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和随之而来的“90天暂缓”让二季度的中国外贸形势变得复杂,我们梳理了一些可以有效跟踪美国进口和中国出口节奏的高频指标。
第一类:中美港口数据
一是美国主要港口的进口集装箱吞吐量。
易得的美国港口数据包括洛杉矶港进口集装箱吞吐量(周度)、洛杉矶港、长滩港、纽约新泽西港的集装箱月度吞吐量数据。
截至4月19日,洛杉矶港口进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8.6%,依旧处于相对高位。另外,部分机构也会发布航运相关数据,如全美零售联合会预估美国7月集装箱进口量将减少27%,8月减少28%。
二是中国的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
中国交通运输部每周公布港口完成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数据。从历史数据看,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速与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速之间的相关性比较高。
截至4月20日,4月中国港口完成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4.4%、7.5%,3月为4.2%、8.9%,港口货运依旧维持韧性,并未失速。
第二类:集装箱运价数据
一是中国公布的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以及主要航线的集装箱运价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市场对集装箱的需求情况。
今年以来中国集装箱运价指数稳步下滑,截至4月18日,美东、美西航线运价下跌24%、19%,CCFI指数整体下滑27%。但是截至4月18日,美东、美西航线价格相比3月均下跌9%,跌幅深于CCFI指数-5%的降幅。
后续可以关注美东、美西航线运价相比CCFI运价总指数的变动情况。
二是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等国际运价指数,也能够用于辅助跟踪全球经济景气度的变化(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是由波罗的海航交所编制的、反映全球干散货船航线运价的一种加权价格指数)。
海运一般分为油轮、集装箱、干散货等方式,其中干散货运输主要用于各种大宗资源品,比如铁矿石、煤炭等,集装箱主要用于工业制成品。从历史经验看,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在趋势上与全球出口数量增速保持较强的相关性。
第三类:中美工业生产和需求高频数据
一是通过美国经济景气度来跟踪外需变化。
从历史经验看,美国周度经济活动指数与美国进口增速相关性较强。2024年以来美国经济活动指数与进口增速同步震荡上行。2024年年末至2025年2月,受美国抢进口影响,美国进口增速上行速度显著超过了经济活动指数。考虑到4月前两周美国经济活动指数均值从3月的2.32上行至2.78,预计短期经济对美国进口的支持力度尚在。但短期关税或扰动进口增速与经济活动指数之间的关系。
二是出口依赖度较高的行业生产数据。
从历史数据上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与出口同比增速并不存在显著相关性。部分出口依赖度较高的行业生产数据可以在定性上帮助观察出口的需求变化情况,但也仅限于观察出口变动方向。目前中国出口依赖度(出口交货值/企业营业收入)较高的行业主要是电子设备业、运输设备业、制鞋业、纺织服装业等,行业出口依赖度超过20%。截至4月第三周,江浙地区织机开工率相比于3月末回落7.7个百分点,但是江浙地区织机开工率与出口相关性并不明显,相关工业生产数据或仅能用于佐证。
第四类:韩国出口高频数据
韩国旬度公布相对详细的出口数据,包括对主要国家的出口和主要商品的出口。从历史相关性上看,中国和韩国在出口增速、主要商品出口增速、对美出口增速上的相关性较高。
4月前20日韩国出口增速从3月4.4%下滑至-5.2%,其中韩国对美国、欧盟、中国的出口增速为-14.3%、13.8%、-3.4%,前值为2.9%、15.3%、-3.9%,韩国只有对美出口出现了明显回落。
韩国出口以集成电路、汽车等商品为主,细分商品的出口增速与中国相关商品的出口增速相关性较高,可以通过跟踪韩国细分商品的出口来判断中国相关商品的出口景气度。4月前20日韩国半导体、电脑周边、汽车、手机等增速分别从3月前20日的11.6%、12.7%、3.7%、12%下滑至10.7%、-23.3%、-6.5%、-0.5%。仅半导体出口维持韧性,其他商品出口均明显下滑。
出口增速估算
从目前的高频数据来看(韩国前20日对美出口明显下滑,美东、美西航线价格环比降幅更深),4月中国对美的直接出口可能已经开始回落。但是中国港口货物的吞吐量数据表明目前港口贸易情况尚可,这可能与外贸企业的“抢转口”有关。
根据截至4月前三周的高频数据估计,4月出口同比增速在2.9%左右。但是从历史经验来看,模型对出口同比增速估算的数值准确性相对较弱,有时会出现几个百分点的偏离,且目前尚未获得完整的四月高频数据,模型估算的偏差可能更大。考虑以上因素,出口估算值仅作参考。尽管出口同比增速仍有一定韧性,但结合高频数据走势,“抢出口”变为“抢转口”后,回落趋势大体明确。
风险提示
关注后续中美关税摩擦的进展;需要关注美国经济衰退带来的需求下滑风险;高频数据估算的出口增速存在一定偏差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和随之而来的“90天暂缓”让二季度的中国外贸形势变得复杂,我们梳理了一些可以有效跟踪美国进口和中国出口节奏的高频指标。
第一类:中美港口数据
一是美国主要港口的进口集装箱吞吐量。
易得的美国港口数据包括洛杉矶港进口集装箱吞吐量(周度)、洛杉矶港、长滩港、纽约新泽西港的集装箱月度吞吐量数据。
截至4月19日,洛杉矶港口进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8.6%,依旧处于相对高位。另外,部分机构也会发布航运相关数据,如全美零售联合会预估美国7月集装箱进口量将减少27%,8月减少28%。
二是中国的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
中国交通运输部每周公布港口完成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数据。从历史数据看,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速与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速之间的相关性比较高。
截至4月20日,4月中国港口完成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4.4%、7.5%,3月为4.2%、8.9%,港口货运依旧维持韧性,并未失速。
第二类:集装箱运价数据
一是中国公布的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以及主要航线的集装箱运价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市场对集装箱的需求情况。
今年以来中国集装箱运价指数稳步下滑,截至4月18日,美东、美西航线运价下跌24%、19%,CCFI指数整体下滑27%。但是截至4月18日,美东、美西航线价格相比3月均下跌9%,跌幅深于CCFI指数-5%的降幅。
后续可以关注美东、美西航线运价相比CCFI运价总指数的变动情况。
二是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等国际运价指数,也能够用于辅助跟踪全球经济景气度的变化(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是由波罗的海航交所编制的、反映全球干散货船航线运价的一种加权价格指数)。
海运一般分为油轮、集装箱、干散货等方式,其中干散货运输主要用于各种大宗资源品,比如铁矿石、煤炭等,集装箱主要用于工业制成品。从历史经验看,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在趋势上与全球出口数量增速保持较强的相关性。
第三类:中美工业生产和需求高频数据
一是通过美国经济景气度来跟踪外需变化。
从历史经验看,美国周度经济活动指数与美国进口增速相关性较强。2024年以来美国经济活动指数与进口增速同步震荡上行。2024年年末至2025年2月,受美国抢进口影响,美国进口增速上行速度显著超过了经济活动指数。考虑到4月前两周美国经济活动指数均值从3月的2.32上行至2.78,预计短期经济对美国进口的支持力度尚在。但短期关税或扰动进口增速与经济活动指数之间的关系。
二是出口依赖度较高的行业生产数据。
从历史数据上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与出口同比增速并不存在显著相关性。部分出口依赖度较高的行业生产数据可以在定性上帮助观察出口的需求变化情况,但也仅限于观察出口变动方向。目前中国出口依赖度(出口交货值/企业营业收入)较高的行业主要是电子设备业、运输设备业、制鞋业、纺织服装业等,行业出口依赖度超过20%。截至4月第三周,江浙地区织机开工率相比于3月末回落7.7个百分点,但是江浙地区织机开工率与出口相关性并不明显,相关工业生产数据或仅能用于佐证。
第四类:韩国出口高频数据
韩国旬度公布相对详细的出口数据,包括对主要国家的出口和主要商品的出口。从历史相关性上看,中国和韩国在出口增速、主要商品出口增速、对美出口增速上的相关性较高。
4月前20日韩国出口增速从3月4.4%下滑至-5.2%,其中韩国对美国、欧盟、中国的出口增速为-14.3%、13.8%、-3.4%,前值为2.9%、15.3%、-3.9%,韩国只有对美出口出现了明显回落。
韩国出口以集成电路、汽车等商品为主,细分商品的出口增速与中国相关商品的出口增速相关性较高,可以通过跟踪韩国细分商品的出口来判断中国相关商品的出口景气度。4月前20日韩国半导体、电脑周边、汽车、手机等增速分别从3月前20日的11.6%、12.7%、3.7%、12%下滑至10.7%、-23.3%、-6.5%、-0.5%。仅半导体出口维持韧性,其他商品出口均明显下滑。
出口增速估算
从目前的高频数据来看(韩国前20日对美出口明显下滑,美东、美西航线价格环比降幅更深),4月中国对美的直接出口可能已经开始回落。但是中国港口货物的吞吐量数据表明目前港口贸易情况尚可,这可能与外贸企业的“抢转口”有关。
根据截至4月前三周的高频数据估计,4月出口同比增速在2.9%左右。但是从历史经验来看,模型对出口同比增速估算的数值准确性相对较弱,有时会出现几个百分点的偏离,且目前尚未获得完整的四月高频数据,模型估算的偏差可能更大。考虑以上因素,出口估算值仅作参考。尽管出口同比增速仍有一定韧性,但结合高频数据走势,“抢出口”变为“抢转口”后,回落趋势大体明确。
风险提示
关注后续中美关税摩擦的进展;需要关注美国经济衰退带来的需求下滑风险;高频数据估算的出口增速存在一定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