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2.0会走向中美技术“脱钩”吗?

中美聚焦

19小时前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变化加速中美关系的技术脱钩趋势,推动中美两国从体系内竞争走向体系间对立,冲击多年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两国长期相互嵌套的“科技-经济结构”,也对全球多边技术治理秩序造成撕裂。

作者:孙成昊(Sun Chenghao)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何文翔(He Wenxiang)

暨南大学研究助理

美国对华科技政策正从强调风险控制与技术壁垒的防御型机制,转向以战略施压与体系重构为目标的进攻型打压,未来将朝更激进、更多维的方向发展。未来美国对华技术领域竞争正形成“限制技术出口”“排除市场准入”“阻断资本流动”三位一体的全链条封锁机制。

4月16日,在中美“关税战”背景下,英伟达突然宣布其对华特供的H20芯片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出口管制名单,其股价应声下跌。17日,英伟达CEO黄仁勋抵京,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会面,讨论未来对华芯片供应等事宜。

英伟达深陷中美技术“脱钩”泥潭,折射出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美国对华科技打压愈趋强硬和激进。中国科技企业和相关行业面临严峻挑战,亦对中美关系造成深层冲击。

4月17日,黄仁勋访华,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会面。

特朗普2.0之下,美国对华科技政策正从强调风险控制与技术壁垒的防御型机制,转向以战略施压与体系重构为目标的进攻型打压,未来将朝更激进、更多维的方向发展。这一转向源于特朗普政府对未来科技施策思路的持续调整:

一是从重监管转向促竞争,削减既有监管框架与附带成本。特朗普不再将人工智能(AI)、加密货币、数字平台等视作事前规制对象,而将其定位为国家战略资源,未来将从行政和立法两个层面持续扭转拜登任内严苛的技术监管政策,阻断监管议程的推进,激活技术创新的市场潜力。

二是实行资本市场驱动的国家战略,塑造美国科技“国家资本主义”范式。特朗普第二任的科技施策依赖硅谷巨头、高技术军工企业、加密金融平台等,未来将持续借集采倾斜、合同绑定、政策豁免等手段吸纳私营科技资本进入美国家科技战略体系,例如建立比特币国家储备,优先采购科技巨头的技术方案,向AI公司倾斜国防订单等。在此政策导向下,未来亲特朗普的“政治-技术-资本复合体”将加速成型。

三是推动美国本土科技产业链“再工业化”,减少对外依赖。特朗普政府通过关税、外资审查等行政手段快速排除外国科技企业过度介入本土供应链,未来将在芯片、稀土材料、先进设备等领域持续推动本土制造能力重建,并对三星、台积电等在美扩张提出更严苛的本土合规需求。特朗普政府还推动联邦大型科技集中项目的建设与落地,其中“星际之门”(Stargate)项目便是加速美国AI基础设施建设的典型国家科技工程,未来或有更多类似项目出台。

随着特朗普2.0科技施策持续调整,未来美国对华技术领域竞争也正形成“限制技术出口”“排除市场准入”“阻断资本流动”三位一体的全链条封锁机制。

出口管制方面,特朗普政府未来将不断更新对华实体清单,细化断供产品类型与范围。近期以DeepSeek为例的中国新锐AI模型不断冲击美系产品地位,致使特朗普政府开始怀疑现有出口管制的有效性,认为存在落实速度过慢、规则过分复杂、盟友配合不力等问题。对此,美国政界正酝酿未来进一步扩大出口管制范围,近期英伟达H20芯片遭禁便是新一轮管制动作。

市场准入方面,特朗普政府试图将中国科技产品从美国资本与消费市场中系统性剔除。典型例子便是打压DeepSeek,目前联邦和部分州层面对政府设备领域的DeepSeek禁令的短期措施已经落地,中长期封禁措施可能还会升级,例如应用程序全面下架、美国云服务商托管限制等。未来,中国科技平台对美市场准入和在地化运营将陷入艰难求存的困境。

资本阻断层面,特朗普政府正试图强化美科技资本流向中国的审查,从阻断资本双向流动来解决所谓“技术转让”“知产窃取”等问题。特朗普二任经贸团队不断炒作中国科企通过美金融市场获得技术渗入,并通过“美国优先投资政策”等扩大中资对美关键领域投资的限制清单,强化在美国上市中企的财务监管,未来还可能将中国科企从美国证券交易所摘牌。

由此可见,特朗普二任对华科技打压遏制的工具箱持续扩大,手段愈发强硬激进,从针对单一企业或技术转向从产业链、价值链、规则链层面多点出击,以谋求美国全科技域的“去中国化”。未来特朗普政府或将推动这种排他性框架借由多边机制向全球扩展,意图构建全球联合压制中国科技发展的框架。

特朗普二任对华科技打压遏制全面升级、愈趋激进,正对中国科技企业和中美双边关系造成深远冲击。

对于科技企业,一是在技术和市场通道的持续收紧下,中企技术创新节奏和全球市场布局遭到严重冲击,在美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被压缩;二是对外融资与国际合作能力受到系统性削弱,许多中国科创公司将不得不直面早期融资困难、项目估值下降、退出机制受限等问题;三是政策高压环境带来企业长期发展不确定性,倒逼中国重塑科技产业发展模式,也侧面迫使许多中国科企在战略决策上趋于保守,例如避免高风险投入、减少海外扩张意愿并增加对国内市场的依赖。

过去中美尽管在技术创新、标准制定、人才流动等方面存在竞争,但基本“斗而不破”、存在一定的缓冲和合作空间。随着特朗普二任推动科技政策全面安全化和高度对抗化,科技领域被美国异化为打压对手发展、护持自身霸权、争夺全球规则主导权的前沿阵地。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变化加速中美关系的技术脱钩趋势,推动中美两国从体系内竞争走向体系间对立,冲击多年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两国长期相互嵌套的“科技-经济结构”,也对全球多边技术治理秩序造成撕裂。科技博弈正成为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的关键变量之一,不仅体现两国技术发展路线的分歧,还深层塑造全球技术格局的走向。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变化加速中美关系的技术脱钩趋势,推动中美两国从体系内竞争走向体系间对立,冲击多年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两国长期相互嵌套的“科技-经济结构”,也对全球多边技术治理秩序造成撕裂。

作者:孙成昊(Sun Chenghao)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何文翔(He Wenxiang)

暨南大学研究助理

美国对华科技政策正从强调风险控制与技术壁垒的防御型机制,转向以战略施压与体系重构为目标的进攻型打压,未来将朝更激进、更多维的方向发展。未来美国对华技术领域竞争正形成“限制技术出口”“排除市场准入”“阻断资本流动”三位一体的全链条封锁机制。

4月16日,在中美“关税战”背景下,英伟达突然宣布其对华特供的H20芯片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出口管制名单,其股价应声下跌。17日,英伟达CEO黄仁勋抵京,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会面,讨论未来对华芯片供应等事宜。

英伟达深陷中美技术“脱钩”泥潭,折射出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美国对华科技打压愈趋强硬和激进。中国科技企业和相关行业面临严峻挑战,亦对中美关系造成深层冲击。

4月17日,黄仁勋访华,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会面。

特朗普2.0之下,美国对华科技政策正从强调风险控制与技术壁垒的防御型机制,转向以战略施压与体系重构为目标的进攻型打压,未来将朝更激进、更多维的方向发展。这一转向源于特朗普政府对未来科技施策思路的持续调整:

一是从重监管转向促竞争,削减既有监管框架与附带成本。特朗普不再将人工智能(AI)、加密货币、数字平台等视作事前规制对象,而将其定位为国家战略资源,未来将从行政和立法两个层面持续扭转拜登任内严苛的技术监管政策,阻断监管议程的推进,激活技术创新的市场潜力。

二是实行资本市场驱动的国家战略,塑造美国科技“国家资本主义”范式。特朗普第二任的科技施策依赖硅谷巨头、高技术军工企业、加密金融平台等,未来将持续借集采倾斜、合同绑定、政策豁免等手段吸纳私营科技资本进入美国家科技战略体系,例如建立比特币国家储备,优先采购科技巨头的技术方案,向AI公司倾斜国防订单等。在此政策导向下,未来亲特朗普的“政治-技术-资本复合体”将加速成型。

三是推动美国本土科技产业链“再工业化”,减少对外依赖。特朗普政府通过关税、外资审查等行政手段快速排除外国科技企业过度介入本土供应链,未来将在芯片、稀土材料、先进设备等领域持续推动本土制造能力重建,并对三星、台积电等在美扩张提出更严苛的本土合规需求。特朗普政府还推动联邦大型科技集中项目的建设与落地,其中“星际之门”(Stargate)项目便是加速美国AI基础设施建设的典型国家科技工程,未来或有更多类似项目出台。

随着特朗普2.0科技施策持续调整,未来美国对华技术领域竞争也正形成“限制技术出口”“排除市场准入”“阻断资本流动”三位一体的全链条封锁机制。

出口管制方面,特朗普政府未来将不断更新对华实体清单,细化断供产品类型与范围。近期以DeepSeek为例的中国新锐AI模型不断冲击美系产品地位,致使特朗普政府开始怀疑现有出口管制的有效性,认为存在落实速度过慢、规则过分复杂、盟友配合不力等问题。对此,美国政界正酝酿未来进一步扩大出口管制范围,近期英伟达H20芯片遭禁便是新一轮管制动作。

市场准入方面,特朗普政府试图将中国科技产品从美国资本与消费市场中系统性剔除。典型例子便是打压DeepSeek,目前联邦和部分州层面对政府设备领域的DeepSeek禁令的短期措施已经落地,中长期封禁措施可能还会升级,例如应用程序全面下架、美国云服务商托管限制等。未来,中国科技平台对美市场准入和在地化运营将陷入艰难求存的困境。

资本阻断层面,特朗普政府正试图强化美科技资本流向中国的审查,从阻断资本双向流动来解决所谓“技术转让”“知产窃取”等问题。特朗普二任经贸团队不断炒作中国科企通过美金融市场获得技术渗入,并通过“美国优先投资政策”等扩大中资对美关键领域投资的限制清单,强化在美国上市中企的财务监管,未来还可能将中国科企从美国证券交易所摘牌。

由此可见,特朗普二任对华科技打压遏制的工具箱持续扩大,手段愈发强硬激进,从针对单一企业或技术转向从产业链、价值链、规则链层面多点出击,以谋求美国全科技域的“去中国化”。未来特朗普政府或将推动这种排他性框架借由多边机制向全球扩展,意图构建全球联合压制中国科技发展的框架。

特朗普二任对华科技打压遏制全面升级、愈趋激进,正对中国科技企业和中美双边关系造成深远冲击。

对于科技企业,一是在技术和市场通道的持续收紧下,中企技术创新节奏和全球市场布局遭到严重冲击,在美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被压缩;二是对外融资与国际合作能力受到系统性削弱,许多中国科创公司将不得不直面早期融资困难、项目估值下降、退出机制受限等问题;三是政策高压环境带来企业长期发展不确定性,倒逼中国重塑科技产业发展模式,也侧面迫使许多中国科企在战略决策上趋于保守,例如避免高风险投入、减少海外扩张意愿并增加对国内市场的依赖。

过去中美尽管在技术创新、标准制定、人才流动等方面存在竞争,但基本“斗而不破”、存在一定的缓冲和合作空间。随着特朗普二任推动科技政策全面安全化和高度对抗化,科技领域被美国异化为打压对手发展、护持自身霸权、争夺全球规则主导权的前沿阵地。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变化加速中美关系的技术脱钩趋势,推动中美两国从体系内竞争走向体系间对立,冲击多年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两国长期相互嵌套的“科技-经济结构”,也对全球多边技术治理秩序造成撕裂。科技博弈正成为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的关键变量之一,不仅体现两国技术发展路线的分歧,还深层塑造全球技术格局的走向。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