只有3000多斤。如今,便利的基础设施条件,让这类高附加值产品“酒香不怕巷子深”。

再看多:脐橙。

托底性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主管部门整合衔接各方面资金投入到产业发展中,让村里的脐橙种植面积从2020年的60亩扩展至目前的370亩,预计到2028年产量可达55万斤以上。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阿布洛哈村还养殖了600多只黑山羊、80多头牛。“这都是吃百草、饮山泉、生态放养长大的好物产。”他说。

这些好产物的品牌名字,他们定为“阿布罗哈”。大胆地猜想,这个词的含义,有可能从偏远落后,逐渐变为幸福美满。

故事的热情

入夜,但产业发展的情绪不凉

整个品牌之夜,热情从舞台上传递到了舞台下。

其中的一次传递,是四川能投凉山生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宏斌在舞台上演讲时的最后一句“广告语”——“大凉山艾”,高原艾草源头供应商第一品牌!“广告语”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

可能有人会感到奇怪,四川能源发展集团不是能源企业吗,怎么热衷到跨界种艾草去了?

这里面有一段特殊的缘分:2016年,该公司响应“国企入凉”号召,扎根凉山州普格县开启脱贫攻坚。

大凉山高原平均海拔1800至2800米,山川纯净,气候立体,孕育出了叶茎粗、叶大肥厚的高原艾草,艾绒出绒率、精油含量和出油率等远高于国内其他地区。

对口帮扶下,这里的高原艾草获得全球知名检测机构SGS认证,通过508项农残检测,并获得“生态原产地”评定。让其成为全省39个欠发达县域谋划发展的22个重点产业产品。小小艾草,正在变为致富品牌。

目前,普格县构建了从艾草种植、加工生产到产品研发、品牌运营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开发出涵盖艾绒、艾条、贴剂、精油4个系列40余款产品矩阵。

目前,凉山州各县推广艾草种植面积3万余亩,未来计划实现将其打造成全国唯一单体超10万亩的道地高原艾草产区。“输血”变为了“造血”。

整个活动,最能引发大家热情的,是甘孜州政协副主席、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刘洪。

活动现场

舞台上,他也诚挚邀请全球游客到39个欠发达县域走一走、看一看。“像若尔盖一样,我省欠发达县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数据显示,39个县域拥有3A级及以上景区192个、占全省比重21.2%。

活动期间,刘洪妙语连珠,“花样”推介家乡旅游。“川西高原拥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高山、草原、湖泊、温泉、雪山和五彩非遗等应有尽有。”他说,推动欠发达县域文旅产业大发展,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管理服务水平,通过独特的文化体验,让资源地从“网红”走向“长红”。

会议结束,大多参会者都没有立即离开。他们有的在会议大厅门外与各类新产品合影留念;有的来到配套举行的集市展区购买特色产品。

虽已入夜,东郊记忆里,从会场延伸出来的热,却在持续。

她的底气不仅来自扎实的经济数据,还来自不断变化的生态细节。...目前,普格县构建了从艾草种植、加工生产到产品研发、品牌运营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开发出涵盖艾绒、艾条、贴剂、精油4个系列40余款产品矩阵。

川观新闻记者 唐泽文 文/图

成都东郊记忆,前身为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旧址,入选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承载着四川工业发展的辉煌印记。

托底性帮扶工作是省委、省政府推动欠发达县域振兴发展部署开展的一项创新性工作,通过五项机制、六张清单、五支力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帮扶体系,用产业和品牌助力39个县域加快追赶、跨越发展。去年,39个欠发达县域GDP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长6.1%。

这两个好像并不相关的印记,在5月9日融合在了一起。

5月9日晚,由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的“魅力天府品牌之夜”在成都东郊记忆举行。4位“39品牌官”带着欠发达县域的产品登上舞台,向全球讲述来自一线的中国品牌新故事。

活动现场

故事的底气

他们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直接受益者

第一眼看到张慧玲,就感受到了她独立自主的气场。

“大家都说,我把‘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话,装进了瓶子里。”张慧玲是阿坝州若尔盖县唐克镇白河社区党支部书记,2015年刚到社区时,账面只有1元钱。

而现在,“我们的集体经济固定资产已经达到3700万元,去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舞台上,她说话很有底气,她说出的数据更有底气。

这个瓶子,叫“方寸小瓶”,由大小两个瓶子组成。稍大一点的瓶里装着黄河水,没有过滤就很清澈;稍小一点的瓶里是取自黄河岸边的沙。

去年,这个文创产品卖了二十多万元。

她的底气不仅来自扎实的经济数据,还来自不断变化的生态细节。

此前,张慧玲发起成立的阿妈啦黄河巾帼志愿巡河护河队,一天能捡一吨多垃圾;而现在,基本空口袋去、空口袋回。

老百姓环保观念发生的根本性变化,让黄河九曲第一湾的水变清了。那里还成了丹顶鹤、黑颈鹤的乐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是直接受益者。”她说。

同样有底气的,还有另一位“95后”品牌官,凉山州布拖县拉果乡阿布洛哈村党支部书记吉列子日。

阿布洛哈村在彝语中的意思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它是全中国60多万个村庄中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建制村。

他的底气,来自村里的“一多一少”。

先看少:岩蜜。

吉列子日介绍,阿布洛哈村虽然偏僻,但是物产极具特色。舞台上他告诉大家:“我手上拿着的岩蜜,恐怕很多朋友都还没有吃过。”

这是一种名为中华蜂的野生蜜蜂采集的百花蜜,它的蜂窝很奇特,位于岩石的洞穴中,只能每年11月采摘一次。因为它“天生天养”,全村一年产量只有3000多斤。如今,便利的基础设施条件,让这类高附加值产品“酒香不怕巷子深”。

再看多:脐橙。

托底性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主管部门整合衔接各方面资金投入到产业发展中,让村里的脐橙种植面积从2020年的60亩扩展至目前的370亩,预计到2028年产量可达55万斤以上。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阿布洛哈村还养殖了600多只黑山羊、80多头牛。“这都是吃百草、饮山泉、生态放养长大的好物产。”他说。

这些好产物的品牌名字,他们定为“阿布罗哈”。大胆地猜想,这个词的含义,有可能从偏远落后,逐渐变为幸福美满。

故事的热情

入夜,但产业发展的情绪不凉

整个品牌之夜,热情从舞台上传递到了舞台下。

其中的一次传递,是四川能投凉山生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宏斌在舞台上演讲时的最后一句“广告语”——“大凉山艾”,高原艾草源头供应商第一品牌!“广告语”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

可能有人会感到奇怪,四川能源发展集团不是能源企业吗,怎么热衷到跨界种艾草去了?

这里面有一段特殊的缘分:2016年,该公司响应“国企入凉”号召,扎根凉山州普格县开启脱贫攻坚。

大凉山高原平均海拔1800至2800米,山川纯净,气候立体,孕育出了叶茎粗、叶大肥厚的高原艾草,艾绒出绒率、精油含量和出油率等远高于国内其他地区。

对口帮扶下,这里的高原艾草获得全球知名检测机构SGS认证,通过508项农残检测,并获得“生态原产地”评定。让其成为全省39个欠发达县域谋划发展的22个重点产业产品。小小艾草,正在变为致富品牌。

目前,普格县构建了从艾草种植、加工生产到产品研发、品牌运营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开发出涵盖艾绒、艾条、贴剂、精油4个系列40余款产品矩阵。

目前,凉山州各县推广艾草种植面积3万余亩,未来计划实现将其打造成全国唯一单体超10万亩的道地高原艾草产区。“输血”变为了“造血”。

整个活动,最能引发大家热情的,是甘孜州政协副主席、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刘洪。

活动现场

舞台上,他也诚挚邀请全球游客到39个欠发达县域走一走、看一看。“像若尔盖一样,我省欠发达县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数据显示,39个县域拥有3A级及以上景区192个、占全省比重21.2%。

活动期间,刘洪妙语连珠,“花样”推介家乡旅游。“川西高原拥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高山、草原、湖泊、温泉、雪山和五彩非遗等应有尽有。”他说,推动欠发达县域文旅产业大发展,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管理服务水平,通过独特的文化体验,让资源地从“网红”走向“长红”。

会议结束,大多参会者都没有立即离开。他们有的在会议大厅门外与各类新产品合影留念;有的来到配套举行的集市展区购买特色产品。

虽已入夜,东郊记忆里,从会场延伸出来的热,却在持续。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