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黄金坑”,迎来新基金发行热!4月发行规模超900亿份

券商中国

14小时前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4月新基金发行市场,权益类产品延续强势揽入近半壁江山,FOF基金凭借“哑铃型”配置优势异军突起,头部效应持续强化。

4月A股市场在震荡中完成“黄金坑”筑底,什么样的基金正在逆势吸金?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4月新基金发行市场,权益类产品延续强势揽入近半壁江山,FOF基金凭借“哑铃型”配置优势异军突起,头部效应持续强化。

数据显示,4月119只新基金合计募集901.56亿份,其中股票型基金以435.53亿份占据近半壁江山,更值得关注的是,4只FOF基金平均单只规模达22.21亿份,成为震荡市中资金追捧的“抗波动”利器。

资金抢买权益基金

4月初,A股大幅震荡出现“黄金坑”,新基金发行市场热度不减,特别是资金抢买权益产品。Wind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计算,119只新基金合计募集901.56亿份,其中84只股票型基金合计募集435.53亿份,占全月发行总量的48.31%。

被动指数型基金也贡献了近六成份额,华夏、易方达旗下上证科创板综合联接A类产品单只募集规模均超40亿份,凸显市场对科创赛道的强烈关注;主动管理型产品则依赖明星基金经理效应,中欧红利智选A、景顺长城新兴产业A等偏股混合型基金发行规模均突破8亿份。

另外,固定收益类产品保持稳健发行节奏,20只债券型基金募集337.97亿份,占比37.5%。其中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占比达68%,浦银安盛普航3个月定开、泰康中债1—5年政策性金融债指数A等产品实现“顶额发行”,吸引低风险资金持续流入。被动指数型债基凭借费率优势份额占比提升至22%,成为债基发行新亮点。

在权益与固收“双轮驱动”的发行格局中,FOF基金的亮眼表现尤为瞩目。4只新发混合型 FOF合计募集 88.84亿份,占全月份额近10%,且单只平均规模达22.21亿份,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南方稳见3个月持有A、招商稳健策略优选3个月持有A等产品发行份额集中在20亿—30亿份区间。

市场人士分析指出,此类产品热销得益于居民财富管理从“单一产品”向“组合配置”转型,FOF通过分散投资降低单一资产波动的特性,与当前市场追求“稳健增值”的需求高度契合。

创新产品持续“吸金”

除传统主力产品外,4月基金新发市场涌现多个创新亮点。

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领域再添新丁,华泰苏州恒泰租赁住房REIT顺利完成5亿份发行,标志着公募REITs在民生领域布局持续深化;国泰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联接A等跨境指数产品推出,为投资者打开全球资产配置新窗口;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基金等细分赛道产品密集发行,显示基金公司正通过精准设计捕捉结构性机会。

另外,数据显示,4月新发基金中,投资于科创板、港股通、人工智能等特定主题的产品占比达37%,反映出市场在震荡环境中更倾向“精准布局”而非全面撒网。

展望后市,有公募市场人士指出,随着宏观经济筑底回暖,权益资产吸引力有望进一步提升,而债券型基金和FOF作为资产配置“稳定器”,将继续保持需求韧性。当前“权益唱戏、固收打底”的哑铃型结构或延续,叠加多元化配置工具的发展,公募新发市场有望在结构性机会中持续挖掘增量空间。

前20产品揽入七成份额

值得一提的是,在权益类基金发行火热的背后,头部效应正持续强化。

数据显示,4月前20大股票型基金募集规模占全类别比例达73%,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华南某中型基金公司负责人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在市场风格切换频繁的背景下,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业绩可追溯、投资框架清晰的头部产品,这使得发行资源进一步向优质管理人集中。

具体来看,被动指数型与主动管理型产品的头部特征各有侧重:被动产品中,华夏上证科创板综合联接A、易方达上证科创板综合联接A等科创主题指数基金单只规模超40亿份,成为细分赛道“吸金”主力。

另外,4月份多家公募管理人扎堆发行自由现金流ETF,南方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以 19.09亿份的发行规模拔得头筹,易方达国证自由现金流ETF、大成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 ETF分别募得11.54亿份、10.88亿份,形成“第一梯队”。

银华国证自由现金流ETF、华安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的发行规模超过4亿份,处于同类产品中游水平,显著低于头部南方、易方达等公司的10亿级规模,但高于尾部鹏华基金的1.93亿份。

主动产品则依赖明星基金经理效应,中欧红利智选A、景顺长城新兴产业A等偏股混合型基金凭借品牌号召力,单只发行规模均突破8亿份。市场人士分析指出,头部效应的加剧既是市场成熟化的体现,也反映出投资者在震荡市中“求稳求优”的配置心态。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4月新基金发行市场,权益类产品延续强势揽入近半壁江山,FOF基金凭借“哑铃型”配置优势异军突起,头部效应持续强化。

4月A股市场在震荡中完成“黄金坑”筑底,什么样的基金正在逆势吸金?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4月新基金发行市场,权益类产品延续强势揽入近半壁江山,FOF基金凭借“哑铃型”配置优势异军突起,头部效应持续强化。

数据显示,4月119只新基金合计募集901.56亿份,其中股票型基金以435.53亿份占据近半壁江山,更值得关注的是,4只FOF基金平均单只规模达22.21亿份,成为震荡市中资金追捧的“抗波动”利器。

资金抢买权益基金

4月初,A股大幅震荡出现“黄金坑”,新基金发行市场热度不减,特别是资金抢买权益产品。Wind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计算,119只新基金合计募集901.56亿份,其中84只股票型基金合计募集435.53亿份,占全月发行总量的48.31%。

被动指数型基金也贡献了近六成份额,华夏、易方达旗下上证科创板综合联接A类产品单只募集规模均超40亿份,凸显市场对科创赛道的强烈关注;主动管理型产品则依赖明星基金经理效应,中欧红利智选A、景顺长城新兴产业A等偏股混合型基金发行规模均突破8亿份。

另外,固定收益类产品保持稳健发行节奏,20只债券型基金募集337.97亿份,占比37.5%。其中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占比达68%,浦银安盛普航3个月定开、泰康中债1—5年政策性金融债指数A等产品实现“顶额发行”,吸引低风险资金持续流入。被动指数型债基凭借费率优势份额占比提升至22%,成为债基发行新亮点。

在权益与固收“双轮驱动”的发行格局中,FOF基金的亮眼表现尤为瞩目。4只新发混合型 FOF合计募集 88.84亿份,占全月份额近10%,且单只平均规模达22.21亿份,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南方稳见3个月持有A、招商稳健策略优选3个月持有A等产品发行份额集中在20亿—30亿份区间。

市场人士分析指出,此类产品热销得益于居民财富管理从“单一产品”向“组合配置”转型,FOF通过分散投资降低单一资产波动的特性,与当前市场追求“稳健增值”的需求高度契合。

创新产品持续“吸金”

除传统主力产品外,4月基金新发市场涌现多个创新亮点。

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领域再添新丁,华泰苏州恒泰租赁住房REIT顺利完成5亿份发行,标志着公募REITs在民生领域布局持续深化;国泰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联接A等跨境指数产品推出,为投资者打开全球资产配置新窗口;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基金等细分赛道产品密集发行,显示基金公司正通过精准设计捕捉结构性机会。

另外,数据显示,4月新发基金中,投资于科创板、港股通、人工智能等特定主题的产品占比达37%,反映出市场在震荡环境中更倾向“精准布局”而非全面撒网。

展望后市,有公募市场人士指出,随着宏观经济筑底回暖,权益资产吸引力有望进一步提升,而债券型基金和FOF作为资产配置“稳定器”,将继续保持需求韧性。当前“权益唱戏、固收打底”的哑铃型结构或延续,叠加多元化配置工具的发展,公募新发市场有望在结构性机会中持续挖掘增量空间。

前20产品揽入七成份额

值得一提的是,在权益类基金发行火热的背后,头部效应正持续强化。

数据显示,4月前20大股票型基金募集规模占全类别比例达73%,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华南某中型基金公司负责人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在市场风格切换频繁的背景下,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业绩可追溯、投资框架清晰的头部产品,这使得发行资源进一步向优质管理人集中。

具体来看,被动指数型与主动管理型产品的头部特征各有侧重:被动产品中,华夏上证科创板综合联接A、易方达上证科创板综合联接A等科创主题指数基金单只规模超40亿份,成为细分赛道“吸金”主力。

另外,4月份多家公募管理人扎堆发行自由现金流ETF,南方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以 19.09亿份的发行规模拔得头筹,易方达国证自由现金流ETF、大成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 ETF分别募得11.54亿份、10.88亿份,形成“第一梯队”。

银华国证自由现金流ETF、华安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的发行规模超过4亿份,处于同类产品中游水平,显著低于头部南方、易方达等公司的10亿级规模,但高于尾部鹏华基金的1.93亿份。

主动产品则依赖明星基金经理效应,中欧红利智选A、景顺长城新兴产业A等偏股混合型基金凭借品牌号召力,单只发行规模均突破8亿份。市场人士分析指出,头部效应的加剧既是市场成熟化的体现,也反映出投资者在震荡市中“求稳求优”的配置心态。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