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40周年!超百款新车首发

新华社

11小时前

走进上海车展首次设置的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区,全产业链协同的新技术、新成果一览无余,近50家国内外知名科技、半导体和芯片企业首次亮相。...这正是中国举办包括上海车展在内一系列面向全球的国际化车展的深意所在。

新华财经上海4月25日电(记者唐诗凝、周蕊)比亚迪Dynasty-D概念车、全新一代奥迪Q5L、超级电混SUV极氪9X、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新车型……正在此间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超百款全球首发新车接连亮相,众多先进科技轮番登场,吸引全球目光。

这个春天,中国一如既往敞开怀抱,为全球经贸合作搭建平台、提供机遇。

今年恰逢上海车展举办40周年,展馆面积从最初1万多平方米扩至超36万平方米,参展企业数量跃升至近1000家,覆盖26个国家和地区,193场发布会创历届之最……一个个数字凸显上海车展的全球影响力。

“车展热”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从“市场换技术”到借助新能源和智能化实现“弯道超车”,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2024年汽车产销量均突破3100万辆。

上海车展犹如一扇窗,透过它,未来出行的美好图景近在咫尺,中国制造的独特魅力和中国市场的开放机遇触手可及。

创新:AI激发无限可能——

用上海话说“打开空调”“导航去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车子能听懂吗?

4月25日,2025上海车展迎来首个观众开放日。到车展上体验便知:深度融合DeepSeek,智能网联汽车能够轻松识别多种方言及模糊口令,人机交互体验更丰富、更人性化。

不仅如此,全域智能化在本届车展随处可见。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抬起手臂碰拳示意,宇树科技机器人化身深蓝汽车“AI员工”挥手问好……

上海车展的聚光灯下,参展企业展现各种交互“黑科技”,AI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汽车架构、动力、底盘、座舱等各个领域,印证AI大模型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

安全:汽车行业发展底色——

小鹏汽车宣布将开启AI智能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长城汽车介绍其耗资5.1亿元建成的覆盖全场景碰撞的安全试验室,阿维塔06新车型借助华为乾崑技术实现全场景智护,商汤绝影的“驾驶失能”产品通过传感器实时检测驾驶员状态……

本届车展上,参展企业在展现智能化发展新趋势的同时,也纷纷突出强调“保障出行安全”。

当前,我国具备组合辅助驾驶功能(L2级)的乘用车新车渗透率已超过57%。随着技术和产业飞速发展,在智能化汽车加快量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保障用户安全成为重大命题。

“安全是最大的豪华”“安全是智能化不变的底色”成为全行业共识。不断升级的大模型,正从“模仿学习”走向“强化学习”,将在充分理解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像人类一样进行复杂的常识推理,从而实现在各种复杂场景下让驾驶更安心。

融合:全球产业链共赢未来——

宁德时代推出钠新电池,零下40℃环境下电芯能量保持率仍达90%;英特尔发布第二代AI增强型软件定义汽车系统级芯片,生成式和多模态AI性能最高可提升10倍……

走进上海车展首次设置的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区,全产业链协同的新技术、新成果一览无余,近50家国内外知名科技、半导体和芯片企业首次亮相。

造一台车,就像组一支足球队。产业链上的智能座舱、车规级芯片、动力电池以及自动驾驶方案等众多“位置”分工明确,但必须配合无间才能成功“进球”。

在全球贸易局势紧张、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汽车产业这一全球化深度融合的领域,该如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当说着各国语言的汽车圈高管、经销商、观摩团行走在上海车展里围观新品、畅谈合作,这本身就是答案。

“我们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说,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大众品牌汽车多数实现了本土生产,零部件本土化率超过95%,整个供应链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造一台好车,离不开合作共生的“朋友圈”。这正是中国举办包括上海车展在内一系列面向全球的国际化车展的深意所在。

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源于跨地域的知识共享,每一辆智能汽车都凝结着全球智慧。向未来,期待汽车产业紧密协同,在开放包容中创新共进,在互联互通中走向共赢。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走进上海车展首次设置的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区,全产业链协同的新技术、新成果一览无余,近50家国内外知名科技、半导体和芯片企业首次亮相。...这正是中国举办包括上海车展在内一系列面向全球的国际化车展的深意所在。

新华财经上海4月25日电(记者唐诗凝、周蕊)比亚迪Dynasty-D概念车、全新一代奥迪Q5L、超级电混SUV极氪9X、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新车型……正在此间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超百款全球首发新车接连亮相,众多先进科技轮番登场,吸引全球目光。

这个春天,中国一如既往敞开怀抱,为全球经贸合作搭建平台、提供机遇。

今年恰逢上海车展举办40周年,展馆面积从最初1万多平方米扩至超36万平方米,参展企业数量跃升至近1000家,覆盖26个国家和地区,193场发布会创历届之最……一个个数字凸显上海车展的全球影响力。

“车展热”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从“市场换技术”到借助新能源和智能化实现“弯道超车”,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2024年汽车产销量均突破3100万辆。

上海车展犹如一扇窗,透过它,未来出行的美好图景近在咫尺,中国制造的独特魅力和中国市场的开放机遇触手可及。

创新:AI激发无限可能——

用上海话说“打开空调”“导航去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车子能听懂吗?

4月25日,2025上海车展迎来首个观众开放日。到车展上体验便知:深度融合DeepSeek,智能网联汽车能够轻松识别多种方言及模糊口令,人机交互体验更丰富、更人性化。

不仅如此,全域智能化在本届车展随处可见。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抬起手臂碰拳示意,宇树科技机器人化身深蓝汽车“AI员工”挥手问好……

上海车展的聚光灯下,参展企业展现各种交互“黑科技”,AI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汽车架构、动力、底盘、座舱等各个领域,印证AI大模型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

安全:汽车行业发展底色——

小鹏汽车宣布将开启AI智能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长城汽车介绍其耗资5.1亿元建成的覆盖全场景碰撞的安全试验室,阿维塔06新车型借助华为乾崑技术实现全场景智护,商汤绝影的“驾驶失能”产品通过传感器实时检测驾驶员状态……

本届车展上,参展企业在展现智能化发展新趋势的同时,也纷纷突出强调“保障出行安全”。

当前,我国具备组合辅助驾驶功能(L2级)的乘用车新车渗透率已超过57%。随着技术和产业飞速发展,在智能化汽车加快量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保障用户安全成为重大命题。

“安全是最大的豪华”“安全是智能化不变的底色”成为全行业共识。不断升级的大模型,正从“模仿学习”走向“强化学习”,将在充分理解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像人类一样进行复杂的常识推理,从而实现在各种复杂场景下让驾驶更安心。

融合:全球产业链共赢未来——

宁德时代推出钠新电池,零下40℃环境下电芯能量保持率仍达90%;英特尔发布第二代AI增强型软件定义汽车系统级芯片,生成式和多模态AI性能最高可提升10倍……

走进上海车展首次设置的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区,全产业链协同的新技术、新成果一览无余,近50家国内外知名科技、半导体和芯片企业首次亮相。

造一台车,就像组一支足球队。产业链上的智能座舱、车规级芯片、动力电池以及自动驾驶方案等众多“位置”分工明确,但必须配合无间才能成功“进球”。

在全球贸易局势紧张、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汽车产业这一全球化深度融合的领域,该如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当说着各国语言的汽车圈高管、经销商、观摩团行走在上海车展里围观新品、畅谈合作,这本身就是答案。

“我们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说,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大众品牌汽车多数实现了本土生产,零部件本土化率超过95%,整个供应链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造一台好车,离不开合作共生的“朋友圈”。这正是中国举办包括上海车展在内一系列面向全球的国际化车展的深意所在。

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源于跨地域的知识共享,每一辆智能汽车都凝结着全球智慧。向未来,期待汽车产业紧密协同,在开放包容中创新共进,在互联互通中走向共赢。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