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打造“静音学校”,孩子活力会被“消音”吗?记者现场探访【C视频·问政四川】

川观新闻

18小时前

何女士告诉记者,她本人住在成都市双流区的一所学校附近,“我已经住了四五年了,学生要早读、要做课间操,要做户外运动,这些都是学校的正常作息,为什么要限制。

川观新闻记者 钟帆 张蒙 摄影报道

成都市多个学校试点“静音学校”的消息,引发了不少家长和网友的关注,不少网友表示赞成的同时,近日也有网友在“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问政四川”上表达担心和疑惑:“打造静音校园,会不会抑制孩子们的活力?”“到底怎么打造?书声琅琅的校园怎么可能静音呢?”

带着网友的疑惑,记者实地走访调查。

网友质疑

学校应该朝气蓬勃,孩子不能“静音”

前不久,接到不少居民反映“学校活动声音过大,影响周边居民休息”留言后,成都市教育局表示“按照《成都市2024年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指导‘5+1’区域(5城区+高新区) 至少各选取1所中小学开展‘静音学校’创建试点”。

这则消息一出,很快在网上引起了广泛讨论。其中,网友何女士在问政四川上对试点“静音校园”的决策表示“强烈不支持”,并认为“学生不是机器,学校应该朝气蓬勃,而不是死气沉沉!孩子就该有孩子的模样,不能静音!”

何女士告诉记者,她本人住在成都市双流区的一所学校附近,“我已经住了四五年了,学生要早读、要做课间操,要做户外运动,这些都是学校的正常作息,为什么要限制?”在何女士看来,校园的噪音属于可接受的范围,“你不能既要买学区房,又嫌人家吵,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嘛!”

关于“静音校园”试点的讨论,不少网友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反对校园死气沉沉”“希望孩子们自由成长”等等。

记者调查

“静音校园”是通过安装设施降噪,并非限制孩子活动

“静音校园”到底是怎么回事?川观新闻记者专程到了成都市青羊区的两所试点学校进行实地走访。

中午1点半左右,记者走进了成都市浣花小学校的校园,操场上一些学生举着彩旗、喊着口号,正在排练学校运动会入场节目。

记者了解到,在接到校园噪音扰民反映后,成都市青羊区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开启了专项调研,决定在这所学校试点“静音校园”。

“有的网友误解了,这个‘静音校园’,并不是指校园里面孩子们必须安静,而是指通过安装‘安静操场系统’,帮助校园里的声音不去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达到一个既活泼又‘安静’的效果。”成都市浣花小学校专职副书记张睿睿介绍,从本学期开始,成都市浣花小学校完全保障了学生在校的2小时阳光体锻时间,“学生们每天都有一节体育课以及大课间等,让孩子们到操场上去自由锻炼的。”

记者注意到,在浣花小学,“安静操场系统”设备总共5台,均采取壁挂式安装,分布于操场的东西两侧。“我们这个设备运用的是定向传声技术,将声音聚集到操场中间,对周边起到一定程度的降噪效果。大致可以降低20—25个分贝,相当于我们在设备的正面是80分贝,在设备的后面就是60分贝。”设备安装公司、清听声学四川办事处区域经理杨明杰介绍。

浣花小学内安装的“安静操场系统”设备

据悉,现行的《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将声环境功能区分为五类,并规定了昼间与夜间的噪声限值‌,现在学校多建立在居住、商业混杂区,有的甚至在交通干线道路附近,多属于二类标准(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区域。

记者注意到,浣花小学靠近居民楼的长廊旁边墙壁上还装了一台噪声监测仪,屏幕上动态显示着声音分贝,当时的数据在60一70分贝波动。“60—70分贝的声音类似于在繁华市区行走时听到的嘈杂声,或者相当于大声说话的声音。”杨明杰说。

浣花小学内未安装“安静操场系统”区域和安装区域分贝对比值

青羊区的另一个试点学校是成都市石室成飞中学,当天学校正在进行全区的中考体考。在不影响学生考试的情况下,记者也来到了操场走访,这里一共安装了12台“安静操场系统”,也是采用相同技术降噪。

部门回应

“静音”旨在不影响居民,并不限制学校活动与教学

成都市青羊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浣花小学校、成飞中学安装定向传声设备(音响)和噪声监测设备,是全区开展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试点工作的一项举措,目的是从源头减少噪声对周边群众生活的影响,而对于学校户外活动和正常教学活动是不会做出限制的。

成都市石室成飞中学在操场区域安装的“安静操场系统”

该负责人说,目前采用定向传声技术已解决了一些噪声问题,但噪声的产生是多方面汇集的,“包括邻里生活、广场舞、公共场所娱乐等,生态环境局也在积极探索,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城市优秀经验,联合社区积极开展‘宁静小区’试点建设,从改善小区内外部声环境质量来多维度减少噪声投诉。”

对于这一解释,记者采访的家长表示理解。多位家长表示,只要校园降噪设备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同意安装这种设备。

何女士告诉记者,她本人住在成都市双流区的一所学校附近,“我已经住了四五年了,学生要早读、要做课间操,要做户外运动,这些都是学校的正常作息,为什么要限制。

川观新闻记者 钟帆 张蒙 摄影报道

成都市多个学校试点“静音学校”的消息,引发了不少家长和网友的关注,不少网友表示赞成的同时,近日也有网友在“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问政四川”上表达担心和疑惑:“打造静音校园,会不会抑制孩子们的活力?”“到底怎么打造?书声琅琅的校园怎么可能静音呢?”

带着网友的疑惑,记者实地走访调查。

网友质疑

学校应该朝气蓬勃,孩子不能“静音”

前不久,接到不少居民反映“学校活动声音过大,影响周边居民休息”留言后,成都市教育局表示“按照《成都市2024年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指导‘5+1’区域(5城区+高新区) 至少各选取1所中小学开展‘静音学校’创建试点”。

这则消息一出,很快在网上引起了广泛讨论。其中,网友何女士在问政四川上对试点“静音校园”的决策表示“强烈不支持”,并认为“学生不是机器,学校应该朝气蓬勃,而不是死气沉沉!孩子就该有孩子的模样,不能静音!”

何女士告诉记者,她本人住在成都市双流区的一所学校附近,“我已经住了四五年了,学生要早读、要做课间操,要做户外运动,这些都是学校的正常作息,为什么要限制?”在何女士看来,校园的噪音属于可接受的范围,“你不能既要买学区房,又嫌人家吵,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嘛!”

关于“静音校园”试点的讨论,不少网友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反对校园死气沉沉”“希望孩子们自由成长”等等。

记者调查

“静音校园”是通过安装设施降噪,并非限制孩子活动

“静音校园”到底是怎么回事?川观新闻记者专程到了成都市青羊区的两所试点学校进行实地走访。

中午1点半左右,记者走进了成都市浣花小学校的校园,操场上一些学生举着彩旗、喊着口号,正在排练学校运动会入场节目。

记者了解到,在接到校园噪音扰民反映后,成都市青羊区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开启了专项调研,决定在这所学校试点“静音校园”。

“有的网友误解了,这个‘静音校园’,并不是指校园里面孩子们必须安静,而是指通过安装‘安静操场系统’,帮助校园里的声音不去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达到一个既活泼又‘安静’的效果。”成都市浣花小学校专职副书记张睿睿介绍,从本学期开始,成都市浣花小学校完全保障了学生在校的2小时阳光体锻时间,“学生们每天都有一节体育课以及大课间等,让孩子们到操场上去自由锻炼的。”

记者注意到,在浣花小学,“安静操场系统”设备总共5台,均采取壁挂式安装,分布于操场的东西两侧。“我们这个设备运用的是定向传声技术,将声音聚集到操场中间,对周边起到一定程度的降噪效果。大致可以降低20—25个分贝,相当于我们在设备的正面是80分贝,在设备的后面就是60分贝。”设备安装公司、清听声学四川办事处区域经理杨明杰介绍。

浣花小学内安装的“安静操场系统”设备

据悉,现行的《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将声环境功能区分为五类,并规定了昼间与夜间的噪声限值‌,现在学校多建立在居住、商业混杂区,有的甚至在交通干线道路附近,多属于二类标准(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区域。

记者注意到,浣花小学靠近居民楼的长廊旁边墙壁上还装了一台噪声监测仪,屏幕上动态显示着声音分贝,当时的数据在60一70分贝波动。“60—70分贝的声音类似于在繁华市区行走时听到的嘈杂声,或者相当于大声说话的声音。”杨明杰说。

浣花小学内未安装“安静操场系统”区域和安装区域分贝对比值

青羊区的另一个试点学校是成都市石室成飞中学,当天学校正在进行全区的中考体考。在不影响学生考试的情况下,记者也来到了操场走访,这里一共安装了12台“安静操场系统”,也是采用相同技术降噪。

部门回应

“静音”旨在不影响居民,并不限制学校活动与教学

成都市青羊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浣花小学校、成飞中学安装定向传声设备(音响)和噪声监测设备,是全区开展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试点工作的一项举措,目的是从源头减少噪声对周边群众生活的影响,而对于学校户外活动和正常教学活动是不会做出限制的。

成都市石室成飞中学在操场区域安装的“安静操场系统”

该负责人说,目前采用定向传声技术已解决了一些噪声问题,但噪声的产生是多方面汇集的,“包括邻里生活、广场舞、公共场所娱乐等,生态环境局也在积极探索,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城市优秀经验,联合社区积极开展‘宁静小区’试点建设,从改善小区内外部声环境质量来多维度减少噪声投诉。”

对于这一解释,记者采访的家长表示理解。多位家长表示,只要校园降噪设备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同意安装这种设备。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