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SCO指南会 | 吴荻教授:晚期黑色素瘤治疗挑战与最新突破

医学论坛网

1周前

随着对黑色素瘤生物学行为的深入理解,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将不断优化,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会上,众多肿瘤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肿瘤防治的最新进展。晚期黑色素瘤作为皮肤肿瘤中恶性程度极高的一种,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在会议现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吴荻教授接受医学论坛网的采访,就晚期黑色素瘤的诊断、治疗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展示了黑色素瘤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方向,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希望和信心。现整理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医学论坛网:晚期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且容易发生转移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威胁。请问您认为在晚期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领域,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吴荻教授:晚期黑色素瘤的治疗确实面临诸多挑战。目前,对于晚期黑色素瘤的一线治疗,已经有一些标准方案,比如皮肤型黑色素瘤主要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主,肢端和黏膜型黑色素瘤则多采用免疫联合治疗,这些方案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然而,最大的难题在于,当患者对主要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靶向治疗产生耐药后,该如何继续治疗。这部分患者的治疗选择相对有限,是我们目前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医学论坛网:针对您提到的耐药后治疗难题,目前有没有一些新的研究方向或治疗方法展现出较好的前景呢?

▌吴荻教授:目前有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方向,那就是T细胞治疗(TIL)。去年,TIL治疗已经在美国获得批准,用于晚期黑色素瘤的二线治疗。在国内,也有四五个生物制药企业正在积极开展TIL治疗的研发,并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们参与的一项TIL治疗的早期研究发现,疾病控制率能达到100%,客观有效率甚至能达到50%以上,这些数据都是在二线和后线治疗中获得的。从近期来看,TIL治疗在黑色素瘤免疫治疗进展后的患者群体中,是一个重大的进步。而且,未来TIL治疗还有可能进一步推到一线治疗,比如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甚至可以拓展到术前新辅助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领域。尤其是对于肢端黑色素瘤这类目前辅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亚型,TIL治疗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患者获益,有望替代现有的传统治疗方案。

▌医学论坛网:请问对于早期黑色素瘤,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关注和实现早期筛查呢?

▌吴荻教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早期防治和筛查黑色素瘤是降低疾病危害的关键。国外总结了一套ABCD原则,用于初步判断皮肤黑色素瘤的可能性。A代表不对称(Asymmetry),即痣的形状不对称;B代表边界(Border),即边缘不规则;C代表颜色(Color),即颜色不均匀;D代表直径(Diameter),即直径大于6毫米。如果痣在这些方面出现异常,尤其是短时间内变化明显,生长速度特别快,就需要引起重视。此外,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还可能出现瘙痒,甚至出现溃疡反复不愈合等症状,这些都是黑色素瘤的典型表现。当然,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对于皮肤黑色素瘤,要注意防晒;对于肢端黑色素瘤,要避免慢性不良刺激,比如穿舒适的鞋子,防止外伤;对于黏膜黑色素瘤,则要注意避免吸烟、烫伤等不良刺激,这些因素都可能与黑色素瘤的发生有关。

▌医学论坛网:请问您认为未来在黑色素瘤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方向?

▌吴荻教授:未来黑色素瘤的研究方向非常广泛。一方面,随着对黑色素瘤生物学行为的深入理解,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将不断优化,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另一方面,新型免疫治疗药物的研发也将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此外,对于早期黑色素瘤的筛查和诊断技术,如基因检测、影像学检查等,也将不断进步,有助于实现早期发现和干预。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多学科协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也要注重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对黑色素瘤生物学行为的深入理解,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将不断优化,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会上,众多肿瘤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肿瘤防治的最新进展。晚期黑色素瘤作为皮肤肿瘤中恶性程度极高的一种,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在会议现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吴荻教授接受医学论坛网的采访,就晚期黑色素瘤的诊断、治疗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展示了黑色素瘤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方向,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希望和信心。现整理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医学论坛网:晚期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且容易发生转移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威胁。请问您认为在晚期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领域,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吴荻教授:晚期黑色素瘤的治疗确实面临诸多挑战。目前,对于晚期黑色素瘤的一线治疗,已经有一些标准方案,比如皮肤型黑色素瘤主要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主,肢端和黏膜型黑色素瘤则多采用免疫联合治疗,这些方案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然而,最大的难题在于,当患者对主要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靶向治疗产生耐药后,该如何继续治疗。这部分患者的治疗选择相对有限,是我们目前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医学论坛网:针对您提到的耐药后治疗难题,目前有没有一些新的研究方向或治疗方法展现出较好的前景呢?

▌吴荻教授:目前有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方向,那就是T细胞治疗(TIL)。去年,TIL治疗已经在美国获得批准,用于晚期黑色素瘤的二线治疗。在国内,也有四五个生物制药企业正在积极开展TIL治疗的研发,并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们参与的一项TIL治疗的早期研究发现,疾病控制率能达到100%,客观有效率甚至能达到50%以上,这些数据都是在二线和后线治疗中获得的。从近期来看,TIL治疗在黑色素瘤免疫治疗进展后的患者群体中,是一个重大的进步。而且,未来TIL治疗还有可能进一步推到一线治疗,比如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甚至可以拓展到术前新辅助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领域。尤其是对于肢端黑色素瘤这类目前辅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亚型,TIL治疗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患者获益,有望替代现有的传统治疗方案。

▌医学论坛网:请问对于早期黑色素瘤,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关注和实现早期筛查呢?

▌吴荻教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早期防治和筛查黑色素瘤是降低疾病危害的关键。国外总结了一套ABCD原则,用于初步判断皮肤黑色素瘤的可能性。A代表不对称(Asymmetry),即痣的形状不对称;B代表边界(Border),即边缘不规则;C代表颜色(Color),即颜色不均匀;D代表直径(Diameter),即直径大于6毫米。如果痣在这些方面出现异常,尤其是短时间内变化明显,生长速度特别快,就需要引起重视。此外,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还可能出现瘙痒,甚至出现溃疡反复不愈合等症状,这些都是黑色素瘤的典型表现。当然,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对于皮肤黑色素瘤,要注意防晒;对于肢端黑色素瘤,要避免慢性不良刺激,比如穿舒适的鞋子,防止外伤;对于黏膜黑色素瘤,则要注意避免吸烟、烫伤等不良刺激,这些因素都可能与黑色素瘤的发生有关。

▌医学论坛网:请问您认为未来在黑色素瘤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方向?

▌吴荻教授:未来黑色素瘤的研究方向非常广泛。一方面,随着对黑色素瘤生物学行为的深入理解,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将不断优化,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另一方面,新型免疫治疗药物的研发也将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此外,对于早期黑色素瘤的筛查和诊断技术,如基因检测、影像学检查等,也将不断进步,有助于实现早期发现和干预。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多学科协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也要注重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