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院士增选开启,优先支持纤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纺织服装周刊

12小时前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明确,院士候选人应从事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成就,并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或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4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工作启动。

据了解,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额不超过100名。其中,技术科学部材料领域(包括金属材料与冶金、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特种材料、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技术等)5名,包括宽禁带半导体材料1名。

202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总名额为不超过100名。其中,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轻纺组食品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轻工科学与工程、食品、轻工与纺织交叉学科3-4名。优先支持学科为食品工程,纤维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装备与控制。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明确,院士候选人应从事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成就,并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或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推荐候选人要坚持以重大贡献、学术水平、道德操守为准绳,强化满足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需求并作出贡献的价值导向,注重领域学科间的平衡发展,着重推荐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的科研人员。坚决破除“四唯”,打破论资排辈,不以人才“帽子”为依据。

《中国工程院关于提名2025年院士候选人的通知》提出,要牢牢把握院士的标准和条件,重视被提名人对国家发展和安全的贡献,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和原创性科技成果,以及其科学家精神和学术道德;坚决破除“四唯”,打破论资排辈,不以“帽子”评判人才;要特别关注科研和工程技术一线专家,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专家,承担国家重大工程、重大科研任务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关注优秀的民营企业专家,关注长期工作在西部边远地区的专家,关注中青年专家和女性专家。

院士制度是党和国家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导向,凝聚优秀人才服务国家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明确,院士候选人应从事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成就,并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或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4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工作启动。

据了解,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额不超过100名。其中,技术科学部材料领域(包括金属材料与冶金、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特种材料、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技术等)5名,包括宽禁带半导体材料1名。

202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总名额为不超过100名。其中,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轻纺组食品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轻工科学与工程、食品、轻工与纺织交叉学科3-4名。优先支持学科为食品工程,纤维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装备与控制。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明确,院士候选人应从事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成就,并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或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推荐候选人要坚持以重大贡献、学术水平、道德操守为准绳,强化满足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需求并作出贡献的价值导向,注重领域学科间的平衡发展,着重推荐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的科研人员。坚决破除“四唯”,打破论资排辈,不以人才“帽子”为依据。

《中国工程院关于提名2025年院士候选人的通知》提出,要牢牢把握院士的标准和条件,重视被提名人对国家发展和安全的贡献,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和原创性科技成果,以及其科学家精神和学术道德;坚决破除“四唯”,打破论资排辈,不以“帽子”评判人才;要特别关注科研和工程技术一线专家,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专家,承担国家重大工程、重大科研任务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关注优秀的民营企业专家,关注长期工作在西部边远地区的专家,关注中青年专家和女性专家。

院士制度是党和国家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导向,凝聚优秀人才服务国家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