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AI浪潮下的多元增长引擎与技术领航者

来源:理财周刊-财事汇

16小时前

持续的研发投入为公司技术突破与产品升级筑牢了根基,通过持续创新构建起完全自主可控的大模型技术体系是科大讯飞对于未来大模型如何转化成商业动能、推动社会进步,探索出的一条可行路径。

4月21日盘后,AI龙头科大讯飞(002230.SZ)发布了2024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33.43亿元,同比增长18.79%;同期归母净利润5.6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88亿元,同比增长59.36%。

在当下竞争激烈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科大讯飞的这一成绩相当亮眼。一方面,营收的稳健增长展现出公司在业务拓展上的强劲动力,在众多AI企业还在为市场份额苦苦挣扎时,科大讯飞凭借其多元化的业务布局和强大的市场渗透能力,成功实现了收入的稳步提升。另一方面,尽管净利润稍有下降,但考虑到公司在研发投入、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巨大开支,能够保持盈利且营收增速可观,无疑给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彰显了其作为行业龙头的韧性与潜力。

自2008年5月12日上市以来,依托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先发优势与持续深耕,科大讯飞市值规模总体呈向上增长态势,即便历经多轮市场周期洗礼,依旧在A股市场人工智能板块占据重要地位,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之一。

营收持续增长,利润结构优化

从财务数据来看,科大讯飞营收增长态势良好。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3.43亿元,较上年度增长了18.79%;毛利较上年同期增长15.68亿元,同比增长18.70%。

迈入2025年,首季度营收达到46.58亿元,同比增长27.74%,增速进一步加快;实现毛利18.72亿元,同比增长34.85%;实现归母净利润-1.93亿元,同比减亏1.07亿元。

尽管2024年度科大讯飞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降至5.60亿元,同比减少14.78%,主要归因于研发投入增加、坏账减值损失上升以及投资收益减少等因素。不过,深入分析,科大讯飞的利润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业务持续增长以及成本控制措施逐步落地,利润有望逐步回升,盈利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过去一年,优化业务结构、聚焦核心业务是科大讯飞改善利润结构的主基调。

2024年科大讯飞进一步压缩产线数量,从2022年的60条产品线缩减46条,聚焦核心业务,正所谓“集中资源办大事”;而精品化策略的效果也非常显著,据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披露,科大讯飞在过去一年里单产线平均收入同比增长了43.57%。

核心业务的平均收入保持增长,科大讯飞的基本盘也愈扎愈牢。早在几年前,科大讯飞就根据业务类型、客户需求等因素建设了属于自己的根据地业务,包括G-B-C融合型根据地、市场覆盖型根据地、刚需未来带动型根据地、价值客户型根据地和C端根据地等;2024年公司的根据地规模同比提高了23%,在整体业务营收中的占比提升5%至70%。

值得注意的是,科大讯飞的经营性现金流显著改善,资金运转良好。2024年,科大讯飞全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达24.9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六倍,创历史新高;实现销售回款229.09亿元,回款率98.14%。

作为一家曾经G端客户占比较大的公司来说,在过去一年里如何加强销售回款和现金流管理是个不小的挑战。科大讯飞交出的成绩单堪称亮眼,而这得益于业务架构和回款工作机制的优化

在业绩交流会上,董事长刘庆峰介绍了过去一年科大讯飞做出的努力:加强常态化回款催收工作;调整业务结构,注重提升销售回款率较高的C端收入占比,对现金流作强支撑;优选B端、G端业务,提高回款及时性。一系列恰当的操作使得科大讯飞近年累计坏账发生金额只有2000多万元,应收账款实质违约风险极低。在中央所要求的政府化债的背景下,下一阶段公司应收款可能会出现比较好的趋势。

2025年第一季度延续了2024年的良好态势,为新一年奠定了良好基础。销售回款49.95亿元,同比增长14.56%;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虽为-7.12亿元,但较上年同期的-13.84亿元已有大幅改善,同比增长48.54%。良好的现金流状况为公司研发投入、市场拓展、业务运营等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确保公司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核心业务多点开花

构筑坚实增长基石

亮眼业绩的背后是科大讯飞的核心业务持续发力。

教育业务一直是科大讯飞的重要增长极,2024年智慧教育业务实现收入为72.29亿元,同比增长29.94%,占主营业务收入的30.97%。

产品与服务深度融合是科大讯飞教育业务的显著特色。在产品创新层面,讯飞智能学习机成绩卓著。它借助精准的学习数据分析,加之科大讯飞领先的AI能力的赋能,为每位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产品出色的表现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科大讯飞学习机用户净推荐值(NPS)持续行业第一,京东天猫平台销售额持续领先,线下门店数量超过2100家,2025年Q1线下营收同比增长154%。

董事长刘庆峰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公司教育业务中C端硬件增长喜人,以学习机为例,去年实现翻番增长,一季度接近翻番,保持了强劲的势头。

在服务端,科大讯飞积极与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携手合作,全力打造智慧教育整体解决方案。截至目前,科大讯飞的智慧教育产品已在中国32个省级行政区以及日本、新加坡等海外市场广泛应用,并与全国5万余所学校深度合作,累计服务师生超过1.3亿。庞大的应用规模和广泛的认可,不仅证明了科大讯飞智慧教育的实力和效果,更为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口碑。

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作为科大讯飞第一大业务板块,2024年实现收入78.86亿元,同比增长27.58%,占比总营收达33.79%。科大讯飞开放平台宛如一个强大的生态枢纽,吸引了海量开发者与合作伙伴入驻。

根据市场公开数据,截至2024年末,讯飞开放平台已开放806项国际领先的AI能力及方案,累计聚集超过802万AI开发者团队,开发超过294万款生产级AI应用,单年度新增AI开发者团队超过224万,同时服务海外开发者团队超过46万;大模型开发者达102万,开发出17万款实用大模型应用,产生的大模型API日调用量同比增长超过763%,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大模型开发者生态平台;由IDC发布的《中国语音语义市场份额,大模型催生AI增长新机遇》显示,科大讯飞在中国语音语义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

软件生态蓬勃发展同时,科大讯飞在消费者业务方面的硬件产品也相当出色。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办公笔记本收入增长50%,毛利接近翻倍。

此外,在大阪世博会开幕期间,科大讯飞发布了双屏翻译机2.0,刘庆峰透露,未来将推出翻译App和SaaS服务,还将往一带一路和周边国家和地区输出多语言模型产品。2024年讯飞听见的SaaS服务接近翻番增长,2025年一季度继续高速增长。

持续投入,铸就AI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科大讯飞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公司在研发投入上向来不遗余力。2024年,科大讯飞研发投入高达45.8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7.4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也再次提高,达到了19.62%。其中,2024年在大模型研发及应用落地方面新增投入7.44亿元。

图源:科大讯飞2024年度财报

这一高额投入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彰显出公司对技术创新的坚定决心。持续的研发投入为公司技术突破与产品升级筑牢了根基,通过持续创新构建起完全自主可控的大模型技术体系是科大讯飞对于未来大模型如何转化成商业动能、推动社会进步,探索出的一条可行路径。

一直以来,科大讯飞都坚持在全国产算力平台上构建自主可控的底层大模型。一方面,这源于科大讯飞有充分的技术积淀和健康的现金流状况来发展属于自己的通用大模型;另一方面,这也是源于科大讯飞对于大模型发展趋势的理解。各行各业的业务情况各不相同,而AI要进一步成为行业的驱动力量,就必须展现出适应于该行业的优异性能,而这又要求大模型从底层逻辑上可以快速响应,作出符合实践需求的定向“进化”。

“基于全国产算力平台”、“自主可控”的标签也为科大讯飞提供了大模型市场中难得的安全属性。科大讯飞目前已成为央国企的第一选择,2024年度,科大讯飞以91项的中标数量和8.48亿元的总金额位居通用大模型厂商中标排行榜首位;2025年一季度,科大讯飞中标金额超5亿元,数量和金额继续领跑。

如今,在中美科技竞争和博弈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下,国产自主可控又有了新的意义。若美国执意打压中国科技发展,对华技术封锁持续升级,那么其他厂商基于英伟达算力的优势就无法持续。而科大讯飞坚持在国产算力上进行训练,虽付出额外算力成本和时间代价,但在未来战略竞争更激烈、美国完全断供的情况下,这些付出将转化为优势。

就在年报发布前一天,4月20日,科大讯飞在技术创新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宣布讯飞星火深度推理模型X1全新升级,该模型成为业内首个基于全国产算力平台的通用长思维链深度思考大模型。此次升级极大提升了推理和文本生成能力,在复杂问题解答、逻辑推理任务中表现卓越。

科大讯飞长期以来坚持核心技术底座自主可控,算法、算力、数据等要素自主可控的AI研究和模型训练体系的逻辑也得到了验证。不仅是70B参数大模型中最好的深度推理模型,并且在模型参数比业界同类模型小一个数量级的情况下,比肩国际顶尖模型水平(如DeepSeek-R1671B)同级别效果。再次证明基于国产算力训练的全栈自主可控大模型具备登顶业界最高水平的实力和持续创新的潜力。

星火X1除了在常见通用任务取得显著进步之外,由于融入了更多场景复杂类型数据,模型的泛化性也取得了进步,多个行业任务上展现出了业界领先的能力。在教育、医疗、司法等重点行业进一步扩大了领先优势。科大讯飞在业绩交流会上透露,讯飞星火基于完全自主可控的大模型底座,在模型迭代中可以实现更灵活的参数规模调整和更深的训练优化,行业大模型相较于通用大模型效果平均提升10%,在此基础上做场景定制调优,效果可以进一步提升10~20%。

科大讯飞2019年就被美国政府纳入实体清单,在层层重压下已逐步实现核心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平台的全面自主可控。因此对于科大讯飞而言,封锁愈严,自主可控的市场机遇愈大。下一步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代表的国际市场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增量方向,科大讯飞基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全栈自主可控和丰富技术产品积累,有能力在不受美国制约情况下给世界第二个选择,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多语种大模型和整体解决方案。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教育、医疗作为典型的民生工程,具备普惠性质,有望成为专项债的重点支持方向,教育业务、医疗业务也因此比原来有更多资金保障。

科大讯飞在核心业务、财务表现以及技术创新等多个维度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与潜力。在人工智能行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凭借自身诸多亮点,科大讯飞有望在未来持续引领行业发展,为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为行业进步贡献更大力量。(《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持续的研发投入为公司技术突破与产品升级筑牢了根基,通过持续创新构建起完全自主可控的大模型技术体系是科大讯飞对于未来大模型如何转化成商业动能、推动社会进步,探索出的一条可行路径。

4月21日盘后,AI龙头科大讯飞(002230.SZ)发布了2024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33.43亿元,同比增长18.79%;同期归母净利润5.6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88亿元,同比增长59.36%。

在当下竞争激烈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科大讯飞的这一成绩相当亮眼。一方面,营收的稳健增长展现出公司在业务拓展上的强劲动力,在众多AI企业还在为市场份额苦苦挣扎时,科大讯飞凭借其多元化的业务布局和强大的市场渗透能力,成功实现了收入的稳步提升。另一方面,尽管净利润稍有下降,但考虑到公司在研发投入、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巨大开支,能够保持盈利且营收增速可观,无疑给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彰显了其作为行业龙头的韧性与潜力。

自2008年5月12日上市以来,依托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先发优势与持续深耕,科大讯飞市值规模总体呈向上增长态势,即便历经多轮市场周期洗礼,依旧在A股市场人工智能板块占据重要地位,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之一。

营收持续增长,利润结构优化

从财务数据来看,科大讯飞营收增长态势良好。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3.43亿元,较上年度增长了18.79%;毛利较上年同期增长15.68亿元,同比增长18.70%。

迈入2025年,首季度营收达到46.58亿元,同比增长27.74%,增速进一步加快;实现毛利18.72亿元,同比增长34.85%;实现归母净利润-1.93亿元,同比减亏1.07亿元。

尽管2024年度科大讯飞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降至5.60亿元,同比减少14.78%,主要归因于研发投入增加、坏账减值损失上升以及投资收益减少等因素。不过,深入分析,科大讯飞的利润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业务持续增长以及成本控制措施逐步落地,利润有望逐步回升,盈利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过去一年,优化业务结构、聚焦核心业务是科大讯飞改善利润结构的主基调。

2024年科大讯飞进一步压缩产线数量,从2022年的60条产品线缩减46条,聚焦核心业务,正所谓“集中资源办大事”;而精品化策略的效果也非常显著,据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披露,科大讯飞在过去一年里单产线平均收入同比增长了43.57%。

核心业务的平均收入保持增长,科大讯飞的基本盘也愈扎愈牢。早在几年前,科大讯飞就根据业务类型、客户需求等因素建设了属于自己的根据地业务,包括G-B-C融合型根据地、市场覆盖型根据地、刚需未来带动型根据地、价值客户型根据地和C端根据地等;2024年公司的根据地规模同比提高了23%,在整体业务营收中的占比提升5%至70%。

值得注意的是,科大讯飞的经营性现金流显著改善,资金运转良好。2024年,科大讯飞全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达24.9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六倍,创历史新高;实现销售回款229.09亿元,回款率98.14%。

作为一家曾经G端客户占比较大的公司来说,在过去一年里如何加强销售回款和现金流管理是个不小的挑战。科大讯飞交出的成绩单堪称亮眼,而这得益于业务架构和回款工作机制的优化

在业绩交流会上,董事长刘庆峰介绍了过去一年科大讯飞做出的努力:加强常态化回款催收工作;调整业务结构,注重提升销售回款率较高的C端收入占比,对现金流作强支撑;优选B端、G端业务,提高回款及时性。一系列恰当的操作使得科大讯飞近年累计坏账发生金额只有2000多万元,应收账款实质违约风险极低。在中央所要求的政府化债的背景下,下一阶段公司应收款可能会出现比较好的趋势。

2025年第一季度延续了2024年的良好态势,为新一年奠定了良好基础。销售回款49.95亿元,同比增长14.56%;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虽为-7.12亿元,但较上年同期的-13.84亿元已有大幅改善,同比增长48.54%。良好的现金流状况为公司研发投入、市场拓展、业务运营等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确保公司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核心业务多点开花

构筑坚实增长基石

亮眼业绩的背后是科大讯飞的核心业务持续发力。

教育业务一直是科大讯飞的重要增长极,2024年智慧教育业务实现收入为72.29亿元,同比增长29.94%,占主营业务收入的30.97%。

产品与服务深度融合是科大讯飞教育业务的显著特色。在产品创新层面,讯飞智能学习机成绩卓著。它借助精准的学习数据分析,加之科大讯飞领先的AI能力的赋能,为每位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产品出色的表现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科大讯飞学习机用户净推荐值(NPS)持续行业第一,京东天猫平台销售额持续领先,线下门店数量超过2100家,2025年Q1线下营收同比增长154%。

董事长刘庆峰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公司教育业务中C端硬件增长喜人,以学习机为例,去年实现翻番增长,一季度接近翻番,保持了强劲的势头。

在服务端,科大讯飞积极与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携手合作,全力打造智慧教育整体解决方案。截至目前,科大讯飞的智慧教育产品已在中国32个省级行政区以及日本、新加坡等海外市场广泛应用,并与全国5万余所学校深度合作,累计服务师生超过1.3亿。庞大的应用规模和广泛的认可,不仅证明了科大讯飞智慧教育的实力和效果,更为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口碑。

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作为科大讯飞第一大业务板块,2024年实现收入78.86亿元,同比增长27.58%,占比总营收达33.79%。科大讯飞开放平台宛如一个强大的生态枢纽,吸引了海量开发者与合作伙伴入驻。

根据市场公开数据,截至2024年末,讯飞开放平台已开放806项国际领先的AI能力及方案,累计聚集超过802万AI开发者团队,开发超过294万款生产级AI应用,单年度新增AI开发者团队超过224万,同时服务海外开发者团队超过46万;大模型开发者达102万,开发出17万款实用大模型应用,产生的大模型API日调用量同比增长超过763%,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大模型开发者生态平台;由IDC发布的《中国语音语义市场份额,大模型催生AI增长新机遇》显示,科大讯飞在中国语音语义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

软件生态蓬勃发展同时,科大讯飞在消费者业务方面的硬件产品也相当出色。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办公笔记本收入增长50%,毛利接近翻倍。

此外,在大阪世博会开幕期间,科大讯飞发布了双屏翻译机2.0,刘庆峰透露,未来将推出翻译App和SaaS服务,还将往一带一路和周边国家和地区输出多语言模型产品。2024年讯飞听见的SaaS服务接近翻番增长,2025年一季度继续高速增长。

持续投入,铸就AI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科大讯飞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公司在研发投入上向来不遗余力。2024年,科大讯飞研发投入高达45.8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7.4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也再次提高,达到了19.62%。其中,2024年在大模型研发及应用落地方面新增投入7.44亿元。

图源:科大讯飞2024年度财报

这一高额投入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彰显出公司对技术创新的坚定决心。持续的研发投入为公司技术突破与产品升级筑牢了根基,通过持续创新构建起完全自主可控的大模型技术体系是科大讯飞对于未来大模型如何转化成商业动能、推动社会进步,探索出的一条可行路径。

一直以来,科大讯飞都坚持在全国产算力平台上构建自主可控的底层大模型。一方面,这源于科大讯飞有充分的技术积淀和健康的现金流状况来发展属于自己的通用大模型;另一方面,这也是源于科大讯飞对于大模型发展趋势的理解。各行各业的业务情况各不相同,而AI要进一步成为行业的驱动力量,就必须展现出适应于该行业的优异性能,而这又要求大模型从底层逻辑上可以快速响应,作出符合实践需求的定向“进化”。

“基于全国产算力平台”、“自主可控”的标签也为科大讯飞提供了大模型市场中难得的安全属性。科大讯飞目前已成为央国企的第一选择,2024年度,科大讯飞以91项的中标数量和8.48亿元的总金额位居通用大模型厂商中标排行榜首位;2025年一季度,科大讯飞中标金额超5亿元,数量和金额继续领跑。

如今,在中美科技竞争和博弈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下,国产自主可控又有了新的意义。若美国执意打压中国科技发展,对华技术封锁持续升级,那么其他厂商基于英伟达算力的优势就无法持续。而科大讯飞坚持在国产算力上进行训练,虽付出额外算力成本和时间代价,但在未来战略竞争更激烈、美国完全断供的情况下,这些付出将转化为优势。

就在年报发布前一天,4月20日,科大讯飞在技术创新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宣布讯飞星火深度推理模型X1全新升级,该模型成为业内首个基于全国产算力平台的通用长思维链深度思考大模型。此次升级极大提升了推理和文本生成能力,在复杂问题解答、逻辑推理任务中表现卓越。

科大讯飞长期以来坚持核心技术底座自主可控,算法、算力、数据等要素自主可控的AI研究和模型训练体系的逻辑也得到了验证。不仅是70B参数大模型中最好的深度推理模型,并且在模型参数比业界同类模型小一个数量级的情况下,比肩国际顶尖模型水平(如DeepSeek-R1671B)同级别效果。再次证明基于国产算力训练的全栈自主可控大模型具备登顶业界最高水平的实力和持续创新的潜力。

星火X1除了在常见通用任务取得显著进步之外,由于融入了更多场景复杂类型数据,模型的泛化性也取得了进步,多个行业任务上展现出了业界领先的能力。在教育、医疗、司法等重点行业进一步扩大了领先优势。科大讯飞在业绩交流会上透露,讯飞星火基于完全自主可控的大模型底座,在模型迭代中可以实现更灵活的参数规模调整和更深的训练优化,行业大模型相较于通用大模型效果平均提升10%,在此基础上做场景定制调优,效果可以进一步提升10~20%。

科大讯飞2019年就被美国政府纳入实体清单,在层层重压下已逐步实现核心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平台的全面自主可控。因此对于科大讯飞而言,封锁愈严,自主可控的市场机遇愈大。下一步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代表的国际市场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增量方向,科大讯飞基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全栈自主可控和丰富技术产品积累,有能力在不受美国制约情况下给世界第二个选择,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多语种大模型和整体解决方案。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教育、医疗作为典型的民生工程,具备普惠性质,有望成为专项债的重点支持方向,教育业务、医疗业务也因此比原来有更多资金保障。

科大讯飞在核心业务、财务表现以及技术创新等多个维度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与潜力。在人工智能行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凭借自身诸多亮点,科大讯飞有望在未来持续引领行业发展,为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为行业进步贡献更大力量。(《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