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个月来,关于卫生巾的新闻频频登上热搜。先是各路“卫生巾刺客”涉嫌“缺斤短两”的消息被爆出,然后是胖东来的卫生巾上架10秒就被抢空,更有各路网友喊话小米雷军“做卫生巾”。
不管小米能不能做卫生巾,近期一个隐秘的消息,悄悄在舆论圈传开:卫生巾,或许依然面临着涨价压力!而这一切,不仅和目前全球的贸易紧张有关,或许还关系到人为制造的紧缺。
卫生巾原料绒毛浆
面临压力?
据《经济观察报》,某外贸公司被看似不起眼的绒毛浆“卡了脖子”,在寻找国产化替代过程中,国内原材料供应商反馈都是“没货”或者直接“捂着货不报价”。如果这样的现象持续存在,国内卫生巾、成人纸尿裤等产品很可能会迎来较大幅度涨价。
据相关资料,绒毛浆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纸浆,因呈绒毛状得名;其纤维结构松散,具有高度蓬松、柔软、吸水和透气的特性。其原材料以针叶木为主,部分配方添加阔叶木、竹纤维。而下游的卫生用品(占比70%以上):卫生巾、护垫、纸尿裤(婴儿/成人)等。和普通的针叶浆相比,绒毛浆对纤维长度、纯度及松厚度的要求更高,且需适配卫生用品的吸水需求。
既然主要用的是针叶浆,全球绒毛浆市场必然高度集中在有资源的地方,北美(美国、加拿大)、北欧(瑞典、芬兰)合计占据70%产能,主要由针叶木资源分布、技术壁垒决定。全球前五厂商合计占据60%份额:国际纸业(美)、Georgia-Pacific(美)、SCA(瑞典)、Stora Enso(瑞典)、Domtar(加)等。
据隆众资讯,每年绒毛浆全球产能大约不到800万吨,其中,中国每年只能生产极少部分绒毛浆,产量在10万—20万吨不等。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绒毛浆需求市场,且近年来消费量出现了迅速增长,每年进口量约为100万吨,其中90%左右来自美国。据“纸业联讯”整理,2024年中国自美国进口浆纸类产品金额总计约18.95亿美元,约占中国进口浆纸总额的6.49%。
图片来源:纸业联讯
而国内绒毛浆产能未能同步扩张,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木材原料匮乏的制约:据中华商务网,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进一步对比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只有福建和广东、广西少数地区有适合生产绒毛浆的针叶树种。但由于这里多为山地,木材采伐成本较高,而依靠进口木片来解决原料问题,则会加大生产成本。同时近年来日渐增大的生态环保压力,也加大了用国内原料生产绒毛浆的难度。
此外品质的差异,也是国产绒毛浆一直市占率有限的原因:和进口相比,国产绒毛浆因纤维长度和白度不足(如竹浆白度仅85%,进口针叶浆达92%),短期内仅能通过混合进口浆使用,并且还需要设备改造,而这会进一步推高成本。
同样是进口,为什么独独选择美国,而不选择邻国加拿大或是其它国家呢?仔细分析表明,美国进口的绒毛浆,短期内恐怕难以完全替代,原因如下:
据卓创资讯,加拿大虽然是全球针叶浆的主要出口国(占中国针叶浆进口量的24.64%),但其绒毛浆产能集中于少数企业(如Domtar),并且加拿大的针叶木资源更多用于生产NBSK(北方漂白软木牛皮浆),这类浆种主要用于标准纸制品而非绒毛浆。
相比而言,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绒毛浆生产国,拥有国际纸业、Georgia-Pacific等头部企业,产能规模和技术标准更符合中国高端卫生用品的需求。而且作为卫生用品,为了确保成品质量,对于供应链的稳定性有很高的要求,因而一旦确定上游供货商,通常不会轻易更换!
既然从美国进口绒毛浆的比例这么高,在当前贸易紧张的大背景下,究竟会涨多少呢?据目前的情况,关键不光在于会涨多少,还在于会不会“有价无市”。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管齐下。
绒毛浆,会涨价么?
在贸易紧张的强大压力下,绒毛浆的涨价已是不争的事实:据经济观察报等,国产绒毛浆报价预计在9000元/吨以上,IP、GP等美国绒毛浆公司的产品价格应该在1.2万元/吨左右,相比此前进口价在9000元/吨以下(8000~9000元/吨),上涨幅度达到25%以上,接下来还有继续上涨可能。
比起涨价,能不能及时买到可能更加重要:一些国产绒毛浆供应商表示,一些国产绒毛浆制造商目前暂时不报价,也在观察市场,基本要在这周(4月21日—4月25日)才会更新报价。
好家伙,这不就是熟悉的套路“捂盘惜售”么?看来企业不光要防止进口原料涨价,更要防止“自己人”背刺,江湖的险恶一览无遗!供应商介绍,绒毛浆材料大约占卫生巾成本的15%—20%,占成人纸尿裤成本的30%(成人纸尿裤绒毛浆用量更多)。
当然作为一家大型生产企业,为了避免突发状况影响生产,平时肯定会有一定量的原料库存:据报道,国内卫生用品头部品牌均有半年左右绒毛浆库存,接下来也可能通过东盟等转口贸易方式进口相关原材料,当然此方法会增加较少关税和运费成本。
不过对于其它中小企业而言,往往企业本身只有1—2个月的绒毛浆库存,在目前涨价的背景下,只能尽量寻找货源或暂缓新一轮的生产计划。当然,也有一些企业会采用扩大国产渠道的方式。
例如,据天风证券整理,下游产品生产商基本都有应对的方案。例如,可靠股份参股33%的公司广西杭港绒毛浆设计产能8万吨,可替代大部分规格,自2024年第三季度以来,工厂在克服工艺与制程难题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优化,现已基本达到设计产能。同时对外开拓其他客户资源;而百亚股份表示,库存储备充分,国内库存和在途商品能支撑很长时间。目前积极推进其他国家替代方案。依依股份则表示,目前绒毛浆库存一个季度,采用国产替代和欧洲进口一部分。
下游找原料,上游在布局:华泰股份表示子公司日照华泰计划建设万吨针叶绒毛浆;岳阳林纸表示,4月预计会投放绒毛浆,产能预计能做到10万吨;仙鹤股份表示,广西基地计划新增绒毛浆产能;太阳纸业表示,老挝基地40万吨绒毛浆项目投产,成本预计比国内低30%。
部分白牌产品可能使用劣质替代品(如回收浆、竹浆混合粉碎料),存在卫生安全隐患。业界人士呼吁建立供应链协调机制同时,打击囤积炒作。但绒毛浆涨价,是否意味着下游卫生巾产品一定涨价呢?一个隐藏的事实是,早在贸易紧张之前,卫生巾的价格已经悄然涨过一轮。
悄然上涨的卫生巾
根据Euromonitor数据,从2009年至2023年,卫生巾平均价格从0.49元/片增长到0.9元/片,以4.79%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上涨。作为女性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卫生巾成为一笔不断增长的必要开销,人们不得不花更多钱来购买它。
但是一片卫生巾的成本是多少呢?其实比很多人想象得要低得多:百亚股份在招股书中曾透露,2019年,含原料、人工、制造费用在内,一片卫生巾的平均成本价为0.1887元,出厂零售价为0.42元。中泰证券当年的报告中,更是把卫生巾定义为“具备刚需属性的高毛利行业”。
从出厂价到下游零售价,卫生巾价格依然有着一倍多的增幅,这么高的差价是怎么来的,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守护女性健康权益,方是文明社会的底线。那么对于卫生巾的价格,各位财友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多多留言呀~
近两个月来,关于卫生巾的新闻频频登上热搜。先是各路“卫生巾刺客”涉嫌“缺斤短两”的消息被爆出,然后是胖东来的卫生巾上架10秒就被抢空,更有各路网友喊话小米雷军“做卫生巾”。
不管小米能不能做卫生巾,近期一个隐秘的消息,悄悄在舆论圈传开:卫生巾,或许依然面临着涨价压力!而这一切,不仅和目前全球的贸易紧张有关,或许还关系到人为制造的紧缺。
卫生巾原料绒毛浆
面临压力?
据《经济观察报》,某外贸公司被看似不起眼的绒毛浆“卡了脖子”,在寻找国产化替代过程中,国内原材料供应商反馈都是“没货”或者直接“捂着货不报价”。如果这样的现象持续存在,国内卫生巾、成人纸尿裤等产品很可能会迎来较大幅度涨价。
据相关资料,绒毛浆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纸浆,因呈绒毛状得名;其纤维结构松散,具有高度蓬松、柔软、吸水和透气的特性。其原材料以针叶木为主,部分配方添加阔叶木、竹纤维。而下游的卫生用品(占比70%以上):卫生巾、护垫、纸尿裤(婴儿/成人)等。和普通的针叶浆相比,绒毛浆对纤维长度、纯度及松厚度的要求更高,且需适配卫生用品的吸水需求。
既然主要用的是针叶浆,全球绒毛浆市场必然高度集中在有资源的地方,北美(美国、加拿大)、北欧(瑞典、芬兰)合计占据70%产能,主要由针叶木资源分布、技术壁垒决定。全球前五厂商合计占据60%份额:国际纸业(美)、Georgia-Pacific(美)、SCA(瑞典)、Stora Enso(瑞典)、Domtar(加)等。
据隆众资讯,每年绒毛浆全球产能大约不到800万吨,其中,中国每年只能生产极少部分绒毛浆,产量在10万—20万吨不等。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绒毛浆需求市场,且近年来消费量出现了迅速增长,每年进口量约为100万吨,其中90%左右来自美国。据“纸业联讯”整理,2024年中国自美国进口浆纸类产品金额总计约18.95亿美元,约占中国进口浆纸总额的6.49%。
图片来源:纸业联讯
而国内绒毛浆产能未能同步扩张,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木材原料匮乏的制约:据中华商务网,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进一步对比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只有福建和广东、广西少数地区有适合生产绒毛浆的针叶树种。但由于这里多为山地,木材采伐成本较高,而依靠进口木片来解决原料问题,则会加大生产成本。同时近年来日渐增大的生态环保压力,也加大了用国内原料生产绒毛浆的难度。
此外品质的差异,也是国产绒毛浆一直市占率有限的原因:和进口相比,国产绒毛浆因纤维长度和白度不足(如竹浆白度仅85%,进口针叶浆达92%),短期内仅能通过混合进口浆使用,并且还需要设备改造,而这会进一步推高成本。
同样是进口,为什么独独选择美国,而不选择邻国加拿大或是其它国家呢?仔细分析表明,美国进口的绒毛浆,短期内恐怕难以完全替代,原因如下:
据卓创资讯,加拿大虽然是全球针叶浆的主要出口国(占中国针叶浆进口量的24.64%),但其绒毛浆产能集中于少数企业(如Domtar),并且加拿大的针叶木资源更多用于生产NBSK(北方漂白软木牛皮浆),这类浆种主要用于标准纸制品而非绒毛浆。
相比而言,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绒毛浆生产国,拥有国际纸业、Georgia-Pacific等头部企业,产能规模和技术标准更符合中国高端卫生用品的需求。而且作为卫生用品,为了确保成品质量,对于供应链的稳定性有很高的要求,因而一旦确定上游供货商,通常不会轻易更换!
既然从美国进口绒毛浆的比例这么高,在当前贸易紧张的大背景下,究竟会涨多少呢?据目前的情况,关键不光在于会涨多少,还在于会不会“有价无市”。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管齐下。
绒毛浆,会涨价么?
在贸易紧张的强大压力下,绒毛浆的涨价已是不争的事实:据经济观察报等,国产绒毛浆报价预计在9000元/吨以上,IP、GP等美国绒毛浆公司的产品价格应该在1.2万元/吨左右,相比此前进口价在9000元/吨以下(8000~9000元/吨),上涨幅度达到25%以上,接下来还有继续上涨可能。
比起涨价,能不能及时买到可能更加重要:一些国产绒毛浆供应商表示,一些国产绒毛浆制造商目前暂时不报价,也在观察市场,基本要在这周(4月21日—4月25日)才会更新报价。
好家伙,这不就是熟悉的套路“捂盘惜售”么?看来企业不光要防止进口原料涨价,更要防止“自己人”背刺,江湖的险恶一览无遗!供应商介绍,绒毛浆材料大约占卫生巾成本的15%—20%,占成人纸尿裤成本的30%(成人纸尿裤绒毛浆用量更多)。
当然作为一家大型生产企业,为了避免突发状况影响生产,平时肯定会有一定量的原料库存:据报道,国内卫生用品头部品牌均有半年左右绒毛浆库存,接下来也可能通过东盟等转口贸易方式进口相关原材料,当然此方法会增加较少关税和运费成本。
不过对于其它中小企业而言,往往企业本身只有1—2个月的绒毛浆库存,在目前涨价的背景下,只能尽量寻找货源或暂缓新一轮的生产计划。当然,也有一些企业会采用扩大国产渠道的方式。
例如,据天风证券整理,下游产品生产商基本都有应对的方案。例如,可靠股份参股33%的公司广西杭港绒毛浆设计产能8万吨,可替代大部分规格,自2024年第三季度以来,工厂在克服工艺与制程难题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优化,现已基本达到设计产能。同时对外开拓其他客户资源;而百亚股份表示,库存储备充分,国内库存和在途商品能支撑很长时间。目前积极推进其他国家替代方案。依依股份则表示,目前绒毛浆库存一个季度,采用国产替代和欧洲进口一部分。
下游找原料,上游在布局:华泰股份表示子公司日照华泰计划建设万吨针叶绒毛浆;岳阳林纸表示,4月预计会投放绒毛浆,产能预计能做到10万吨;仙鹤股份表示,广西基地计划新增绒毛浆产能;太阳纸业表示,老挝基地40万吨绒毛浆项目投产,成本预计比国内低30%。
部分白牌产品可能使用劣质替代品(如回收浆、竹浆混合粉碎料),存在卫生安全隐患。业界人士呼吁建立供应链协调机制同时,打击囤积炒作。但绒毛浆涨价,是否意味着下游卫生巾产品一定涨价呢?一个隐藏的事实是,早在贸易紧张之前,卫生巾的价格已经悄然涨过一轮。
悄然上涨的卫生巾
根据Euromonitor数据,从2009年至2023年,卫生巾平均价格从0.49元/片增长到0.9元/片,以4.79%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上涨。作为女性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卫生巾成为一笔不断增长的必要开销,人们不得不花更多钱来购买它。
但是一片卫生巾的成本是多少呢?其实比很多人想象得要低得多:百亚股份在招股书中曾透露,2019年,含原料、人工、制造费用在内,一片卫生巾的平均成本价为0.1887元,出厂零售价为0.42元。中泰证券当年的报告中,更是把卫生巾定义为“具备刚需属性的高毛利行业”。
从出厂价到下游零售价,卫生巾价格依然有着一倍多的增幅,这么高的差价是怎么来的,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守护女性健康权益,方是文明社会的底线。那么对于卫生巾的价格,各位财友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多多留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