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西安高新区发布《西安高新区2025年“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助力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举措》,相关举措从关键技术突破到产业生态优化,从人才引育到成果转化,全方位打通创新链条,助力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在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方面,西安高新区将加速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国家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建设;深化与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的合作;加快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促进光子、新能源汽车、空天科技等优势产业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
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方面,西安高新区计划新培育500名技术经理人,让更多科技成果快速应用于相关产业及产业链;促进巨子生物、康拓医疗等企业与空军军医大学、西安交大医学院、西北大学等高校医院合作;依托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孵化培育3家以上产业化公司;依托龙头骨干企业、高校院所等优质创新资源,新建2个概念验证中心、3个小试中试平台,并完成先导院8寸线建设。
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方面,西安高新区将持续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基本盘”,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均突破6500家;开展孵化器建设和能级提升工作,计划全年新认定省级以上孵化载体5家,在孵企业达到350家以上;支持比亚迪、铂力特等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实施一批体系化、任务型的联合攻关项目,力争承担5项以上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在推动产业链群提质增效方面,西安高新区将加快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80%以上,新增国家绿色工厂不少于8个;加大力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新产品、新装备攻关,争取营业收入增速达到8%;争取将光子、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智能系统等8个新赛道纳入国家培育计划。
在优化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方面,西安高新区将设立1亿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同时,发挥科技创新基金引领作用,力争管理规模达200亿元;加快推广“创新积分制”,深化技术产权资产证券化(票据化),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预计全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20亿元。
此外,围绕“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西安高新区还将创建中韩双边合作平台,支持韩方企业和研发机构在高新区设立研发中心、离岸创新中心;在国内层面,推动丝路科学城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科技创新中心相关重大科创平台协同联动。(刘辉 张静攀)
4月25日,西安高新区发布《西安高新区2025年“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助力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举措》,相关举措从关键技术突破到产业生态优化,从人才引育到成果转化,全方位打通创新链条,助力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在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方面,西安高新区将加速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国家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建设;深化与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的合作;加快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促进光子、新能源汽车、空天科技等优势产业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
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方面,西安高新区计划新培育500名技术经理人,让更多科技成果快速应用于相关产业及产业链;促进巨子生物、康拓医疗等企业与空军军医大学、西安交大医学院、西北大学等高校医院合作;依托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孵化培育3家以上产业化公司;依托龙头骨干企业、高校院所等优质创新资源,新建2个概念验证中心、3个小试中试平台,并完成先导院8寸线建设。
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方面,西安高新区将持续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基本盘”,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均突破6500家;开展孵化器建设和能级提升工作,计划全年新认定省级以上孵化载体5家,在孵企业达到350家以上;支持比亚迪、铂力特等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实施一批体系化、任务型的联合攻关项目,力争承担5项以上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在推动产业链群提质增效方面,西安高新区将加快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80%以上,新增国家绿色工厂不少于8个;加大力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新产品、新装备攻关,争取营业收入增速达到8%;争取将光子、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智能系统等8个新赛道纳入国家培育计划。
在优化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方面,西安高新区将设立1亿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同时,发挥科技创新基金引领作用,力争管理规模达200亿元;加快推广“创新积分制”,深化技术产权资产证券化(票据化),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预计全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20亿元。
此外,围绕“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西安高新区还将创建中韩双边合作平台,支持韩方企业和研发机构在高新区设立研发中心、离岸创新中心;在国内层面,推动丝路科学城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科技创新中心相关重大科创平台协同联动。(刘辉 张静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