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者创投,找来一位新合伙人

投资界

11小时前

张西强将更多精力放在对挑战者创投被投企业的赋能与管理上,在企业治理领域发挥专业价值。...但成立11年来,挑战者创投似乎一直只投消费产业,他们的一个观点让人印象深刻:“未来消费行业,每个品类的前10名,至少有3个来自中国。

张西强是谁?这位雀巢中国区首位本土CEO,即将闯入VC圈了。

近日,雀巢官宣大中华区市场新负责人为原菲律宾市场负责人马凯思,而现任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张西强将于7月1日正式卸任。投资界获悉,张西强卸任后将出任挑战者创投运营合伙人——后者由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联合创立,专注消费投资,迄今管理资产超100亿人民币。

这几年,“逃离VC圈”的声音不绝于耳,处于低谷的消费VC更是人员流失的重灾区。此时,这样的一位行业大牛选择加盟VC,似乎透露着另一番意味——从产业到VC。

离开雀巢,他加入一家VC

张西强在消费产业有着丰厚履历。

1971年出生,他本科读于上海理工大学会计911班,1995年开启职业生涯,曾任羽西化妆品财务经理,2000年张西强进入惠氏中国任会计一职。2006年,他从复旦(香港)大学管理学院硕士毕业后升任惠氏中国区CFO。

自2012年起,张西强开始与雀巢结缘——彼时惠氏被雀巢收购,张西强从后端运营走到前端,成为雀巢中国区销售总监,并在2015年升任大中华区流通食品零售高级副总裁。

在雀巢内部,张西强历任多个职位。2017年,雀巢全资收购太太乐后,张西强被任命为上海太太乐食品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雀巢大中华区食品业务负责人。

更重要的晋升是在2022年。那一年,雀巢单独设立大中华区,任命张西强为雀巢集团执行副总裁兼大中华区CEO,他不仅成为中国市场首位本土CEO,更是雀巢集团执行董事会15名成员中的首位中国籍高管——此前,雀巢全球核心决策层长期由欧美高管主导,张西强的晋升打破了华人职业经理人的“副总裁天花板”。

在这里,张西强推动雀巢大中华区从原“亚大非大区”(亚洲、大洋洲、非洲)中独立为全球五大区之一,并推动雀巢中国加速数字化转型,同时在各个细分业务上不断推出举措以对竞争,包括推新、聚焦规模化与高端化。

根据雀巢年初公布的2024年业绩,雀巢大中华大区去年有机增长率为2.1%,销售额约50亿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币408.69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实现有机增长率为1.7%,今年前三个月雀巢中国的收入依然保持在百亿水平。

现在,雀巢再次调整在华一号位。对于离开的原因,雀巢集团解释:“张西强决定搬到上海以更多陪伴家人,并将在集团外寻求新的职业发展机会。”

离任之际,雀巢集团评价:“2022年1月张西强担任现职以来,雀巢中国实现了稳步增长,扩大了市场份额,推出了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并与本地利益相关者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他对中国商业环境的深刻理解、创新策略以及应对复杂挑战的能力对公司的成功至关重要。”

他的下一站已经浮出水面——去VC,加入挑战者创投。

唐彬森的消费王国

从8月1日开始,张西强将担任挑战者创投的运营合伙人。

挑战者创投表示,张西强的加入将带来强大动能,“凭借其对消费市场的深刻理解、全球化的行业资源网络及系统性的实战管理经验,将帮助团队进一步完善对产业趋势的研判,强化投后运营体系,助力被投企业的持续发展。”

换言之,张西强将更多精力放在对挑战者创投被投企业的赋能与管理上,在企业治理领域发挥专业价值。

时至今日,挑战者创投算是一级市场为数不多依旧专注消费投资的投资机构。2014年,做过多年天使投资的唐彬森创办了挑战者创投,专注于消费领域。几年前消费投资狂欢历历在目,随着元气森林的火爆,掌舵者唐彬森成为中国新一代创始人代表,他的挑战者创投更为引人注目。通过挑战者创投,唐彬森以投资筑起一个消费帝国。

此前,同在上海的一位VC投资人这样聊起对于挑战者创投的印象:“特别注重跟企业联动,投后非常非常重。”这与今天张西强的加入暗暗相合。

(挑战者创投管理团队)

唐彬森给挑战者创投的定位如同官网那段介绍:中华有为,挑战巨头,投资好产品,相信年轻人,“我们不是一家追风的投资机构,我们有自己的使命。挑战者创投,携手创业者挑战巨头。”

截至目前,挑战者创投共管理着13只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累计超过100亿,已投资项目过百,例如元气森林、吉德科技、马记永、有棵树、西鸽酒庄、好望水、M Stand、王小卤、戴可思等外界熟知的品牌。

这几年,国内消费投资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低谷。但成立11年来,挑战者创投似乎一直只投消费产业,他们的一个观点让人印象深刻:“未来消费行业,每个品类的前10名,至少有3个来自中国。”

扎根消费、深耕聚焦,这是挑战者创投的生长路径。消费行业历史悠久,许多优秀的公司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坚挺存在。尤其中国,正在诞生一批世界级的消费品牌。

想起另一幕

“消费VC招不到年轻人”

消费投资,经历大起大落,这几年一度跌落谷底。直到今天,“投消费”依旧是个无比谨慎的赛道——估值回落、退出无门、热钱逃离后,很多人对新消费感到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去投。

我们已经听过不少这样的声音:消费投资被调侃是“最没门槛的一个赛道”,甚至有些一线投资机构直接砍掉整个消费组。由此,很多人抛弃消费投资,转而跑去拥抱科技。

“现在消费VC很难招到优秀的年轻人,他们都更喜欢科技赛道。”

想起不久前,一位头部消费基金合伙人向投资界聊起这一幕,言语之中尽显无奈。今时今日,选择入行VC的年轻人肉眼可见地减少,而当中还愿意选择消费投资的年轻人更加稀缺。

这并不是一两家消费VC的遭遇。放眼整个创投圈,这两年逃离之声此起彼伏。“一级市场已经没有了投资热情。”投资出手一再收紧,看不到未来,大家都目睹到这个现实——很多年轻人选择离开这个圈子。

坚守者试图在寻找希望。这才有了最近大佬跟我们聊起的话题《港股三姐妹,爆了》——泡泡玛特、蜜雪冰城、老铺黄金组成“港股三姐妹”,领衔了港股消费公司的罕见暴涨。这不仅仅提振了消费投资的信心,也给一级市场带来些许别样色彩。

往往安静的时候,美好的事物才会出现。中国消费投资正在进入一个安静的状态,真正热爱的人则始终坚信中国消费市场永远“坡长雪厚”。

行至于此,许多消费品企业简单高速增长的年代已经结束。“接下来,拼的是谁能真正看清企业的价值和它现金流回报的能力,而投资的作用在于帮助企业提升运营管理,提高内在价值。”德弘资本董事长刘海峰在投资界此前采访留下这个观点,依然值得回味。

这恰恰需要对消费产业有充足经验和理解的人,帮助被投提升管理,也是在产业中摸爬滚打多年的张西强们最为擅长的方向。

扎根产业,正是今天VC/PE最迫切的事。一级市场俨然进入深水区,相比单纯的财务投资者,浸润产业多年的人或许更具预见性与前瞻性,更能捕捉到一线产业方向。

这里不禁想起去年9月,滴滴原自动驾驶COO孟醒加入五源资本出任合伙人。在同行的评价中,他不仅限于财务投资行为,也会凭借产业经验,更深入地参与到被投公司的运营和发展。

或许这是未来创投机构的画像——来自产业里的大牛,成为头部机构的标配。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杨继云,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504/549074.shtml

张西强将更多精力放在对挑战者创投被投企业的赋能与管理上,在企业治理领域发挥专业价值。...但成立11年来,挑战者创投似乎一直只投消费产业,他们的一个观点让人印象深刻:“未来消费行业,每个品类的前10名,至少有3个来自中国。

张西强是谁?这位雀巢中国区首位本土CEO,即将闯入VC圈了。

近日,雀巢官宣大中华区市场新负责人为原菲律宾市场负责人马凯思,而现任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张西强将于7月1日正式卸任。投资界获悉,张西强卸任后将出任挑战者创投运营合伙人——后者由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联合创立,专注消费投资,迄今管理资产超100亿人民币。

这几年,“逃离VC圈”的声音不绝于耳,处于低谷的消费VC更是人员流失的重灾区。此时,这样的一位行业大牛选择加盟VC,似乎透露着另一番意味——从产业到VC。

离开雀巢,他加入一家VC

张西强在消费产业有着丰厚履历。

1971年出生,他本科读于上海理工大学会计911班,1995年开启职业生涯,曾任羽西化妆品财务经理,2000年张西强进入惠氏中国任会计一职。2006年,他从复旦(香港)大学管理学院硕士毕业后升任惠氏中国区CFO。

自2012年起,张西强开始与雀巢结缘——彼时惠氏被雀巢收购,张西强从后端运营走到前端,成为雀巢中国区销售总监,并在2015年升任大中华区流通食品零售高级副总裁。

在雀巢内部,张西强历任多个职位。2017年,雀巢全资收购太太乐后,张西强被任命为上海太太乐食品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雀巢大中华区食品业务负责人。

更重要的晋升是在2022年。那一年,雀巢单独设立大中华区,任命张西强为雀巢集团执行副总裁兼大中华区CEO,他不仅成为中国市场首位本土CEO,更是雀巢集团执行董事会15名成员中的首位中国籍高管——此前,雀巢全球核心决策层长期由欧美高管主导,张西强的晋升打破了华人职业经理人的“副总裁天花板”。

在这里,张西强推动雀巢大中华区从原“亚大非大区”(亚洲、大洋洲、非洲)中独立为全球五大区之一,并推动雀巢中国加速数字化转型,同时在各个细分业务上不断推出举措以对竞争,包括推新、聚焦规模化与高端化。

根据雀巢年初公布的2024年业绩,雀巢大中华大区去年有机增长率为2.1%,销售额约50亿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币408.69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实现有机增长率为1.7%,今年前三个月雀巢中国的收入依然保持在百亿水平。

现在,雀巢再次调整在华一号位。对于离开的原因,雀巢集团解释:“张西强决定搬到上海以更多陪伴家人,并将在集团外寻求新的职业发展机会。”

离任之际,雀巢集团评价:“2022年1月张西强担任现职以来,雀巢中国实现了稳步增长,扩大了市场份额,推出了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并与本地利益相关者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他对中国商业环境的深刻理解、创新策略以及应对复杂挑战的能力对公司的成功至关重要。”

他的下一站已经浮出水面——去VC,加入挑战者创投。

唐彬森的消费王国

从8月1日开始,张西强将担任挑战者创投的运营合伙人。

挑战者创投表示,张西强的加入将带来强大动能,“凭借其对消费市场的深刻理解、全球化的行业资源网络及系统性的实战管理经验,将帮助团队进一步完善对产业趋势的研判,强化投后运营体系,助力被投企业的持续发展。”

换言之,张西强将更多精力放在对挑战者创投被投企业的赋能与管理上,在企业治理领域发挥专业价值。

时至今日,挑战者创投算是一级市场为数不多依旧专注消费投资的投资机构。2014年,做过多年天使投资的唐彬森创办了挑战者创投,专注于消费领域。几年前消费投资狂欢历历在目,随着元气森林的火爆,掌舵者唐彬森成为中国新一代创始人代表,他的挑战者创投更为引人注目。通过挑战者创投,唐彬森以投资筑起一个消费帝国。

此前,同在上海的一位VC投资人这样聊起对于挑战者创投的印象:“特别注重跟企业联动,投后非常非常重。”这与今天张西强的加入暗暗相合。

(挑战者创投管理团队)

唐彬森给挑战者创投的定位如同官网那段介绍:中华有为,挑战巨头,投资好产品,相信年轻人,“我们不是一家追风的投资机构,我们有自己的使命。挑战者创投,携手创业者挑战巨头。”

截至目前,挑战者创投共管理着13只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累计超过100亿,已投资项目过百,例如元气森林、吉德科技、马记永、有棵树、西鸽酒庄、好望水、M Stand、王小卤、戴可思等外界熟知的品牌。

这几年,国内消费投资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低谷。但成立11年来,挑战者创投似乎一直只投消费产业,他们的一个观点让人印象深刻:“未来消费行业,每个品类的前10名,至少有3个来自中国。”

扎根消费、深耕聚焦,这是挑战者创投的生长路径。消费行业历史悠久,许多优秀的公司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坚挺存在。尤其中国,正在诞生一批世界级的消费品牌。

想起另一幕

“消费VC招不到年轻人”

消费投资,经历大起大落,这几年一度跌落谷底。直到今天,“投消费”依旧是个无比谨慎的赛道——估值回落、退出无门、热钱逃离后,很多人对新消费感到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去投。

我们已经听过不少这样的声音:消费投资被调侃是“最没门槛的一个赛道”,甚至有些一线投资机构直接砍掉整个消费组。由此,很多人抛弃消费投资,转而跑去拥抱科技。

“现在消费VC很难招到优秀的年轻人,他们都更喜欢科技赛道。”

想起不久前,一位头部消费基金合伙人向投资界聊起这一幕,言语之中尽显无奈。今时今日,选择入行VC的年轻人肉眼可见地减少,而当中还愿意选择消费投资的年轻人更加稀缺。

这并不是一两家消费VC的遭遇。放眼整个创投圈,这两年逃离之声此起彼伏。“一级市场已经没有了投资热情。”投资出手一再收紧,看不到未来,大家都目睹到这个现实——很多年轻人选择离开这个圈子。

坚守者试图在寻找希望。这才有了最近大佬跟我们聊起的话题《港股三姐妹,爆了》——泡泡玛特、蜜雪冰城、老铺黄金组成“港股三姐妹”,领衔了港股消费公司的罕见暴涨。这不仅仅提振了消费投资的信心,也给一级市场带来些许别样色彩。

往往安静的时候,美好的事物才会出现。中国消费投资正在进入一个安静的状态,真正热爱的人则始终坚信中国消费市场永远“坡长雪厚”。

行至于此,许多消费品企业简单高速增长的年代已经结束。“接下来,拼的是谁能真正看清企业的价值和它现金流回报的能力,而投资的作用在于帮助企业提升运营管理,提高内在价值。”德弘资本董事长刘海峰在投资界此前采访留下这个观点,依然值得回味。

这恰恰需要对消费产业有充足经验和理解的人,帮助被投提升管理,也是在产业中摸爬滚打多年的张西强们最为擅长的方向。

扎根产业,正是今天VC/PE最迫切的事。一级市场俨然进入深水区,相比单纯的财务投资者,浸润产业多年的人或许更具预见性与前瞻性,更能捕捉到一线产业方向。

这里不禁想起去年9月,滴滴原自动驾驶COO孟醒加入五源资本出任合伙人。在同行的评价中,他不仅限于财务投资行为,也会凭借产业经验,更深入地参与到被投公司的运营和发展。

或许这是未来创投机构的画像——来自产业里的大牛,成为头部机构的标配。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杨继云,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504/549074.shtml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