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保德信基金朱剑涛:重视核心资产 沪深300布局正当时

东方财富网

17小时前

谈及布局沪深300指数赛道的原因,朱剑涛表示,沪深300作为A股“核心资产”的代名词,其成分股涵盖金融、消费、科技等领域的龙头企业。

近期,A股市场核心资产的配置价值愈发受到关注。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以来,以沪深300为代表的核心指数相关ETF频获资金青睐,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对核心资产的热情持续升温。在此背景下,光大保德信基金推出了光大保德信沪深3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拟由朱剑涛担任基金经理。

朱剑涛在近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伴随新兴产业发展和每半年一次的成分股调整,沪深300指数持续吸纳具有优质成长空间的个股,在动态优化过程中实现行业分布日趋均衡。整体来看,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凭借优良的基本面和稳定的盈利能力,具备较强的周期穿越能力。

光大保德信基金经理朱剑涛

构建差异化量化竞争力

作为国内较早布局量化投资的公募团队,光大保德信基金量化团队近年来凭借深度应用机器学习技术,在指数增强领域崭露头角。据朱剑涛介绍,团队在数据广度、因子挖掘和风险把控等诸多方面均具备一定优势。

数据广度是模型迭代的基石。朱剑涛表示,不同于传统量化策略主要依赖量价关系与财务数据,团队还将另类数据纳入了模型框架,包括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网络、分析师研报文本等。例如,通过分析产业链关联公司的价格联动效应,捕捉补涨机会;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研报中提取关键词,构建前瞻性指标。

在因子挖掘方面,团队依托机器学习技术实现突破。朱剑涛表示,传统多因子模型主要依赖人工构建,而团队通过机器学习每年动态挖掘约600个低相关性因子,并与人工因子库结合,形成“人工+AI”双轮驱动模式。此外,团队还会根据因子的历史表现动态调整权重,使模型能够自适应市场风格切换。

风险控制是量化团队建设的另一大亮点。朱剑涛称,团队自主研发的风险模型包含两大A股特有因子——国企属性因子与信息确定性因子,从而显著提升了对市场波动的预判能力。

记者了解到,朱剑涛已经深耕量化研究领域16年,多元化的从业经历使其对量化投资的理解日趋深入。公开资料显示,朱剑涛从业经历覆盖卖方、量化私募、量化公募,曾担任东方证券量化首席分析师、数量金融创新实验室负责人、东证衍生品研究院副院长等,在东方证券任职期间带领团队撰写了《因子选股系列研究》等近百篇专题报告,在卖方研究机构中较早搭建了完整的量化投资框架,2024年5月开始担任光大保德信量化股票、光大保德信一带一路基金的基金经理,现任光大保德信基金量化投资部负责人。

核心资产配置价值凸显

谈及布局沪深300指数赛道的原因,朱剑涛表示,沪深300作为A股“核心资产”的代名词,其成分股涵盖金融、消费、科技等领域的龙头企业。2024年以来,中央汇金等大资金持续增持相关ETF,为指数提供了强劲的流动性支撑。

朱剑涛进一步强调,政策层面对分红与市值管理的重视将增强指数的红利属性。随着市值管理改革的推进,央国企的中长期投资价值有望提升。《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中央企业高度重视控股上市公司市场价值表现,引导和推动控股上市公司牢固树立投资者回报意识,增加现金分红频次、优化现金分红节奏、提高现金分红比例。在政策推动下,央国企现金分红率有望进一步提高,从而提升沪深300指数的整体股息率。

朱剑涛表示:“中国核心资产在全球范围内具备较高性价比。过去几年,海外主要权益资产价格大幅提升,A股和H股的核心资产相比海外对标公司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折价,无论是高股息红利资产,还是科技领域龙头企业,中国资产都具备极强的估值吸引力。今年2月以来,随着美元指数和美债利率双双回落,外资流入中国资产,南向资金激增,为中国资产重估提供了有利条件。”

“目前,A股市场的宽基指数为量化策略提供了丰富的超额收益来源,并有助于指数增强产品在扣除相关费用后取得超过同类被动指数产品的长期投资收益。”朱剑涛还说,虽然沪深300指数因成分股市值庞大、同质性强等特点,超额收益挖掘存在一定难度,但通过运用另类数据和动态因子加权策略,仍能在成分股中发现显著的阿尔法(超额收益)机会。

展望今年二季度及下半年的权益市场,朱剑涛建议重点关注两大变量:一是外贸环境的不确定性,二是国内稳增长政策的落地节奏。“整体来看,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从期权市场的隐含波动率来看,下半年市场波动可能维持在中低位水平,这将为量化策略创造有利环境。”朱剑涛表示。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谈及布局沪深300指数赛道的原因,朱剑涛表示,沪深300作为A股“核心资产”的代名词,其成分股涵盖金融、消费、科技等领域的龙头企业。

近期,A股市场核心资产的配置价值愈发受到关注。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以来,以沪深300为代表的核心指数相关ETF频获资金青睐,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对核心资产的热情持续升温。在此背景下,光大保德信基金推出了光大保德信沪深30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拟由朱剑涛担任基金经理。

朱剑涛在近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伴随新兴产业发展和每半年一次的成分股调整,沪深300指数持续吸纳具有优质成长空间的个股,在动态优化过程中实现行业分布日趋均衡。整体来看,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凭借优良的基本面和稳定的盈利能力,具备较强的周期穿越能力。

光大保德信基金经理朱剑涛

构建差异化量化竞争力

作为国内较早布局量化投资的公募团队,光大保德信基金量化团队近年来凭借深度应用机器学习技术,在指数增强领域崭露头角。据朱剑涛介绍,团队在数据广度、因子挖掘和风险把控等诸多方面均具备一定优势。

数据广度是模型迭代的基石。朱剑涛表示,不同于传统量化策略主要依赖量价关系与财务数据,团队还将另类数据纳入了模型框架,包括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网络、分析师研报文本等。例如,通过分析产业链关联公司的价格联动效应,捕捉补涨机会;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研报中提取关键词,构建前瞻性指标。

在因子挖掘方面,团队依托机器学习技术实现突破。朱剑涛表示,传统多因子模型主要依赖人工构建,而团队通过机器学习每年动态挖掘约600个低相关性因子,并与人工因子库结合,形成“人工+AI”双轮驱动模式。此外,团队还会根据因子的历史表现动态调整权重,使模型能够自适应市场风格切换。

风险控制是量化团队建设的另一大亮点。朱剑涛称,团队自主研发的风险模型包含两大A股特有因子——国企属性因子与信息确定性因子,从而显著提升了对市场波动的预判能力。

记者了解到,朱剑涛已经深耕量化研究领域16年,多元化的从业经历使其对量化投资的理解日趋深入。公开资料显示,朱剑涛从业经历覆盖卖方、量化私募、量化公募,曾担任东方证券量化首席分析师、数量金融创新实验室负责人、东证衍生品研究院副院长等,在东方证券任职期间带领团队撰写了《因子选股系列研究》等近百篇专题报告,在卖方研究机构中较早搭建了完整的量化投资框架,2024年5月开始担任光大保德信量化股票、光大保德信一带一路基金的基金经理,现任光大保德信基金量化投资部负责人。

核心资产配置价值凸显

谈及布局沪深300指数赛道的原因,朱剑涛表示,沪深300作为A股“核心资产”的代名词,其成分股涵盖金融、消费、科技等领域的龙头企业。2024年以来,中央汇金等大资金持续增持相关ETF,为指数提供了强劲的流动性支撑。

朱剑涛进一步强调,政策层面对分红与市值管理的重视将增强指数的红利属性。随着市值管理改革的推进,央国企的中长期投资价值有望提升。《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中央企业高度重视控股上市公司市场价值表现,引导和推动控股上市公司牢固树立投资者回报意识,增加现金分红频次、优化现金分红节奏、提高现金分红比例。在政策推动下,央国企现金分红率有望进一步提高,从而提升沪深300指数的整体股息率。

朱剑涛表示:“中国核心资产在全球范围内具备较高性价比。过去几年,海外主要权益资产价格大幅提升,A股和H股的核心资产相比海外对标公司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折价,无论是高股息红利资产,还是科技领域龙头企业,中国资产都具备极强的估值吸引力。今年2月以来,随着美元指数和美债利率双双回落,外资流入中国资产,南向资金激增,为中国资产重估提供了有利条件。”

“目前,A股市场的宽基指数为量化策略提供了丰富的超额收益来源,并有助于指数增强产品在扣除相关费用后取得超过同类被动指数产品的长期投资收益。”朱剑涛还说,虽然沪深300指数因成分股市值庞大、同质性强等特点,超额收益挖掘存在一定难度,但通过运用另类数据和动态因子加权策略,仍能在成分股中发现显著的阿尔法(超额收益)机会。

展望今年二季度及下半年的权益市场,朱剑涛建议重点关注两大变量:一是外贸环境的不确定性,二是国内稳增长政策的落地节奏。“整体来看,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从期权市场的隐含波动率来看,下半年市场波动可能维持在中低位水平,这将为量化策略创造有利环境。”朱剑涛表示。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