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美元指数从1月中旬的110高点一路暴跌至98关口下方,创下2022 年4月以来新低,美股三大指数同步走弱,美债收益率回落,美国市场呈现“股债汇三杀”格局。
股债汇三杀的根源,或许远超单纯的经济周期波动,本质是美国政治博弈激化与政策确定性崩塌的连锁反应:
1.美联储独立性遭遇历史性挑战。华尔街分析人士称,“股债汇三杀”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的独立性受到质疑,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再次受到打击,摇摆的贸易政策可能对美国的金融地位造成长期损害;
2.贸易保护主义引发全球供应链重构。4月2日美国对多国加征关税后,全球贸易冲突螺旋升级。美国银行研究显示,大量跨国企业在财报会议中对关税问题表示高度关注,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难以制定长期经营策略。策略师 Robert Haworth 指出,当前政策环境充满变数,企业甚至无法准确预估未来半年的成本支出,这使得企业不得不暂缓资本投入计划。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下调盈利预期,全球产业链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调整,从生产布局到物流运输,各环节都在因贸易政策变化而重新规划。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企业经营,也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新的挑战。
3.经济治理体系陷入“三重悖论”。美联储既要应对政治施压,又需防范降息过早引发通胀反弹;白宫试图通过贸易壁垒重塑产业链,却推高本土制造业成本。这种政策目标的自我矛盾,正加速全球资本撤离美元资产。根据美银策略师援引 EPFR Global 的数据,在截至4月17日周三的两周内,投资者从美国股票基金赎回了211亿美元,两周的赎回金额创2022年12月以来的最大……
A股短期的潜在风险值得警惕
尽管从理论上来说,美元走弱对新兴市场资产具有一定利好作用,且在政策稳定股市的背景下,A 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然而,当前 A 股面临着内外环境交织的复杂局面,在全球金融动荡以及短期内部考验之际,仍需充分考虑短期可能的风险传导。
1.美元剧烈波动传导金融风险。若美元持续非理性下跌,可能引发全球资本无序流动。历史角度,美元急跌后常有剧烈反弹,外资短期可能撤离重仓资产避险,对A股外资重仓板块形成压力。
2、月底业绩验证期,警惕微盘股踩踏。随着年报和一季报密集披露,业绩不及预期的个股(尤其是流动性较差的微盘股)面临估值重构压力。微盘股通常市值较小,公司基本面相对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在业绩验证期,如果公司公布的年报或一季报业绩不及预期,投资者会对其未来发展前景产生担忧,从而导致股价下跌。由于微盘股流动性较差,买卖交易不活跃,一旦出现大量投资者抛售的情况,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足够的承接盘,容易引发股价的大幅下跌,甚至出现踩踏事件。
3. 超跌反弹进入压力区,市场面临分化。4月7日暴跌之后A股持续无量反弹,主要指数接近技术面压力位,部分资金已有兑现需求。叠加美联储政策路径未明、地缘局势反复等不确定性,市场短期或进入震荡调整期,前期涨幅较大的题材板块回调风险较高。
A股中期趋势向好,若回落则是战略做多时机
当前,在全球经济政策陷入两难困局之时,中国央行以“以我为主”的定力,通过稳健货币政策与精准调控工具双管齐下,既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又以创新工具稳定资本市场预期。在此环境下,A股核心资产凭借较低的历史估值水平,构筑起显著的安全边际,吸引北向资金逆势布局消费与科技板块,凸显外资对其长期价值的坚定信心。摩根士丹利研究更指出,伴随中国经济复苏与产业升级深化,MSCI 中国指数在外资配置中的增长潜力巨大。
若全球风险传导引发A股短期回调,反而可能成为极具价值的中期布局窗口。历史经验表明,在全球政策动荡期,内需驱动型经济与稳定的政策环境将成为稀缺资源。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三大机遇:一是聚焦新质生产力赛道。半导体设备、工业母机等卡脖子领域,随着专项再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倾斜,技术突破企业有望迎来加速发展期;二是把握消费分层趋势下的结构性机会,高端文旅、智能家居等新兴消费需求持续旺盛,与传统消费形成鲜明分化;三是关注全球滞胀与地缘冲突背景下的资源重估机遇,具备资源掌控力的国企龙头,在能源转型与供应链重构中价值有望获得重估。
总之,美元体系的动荡,本质是美国政策失序的缩影,而A股正经历一场“去伪存真” 的价值重塑。尽管短期需警惕市场情绪波动与业绩验证风险,但从中长期视角来看,中国政策的稳定定力、资产的估值优势以及产业升级的强劲动能,正共同构建起抵御风险的坚实 “护城河”。每一次全球金融秩序的重构,都是资产定价权转移的关键节点,2025年的A股,或将在危机与机遇的交织中,开启新一轮价值增长的新篇章。
作者:郭一鸣 执业证书:A0680612120002
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美元指数从1月中旬的110高点一路暴跌至98关口下方,创下2022 年4月以来新低,美股三大指数同步走弱,美债收益率回落,美国市场呈现“股债汇三杀”格局。
股债汇三杀的根源,或许远超单纯的经济周期波动,本质是美国政治博弈激化与政策确定性崩塌的连锁反应:
1.美联储独立性遭遇历史性挑战。华尔街分析人士称,“股债汇三杀”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的独立性受到质疑,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再次受到打击,摇摆的贸易政策可能对美国的金融地位造成长期损害;
2.贸易保护主义引发全球供应链重构。4月2日美国对多国加征关税后,全球贸易冲突螺旋升级。美国银行研究显示,大量跨国企业在财报会议中对关税问题表示高度关注,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难以制定长期经营策略。策略师 Robert Haworth 指出,当前政策环境充满变数,企业甚至无法准确预估未来半年的成本支出,这使得企业不得不暂缓资本投入计划。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下调盈利预期,全球产业链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调整,从生产布局到物流运输,各环节都在因贸易政策变化而重新规划。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企业经营,也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新的挑战。
3.经济治理体系陷入“三重悖论”。美联储既要应对政治施压,又需防范降息过早引发通胀反弹;白宫试图通过贸易壁垒重塑产业链,却推高本土制造业成本。这种政策目标的自我矛盾,正加速全球资本撤离美元资产。根据美银策略师援引 EPFR Global 的数据,在截至4月17日周三的两周内,投资者从美国股票基金赎回了211亿美元,两周的赎回金额创2022年12月以来的最大……
A股短期的潜在风险值得警惕
尽管从理论上来说,美元走弱对新兴市场资产具有一定利好作用,且在政策稳定股市的背景下,A 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然而,当前 A 股面临着内外环境交织的复杂局面,在全球金融动荡以及短期内部考验之际,仍需充分考虑短期可能的风险传导。
1.美元剧烈波动传导金融风险。若美元持续非理性下跌,可能引发全球资本无序流动。历史角度,美元急跌后常有剧烈反弹,外资短期可能撤离重仓资产避险,对A股外资重仓板块形成压力。
2、月底业绩验证期,警惕微盘股踩踏。随着年报和一季报密集披露,业绩不及预期的个股(尤其是流动性较差的微盘股)面临估值重构压力。微盘股通常市值较小,公司基本面相对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在业绩验证期,如果公司公布的年报或一季报业绩不及预期,投资者会对其未来发展前景产生担忧,从而导致股价下跌。由于微盘股流动性较差,买卖交易不活跃,一旦出现大量投资者抛售的情况,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足够的承接盘,容易引发股价的大幅下跌,甚至出现踩踏事件。
3. 超跌反弹进入压力区,市场面临分化。4月7日暴跌之后A股持续无量反弹,主要指数接近技术面压力位,部分资金已有兑现需求。叠加美联储政策路径未明、地缘局势反复等不确定性,市场短期或进入震荡调整期,前期涨幅较大的题材板块回调风险较高。
A股中期趋势向好,若回落则是战略做多时机
当前,在全球经济政策陷入两难困局之时,中国央行以“以我为主”的定力,通过稳健货币政策与精准调控工具双管齐下,既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又以创新工具稳定资本市场预期。在此环境下,A股核心资产凭借较低的历史估值水平,构筑起显著的安全边际,吸引北向资金逆势布局消费与科技板块,凸显外资对其长期价值的坚定信心。摩根士丹利研究更指出,伴随中国经济复苏与产业升级深化,MSCI 中国指数在外资配置中的增长潜力巨大。
若全球风险传导引发A股短期回调,反而可能成为极具价值的中期布局窗口。历史经验表明,在全球政策动荡期,内需驱动型经济与稳定的政策环境将成为稀缺资源。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三大机遇:一是聚焦新质生产力赛道。半导体设备、工业母机等卡脖子领域,随着专项再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倾斜,技术突破企业有望迎来加速发展期;二是把握消费分层趋势下的结构性机会,高端文旅、智能家居等新兴消费需求持续旺盛,与传统消费形成鲜明分化;三是关注全球滞胀与地缘冲突背景下的资源重估机遇,具备资源掌控力的国企龙头,在能源转型与供应链重构中价值有望获得重估。
总之,美元体系的动荡,本质是美国政策失序的缩影,而A股正经历一场“去伪存真” 的价值重塑。尽管短期需警惕市场情绪波动与业绩验证风险,但从中长期视角来看,中国政策的稳定定力、资产的估值优势以及产业升级的强劲动能,正共同构建起抵御风险的坚实 “护城河”。每一次全球金融秩序的重构,都是资产定价权转移的关键节点,2025年的A股,或将在危机与机遇的交织中,开启新一轮价值增长的新篇章。
作者:郭一鸣 执业证书:A06806121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