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厂新生⑧丨老牌国货40余年长青“秘诀”

川观新闻

1天前

这个老牌国货品牌在新时代的快速发展中,为老员工与年轻人同时创造了归属感与成长空间,创业精神与现代管理、传统工艺与智能改造、熟悉的蓝色工服与跳动的云端数据,互为经纬,共生共长。

川观新闻记者 薛维睿 成都观察 王翱

两年前,24岁的李双秀入职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商务中心。彩虹职工的“第一课”是参观公司陈列馆,看到展柜里褪色的红色电热毯,她的童年回忆涌来。对于使用彩虹电热毯、暖手宝、蚊香片长大的李双秀来说,“入职头一天,有种见到儿时伙伴的感觉。”

这是不少人共同的“回忆”。这家发展42年的国货品牌,在上世纪80年代,凭借一条电热毯、一盒电蚊香打开市场,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市场家喻户晓。如今,彩虹集团累计销售超亿条电热毯,拥有160多项技术专利,从一家街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热毯制造企业、家庭卫生用品行业知名企业之一。

4月15日,阳光灼灼,记者走进四川成都武侯经济开发区,彩虹集团老厂房梧桐树盘根错节,新大楼直播间灯光闪烁。它的长青密码或许藏在大门悬挂的朴素口号里——“造四十年国货,铸几代人记忆”,这是一个时代的产业变迁,也是老牌国货的成长故事。

位于四川成都武侯经济开发区的彩虹集团

海报

将电热毯做到“极致”

“这款智能芯片和高精度温度传感器,能实时感知被窝内的温度变化。”在彩虹集团生产车间,家电部副部长李鹏向记者展示智能电热毯的技术突破,通过大量实验和测试,以算法补偿和自适应环温调整,让电热毯在人体翻身、湿度变化中也能实时校准温度。

负离子电热毯、除螨电热毯、WIFI电热毯、水洗电热毯……一张电热毯,被做到极致,记者不禁好奇,彩虹每年用于科技创新的投入是多少?得到的答案是,当年营收的近3%。

这项“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品牌初创期。上世纪80年代,彩虹电热毯刚面向市场,不少人担心触电危险。创始人刘荣富在一场经销商大会上,将一张通电的电热毯泡在水里,光脚站上去说,“我站在湿的电热毯上都没事,放在床上怎么会有事呢。”

正是这个广为人知的故事,让彩虹电热毯畅销全国。

产品线从冬季扩展到一年四季

冬天卖电热毯,夏天卖什么?1986年,彩虹生产了第一代灭蚊产品——电热蚊香片。从此,彩虹的产品形成冬夏两季互补的结构,这种模式也奠定了如今彩虹集团的发展基础。

第一代彩虹电热毯及蚊香片

进入新时代,水暖毯、发热背心、智能热灸盒、户外驱蚊、厨卫清洁等更多创新产品涌现,产品线逐渐扩充到四季。

在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斌看来,电商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公司产品革新的速度。最新的变化,是彩虹建立起电商团队,探索线上销售渠道。

15日上午,在彩虹集团电子商务中心大楼,三个直播间同步直播,主播轮番讲解各式夏季驱蚊、虫害防控产品。大屏背后,团队成员分析讨论着各平台观看量、销售热度。如刘斌所言,以前业务员跑断腿,现在数据算准需求。

彩虹集团电子商务中心

刘斌发现,在产品品质外,“颜值”和新兴场景成为消费增长点,彩虹也逐渐将品牌定位扩展为“精细生活场景解决方案提供商”——瞄准露营经济,推出不同形态户外驱蚊产品;针对银发市场,开发电艾灸仪、腰腹舒等适老化健康家电;年轻人爱宠,研发防抓防咬、防水阻燃的宠物专用电热垫。

2023年,彩虹集团直播场域成交突破1亿元,会员成交金额突破2亿元,在京东、天猫、抖音电商平台保持同品类成交第一。

主播在直播间介绍电热蚊香液

“目前,线上销售占总体营收的“半壁江山”。”刘斌说,电商团队也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现在近200人的队伍,平均年龄27岁。

传统制造的数字化探索

“后浪”奔涌,“前浪”也在突破。在彩虹集团开关控制器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在这里工作了26年的车间主任曾熹亮站在设备屏幕前,紧盯实时跳动的运行数据。

曾熹亮见证了生产车间从纯手工操作到数字化操控的变迁。1999年到彩虹工作时,厂房里还是“拼桌子”架起的操作台,智能化转型中,他所在的开关控制器车间率先试点自动化生产线改造。“目前,70%左右的插件工序由智能设备完成,效率也大大提升。”曾熹亮说,待车间自动化改造全部完成后,生产周期将从24小时缩短至1小时。

彩虹集团生产车间

“‘慢工出细活’的传统制造业也能在数字化时代找到方向。”刘斌说,通过AI、物联网、云技术等,彩虹探索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推进营销数字化建设、数字车间和仓储管理系统。目前,彩虹正在新津工业园区生产基地建设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的智慧仓库项目,布局智能工厂和智慧物流,推进生产、销售、仓储、物流一体化管理。

除了加快“智改数转”,彩虹还在加速“出海”拓市场。2020年,彩虹集团成立海外事业部,积极探索海外市场。

2022年,欧洲能源短缺,中国电热毯出口量猛增,“欧洲买爆中国电热毯”话题数次冲上热搜。被称为“电热毯第一股”的彩虹集团股价持续走高,多次涨停。

这也加速了彩虹的“出海”计划:构建“欧洲+澳大利亚”的多极市场体系,用南北半球季节差实现“全年销售”,同时积极开拓针对东亚、东南亚、中东等新市场,让电热毯等产品走向更多海外。

四十不惑,在公司去年举办的改革发展40年活动上,彩虹发布了全新发展战略。面向未来,刘斌概括:“核心还是做好产品,拥抱创新,在慢与快中找到平衡。”

【记者手记】

四十岁,正是闯的年纪

新与老在这里很融洽。

年轻人穿着蓝色工服,工位上摆着五彩的泡泡玛特,午休时聊着公司新成立的骑行社和桌游社。一阵音乐旋律响起,大家默契地喊着“开工开工!”“这是我们的厂歌。”李双秀开玩笑地解释,“现在也发挥上课铃的作用。”

公司入职30年以上的员工有200多个,电子商务团队平均年龄27岁。这个老牌国货品牌在新时代的快速发展中,为老员工与年轻人同时创造了归属感与成长空间,创业精神与现代管理、传统工艺与智能改造、熟悉的蓝色工服与跳动的云端数据,互为经纬,共生共长。

新老携手,“二次创业”再出发。文创产品“出圈”,彩虹与敦煌博物馆联名推出驱蚊产品——以敦煌飞天为创作原型、含玻尿酸成分的“仙气”系列驱蚊喷雾,上市不到1个月,试推的几万瓶产品便销售一空。直播带货,彩虹布局抖音、快手、小红书等主流平台,不仅董事长刘斌参与“BOSS直播带货”,年过七旬的“老厂长”刘荣富也开启直播间“首秀”。

在这里不难理解“老厂新生”,用李双秀这样年轻员工的话来说,“四十岁,正是闯的年纪。”

这个老牌国货品牌在新时代的快速发展中,为老员工与年轻人同时创造了归属感与成长空间,创业精神与现代管理、传统工艺与智能改造、熟悉的蓝色工服与跳动的云端数据,互为经纬,共生共长。

川观新闻记者 薛维睿 成都观察 王翱

两年前,24岁的李双秀入职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商务中心。彩虹职工的“第一课”是参观公司陈列馆,看到展柜里褪色的红色电热毯,她的童年回忆涌来。对于使用彩虹电热毯、暖手宝、蚊香片长大的李双秀来说,“入职头一天,有种见到儿时伙伴的感觉。”

这是不少人共同的“回忆”。这家发展42年的国货品牌,在上世纪80年代,凭借一条电热毯、一盒电蚊香打开市场,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市场家喻户晓。如今,彩虹集团累计销售超亿条电热毯,拥有160多项技术专利,从一家街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热毯制造企业、家庭卫生用品行业知名企业之一。

4月15日,阳光灼灼,记者走进四川成都武侯经济开发区,彩虹集团老厂房梧桐树盘根错节,新大楼直播间灯光闪烁。它的长青密码或许藏在大门悬挂的朴素口号里——“造四十年国货,铸几代人记忆”,这是一个时代的产业变迁,也是老牌国货的成长故事。

位于四川成都武侯经济开发区的彩虹集团

海报

将电热毯做到“极致”

“这款智能芯片和高精度温度传感器,能实时感知被窝内的温度变化。”在彩虹集团生产车间,家电部副部长李鹏向记者展示智能电热毯的技术突破,通过大量实验和测试,以算法补偿和自适应环温调整,让电热毯在人体翻身、湿度变化中也能实时校准温度。

负离子电热毯、除螨电热毯、WIFI电热毯、水洗电热毯……一张电热毯,被做到极致,记者不禁好奇,彩虹每年用于科技创新的投入是多少?得到的答案是,当年营收的近3%。

这项“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品牌初创期。上世纪80年代,彩虹电热毯刚面向市场,不少人担心触电危险。创始人刘荣富在一场经销商大会上,将一张通电的电热毯泡在水里,光脚站上去说,“我站在湿的电热毯上都没事,放在床上怎么会有事呢。”

正是这个广为人知的故事,让彩虹电热毯畅销全国。

产品线从冬季扩展到一年四季

冬天卖电热毯,夏天卖什么?1986年,彩虹生产了第一代灭蚊产品——电热蚊香片。从此,彩虹的产品形成冬夏两季互补的结构,这种模式也奠定了如今彩虹集团的发展基础。

第一代彩虹电热毯及蚊香片

进入新时代,水暖毯、发热背心、智能热灸盒、户外驱蚊、厨卫清洁等更多创新产品涌现,产品线逐渐扩充到四季。

在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斌看来,电商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公司产品革新的速度。最新的变化,是彩虹建立起电商团队,探索线上销售渠道。

15日上午,在彩虹集团电子商务中心大楼,三个直播间同步直播,主播轮番讲解各式夏季驱蚊、虫害防控产品。大屏背后,团队成员分析讨论着各平台观看量、销售热度。如刘斌所言,以前业务员跑断腿,现在数据算准需求。

彩虹集团电子商务中心

刘斌发现,在产品品质外,“颜值”和新兴场景成为消费增长点,彩虹也逐渐将品牌定位扩展为“精细生活场景解决方案提供商”——瞄准露营经济,推出不同形态户外驱蚊产品;针对银发市场,开发电艾灸仪、腰腹舒等适老化健康家电;年轻人爱宠,研发防抓防咬、防水阻燃的宠物专用电热垫。

2023年,彩虹集团直播场域成交突破1亿元,会员成交金额突破2亿元,在京东、天猫、抖音电商平台保持同品类成交第一。

主播在直播间介绍电热蚊香液

“目前,线上销售占总体营收的“半壁江山”。”刘斌说,电商团队也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现在近200人的队伍,平均年龄27岁。

传统制造的数字化探索

“后浪”奔涌,“前浪”也在突破。在彩虹集团开关控制器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在这里工作了26年的车间主任曾熹亮站在设备屏幕前,紧盯实时跳动的运行数据。

曾熹亮见证了生产车间从纯手工操作到数字化操控的变迁。1999年到彩虹工作时,厂房里还是“拼桌子”架起的操作台,智能化转型中,他所在的开关控制器车间率先试点自动化生产线改造。“目前,70%左右的插件工序由智能设备完成,效率也大大提升。”曾熹亮说,待车间自动化改造全部完成后,生产周期将从24小时缩短至1小时。

彩虹集团生产车间

“‘慢工出细活’的传统制造业也能在数字化时代找到方向。”刘斌说,通过AI、物联网、云技术等,彩虹探索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推进营销数字化建设、数字车间和仓储管理系统。目前,彩虹正在新津工业园区生产基地建设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的智慧仓库项目,布局智能工厂和智慧物流,推进生产、销售、仓储、物流一体化管理。

除了加快“智改数转”,彩虹还在加速“出海”拓市场。2020年,彩虹集团成立海外事业部,积极探索海外市场。

2022年,欧洲能源短缺,中国电热毯出口量猛增,“欧洲买爆中国电热毯”话题数次冲上热搜。被称为“电热毯第一股”的彩虹集团股价持续走高,多次涨停。

这也加速了彩虹的“出海”计划:构建“欧洲+澳大利亚”的多极市场体系,用南北半球季节差实现“全年销售”,同时积极开拓针对东亚、东南亚、中东等新市场,让电热毯等产品走向更多海外。

四十不惑,在公司去年举办的改革发展40年活动上,彩虹发布了全新发展战略。面向未来,刘斌概括:“核心还是做好产品,拥抱创新,在慢与快中找到平衡。”

【记者手记】

四十岁,正是闯的年纪

新与老在这里很融洽。

年轻人穿着蓝色工服,工位上摆着五彩的泡泡玛特,午休时聊着公司新成立的骑行社和桌游社。一阵音乐旋律响起,大家默契地喊着“开工开工!”“这是我们的厂歌。”李双秀开玩笑地解释,“现在也发挥上课铃的作用。”

公司入职30年以上的员工有200多个,电子商务团队平均年龄27岁。这个老牌国货品牌在新时代的快速发展中,为老员工与年轻人同时创造了归属感与成长空间,创业精神与现代管理、传统工艺与智能改造、熟悉的蓝色工服与跳动的云端数据,互为经纬,共生共长。

新老携手,“二次创业”再出发。文创产品“出圈”,彩虹与敦煌博物馆联名推出驱蚊产品——以敦煌飞天为创作原型、含玻尿酸成分的“仙气”系列驱蚊喷雾,上市不到1个月,试推的几万瓶产品便销售一空。直播带货,彩虹布局抖音、快手、小红书等主流平台,不仅董事长刘斌参与“BOSS直播带货”,年过七旬的“老厂长”刘荣富也开启直播间“首秀”。

在这里不难理解“老厂新生”,用李双秀这样年轻员工的话来说,“四十岁,正是闯的年纪。”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