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一季度能源形势、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解读《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等,并回答记者提问。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徐继林表示,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发挥氢能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作用,推动地方结合自身基础条件科学合理布局氢能产业,实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张星介绍,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改造的政策文件,鼓励地方和企业以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即充即走场景为重点,因地制宜布局大功率充电设施。
我国氢能2024年生产消费规模居世界第一位
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过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位。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能年均超过25万吨,中国占比超过一半,已逐步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引领国家。
“我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产业政策,积极推动氢能技术创新,各地有序探索氢能产业发展和项目落地模式。截至2024年底,全国各地累计发布氢能专项政策超560项,22个省级行政区将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因地制宜推进氢能产业布局。”徐继林介绍,2024年,全国氢气产量三北地区占比超50%,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等地区氢气产量均排名靠前。截至2024年底,全国各地累计规划建设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超600个。其中,已建在建项目超150个,已建成产能约12.5万吨每年,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华北地区,合计占全国已建成产能近90%。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发挥氢能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作用,推动地方结合自身基础条件科学合理布局氢能产业,实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报告》指出,2024年,我国氢能制取、储运、利用全链条关键技术逐步取得突破。一批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建成运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稳步推进,各地已建成加氢站超540座。
截至3月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
数量同比增长47.6%
张星介绍,截至2025年3月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为1374.9万台,同比增长47.6%。其中,公共充电设施390万台,私人充电设施984.9万台。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设施3.8万台,覆盖了全国98%的服务区。
全国除西藏、青海外,其他省份均实现充电站“县县全覆盖”的建设目标,全国县域充电设施覆盖率为97.31%;13个省份实现充电桩“乡乡全覆盖”,乡镇充电设施覆盖率为76.91%。
为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促进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国家能源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选取了上海等9个城市以及30个双向充放电项目开展试点验证。
张星介绍,为更好解决大家关注的节假日出行等问题,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改造的政策文件,鼓励地方和企业以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即充即走场景为重点,因地制宜布局大功率充电设施。
“五一”假期临近,国家能源局已经指导各地更新存量老旧充电设施、增配临时充电设备,同时加派引导值班人员、提前做好设备检修,并通过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强监测,确保“五一”期间充电服务工作运转有序、安全可靠、规范高效。
一季度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
约占全部新增装机的90%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实现新突破,继续保持新增装机的主体地位,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
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全部新增装机的90%。其中,水电装机新增213万千瓦,风电新增1462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5971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29万千瓦。截至2025年3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9.66亿千瓦,同比增长24%,约占我国总装机的57.3%。
潘慧敏表示,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稳步迈上新台阶。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突破20%,超出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带动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至四成左右。风电光伏新增电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一季度,我国新能源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其中,风电平均利用率为93.3%,光伏发电利用率为93.6%。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4月28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一季度能源形势、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解读《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等,并回答记者提问。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徐继林表示,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发挥氢能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作用,推动地方结合自身基础条件科学合理布局氢能产业,实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张星介绍,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改造的政策文件,鼓励地方和企业以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即充即走场景为重点,因地制宜布局大功率充电设施。
我国氢能2024年生产消费规模居世界第一位
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公开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过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位。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累计建成产能年均超过25万吨,中国占比超过一半,已逐步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氢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引领国家。
“我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产业政策,积极推动氢能技术创新,各地有序探索氢能产业发展和项目落地模式。截至2024年底,全国各地累计发布氢能专项政策超560项,22个省级行政区将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因地制宜推进氢能产业布局。”徐继林介绍,2024年,全国氢气产量三北地区占比超50%,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等地区氢气产量均排名靠前。截至2024年底,全国各地累计规划建设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超600个。其中,已建在建项目超150个,已建成产能约12.5万吨每年,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华北地区,合计占全国已建成产能近90%。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发挥氢能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作用,推动地方结合自身基础条件科学合理布局氢能产业,实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报告》指出,2024年,我国氢能制取、储运、利用全链条关键技术逐步取得突破。一批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建成运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稳步推进,各地已建成加氢站超540座。
截至3月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
数量同比增长47.6%
张星介绍,截至2025年3月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为1374.9万台,同比增长47.6%。其中,公共充电设施390万台,私人充电设施984.9万台。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设施3.8万台,覆盖了全国98%的服务区。
全国除西藏、青海外,其他省份均实现充电站“县县全覆盖”的建设目标,全国县域充电设施覆盖率为97.31%;13个省份实现充电桩“乡乡全覆盖”,乡镇充电设施覆盖率为76.91%。
为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促进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国家能源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选取了上海等9个城市以及30个双向充放电项目开展试点验证。
张星介绍,为更好解决大家关注的节假日出行等问题,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改造的政策文件,鼓励地方和企业以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即充即走场景为重点,因地制宜布局大功率充电设施。
“五一”假期临近,国家能源局已经指导各地更新存量老旧充电设施、增配临时充电设备,同时加派引导值班人员、提前做好设备检修,并通过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强监测,确保“五一”期间充电服务工作运转有序、安全可靠、规范高效。
一季度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
约占全部新增装机的90%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实现新突破,继续保持新增装机的主体地位,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
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全部新增装机的90%。其中,水电装机新增213万千瓦,风电新增1462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5971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29万千瓦。截至2025年3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9.66亿千瓦,同比增长24%,约占我国总装机的57.3%。
潘慧敏表示,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稳步迈上新台阶。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突破20%,超出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带动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至四成左右。风电光伏新增电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一季度,我国新能源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其中,风电平均利用率为93.3%,光伏发电利用率为93.6%。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