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药企爆发了!海外收入大涨62%,1类新药抢攻2200亿市场

米内网原创

2天前

科兴制药具有清晰的研发布局和发展策略:一方面,聚焦肿瘤、自免等热门领域,按照中美双报的标准开展研发立项工作,全面向创新药研发转型;另一方面,依托成熟的海外商业化平台,持续引入高潜力产品并推动其注册销售,实现业务的长期增长。

精彩内容

近日,科兴制药(688136.SH)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收约14.07亿元,同比增长约12%;扣非归母净利润约3525万元,同比增长约118%。科兴制药坚持“创新+海外商业化”双轮驱动,2024年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62%,并实现了由新兴市场向成熟市场扩张的新突破,白蛋白紫杉醇、英夫利西单抗、贝伐珠单抗等引进产品海外注册火速推进;多项创新药研发进度全球领先,聚焦抗肿瘤、自免等热门领域。

出海“加速度”!海外收入大涨62%

2000年左右,科兴制药就开始探索海外市场,目前公司的国际化业务已覆盖南美、东南亚、中亚、西非、东非等新兴市场,同时还实现了向欧盟成熟市场的延伸步入。

2024年,科兴制药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持续完善海外营销组织架构,聚焦重点疾病领域不断引进产品,在国内医药行业的出海示范作用日益凸显,报告期内海外销售收入约2.24亿元,同比增长约61.96%。

2024年以来,科兴制药先后与西岭源药业、亚宝生物、正大天晴药业、青峰医药、博安生物签署合作协议,获得甲磺酸艾立布林注射液、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哌柏西利胶囊、奥拉帕利片、地舒单抗注射液等品种的海外商业化权益。此外,公司与海创药业、百诚医药、百奥泰、科伦药业等企业签署出海战略合作协议,围绕高品质药的海外商业化等达成深度协作。

目前科兴制药已累计引进16款重磅产品,涵盖抗肿瘤、自身免疫、代谢、肾病等治疗领域。在2024年全球销售额TOP100药品中,抗肿瘤药以约29%的比重占据主导地位,相关产品总收入超过1400亿美元;自身免疫疾病用药以约20%的占比紧接其后,相关产品总收入超过900亿美元;代谢性疾病用药表现同样亮眼,相关产品总收入超过800亿美元,增长势头强劲。

科兴制药引进产品情况图片
来源:公司微信公众号

2024年科兴制药实现了由新兴市场向成熟市场扩张的新突破——白蛋白紫杉醇在欧盟、英国获批上市,并已在欧洲开始销售,陆续收到一定体量的订单。米内网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白蛋白紫杉醇全球销售额超过11亿美元,科兴制药的产品在欧盟多个国家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此外,根据不完全统计,其他引进产品的注册工作也在新兴市场多国稳步推进:英夫利西单抗在秘鲁、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尼获批上市,同时取得巴西、埃及等国家的GMP认证;贝伐珠单抗取得巴西、印尼、埃及、哥伦比亚等国家的GMP认证,完成巴基斯坦远程GMP审计等;阿达木单抗取得沙特药监局的GMP证书,完成菲律宾和埃及监管机构GMP现场审计;人促红素通过秘鲁药监局GMP审计;利拉鲁肽取得哥伦比亚GMP证书,完成埃及卫生部GMP现场审计等。

截至目前,科兴制药引进产品已在60余个国家提交了120多项注册申请。未来,公司将加快推进上述产品的注册进程,巩固海外商业化平台价值,大力引进高技术壁垒产品,预计未来5-10年内,公司将不断拓展国际市场版图,覆盖更多区域与客户群体。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科兴制药2024年公告的股权激励计划,2025年外销收入增速目标设定为相比2023年增长200%-400%。可见,公司对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信心十足。

研发管线看点多多!1类新药抢攻2200亿市场

在新药研发上,科兴制药由最初的“Fast-follow”单抗药物到布局“成熟靶点+创新靶点”的双抗或三抗药物,到如今布局全球首创(First-in-Class)三抗药物,可见公司在不同阶段有着明确的战略和差异化思路。2024年公司与百图生科达成战略合作,利用AI技术参与多靶点药物的早期分子设计与开发。随着AI技术的深入应用,公司将逐步拓展到双靶及三靶点药物的研发领域,进一步提升研发效率。

3月19日,CDE官网显示,科兴制药申报的1类新药GB18注射液临床申请获得受理,为公司2025年首款提交IND的1类新药。值得一提的是,该新药已在推进中美双报,为进入海外成熟市场储备更高品质的药物梯队。

据悉,GB18是一种针对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靶点的创新型药物,用于治疗肿瘤恶病质。肿瘤恶病质在癌症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目前尚无有效的逆转方法,而GDF-15是治疗恶病质的潜力新星。

米内网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暂无靶向GDF-15的药物获批上市。同靶点同适应症的在研新药中,辉瑞的ponsegromab(PF-06946860)处于II期临床,AVEO的AV-380处于I期临床。

针对GDF-15靶点治疗肿瘤恶病质的国产新药中,GB18注射液进展最快。该药采用独特的Fc融合纳米抗体结构设计,并完成了国际专利布局。临床前数据显示,GB18能显著改善体重下降,提高肌肉和脂肪重量,改善运动功能。预计可实现每3-4周一次的注射频率,提高患者依从性。

科兴制药在研新药图片
来源:公司公告

目前,科兴制药布局开发了14款新药,涵盖抗肿瘤、自身免疫、眼底疾病等热门领域。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统计范围详见本文末)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化学药+生物药)销售额逐年上涨,2023年超过2200亿元,2024上半年以约8%的增速继续增长。

近年来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化学药+生物药)销售情况(单位:万元)图片
来源:米内网格局数据库

从科兴制药披露的研发管线可以看到,公司1类创新药的占比在逐渐提升,且多个新药展现出“同类最优”或“进展最快”的潜力。

GB10通过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两个关键靶点,实现对病理机制的双重干预,具有给药周期间隔长、安全性高、机制明确等潜在优势。目前全球已获批的VEGF/ANG-2双抗药物仅有1款,为罗氏的法瑞西单抗(Faricimab),该药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38.64亿瑞士法郎。

GB12为靶向白介素-4受体(IL-4R)和白介素-31受体(IL-31)的双特异性抗体,可同时作用于炎症和止痒两条通路,达到双管齐下的效果。目前全球尚无同类产品获批,已步入临床阶段的在研新药有强生的NM26(NM26-2198)等。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30年中国特应性皮炎市场规模有望超过40亿美元。

GB20(TL1A单抗)、GB24(TL1A双抗)是针对炎症性肠炎(IBD)的2款药物。TL1A为IBD领域的热门靶点,目前全球暂无同靶点药物获批上市。GB24除了靶向TL1A之外,还靶向另一个在功能、机制上和TL1A有较强协同效应的新兴靶点,可以覆盖IBD的全病程治疗。

从研发进度看,改良型新药人干扰素α1b吸入溶液处于III期临床,上市可期。该药是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的对症药物。据贝哲斯咨询发布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治疗市场调研报告,全球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治疗市场规模2023年达到33.75亿元(人民币)。

同样处于III期临床的聚乙二醇化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是一款长效的升白药,具有高度的位点选择性、高修饰率、副产物少等优点。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升白药销售规模均超过90亿元。

近年来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升白药销售情况(单位:万元)图片
来源:米内网格局数据库

结语

综上,科兴制药具有清晰的研发布局和发展策略:一方面,聚焦肿瘤、自免等热门领域,按照中美双报的标准开展研发立项工作,全面向创新药研发转型;另一方面,依托成熟的海外商业化平台,持续引入高潜力产品并推动其注册销售,实现业务的长期增长。随着多款引进产品的海外放量和多个创新药的研发推进,科兴制药未来值得期待!

资料来源:米内网数据库、公司公告
注:米内网《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药品竞争格局》,统计范围是:城市公立医院和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城市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不含民营医院、私人诊所、村卫生室,不含县乡村药店;上述销售额以产品在终端的平均零售价计算。数据统计截至4月11日,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科兴制药具有清晰的研发布局和发展策略:一方面,聚焦肿瘤、自免等热门领域,按照中美双报的标准开展研发立项工作,全面向创新药研发转型;另一方面,依托成熟的海外商业化平台,持续引入高潜力产品并推动其注册销售,实现业务的长期增长。

精彩内容

近日,科兴制药(688136.SH)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收约14.07亿元,同比增长约12%;扣非归母净利润约3525万元,同比增长约118%。科兴制药坚持“创新+海外商业化”双轮驱动,2024年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62%,并实现了由新兴市场向成熟市场扩张的新突破,白蛋白紫杉醇、英夫利西单抗、贝伐珠单抗等引进产品海外注册火速推进;多项创新药研发进度全球领先,聚焦抗肿瘤、自免等热门领域。

出海“加速度”!海外收入大涨62%

2000年左右,科兴制药就开始探索海外市场,目前公司的国际化业务已覆盖南美、东南亚、中亚、西非、东非等新兴市场,同时还实现了向欧盟成熟市场的延伸步入。

2024年,科兴制药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持续完善海外营销组织架构,聚焦重点疾病领域不断引进产品,在国内医药行业的出海示范作用日益凸显,报告期内海外销售收入约2.24亿元,同比增长约61.96%。

2024年以来,科兴制药先后与西岭源药业、亚宝生物、正大天晴药业、青峰医药、博安生物签署合作协议,获得甲磺酸艾立布林注射液、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哌柏西利胶囊、奥拉帕利片、地舒单抗注射液等品种的海外商业化权益。此外,公司与海创药业、百诚医药、百奥泰、科伦药业等企业签署出海战略合作协议,围绕高品质药的海外商业化等达成深度协作。

目前科兴制药已累计引进16款重磅产品,涵盖抗肿瘤、自身免疫、代谢、肾病等治疗领域。在2024年全球销售额TOP100药品中,抗肿瘤药以约29%的比重占据主导地位,相关产品总收入超过1400亿美元;自身免疫疾病用药以约20%的占比紧接其后,相关产品总收入超过900亿美元;代谢性疾病用药表现同样亮眼,相关产品总收入超过800亿美元,增长势头强劲。

科兴制药引进产品情况图片
来源:公司微信公众号

2024年科兴制药实现了由新兴市场向成熟市场扩张的新突破——白蛋白紫杉醇在欧盟、英国获批上市,并已在欧洲开始销售,陆续收到一定体量的订单。米内网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白蛋白紫杉醇全球销售额超过11亿美元,科兴制药的产品在欧盟多个国家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此外,根据不完全统计,其他引进产品的注册工作也在新兴市场多国稳步推进:英夫利西单抗在秘鲁、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尼获批上市,同时取得巴西、埃及等国家的GMP认证;贝伐珠单抗取得巴西、印尼、埃及、哥伦比亚等国家的GMP认证,完成巴基斯坦远程GMP审计等;阿达木单抗取得沙特药监局的GMP证书,完成菲律宾和埃及监管机构GMP现场审计;人促红素通过秘鲁药监局GMP审计;利拉鲁肽取得哥伦比亚GMP证书,完成埃及卫生部GMP现场审计等。

截至目前,科兴制药引进产品已在60余个国家提交了120多项注册申请。未来,公司将加快推进上述产品的注册进程,巩固海外商业化平台价值,大力引进高技术壁垒产品,预计未来5-10年内,公司将不断拓展国际市场版图,覆盖更多区域与客户群体。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科兴制药2024年公告的股权激励计划,2025年外销收入增速目标设定为相比2023年增长200%-400%。可见,公司对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信心十足。

研发管线看点多多!1类新药抢攻2200亿市场

在新药研发上,科兴制药由最初的“Fast-follow”单抗药物到布局“成熟靶点+创新靶点”的双抗或三抗药物,到如今布局全球首创(First-in-Class)三抗药物,可见公司在不同阶段有着明确的战略和差异化思路。2024年公司与百图生科达成战略合作,利用AI技术参与多靶点药物的早期分子设计与开发。随着AI技术的深入应用,公司将逐步拓展到双靶及三靶点药物的研发领域,进一步提升研发效率。

3月19日,CDE官网显示,科兴制药申报的1类新药GB18注射液临床申请获得受理,为公司2025年首款提交IND的1类新药。值得一提的是,该新药已在推进中美双报,为进入海外成熟市场储备更高品质的药物梯队。

据悉,GB18是一种针对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靶点的创新型药物,用于治疗肿瘤恶病质。肿瘤恶病质在癌症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目前尚无有效的逆转方法,而GDF-15是治疗恶病质的潜力新星。

米内网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暂无靶向GDF-15的药物获批上市。同靶点同适应症的在研新药中,辉瑞的ponsegromab(PF-06946860)处于II期临床,AVEO的AV-380处于I期临床。

针对GDF-15靶点治疗肿瘤恶病质的国产新药中,GB18注射液进展最快。该药采用独特的Fc融合纳米抗体结构设计,并完成了国际专利布局。临床前数据显示,GB18能显著改善体重下降,提高肌肉和脂肪重量,改善运动功能。预计可实现每3-4周一次的注射频率,提高患者依从性。

科兴制药在研新药图片
来源:公司公告

目前,科兴制药布局开发了14款新药,涵盖抗肿瘤、自身免疫、眼底疾病等热门领域。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统计范围详见本文末)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化学药+生物药)销售额逐年上涨,2023年超过2200亿元,2024上半年以约8%的增速继续增长。

近年来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化学药+生物药)销售情况(单位:万元)图片
来源:米内网格局数据库

从科兴制药披露的研发管线可以看到,公司1类创新药的占比在逐渐提升,且多个新药展现出“同类最优”或“进展最快”的潜力。

GB10通过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两个关键靶点,实现对病理机制的双重干预,具有给药周期间隔长、安全性高、机制明确等潜在优势。目前全球已获批的VEGF/ANG-2双抗药物仅有1款,为罗氏的法瑞西单抗(Faricimab),该药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38.64亿瑞士法郎。

GB12为靶向白介素-4受体(IL-4R)和白介素-31受体(IL-31)的双特异性抗体,可同时作用于炎症和止痒两条通路,达到双管齐下的效果。目前全球尚无同类产品获批,已步入临床阶段的在研新药有强生的NM26(NM26-2198)等。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30年中国特应性皮炎市场规模有望超过40亿美元。

GB20(TL1A单抗)、GB24(TL1A双抗)是针对炎症性肠炎(IBD)的2款药物。TL1A为IBD领域的热门靶点,目前全球暂无同靶点药物获批上市。GB24除了靶向TL1A之外,还靶向另一个在功能、机制上和TL1A有较强协同效应的新兴靶点,可以覆盖IBD的全病程治疗。

从研发进度看,改良型新药人干扰素α1b吸入溶液处于III期临床,上市可期。该药是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的对症药物。据贝哲斯咨询发布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治疗市场调研报告,全球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治疗市场规模2023年达到33.75亿元(人民币)。

同样处于III期临床的聚乙二醇化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是一款长效的升白药,具有高度的位点选择性、高修饰率、副产物少等优点。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升白药销售规模均超过90亿元。

近年来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升白药销售情况(单位:万元)图片
来源:米内网格局数据库

结语

综上,科兴制药具有清晰的研发布局和发展策略:一方面,聚焦肿瘤、自免等热门领域,按照中美双报的标准开展研发立项工作,全面向创新药研发转型;另一方面,依托成熟的海外商业化平台,持续引入高潜力产品并推动其注册销售,实现业务的长期增长。随着多款引进产品的海外放量和多个创新药的研发推进,科兴制药未来值得期待!

资料来源:米内网数据库、公司公告
注:米内网《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药品竞争格局》,统计范围是:城市公立医院和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城市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不含民营医院、私人诊所、村卫生室,不含县乡村药店;上述销售额以产品在终端的平均零售价计算。数据统计截至4月11日,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