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甜蜜产业”背后的中国制造——对话克林轻工董事长刘长战

新华财经

1天前

新华财经昆明5月9日电(记者郝玉、苏醒)近日,昆明克林轻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长战接受新华财经记者专访,围绕“把一根甘蔗吃干榨净”的资源综合利用、糖市供需格局以及智能装备如何赋能传统糖业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新华财经昆明5月9日电(记者郝玉、苏醒)近日,昆明克林轻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长战接受新华财经记者专访,围绕“把一根甘蔗吃干榨净”的资源综合利用、糖市供需格局以及智能装备如何赋能传统糖业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据介绍,克林轻工是我国制糖装备领域的龙头企业,是能提供整厂设备的主要糖机装备制造企业,其产品出口越南、缅甸、泰国、马里、埃塞俄比亚等二十多个国家。

刘长战表示,围绕“把一根甘蔗吃干榨净”的目标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需求,克林轻工不断延伸产业链,不断推出制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已实现甘蔗输送、破碎、压榨、提汁、煮炼、分蜜及干燥和包装等工艺过程的全套设备生产和系统解决方案。“目前,从设备的制造、安装、调试到现场的自动化控制,完全都是克林轻工自己的技术,没有任何‘卡脖子’环节,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障我们的生产线不受影响。”

新华财经记者:作为国内制糖装备制造的领军企业,企业如何帮助糖厂实现“吃干榨尽”这一目标?

刘长战:甘蔗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全身都是宝。我们始终坚持“吃干榨净”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甘蔗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在甘蔗汁提取环节,企业研发的高效压榨机采用多级压榨技术,抽出率很高,显著提升了糖厂的原料利用率。对于榨汁后的甘蔗渣,我们开发了三种高值化利用途径:一是用于造纸生产;二是采用生物酶解技术制成可降解环保餐盒,实现循环利用;三是利用锅炉尾气余热干燥后可减少燃烧蔗渣的使用量,多余蔗渣可供出售以增加糖厂经济效益。

在副产品处理方面,糖厂过滤产生的滤泥经过企业的生物发酵技术处理,可转化为优质有机肥,既解决了废弃物处理问题,又为甘蔗种植提供了优质肥料。

这些技术创新不仅实现了甘蔗资源的全价值开发,更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企业的制糖装备已出口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地区,在国际市场上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技术口碑。

新华财经记者:企业如何帮助更多的制糖企业实现绿色环保发展?

刘长战:制糖产业在碳排放方面具有天然的平衡特性。甘蔗作为主要原料,在其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这一碳汇效应与制糖加工环节产生的碳排放基本实现动态平衡,使整个产业链的碳排放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企业在推进糖厂绿色低碳发展方面,重点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完整的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实现制糖副产物的循环利用;二是研发新型电动智能化收割设备,逐步替代传统燃油动力机械,显著降低前端生产环节的碳排放;三是通过技术创新持续改进制糖装备的能效水平,为糖厂绿色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制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新华财经记者:糖作为重要的期货交易产品,从企业设备销售的情况来看,当前糖的需求量处于怎样的水平?未来糖价将呈现怎样的运行趋势?

刘长战:我国食糖作为国家战略储备物资和重要的大宗期货交易商品,近年来市场供需保持基本稳定。从消费端来看,年消费量维持在1540万吨左右;在供给方面,国内食糖年产量约1100万吨左右,其余需要通过进口渠道补充。

展望2025/26年制糖期,预计国内食糖产量将实现稳步增长,这将有助于改善供给结构。从消费趋势来看,虽然仍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幅预计较为有限。整体而言,随着国内产能的持续提升,我国食糖市场的供给保障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有利于维护市场稳定运行。

从国际糖价走势来看,受此前国际形势影响,部分产糖国相继实施出口限制政策,导致国际糖价出现阶段性上涨。当前随着地缘政治局势逐步缓和,国际糖市供给端压力有所缓解。基于对当前市场形势的综合研判,预计未来国际糖价将进入相对平稳期,整体呈现高位震荡、温和回调的运行态势,出现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新华财经记者:过去几年企业处于稳定增长的发展趋势,今年哪个业务板块有可能成为新的增长点?

刘长战:在技术创新和业务发展方面,我们今年重点聚焦三个关键领域:自动煮糖技术、连续煮糖罐应用和甘蔗除杂系统。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这些创新产品获得了行业客户的广泛认可,许多糖厂主动联系企业寻求技术方案和报价,市场需求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与传统设备制造商不同,企业建立了独特的“工艺先行”研发模式。公司专门组建了工艺研发团队,由资深工艺工程师深入研究制糖生产的各个环节,通过工艺创新带动装备升级。这种以工艺为核心、装备为支撑的研发理念,使我们能够提供更符合糖厂实际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

当前糖厂面临的主要挑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效率提升的需求日益迫切,二是劳动力短缺问题愈发突出。针对这些痛点,企业正在重点研发自动化生产设备和甘蔗机械化收割系统。比如在收割环节,传统的人工砍蔗方式效率低下且用工困难,这正是我们技术攻关的重点方向。

未来,企业将持续推进糖厂智能化转型,重点在于实现工艺装备与自动化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技术创新解决行业发展瓶颈,既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我们的竞争优势所在。(参与调研:郝菁、陈泽)

编辑:胡晨曦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昆明5月9日电(记者郝玉、苏醒)近日,昆明克林轻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长战接受新华财经记者专访,围绕“把一根甘蔗吃干榨净”的资源综合利用、糖市供需格局以及智能装备如何赋能传统糖业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新华财经昆明5月9日电(记者郝玉、苏醒)近日,昆明克林轻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长战接受新华财经记者专访,围绕“把一根甘蔗吃干榨净”的资源综合利用、糖市供需格局以及智能装备如何赋能传统糖业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据介绍,克林轻工是我国制糖装备领域的龙头企业,是能提供整厂设备的主要糖机装备制造企业,其产品出口越南、缅甸、泰国、马里、埃塞俄比亚等二十多个国家。

刘长战表示,围绕“把一根甘蔗吃干榨净”的目标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需求,克林轻工不断延伸产业链,不断推出制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已实现甘蔗输送、破碎、压榨、提汁、煮炼、分蜜及干燥和包装等工艺过程的全套设备生产和系统解决方案。“目前,从设备的制造、安装、调试到现场的自动化控制,完全都是克林轻工自己的技术,没有任何‘卡脖子’环节,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障我们的生产线不受影响。”

新华财经记者:作为国内制糖装备制造的领军企业,企业如何帮助糖厂实现“吃干榨尽”这一目标?

刘长战:甘蔗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全身都是宝。我们始终坚持“吃干榨净”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甘蔗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在甘蔗汁提取环节,企业研发的高效压榨机采用多级压榨技术,抽出率很高,显著提升了糖厂的原料利用率。对于榨汁后的甘蔗渣,我们开发了三种高值化利用途径:一是用于造纸生产;二是采用生物酶解技术制成可降解环保餐盒,实现循环利用;三是利用锅炉尾气余热干燥后可减少燃烧蔗渣的使用量,多余蔗渣可供出售以增加糖厂经济效益。

在副产品处理方面,糖厂过滤产生的滤泥经过企业的生物发酵技术处理,可转化为优质有机肥,既解决了废弃物处理问题,又为甘蔗种植提供了优质肥料。

这些技术创新不仅实现了甘蔗资源的全价值开发,更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企业的制糖装备已出口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地区,在国际市场上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技术口碑。

新华财经记者:企业如何帮助更多的制糖企业实现绿色环保发展?

刘长战:制糖产业在碳排放方面具有天然的平衡特性。甘蔗作为主要原料,在其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这一碳汇效应与制糖加工环节产生的碳排放基本实现动态平衡,使整个产业链的碳排放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企业在推进糖厂绿色低碳发展方面,重点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完整的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实现制糖副产物的循环利用;二是研发新型电动智能化收割设备,逐步替代传统燃油动力机械,显著降低前端生产环节的碳排放;三是通过技术创新持续改进制糖装备的能效水平,为糖厂绿色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制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新华财经记者:糖作为重要的期货交易产品,从企业设备销售的情况来看,当前糖的需求量处于怎样的水平?未来糖价将呈现怎样的运行趋势?

刘长战:我国食糖作为国家战略储备物资和重要的大宗期货交易商品,近年来市场供需保持基本稳定。从消费端来看,年消费量维持在1540万吨左右;在供给方面,国内食糖年产量约1100万吨左右,其余需要通过进口渠道补充。

展望2025/26年制糖期,预计国内食糖产量将实现稳步增长,这将有助于改善供给结构。从消费趋势来看,虽然仍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幅预计较为有限。整体而言,随着国内产能的持续提升,我国食糖市场的供给保障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有利于维护市场稳定运行。

从国际糖价走势来看,受此前国际形势影响,部分产糖国相继实施出口限制政策,导致国际糖价出现阶段性上涨。当前随着地缘政治局势逐步缓和,国际糖市供给端压力有所缓解。基于对当前市场形势的综合研判,预计未来国际糖价将进入相对平稳期,整体呈现高位震荡、温和回调的运行态势,出现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新华财经记者:过去几年企业处于稳定增长的发展趋势,今年哪个业务板块有可能成为新的增长点?

刘长战:在技术创新和业务发展方面,我们今年重点聚焦三个关键领域:自动煮糖技术、连续煮糖罐应用和甘蔗除杂系统。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这些创新产品获得了行业客户的广泛认可,许多糖厂主动联系企业寻求技术方案和报价,市场需求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与传统设备制造商不同,企业建立了独特的“工艺先行”研发模式。公司专门组建了工艺研发团队,由资深工艺工程师深入研究制糖生产的各个环节,通过工艺创新带动装备升级。这种以工艺为核心、装备为支撑的研发理念,使我们能够提供更符合糖厂实际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

当前糖厂面临的主要挑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效率提升的需求日益迫切,二是劳动力短缺问题愈发突出。针对这些痛点,企业正在重点研发自动化生产设备和甘蔗机械化收割系统。比如在收割环节,传统的人工砍蔗方式效率低下且用工困难,这正是我们技术攻关的重点方向。

未来,企业将持续推进糖厂智能化转型,重点在于实现工艺装备与自动化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技术创新解决行业发展瓶颈,既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我们的竞争优势所在。(参与调研:郝菁、陈泽)

编辑:胡晨曦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