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轮驱动量质齐升!四川绵阳一季度生猪出栏96.9万头

金农网金农号自媒体中心

12小时前

目前,已建成规模种猪场10个,共有生猪代养场370栋,其他生猪规模养殖场32个,引进饲料生产企业14家,兽药生产企业8家,屠宰企业6家,基本实现全产业链闭环发展。

2025年一季度,绵阳市生猪出栏总量达96.9万头,同比增长0.3%,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梓潼县‌表现尤为亮眼,以‌1%的同比增速‌位居全市首位。数据背后,折射出绵阳通过“市级统筹+县域创新”双轮驱动,在生猪稳产保供中实现量质齐升。

绵阳市梓潼县是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近年来,梓潼县坚持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大力推进生猪全产业链闭环发展,加快推动生猪产业提档升级。目前,已建成规模种猪场10个,共有生猪代养场370栋,其他生猪规模养殖场32个,引进饲料生产企业14家,兽药生产企业8家,屠宰企业6家,基本实现全产业链闭环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梓潼规模化养殖率达到84.3%,实现生猪全产业链现代化程度全省第一。

绵阳市梓潼县一季度生猪出栏14.6万头,同比增长1%。分析数据快速增长的核心支撑点。

一是持续加大生猪产业投入。2024年生猪产业总投入超4亿元,其中新建GGP种猪场1个,新建代养场13栋,新增生猪产能3万头。

二是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更新。引进新的品种,优化饲料配方,加强饲养管理,缩短生猪养殖周期,生猪出栏率从每年的170%提升到180%,提高了10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产能5万头。

三是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适时出栏,及时补栏,缩短空栏周期,提高出栏率。空栏周期从一个半月至两个月缩短为一个月。

绵阳市高度重视畜牧产业发展,今年在建圈强链行动中,以“一产优结构,二产拓增量,三产强品牌”为抓手,推进产业融合,突出养殖降本增效,联农带农助农增收,全面提升全产业链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建设生猪、家禽、牛羊、特色畜禽四大畜禽产业生态圈,实施“四大工程、三大行动、四大计划”和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加快培育绵阳畜牧千亿级产业。

目前,已建成规模种猪场10个,共有生猪代养场370栋,其他生猪规模养殖场32个,引进饲料生产企业14家,兽药生产企业8家,屠宰企业6家,基本实现全产业链闭环发展。

2025年一季度,绵阳市生猪出栏总量达96.9万头,同比增长0.3%,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梓潼县‌表现尤为亮眼,以‌1%的同比增速‌位居全市首位。数据背后,折射出绵阳通过“市级统筹+县域创新”双轮驱动,在生猪稳产保供中实现量质齐升。

绵阳市梓潼县是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近年来,梓潼县坚持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大力推进生猪全产业链闭环发展,加快推动生猪产业提档升级。目前,已建成规模种猪场10个,共有生猪代养场370栋,其他生猪规模养殖场32个,引进饲料生产企业14家,兽药生产企业8家,屠宰企业6家,基本实现全产业链闭环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梓潼规模化养殖率达到84.3%,实现生猪全产业链现代化程度全省第一。

绵阳市梓潼县一季度生猪出栏14.6万头,同比增长1%。分析数据快速增长的核心支撑点。

一是持续加大生猪产业投入。2024年生猪产业总投入超4亿元,其中新建GGP种猪场1个,新建代养场13栋,新增生猪产能3万头。

二是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更新。引进新的品种,优化饲料配方,加强饲养管理,缩短生猪养殖周期,生猪出栏率从每年的170%提升到180%,提高了10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产能5万头。

三是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适时出栏,及时补栏,缩短空栏周期,提高出栏率。空栏周期从一个半月至两个月缩短为一个月。

绵阳市高度重视畜牧产业发展,今年在建圈强链行动中,以“一产优结构,二产拓增量,三产强品牌”为抓手,推进产业融合,突出养殖降本增效,联农带农助农增收,全面提升全产业链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建设生猪、家禽、牛羊、特色畜禽四大畜禽产业生态圈,实施“四大工程、三大行动、四大计划”和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加快培育绵阳畜牧千亿级产业。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