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甘肃能化集团金昌煤化工项目交出亮眼成绩单

我的钢铁网

7小时前

2025年一季度以来,甘肃能化集团金昌公司紧盯低阶煤高效利用制氢及50万吨/年高浓度尿基复合肥项目联动试车、安全管理及人员培训等重点工作,科学统筹实施、严格组织管理、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推进项目生产准备各环节工作,先后完成脱盐水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锅炉供热系统开车成功、合成气压缩机汽轮机、氨冰机压缩机汽轮机单机试车成功等多个关键节点任务,为下一步项目顺利投运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5年一季度以来,甘肃能化集团金昌公司紧盯低阶煤高效利用制氢及50万吨/年高浓度尿基复合肥项目联动试车、安全管理及人员培训等重点工作,科学统筹实施、严格组织管理、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推进项目生产准备各环节工作,先后完成脱盐水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锅炉供热系统开车成功、合成气压缩机汽轮机、氨冰机压缩机汽轮机单机试车成功等多个关键节点任务,为下一步项目顺利投运打下了坚实基础。

锁定关键目标,推动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年后项目复工以来,甘肃能化集团金昌公司严格落实复工复产各项要求,细化工作计划,明确各层级工作职责,全面梳理人员、设备、材料等情况,确保关键岗位人员、设备设施、施工环境满足复工需求。紧盯全年关键节点和工艺流程全链条贯通等目标,加力推进各项工作提质增效,组织成立试车领导小组,精心编制《联动试车专项方案》,统筹开展“三查四定”专项排查工作,严格落实“领导干部+管理人员+车间职工”三级值班值守制度和日报告工作机制,重点加强压缩机、离心机等动力设备72小时连续试运转排查管理,为后续关键设备及系统带料试车注入了强劲动能。

筑牢安全防线,织密项目安全管理“防护网”。面对金昌地区寒潮低温、降雪大风等极端天气,项目参建队伍积极克服不利因素影响,提前部署防范措施,加大项目现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着力构建“三位一体”安全管理体系,累计排查整改隐患311项,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8次,全级次签订安全责任书321份,观看安全生产警示片30次,全级次开展安全生产培训80次,常态化组织应急演练,实现风险预警实时化、隐患治理闭环化和“零事故、零隐患”目标。

强化队伍培训,夯实素质能力提升“源动力”。结合项目生产准备和职工队伍建设等工作实际,选拔技术过硬、作风扎实的骨干担任导师,签订《导师带徒协议》,构建“理论+实践”培训模式,常态化组织开展理论基础、工艺流程、PID流程、设备启停流程、常见异常情况处理及“手指口述”标准化演练等菜单式培训和实操演练。聚焦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瓶颈和疑难杂症,依托车间仿真培训平台,建立“日提问、周测试、月考核”机制,组织部室及车间职工赴有关企业学习调研,不断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项目顺利投产、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2025年一季度以来,甘肃能化集团金昌公司紧盯低阶煤高效利用制氢及50万吨/年高浓度尿基复合肥项目联动试车、安全管理及人员培训等重点工作,科学统筹实施、严格组织管理、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推进项目生产准备各环节工作,先后完成脱盐水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锅炉供热系统开车成功、合成气压缩机汽轮机、氨冰机压缩机汽轮机单机试车成功等多个关键节点任务,为下一步项目顺利投运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5年一季度以来,甘肃能化集团金昌公司紧盯低阶煤高效利用制氢及50万吨/年高浓度尿基复合肥项目联动试车、安全管理及人员培训等重点工作,科学统筹实施、严格组织管理、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推进项目生产准备各环节工作,先后完成脱盐水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锅炉供热系统开车成功、合成气压缩机汽轮机、氨冰机压缩机汽轮机单机试车成功等多个关键节点任务,为下一步项目顺利投运打下了坚实基础。

锁定关键目标,推动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年后项目复工以来,甘肃能化集团金昌公司严格落实复工复产各项要求,细化工作计划,明确各层级工作职责,全面梳理人员、设备、材料等情况,确保关键岗位人员、设备设施、施工环境满足复工需求。紧盯全年关键节点和工艺流程全链条贯通等目标,加力推进各项工作提质增效,组织成立试车领导小组,精心编制《联动试车专项方案》,统筹开展“三查四定”专项排查工作,严格落实“领导干部+管理人员+车间职工”三级值班值守制度和日报告工作机制,重点加强压缩机、离心机等动力设备72小时连续试运转排查管理,为后续关键设备及系统带料试车注入了强劲动能。

筑牢安全防线,织密项目安全管理“防护网”。面对金昌地区寒潮低温、降雪大风等极端天气,项目参建队伍积极克服不利因素影响,提前部署防范措施,加大项目现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着力构建“三位一体”安全管理体系,累计排查整改隐患311项,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8次,全级次签订安全责任书321份,观看安全生产警示片30次,全级次开展安全生产培训80次,常态化组织应急演练,实现风险预警实时化、隐患治理闭环化和“零事故、零隐患”目标。

强化队伍培训,夯实素质能力提升“源动力”。结合项目生产准备和职工队伍建设等工作实际,选拔技术过硬、作风扎实的骨干担任导师,签订《导师带徒协议》,构建“理论+实践”培训模式,常态化组织开展理论基础、工艺流程、PID流程、设备启停流程、常见异常情况处理及“手指口述”标准化演练等菜单式培训和实操演练。聚焦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瓶颈和疑难杂症,依托车间仿真培训平台,建立“日提问、周测试、月考核”机制,组织部室及车间职工赴有关企业学习调研,不断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项目顺利投产、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