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076“摘星脱帽”仅两年 又面临退市风险

东方财富网

5小时前

2023年,濒临退市的*ST雪莱通过重整“摘星脱帽”变身星光股份(002076),然而仅仅两年时间,公司再次面临退市风险。...然而,收购完成仅数月后,星光股份便面临商誉减值的困境,不得不对这两项收购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2300万元。

K图 002076_0

2023年,濒临退市的*ST雪莱通过重整“摘星脱帽”变身星光股份(002076),然而仅仅两年时间,公司再次面临退市风险。

4月21日晚间,星光股份披露2024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2800万至3600万元,而今年1月份,公司预计为盈利355万至520万元。

业绩修正后,由于预计2024年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公司股票交易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受此消息影响,4月22日、23日,星光股份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跌停板卖单高达百万手。

两公司收购不到一年就计提商誉减值

星光股份此次修正业绩的主要原因有三项,主要包括参股公司回购义务所涉诉讼,导致计提预计损失约700万元;子公司信息安全与系统集成业务商誉资产组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2300万元;子公司动力锂电池生产设备业务存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30万元。

在上述因素中,商誉减值问题尤为突出,其根源可追溯至星光股份2024年实施的两起收购。2024年,星光股份先后以800万元、1000万元增资收购广东星光神州量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光量子”)51%股权、广州元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生信息”)51%股权,星光量子、元生信息分别于2024年6月、2024年10月纳入星光股份合并报表范围。

然而,收购完成仅数月后,星光股份便面临商誉减值的困境,不得不对这两项收购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2300万元。

公告显示,星光股份与年审会计师针对星光量子和元生信息的历史业绩、未来盈利预测以及行业状况进行了反复商讨,并结合会计师对商誉资产组账面价值的审定结果,确定在报告期应确认上述商誉减值准备金额。

更令人关注的是,2300万元的商誉减值准备金额甚至超过了公司当初增资收购星光量子和元生信息的总花费。这意味着星光股份在此次收购交易中不仅未能实现预期收益,反而遭受了额外的财务损失,倒贴了500万元。

对于此次商誉减值,星光股份解释称,在完成增资收购并取得控股权后,公司积极督促星光量子和元生信息的原股东及核心骨干努力开拓业务,加强内部管理和开源节流。由于公司收购股权时间较短,协同效应难以快速发挥,以及受外部多方面的影响,星光量子、元生信息未能在2024年度并表后3—7个月内扭亏为盈,产生商誉减值风险。

有市场人士质疑,星光股份的此次收购更多是为了追逐市场热点,从而忽视了对实际业务整合难度和风险的充分评估。

并购背后的盘算

星光股份收购目的从这两家公司的主营业务范围可略窥一二。据公司介绍,星光量子专注于量子保密通信与AI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云安全技术和产品开发;元生信息专注于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安全。显然,这都是市场比较热门的题材。

除了这两起收购,星光股份还设立了星光大数据有限公司、星光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星光云计算有限公司、广东星光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数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星能信息发展有限公司和广东三合数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公司。

通过这些收购和新设公司,星光股份布局量子通信安全、信息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市场热门领域。这些布局未能推动公司业绩增长,反而导致公司业绩变脸和巨额商誉减值。不过,星光股份的股价却有了大幅上涨。

2024年上半年,公司股价持续低迷,长期在1.5元左右徘徊。然而,在2024年8月底星光股份公告收购元生信息后,公司股价持续攀升,12月9日至12日因为量子通信概念更是连续四个交易日涨停,最高涨至4.74元/股。自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24年12月中旬,公司股价区间涨幅超过200%。前述业内人士表示,星光股份的收购更像是利用市场对高科技转型的关注度来提升股价,当初的收购决策并非基于真实的业务协同和长期战略考量。

2024年三季报股东榜耐人寻味

据星光股份三季报,截至2024年9月30日,刘成兰、瑞银集团(UBS AG)、张琰新进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分别持股880万股、725.49万股、550.91万股。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张琰”也出现在酷特智能的十大股东中,持股达2351.60万股,持股比例达9.80%。公开信息显示,“张琰”曾担任酷特智能董事,与酷特智能创始人张代理为父子关系,与酷特智能董事长兼总经理张蕴蓝为姐弟关系。

2024年2月21日“张琰”宣布因个人原因辞去酷特智能董事职务。五天后,“张琰”于2024年2月26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内幕交易违法行为,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

2024年8月,福建证监局向“张琰”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指出,“张琰”作为内幕信息知情人,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交易ST实达的股票,被没收违法所得95.12万元,并处罚款285.37万元。

星光股份股东榜上的张琰与因内幕交易被处罚的“张琰”是否为同一个人?

记者就此致电星光股份董事会办公室,公司相关人士回应,没有与张琰交流过,不了解十大流通股东中的张琰的具体情况。

在4月21日晚的公告中,星光股份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戴俊威承诺,将全力以赴推动公司控股子公司星光量子、元生信息的业务经营和业绩改善,争取资源保障两家公司在2025年实现净利润为正。如星光量子、元生信息在2025年1月至10月累计净利润和2025年1月至10月累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两者孰低为负值,戴俊威愿意以不低于800万元和1000万元的交易对价分别收购上市公司所持对应股份。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2023年,濒临退市的*ST雪莱通过重整“摘星脱帽”变身星光股份(002076),然而仅仅两年时间,公司再次面临退市风险。...然而,收购完成仅数月后,星光股份便面临商誉减值的困境,不得不对这两项收购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2300万元。

K图 002076_0

2023年,濒临退市的*ST雪莱通过重整“摘星脱帽”变身星光股份(002076),然而仅仅两年时间,公司再次面临退市风险。

4月21日晚间,星光股份披露2024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2800万至3600万元,而今年1月份,公司预计为盈利355万至520万元。

业绩修正后,由于预计2024年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公司股票交易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受此消息影响,4月22日、23日,星光股份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跌停板卖单高达百万手。

两公司收购不到一年就计提商誉减值

星光股份此次修正业绩的主要原因有三项,主要包括参股公司回购义务所涉诉讼,导致计提预计损失约700万元;子公司信息安全与系统集成业务商誉资产组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2300万元;子公司动力锂电池生产设备业务存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30万元。

在上述因素中,商誉减值问题尤为突出,其根源可追溯至星光股份2024年实施的两起收购。2024年,星光股份先后以800万元、1000万元增资收购广东星光神州量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光量子”)51%股权、广州元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生信息”)51%股权,星光量子、元生信息分别于2024年6月、2024年10月纳入星光股份合并报表范围。

然而,收购完成仅数月后,星光股份便面临商誉减值的困境,不得不对这两项收购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2300万元。

公告显示,星光股份与年审会计师针对星光量子和元生信息的历史业绩、未来盈利预测以及行业状况进行了反复商讨,并结合会计师对商誉资产组账面价值的审定结果,确定在报告期应确认上述商誉减值准备金额。

更令人关注的是,2300万元的商誉减值准备金额甚至超过了公司当初增资收购星光量子和元生信息的总花费。这意味着星光股份在此次收购交易中不仅未能实现预期收益,反而遭受了额外的财务损失,倒贴了500万元。

对于此次商誉减值,星光股份解释称,在完成增资收购并取得控股权后,公司积极督促星光量子和元生信息的原股东及核心骨干努力开拓业务,加强内部管理和开源节流。由于公司收购股权时间较短,协同效应难以快速发挥,以及受外部多方面的影响,星光量子、元生信息未能在2024年度并表后3—7个月内扭亏为盈,产生商誉减值风险。

有市场人士质疑,星光股份的此次收购更多是为了追逐市场热点,从而忽视了对实际业务整合难度和风险的充分评估。

并购背后的盘算

星光股份收购目的从这两家公司的主营业务范围可略窥一二。据公司介绍,星光量子专注于量子保密通信与AI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云安全技术和产品开发;元生信息专注于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安全。显然,这都是市场比较热门的题材。

除了这两起收购,星光股份还设立了星光大数据有限公司、星光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星光云计算有限公司、广东星光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数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星能信息发展有限公司和广东三合数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公司。

通过这些收购和新设公司,星光股份布局量子通信安全、信息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市场热门领域。这些布局未能推动公司业绩增长,反而导致公司业绩变脸和巨额商誉减值。不过,星光股份的股价却有了大幅上涨。

2024年上半年,公司股价持续低迷,长期在1.5元左右徘徊。然而,在2024年8月底星光股份公告收购元生信息后,公司股价持续攀升,12月9日至12日因为量子通信概念更是连续四个交易日涨停,最高涨至4.74元/股。自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24年12月中旬,公司股价区间涨幅超过200%。前述业内人士表示,星光股份的收购更像是利用市场对高科技转型的关注度来提升股价,当初的收购决策并非基于真实的业务协同和长期战略考量。

2024年三季报股东榜耐人寻味

据星光股份三季报,截至2024年9月30日,刘成兰、瑞银集团(UBS AG)、张琰新进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分别持股880万股、725.49万股、550.91万股。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张琰”也出现在酷特智能的十大股东中,持股达2351.60万股,持股比例达9.80%。公开信息显示,“张琰”曾担任酷特智能董事,与酷特智能创始人张代理为父子关系,与酷特智能董事长兼总经理张蕴蓝为姐弟关系。

2024年2月21日“张琰”宣布因个人原因辞去酷特智能董事职务。五天后,“张琰”于2024年2月26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内幕交易违法行为,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

2024年8月,福建证监局向“张琰”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指出,“张琰”作为内幕信息知情人,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交易ST实达的股票,被没收违法所得95.12万元,并处罚款285.37万元。

星光股份股东榜上的张琰与因内幕交易被处罚的“张琰”是否为同一个人?

记者就此致电星光股份董事会办公室,公司相关人士回应,没有与张琰交流过,不了解十大流通股东中的张琰的具体情况。

在4月21日晚的公告中,星光股份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戴俊威承诺,将全力以赴推动公司控股子公司星光量子、元生信息的业务经营和业绩改善,争取资源保障两家公司在2025年实现净利润为正。如星光量子、元生信息在2025年1月至10月累计净利润和2025年1月至10月累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两者孰低为负值,戴俊威愿意以不低于800万元和1000万元的交易对价分别收购上市公司所持对应股份。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