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大与西平县为推动小麦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出实招

市场资讯

1天前

河南农业大学与西平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还积极开展人才培育,通过“田间课堂+实操培训”,许多农户从“技术旁观者”转变为“操作能手”,部分示范户还成为周边村庄的“土专家”。

来源:饲料行业信息网

4月16日,由河南农业大学与西平县联合举办的小麦玉米周年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示范观摩培训会在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西平教学科研基地举行。

当天,全省农业科研机构专家、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种粮大户代表150余人参加了活动。

观摩现场对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系统、智慧无人农机、无人机飞防等农业“黑科技”进行了集中展示。河南农业大学专家教授针对当前小麦孕穗扬花期植保技术要点,以及“一喷三防”的药肥配比和防治时间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系统讲解。

随后举行的培训会上,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王群深入解读了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体系,展示了通过“品种筛选—合理密植—水肥耦合”三位一体技术路线,亩均增产15%的实践成果。河南农业大学研究员王永华针对小麦中后期管理,提出了“防病虫、防倒伏、防早衰”的系统方案,并现场解答了种植大户关于赤霉病防治、穗期追肥等具体问题。

据介绍,自“校地协同、站院联建”基层农技推广模式创新试点落地西平以来,河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联合农技推广部门,针对当地农业种植结构和特点大力开展技术成果展示与示范,让科技成果从试验数据变为实实在在的田间产量。

如今在示范区,粮食作物亩均节水35%、节肥22%、增产18%,农户每亩地年增收超200元。

此外,河南农业大学与西平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还积极开展人才培育,通过“田间课堂+实操培训”,许多农户从“技术旁观者”转变为“操作能手”,部分示范户还成为周边村庄的“土专家”。

河南农业大学社会服务处负责人表示,依托“校地协同、站院联建”基层农技推广创新机制,河南农业大学构建了“技术研发—示范展示—推广应用”的全链条服务体系,通过建立科研人员驻点服务、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技术包干责任到人等制度,有效破解了技术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和落地应用难题。

提升粮食单产不仅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西平县委副书记吴振国表示,西平县将与河南农业大学深化合作,以高产攻关为引领,开展试验示范,依托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大户带小户,落实关键技术,实现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

(转自:饲料行业信息网)

河南农业大学与西平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还积极开展人才培育,通过“田间课堂+实操培训”,许多农户从“技术旁观者”转变为“操作能手”,部分示范户还成为周边村庄的“土专家”。

来源:饲料行业信息网

4月16日,由河南农业大学与西平县联合举办的小麦玉米周年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示范观摩培训会在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西平教学科研基地举行。

当天,全省农业科研机构专家、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种粮大户代表150余人参加了活动。

观摩现场对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系统、智慧无人农机、无人机飞防等农业“黑科技”进行了集中展示。河南农业大学专家教授针对当前小麦孕穗扬花期植保技术要点,以及“一喷三防”的药肥配比和防治时间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系统讲解。

随后举行的培训会上,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王群深入解读了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体系,展示了通过“品种筛选—合理密植—水肥耦合”三位一体技术路线,亩均增产15%的实践成果。河南农业大学研究员王永华针对小麦中后期管理,提出了“防病虫、防倒伏、防早衰”的系统方案,并现场解答了种植大户关于赤霉病防治、穗期追肥等具体问题。

据介绍,自“校地协同、站院联建”基层农技推广模式创新试点落地西平以来,河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联合农技推广部门,针对当地农业种植结构和特点大力开展技术成果展示与示范,让科技成果从试验数据变为实实在在的田间产量。

如今在示范区,粮食作物亩均节水35%、节肥22%、增产18%,农户每亩地年增收超200元。

此外,河南农业大学与西平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还积极开展人才培育,通过“田间课堂+实操培训”,许多农户从“技术旁观者”转变为“操作能手”,部分示范户还成为周边村庄的“土专家”。

河南农业大学社会服务处负责人表示,依托“校地协同、站院联建”基层农技推广创新机制,河南农业大学构建了“技术研发—示范展示—推广应用”的全链条服务体系,通过建立科研人员驻点服务、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技术包干责任到人等制度,有效破解了技术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和落地应用难题。

提升粮食单产不仅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西平县委副书记吴振国表示,西平县将与河南农业大学深化合作,以高产攻关为引领,开展试验示范,依托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大户带小户,落实关键技术,实现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

(转自:饲料行业信息网)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