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增长难掩盈利乏力 券商资管转型存隐忧

上海证券报

15小时前

在券商资管公募化改造的收官之年,半数券商资管业务发展承压。...数据显示,从各家券商资管业务收入变化幅度来看,2024年券商资管净收入增速最快的券商是南京证券,同比倍增,紧随其后的是首创证券、国信证券、国联民生证券、东兴证券。

2024年券商资管业务净收入前十

数据来源:Choice及上市券商2024年年报

根据资管新规过渡期安排,2024年被业内视为券商资管公募化改造的收官之年。梳理券商2024年年报数据可见,其资管业务呈现“规模增长与收入下降并存”的鲜明特征,主动管理转型初见成效,但整体收入仍旧承压。

规模方面,Choice数据显示,根据目前已披露的可同比数据看,26家上市券商受托管理资管规模合计为5.83万亿元,同比增长约3%。收入方面,26家券商资管业务收入合计为386.12亿元,同比下降1.17%。

资管新规实施后,券商资管的竞争焦点,将不再局限于规模排位赛,而是转向产品创新、资产配置和客户服务能力的全方位比拼。这场转型大考,或许才刚刚开始。

头部格局稳固 主动管理转型“提速”

2024年,券商资管业务规模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6家上市券商受托管理资管规模合计为5.83万亿元,同比增幅约为3%。

收入情况来看,头部券商稳居前列。截至4月22日,2024年券商资管业务净收入排名第一的是中信证券,净收入为105.06亿元,同比增长6.67%。广发证券、华泰证券分别实现收入68.85亿元、41.46亿元,均同比小幅下降。国泰海通证券、中泰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东方证券、中金公司、首创证券、国信证券也跻身前十榜单。

从年报数据来看,较为显著的一点变化是,券商资管业务正加速向主动管理转型。2024年2月,券商私募资管的集合资管计划规模首次超过单一计划达到2.67万亿元,并持续领先至年末,差距逐步拉开,显示券商资管主动管理能力提升。

中信证券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中,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单一资产管理计划规模分别为3432.43亿元、9089.82亿元,同比增长15.3%、7.99%;国泰海通证券和广发证券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规模分别实现9.14%、30.11%的同比增长。

根据目前已有的26家上市券商资管业务数据表现来看,13家券商资管业务收入实现增长,13家券商资管收入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在券商资管公募化改造的收官之年,半数券商资管业务发展承压。

中金公司非银金融团队认为,2024年券商资管业务收入整体稳健增长。券商资管规模回升,集合资管、固收类产品是规模的主要贡献。不过,券商资管分化较大。

部分券商资管靠差异化策略突围

2024年,资管业务实现高增长的多是中小券商。数据显示,从各家券商资管业务收入变化幅度来看,2024年券商资管净收入增速最快的券商是南京证券,同比倍增,紧随其后的是首创证券、国信证券、国联民生证券、东兴证券。

南京证券与首创证券均属于中小券商。中小券商侧重于差异化发展路径,构建多层次的债券、权益产品矩阵,增强主动管理能力。以首创证券为例,2024年,公司在信用债策略产品结构大幅优化的同时,也在利率债策略、“大固收+”策略、权益策略及资管投顾业务方面均实现了突破,债券及权益资产投研能力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债券市场扩张迅猛,券商资管配置了大量信用债。券商资管也有许多‘红利+’理财产品,多数采取‘固收+高股息’策略,在控制波动的前提下较好地平衡了收益性与流动性。借助券商资管的投研能力、精细化操作,这类产品有望在低利率环境下成为资管明星产品。”中国保险资管协会特邀研究员卜振兴表示。

在大型券商中,国信证券资管业务尽管基数较低,但同比增速超过60%。从策略上看,国信证券在做好固收、权益等传统策略的基础上,又发行了挂钩黄金的固收+、挂钩衍生品的指数增强等策略,通过低波动、抗通胀策略吸引稳健资金,又通过指数增强策略捕捉超额收益。2024年,国信证券资管子公司正式成立,资金、技术投入更加集中,为提升盈利能力打下基础。

资管新规倒逼券商资管“专而精”

资管新规实施后,资产管理行业全面开启净值化时代,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主动管理能力成为立身之本。同时,产品净值化管理和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对资产管理机构的投资研究能力、产品创设能力、客户开发维护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营收贡献度来看,目前券商资管营收占比普遍较小。26家券商中,只有7家券商的资管营收占比超过10%。其中,首创证券资管营收贡献度最高,接近40%。

“传统券商以经纪、投行、自营为三大支柱,资管业务仍处于辅助地位。多数券商资管业务收入占比低,反映出许多机构仍依赖牌照红利下的通道业务,主动管理能力不足。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后,中小券商短期难以转型,导致规模无法扩张。未来,凭借投研体系的精细化与代销、直投等渠道不断升级,券商资管将会逐步实现转型。”深圳一名大型券商资管人士表示。

部分券商资管业务面临发展瓶颈。华林证券资管业务收入下滑幅度超过50%,中原证券和红塔证券的资管业务收入下滑幅度超过40%,这反映出行业内部的分化加剧。券商资管收入下降的原因或与通道业务存量规模收缩、公募权益产品管理费率下降、主动管理转型缓慢等有关。

业内人士认为,资管行业有望在规范发展中不断创新。头部券商将覆盖更多资产类别和客户类型,而中小券商聚焦REITs、碳中和债券等细分赛道构建差异化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未来券商资管的发展,不再是简单的规模竞赛,而是投研实力、科技赋能、产品生态的复合竞争。唯有升级好主动管理能力,才能在行业大分化时代赢得生存空间。”深圳某券商一位资管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朱赫)
在券商资管公募化改造的收官之年,半数券商资管业务发展承压。...数据显示,从各家券商资管业务收入变化幅度来看,2024年券商资管净收入增速最快的券商是南京证券,同比倍增,紧随其后的是首创证券、国信证券、国联民生证券、东兴证券。

2024年券商资管业务净收入前十

数据来源:Choice及上市券商2024年年报

根据资管新规过渡期安排,2024年被业内视为券商资管公募化改造的收官之年。梳理券商2024年年报数据可见,其资管业务呈现“规模增长与收入下降并存”的鲜明特征,主动管理转型初见成效,但整体收入仍旧承压。

规模方面,Choice数据显示,根据目前已披露的可同比数据看,26家上市券商受托管理资管规模合计为5.83万亿元,同比增长约3%。收入方面,26家券商资管业务收入合计为386.12亿元,同比下降1.17%。

资管新规实施后,券商资管的竞争焦点,将不再局限于规模排位赛,而是转向产品创新、资产配置和客户服务能力的全方位比拼。这场转型大考,或许才刚刚开始。

头部格局稳固 主动管理转型“提速”

2024年,券商资管业务规模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6家上市券商受托管理资管规模合计为5.83万亿元,同比增幅约为3%。

收入情况来看,头部券商稳居前列。截至4月22日,2024年券商资管业务净收入排名第一的是中信证券,净收入为105.06亿元,同比增长6.67%。广发证券、华泰证券分别实现收入68.85亿元、41.46亿元,均同比小幅下降。国泰海通证券、中泰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东方证券、中金公司、首创证券、国信证券也跻身前十榜单。

从年报数据来看,较为显著的一点变化是,券商资管业务正加速向主动管理转型。2024年2月,券商私募资管的集合资管计划规模首次超过单一计划达到2.67万亿元,并持续领先至年末,差距逐步拉开,显示券商资管主动管理能力提升。

中信证券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中,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单一资产管理计划规模分别为3432.43亿元、9089.82亿元,同比增长15.3%、7.99%;国泰海通证券和广发证券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规模分别实现9.14%、30.11%的同比增长。

根据目前已有的26家上市券商资管业务数据表现来看,13家券商资管业务收入实现增长,13家券商资管收入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在券商资管公募化改造的收官之年,半数券商资管业务发展承压。

中金公司非银金融团队认为,2024年券商资管业务收入整体稳健增长。券商资管规模回升,集合资管、固收类产品是规模的主要贡献。不过,券商资管分化较大。

部分券商资管靠差异化策略突围

2024年,资管业务实现高增长的多是中小券商。数据显示,从各家券商资管业务收入变化幅度来看,2024年券商资管净收入增速最快的券商是南京证券,同比倍增,紧随其后的是首创证券、国信证券、国联民生证券、东兴证券。

南京证券与首创证券均属于中小券商。中小券商侧重于差异化发展路径,构建多层次的债券、权益产品矩阵,增强主动管理能力。以首创证券为例,2024年,公司在信用债策略产品结构大幅优化的同时,也在利率债策略、“大固收+”策略、权益策略及资管投顾业务方面均实现了突破,债券及权益资产投研能力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债券市场扩张迅猛,券商资管配置了大量信用债。券商资管也有许多‘红利+’理财产品,多数采取‘固收+高股息’策略,在控制波动的前提下较好地平衡了收益性与流动性。借助券商资管的投研能力、精细化操作,这类产品有望在低利率环境下成为资管明星产品。”中国保险资管协会特邀研究员卜振兴表示。

在大型券商中,国信证券资管业务尽管基数较低,但同比增速超过60%。从策略上看,国信证券在做好固收、权益等传统策略的基础上,又发行了挂钩黄金的固收+、挂钩衍生品的指数增强等策略,通过低波动、抗通胀策略吸引稳健资金,又通过指数增强策略捕捉超额收益。2024年,国信证券资管子公司正式成立,资金、技术投入更加集中,为提升盈利能力打下基础。

资管新规倒逼券商资管“专而精”

资管新规实施后,资产管理行业全面开启净值化时代,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主动管理能力成为立身之本。同时,产品净值化管理和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对资产管理机构的投资研究能力、产品创设能力、客户开发维护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营收贡献度来看,目前券商资管营收占比普遍较小。26家券商中,只有7家券商的资管营收占比超过10%。其中,首创证券资管营收贡献度最高,接近40%。

“传统券商以经纪、投行、自营为三大支柱,资管业务仍处于辅助地位。多数券商资管业务收入占比低,反映出许多机构仍依赖牌照红利下的通道业务,主动管理能力不足。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后,中小券商短期难以转型,导致规模无法扩张。未来,凭借投研体系的精细化与代销、直投等渠道不断升级,券商资管将会逐步实现转型。”深圳一名大型券商资管人士表示。

部分券商资管业务面临发展瓶颈。华林证券资管业务收入下滑幅度超过50%,中原证券和红塔证券的资管业务收入下滑幅度超过40%,这反映出行业内部的分化加剧。券商资管收入下降的原因或与通道业务存量规模收缩、公募权益产品管理费率下降、主动管理转型缓慢等有关。

业内人士认为,资管行业有望在规范发展中不断创新。头部券商将覆盖更多资产类别和客户类型,而中小券商聚焦REITs、碳中和债券等细分赛道构建差异化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未来券商资管的发展,不再是简单的规模竞赛,而是投研实力、科技赋能、产品生态的复合竞争。唯有升级好主动管理能力,才能在行业大分化时代赢得生存空间。”深圳某券商一位资管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朱赫)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