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东方装饰设计研究院深化设计作品:西安市工人文化宫

中装新网

3周前

以“修旧如旧、最小干预”为原则,涵盖结构加固、文物修缮、装饰装修三大核心板块,注重保留建筑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同时融入现代功能需求,将其改造为集文化、休闲、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中建东方装饰设计研究院

负责深化设计的

西安市工人文化宫

建筑历史与文化价值

如今已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新阵地

继续传承着建筑历史与文化价值

西安原市委礼堂建成于1953年,最初名称为“陕西大礼堂”,由我国著名留法建筑设计师洪青先生牵头设计建造,是中西合璧的优秀建筑作品,也是西安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016年被确定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被列入“第七批中国二十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这一身份的转变,使得文化宫的保护与修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图片1.png

▲西安市工人文化宫历史照片

修缮设计理念与原则:

以“修旧如旧、最小干预”为原则,涵盖结构加固、文物修缮、装饰装修三大核心板块,注重保留建筑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同时融入现代功能需求,将其改造为集文化、休闲、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深化设计的具体措施:

屋面修缮:礼堂年久失修,岁月侵蚀痕迹严重。建筑的歇山顶瓦屋面多处风化残损。项目团队对屋面杂草、锈迹进行大面积清理,对腐朽构件进行拆除替补,并在最小干预下对屋面进行防绣、防水处理,在修缮过程中重做三道灰地仗等传统工艺,还原了当年原汁原味的歇山顶。

图片2.png

▲修缮前的屋顶

图片3.png

▲修缮后的屋顶

彩绘修复:表面龟裂、褪色,局部起皮脱落等通病,使得建筑原有彩绘失去了原有的历史风貌。项目人员对屋顶、墙面、梁柱等处的传统纹样彩绘图案进行采样检测,查看原始颜料中内含的矿物质种类,并以此为依据调配新的矿物质颜料,高度还原建筑彩绘原有七色。在绘制过程中,项目团队采用中国古代建筑彩画的“一麻五灰”工艺,对年久腐朽的板材拆除重新加工,重新拓图彩绘,使其可以跨过时间的长河,重新焕发出当年的色彩与荣光。

图片4.png

▲西安市工人文化宫檐口修缮前

图片5.png

▲西安市工人文化宫檐口修缮后

图片6.png

▲西安市工人文化宫大堂修缮前

图片7.png

▲西安市工人文化宫大堂修缮后

结构加固与现代设施融合:在保留建筑原有结构的基础上,采用碳纤维加固技术和微型桩加固,在最小干预原结构的前提下提升整体稳定性,结构加固使建筑寿命延长50年以上。

在大堂巧妙融入可升降舞台和环绕式音响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隐藏于观众席下方,演出时展开,日常收起以保持空间简洁。LED显示屏嵌入礼堂顶部原有藻井结构中,通过定制弧形屏与建筑穹顶融合,既满足高清投影需求,又不破坏视觉完整性。

图片8.png

▲舞台修缮前

图片9.png

▲舞台修缮后

针对礼堂层高15米的挑空空间,安装分层送风空调系统,结合气流组织模拟技术,精准控制温度分层,降低能耗30%以上,在非遗展示区设置AR互动装置,游客扫描展品即可通过手机观看技艺制作过程,增强文化传播的趣味性。后台管理系统集成智能安防、环境监测和票务系统,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运营。现代设施的加入,使文化宫可举办大型音乐会、非遗展览、职工培训等多元活动,年接待能力提升至50万人次,成为西安文化活动的核心枢纽。

图片10.png

▲西安市工人文化宫修缮后白天效果

图片11.png

▲西安市工人文化宫修缮后夜间效果

西安市工人文化宫

自开放以来

不断丰富着市民的文化生活

提供演艺惠民、非遗展示等平台

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是城市更新与文物保护相结合的典范

中建东方装饰

通过精湛的深化设计

让这座历史建筑重新焕发光彩

成为西安城市文化的新地标

文案|胡则旺、乔芳芳

以“修旧如旧、最小干预”为原则,涵盖结构加固、文物修缮、装饰装修三大核心板块,注重保留建筑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同时融入现代功能需求,将其改造为集文化、休闲、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中建东方装饰设计研究院

负责深化设计的

西安市工人文化宫

建筑历史与文化价值

如今已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新阵地

继续传承着建筑历史与文化价值

西安原市委礼堂建成于1953年,最初名称为“陕西大礼堂”,由我国著名留法建筑设计师洪青先生牵头设计建造,是中西合璧的优秀建筑作品,也是西安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016年被确定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被列入“第七批中国二十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这一身份的转变,使得文化宫的保护与修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图片1.png

▲西安市工人文化宫历史照片

修缮设计理念与原则:

以“修旧如旧、最小干预”为原则,涵盖结构加固、文物修缮、装饰装修三大核心板块,注重保留建筑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同时融入现代功能需求,将其改造为集文化、休闲、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深化设计的具体措施:

屋面修缮:礼堂年久失修,岁月侵蚀痕迹严重。建筑的歇山顶瓦屋面多处风化残损。项目团队对屋面杂草、锈迹进行大面积清理,对腐朽构件进行拆除替补,并在最小干预下对屋面进行防绣、防水处理,在修缮过程中重做三道灰地仗等传统工艺,还原了当年原汁原味的歇山顶。

图片2.png

▲修缮前的屋顶

图片3.png

▲修缮后的屋顶

彩绘修复:表面龟裂、褪色,局部起皮脱落等通病,使得建筑原有彩绘失去了原有的历史风貌。项目人员对屋顶、墙面、梁柱等处的传统纹样彩绘图案进行采样检测,查看原始颜料中内含的矿物质种类,并以此为依据调配新的矿物质颜料,高度还原建筑彩绘原有七色。在绘制过程中,项目团队采用中国古代建筑彩画的“一麻五灰”工艺,对年久腐朽的板材拆除重新加工,重新拓图彩绘,使其可以跨过时间的长河,重新焕发出当年的色彩与荣光。

图片4.png

▲西安市工人文化宫檐口修缮前

图片5.png

▲西安市工人文化宫檐口修缮后

图片6.png

▲西安市工人文化宫大堂修缮前

图片7.png

▲西安市工人文化宫大堂修缮后

结构加固与现代设施融合:在保留建筑原有结构的基础上,采用碳纤维加固技术和微型桩加固,在最小干预原结构的前提下提升整体稳定性,结构加固使建筑寿命延长50年以上。

在大堂巧妙融入可升降舞台和环绕式音响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隐藏于观众席下方,演出时展开,日常收起以保持空间简洁。LED显示屏嵌入礼堂顶部原有藻井结构中,通过定制弧形屏与建筑穹顶融合,既满足高清投影需求,又不破坏视觉完整性。

图片8.png

▲舞台修缮前

图片9.png

▲舞台修缮后

针对礼堂层高15米的挑空空间,安装分层送风空调系统,结合气流组织模拟技术,精准控制温度分层,降低能耗30%以上,在非遗展示区设置AR互动装置,游客扫描展品即可通过手机观看技艺制作过程,增强文化传播的趣味性。后台管理系统集成智能安防、环境监测和票务系统,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运营。现代设施的加入,使文化宫可举办大型音乐会、非遗展览、职工培训等多元活动,年接待能力提升至50万人次,成为西安文化活动的核心枢纽。

图片10.png

▲西安市工人文化宫修缮后白天效果

图片11.png

▲西安市工人文化宫修缮后夜间效果

西安市工人文化宫

自开放以来

不断丰富着市民的文化生活

提供演艺惠民、非遗展示等平台

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是城市更新与文物保护相结合的典范

中建东方装饰

通过精湛的深化设计

让这座历史建筑重新焕发光彩

成为西安城市文化的新地标

文案|胡则旺、乔芳芳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