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上海市发布培育商业航天先进制造业集群措施,2027年产业规模向1000亿元冲刺【附商业航天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3天前

措施还提到,到2027年,上海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左右。

重磅消息!上海市发布培育商业航天新举措, 2027 年产业规模向 1000 亿元冲刺【附商业航天行业市场分析】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为服务航天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加快培育商业航天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4月24日,上海印发《上海市关于加快培育商业航天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及,重点发展星载相控阵天线、星间激光通信终端、星地通信载荷、综合电子系统、柔性太阳翼等关键配套,加快研制手机直连卫星,推动商业卫星迭代升级;建设商业卫星超级工厂,持续提升卫星智能制造能力。

措施还提到,到2027年,上海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左右。标志性产品产业化规模放量,商业火箭总装制造能力每年100发、商业卫星智能制造能力每年1000颗、应用终端批量制造能力每年100万个。

商业航天是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由企业主导开展的航天活动,涵盖卫星研制与发射、太空探索、航天应用服务等多个领域。

商业航天的发展对于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以及国家安全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是我国航天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家对商业航天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政策红利持续释放。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为商业航天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回顾过往,2014年国务院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航天活动”,为民营企业打开了进入商业航天领域的大门,激发了市场活力;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及商业航天,将其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地位,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将其纳入新兴产业布局,可见,国家对人工智能行业的重视。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商业航天活动日益活跃,商业发射次数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2023年,我国发射商业航天器141颗,同比增长29%;商业发射23次,较2022年增长28%。

图表7:2023年中国商业航天发射情况(单位:次,%)

2023年中国商业航天核心产业规模超过2300亿元,五年行业复合增速为9.25%。

图表1:2018-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中国商业航天主要由国有航天巨头与民营企业共同推动。国有企业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CASC)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CASIC),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主导政府相关项目,如卫星发射与空间站建设,在商业航天领域发挥着“国家队”的中流砥柱作用。民营企业如星际荣耀、蓝箭航天等,则以创新和技术突破为利器,迅速崭露头角。它们专注于卫星发射、商业卫星通信等领域,凭借灵活的运营机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细分市场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国有企业的稳健与民营企业的活力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共同推动我国商业航天产业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

图表3:中国商业航天领域领先企业及产品布局情况

九州云箭创始人兼董事长,他提出 “国家队 + 私企” 模式将成为推动航天领域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两者协同发展能加速航天技术迭代升级,推动航天应用场景多元化和商业化落地。同时指出商业航天发展面临技术门槛高、资金投入大、国际竞争激烈等挑战,国家政策引导和支持至关重要。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措施还提到,到2027年,上海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左右。

重磅消息!上海市发布培育商业航天新举措, 2027 年产业规模向 1000 亿元冲刺【附商业航天行业市场分析】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为服务航天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加快培育商业航天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4月24日,上海印发《上海市关于加快培育商业航天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及,重点发展星载相控阵天线、星间激光通信终端、星地通信载荷、综合电子系统、柔性太阳翼等关键配套,加快研制手机直连卫星,推动商业卫星迭代升级;建设商业卫星超级工厂,持续提升卫星智能制造能力。

措施还提到,到2027年,上海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左右。标志性产品产业化规模放量,商业火箭总装制造能力每年100发、商业卫星智能制造能力每年1000颗、应用终端批量制造能力每年100万个。

商业航天是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由企业主导开展的航天活动,涵盖卫星研制与发射、太空探索、航天应用服务等多个领域。

商业航天的发展对于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以及国家安全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是我国航天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家对商业航天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政策红利持续释放。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为商业航天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回顾过往,2014年国务院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航天活动”,为民营企业打开了进入商业航天领域的大门,激发了市场活力;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及商业航天,将其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地位,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将其纳入新兴产业布局,可见,国家对人工智能行业的重视。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商业航天活动日益活跃,商业发射次数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2023年,我国发射商业航天器141颗,同比增长29%;商业发射23次,较2022年增长28%。

图表7:2023年中国商业航天发射情况(单位:次,%)

2023年中国商业航天核心产业规模超过2300亿元,五年行业复合增速为9.25%。

图表1:2018-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中国商业航天主要由国有航天巨头与民营企业共同推动。国有企业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CASC)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CASIC),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主导政府相关项目,如卫星发射与空间站建设,在商业航天领域发挥着“国家队”的中流砥柱作用。民营企业如星际荣耀、蓝箭航天等,则以创新和技术突破为利器,迅速崭露头角。它们专注于卫星发射、商业卫星通信等领域,凭借灵活的运营机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细分市场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国有企业的稳健与民营企业的活力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共同推动我国商业航天产业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

图表3:中国商业航天领域领先企业及产品布局情况

九州云箭创始人兼董事长,他提出 “国家队 + 私企” 模式将成为推动航天领域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两者协同发展能加速航天技术迭代升级,推动航天应用场景多元化和商业化落地。同时指出商业航天发展面临技术门槛高、资金投入大、国际竞争激烈等挑战,国家政策引导和支持至关重要。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