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数据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七部门联合发布实施《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聚焦医药工业全链条数智化转型,对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卓越企业培育等方向做了重点部署。
受此消息影响,A股市场中的医药数智化板块集体上涨,思创医惠涨超13%,创业慧康涨超7%,朗玛信息、卫宁健康涨超5%,润达医疗、宝莱特、阳普医疗涨超4%。
医药工业数字化转型定下目标
方案提出,要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应用。支持相关单位建立医药大模型创新平台,协同开展医药大模型技术产品研发、监管科学研究等,强化标准规范、科技伦理、应用安全和风险管理等规则建设。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医药全产业链”应用试点,鼓励龙头医药企业与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大用户等组成联合体,面向医药全产业链形成一批效果显著的标志性应用场景。鼓励各地建设医药人工智能领域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共性技术、知识产权运营、开源社区等公共服务平台。
方案具体提出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
到2027年,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以数智技术驱动的医药全产业链竞争力和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到2030年,规上医药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智化转型全覆盖,数智技术融合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医药工业全链条数据体系进一步完善,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生态体系进一步健全。
具体来看到2027年,方案围绕数智化发展基础建设、数智化转型推广、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指标:
一是突破一批医药工业数智化关键技术,制、修订30项以上医药工业数智技术标准,在智能制药设备、检测仪器和制药工业软件等领域研发推广100款以上高性能产品;二是打造100个以上医药工业数智技术应用典型场景,建成100个以上数智药械工厂,建设50家以上具有引领性的数智化转型卓越企业,推动打造5个医药数智化转型卓越园区;三是建设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促进中心及分中心,建设10个以上医药大模型创新平台、数智技术应用验证与中试平台,培育30家以上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卓越服务商。
此外,方案还提出了四大重点任务:
(1)数智技术赋能行动;(2)数智转型推广行动;(3)数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4)数智监管提升行动。
行业迎重大机遇
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际上就是给医药行业安上了一个"数字大脑"。
它就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对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销售的全过程进行智能化改造的过程。
一般来说,传统药物的研发需要科学家们海量筛选以及反复试错;而如今,AI可以在海量化合物中快速筛选出潜在有效分子,建立起可解释的构效关系模型。
《2024医药制造数字化白皮书》数据显示,通过数智化转型,药企的研发效率平均提升了30%,生产成本降低了15-20%,产品上市时间缩短了约25%。
值得关注的是,医药工业数智化市场正在迎来政策、技术、需求三重驱动的黄金增长期。
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将生物医药与数字经济列为重点,推动医药工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新基建投资(如5G、工业互联网)为医药工厂的智能化改造提供基础设施支持。截至2024年底,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规模已突破1.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4.5%。
中研普华预测,2025年数字化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1.8万亿元,到2030年有望达到2.5万亿元。
而医药工业数智化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产业生态的重构。政策红利、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共振,将催生万亿级市场,其中AI制药、智能工厂、精准医疗三大赛道最具爆发力。
华泰证券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应用,医院在全病程管理中的效率将大幅提升。AI的广泛应用预计将极大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加速诊断与治疗的过程。医疗行业有望成为最先将AI技术转化为收入和利润的领域之一,这是因为AI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中信建投也表示,AI医疗在提升医疗器械功能、检查检验结果解读、辅助临床医生决策、健康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价值较大,是医疗企业和医院必须重视的创新方向和竞争趋势。企业有望借助AI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客户黏性,巩固行业地位和竞争优势。此外,用好DeepSeek等AI工具有助于企业降本增效、改善盈利水平。
概念股一览:
泓博医药:人工智能算法结合药物设计,用于虚拟筛选、代谢预测,提升研发精准度;
美迪西:CRO企业引入AI,提升各环节研发效率与精准度;
成都先导:与腾讯AILab开发算法,挖掘AI在化合物潜力,优化研发流程;
药明康德:投资AI制药公司,合作开发,整合平台提研发效率与创新力;
恒瑞医药:与全球AI平台合作,探研发新方向,提升创新药效率;
复星医药:与AI企业合作,应用AI于研发流程,推动创新药开发。
来源:格隆汇
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数据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七部门联合发布实施《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聚焦医药工业全链条数智化转型,对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卓越企业培育等方向做了重点部署。
受此消息影响,A股市场中的医药数智化板块集体上涨,思创医惠涨超13%,创业慧康涨超7%,朗玛信息、卫宁健康涨超5%,润达医疗、宝莱特、阳普医疗涨超4%。
医药工业数字化转型定下目标
方案提出,要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应用。支持相关单位建立医药大模型创新平台,协同开展医药大模型技术产品研发、监管科学研究等,强化标准规范、科技伦理、应用安全和风险管理等规则建设。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医药全产业链”应用试点,鼓励龙头医药企业与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大用户等组成联合体,面向医药全产业链形成一批效果显著的标志性应用场景。鼓励各地建设医药人工智能领域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共性技术、知识产权运营、开源社区等公共服务平台。
方案具体提出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
到2027年,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以数智技术驱动的医药全产业链竞争力和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到2030年,规上医药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智化转型全覆盖,数智技术融合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医药工业全链条数据体系进一步完善,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生态体系进一步健全。
具体来看到2027年,方案围绕数智化发展基础建设、数智化转型推广、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指标:
一是突破一批医药工业数智化关键技术,制、修订30项以上医药工业数智技术标准,在智能制药设备、检测仪器和制药工业软件等领域研发推广100款以上高性能产品;二是打造100个以上医药工业数智技术应用典型场景,建成100个以上数智药械工厂,建设50家以上具有引领性的数智化转型卓越企业,推动打造5个医药数智化转型卓越园区;三是建设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促进中心及分中心,建设10个以上医药大模型创新平台、数智技术应用验证与中试平台,培育30家以上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卓越服务商。
此外,方案还提出了四大重点任务:
(1)数智技术赋能行动;(2)数智转型推广行动;(3)数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4)数智监管提升行动。
行业迎重大机遇
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际上就是给医药行业安上了一个"数字大脑"。
它就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对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销售的全过程进行智能化改造的过程。
一般来说,传统药物的研发需要科学家们海量筛选以及反复试错;而如今,AI可以在海量化合物中快速筛选出潜在有效分子,建立起可解释的构效关系模型。
《2024医药制造数字化白皮书》数据显示,通过数智化转型,药企的研发效率平均提升了30%,生产成本降低了15-20%,产品上市时间缩短了约25%。
值得关注的是,医药工业数智化市场正在迎来政策、技术、需求三重驱动的黄金增长期。
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将生物医药与数字经济列为重点,推动医药工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新基建投资(如5G、工业互联网)为医药工厂的智能化改造提供基础设施支持。截至2024年底,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规模已突破1.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4.5%。
中研普华预测,2025年数字化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1.8万亿元,到2030年有望达到2.5万亿元。
而医药工业数智化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产业生态的重构。政策红利、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共振,将催生万亿级市场,其中AI制药、智能工厂、精准医疗三大赛道最具爆发力。
华泰证券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应用,医院在全病程管理中的效率将大幅提升。AI的广泛应用预计将极大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加速诊断与治疗的过程。医疗行业有望成为最先将AI技术转化为收入和利润的领域之一,这是因为AI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中信建投也表示,AI医疗在提升医疗器械功能、检查检验结果解读、辅助临床医生决策、健康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价值较大,是医疗企业和医院必须重视的创新方向和竞争趋势。企业有望借助AI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客户黏性,巩固行业地位和竞争优势。此外,用好DeepSeek等AI工具有助于企业降本增效、改善盈利水平。
概念股一览:
泓博医药:人工智能算法结合药物设计,用于虚拟筛选、代谢预测,提升研发精准度;
美迪西:CRO企业引入AI,提升各环节研发效率与精准度;
成都先导:与腾讯AILab开发算法,挖掘AI在化合物潜力,优化研发流程;
药明康德:投资AI制药公司,合作开发,整合平台提研发效率与创新力;
恒瑞医药:与全球AI平台合作,探研发新方向,提升创新药效率;
复星医药:与AI企业合作,应用AI于研发流程,推动创新药开发。
来源:格隆汇
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