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5年2月13日至15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泌尿生殖系统(GU)癌症研讨会在旧金山召开。在这次大会上,来自罗格斯大学医院的Abhiraj Saxena博士报告了一项关于T细胞参与双特异性抗体(bsAbs)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系统性回顾和Meta分析。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领域异军突起,bsAbs 和CAR-T 疗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大放异彩,成功案例不断涌现,也获得了FDA 对部分适应症的批准,如多发性骨髓瘤和某些白血病。bsAbs 通过同时结合T 细胞和肿瘤细胞,激活T 细胞杀伤肿瘤;CAR-T 则是将患者自身T 细胞在体外改造后回输,使其具备特异性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的能力。
如今,这两种疗法在实体瘤领域尤其是mCRPC 中的探索逐渐深入,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mCRPC 中效果有限,bsAbs 和CAR-T 的出现为患者带来新希望的同时,其安全性问题也备受关注,因为剂量限制性毒性、“靶向肿瘤、非肿瘤”毒性以及免疫效应细胞相关毒性等都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
本研究是一项系统性回顾和Meta分析,旨在评估bsAbs和CAR-T疗法在mCRPC患者中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研究通过PubMed、CINHAL、Scopus和Ovid等数据库,检索了截至2024年9月30日报告的Ⅰ/Ⅱ期临床试验。纳入的研究对象为接受bsAbs或CAR-T治疗的mCRPC患者,研究团队详细收集并分析了这些患者的TRAE数据,重点关注bsAbs与CAR-T之间的差异。
表1 本分析中包含的17项研究
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神经毒性、血液学毒性、肝毒性、肌肉骨骼/皮肤毒性、肾毒性和胃肠道毒性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通过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本研究为比较这两种免疫疗法的安全性提供了全面且客观的数据支持。
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bsAbs和CAR-T治疗的mCRPC患者中,CRS发生率分别为53%和43%,其中≥3级CRS的发生率在CAR-T组为14%,显著高于bsAbs组的3%(P=0.05,图1)。
图1 ≥3级CRS的发生率
神经毒性方面,CAR-T治疗的患者中39%出现神经毒性,显著高于bsAbs组的5%(P<0.01),提示CAR-T在神经系统安全性方面存在更大挑战。血液学毒性在两组中发生率相似,分别为34%和43%,但肝毒性方面,≥3级肝毒性在CAR-T组为21%,显著高于bsAbs组的5%(P=0.03)。肌肉骨骼/皮肤毒性、肾毒性和胃肠道毒性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2、3)。
图2 mCRPC患者中bsAbs与CAR-T疗法不良事件发生率
图3 3级以上肝毒性发生率
综上可见,尽管bsAbs和CAR-T在某些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上相似,但CAR-T在CRS、神经毒性和肝毒性方面表现出更高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提示在使用CAR-T治疗时需更加警惕高毒性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优化患者的治疗体验和安全性。
本文通过对bsAbs和CAR-T疗法在mCRPC患者中的安全性数据进行系统性回顾和Meta分析,揭示了两种免疫疗法在毒性特征上的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强调了在临床实践中需根据治疗类型调整不良事件管理策略的重要性。CAR-T疗法在CRS、神经毒性和肝毒性方面的高发生率提示其在治疗mCRPC时需更加谨慎,而bsAbs则显示出相对较低的严重不良事件风险。本研究的独特价值在于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关于这两种新兴免疫疗法的详细安全性对比,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为未来的治疗决策和患者管理提供了重要指导。
资料来源:https://conferences.asco.org/gu/abstracts-posters
导语:2025年2月13日至15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泌尿生殖系统(GU)癌症研讨会在旧金山召开。在这次大会上,来自罗格斯大学医院的Abhiraj Saxena博士报告了一项关于T细胞参与双特异性抗体(bsAbs)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系统性回顾和Meta分析。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领域异军突起,bsAbs 和CAR-T 疗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大放异彩,成功案例不断涌现,也获得了FDA 对部分适应症的批准,如多发性骨髓瘤和某些白血病。bsAbs 通过同时结合T 细胞和肿瘤细胞,激活T 细胞杀伤肿瘤;CAR-T 则是将患者自身T 细胞在体外改造后回输,使其具备特异性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的能力。
如今,这两种疗法在实体瘤领域尤其是mCRPC 中的探索逐渐深入,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mCRPC 中效果有限,bsAbs 和CAR-T 的出现为患者带来新希望的同时,其安全性问题也备受关注,因为剂量限制性毒性、“靶向肿瘤、非肿瘤”毒性以及免疫效应细胞相关毒性等都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
本研究是一项系统性回顾和Meta分析,旨在评估bsAbs和CAR-T疗法在mCRPC患者中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研究通过PubMed、CINHAL、Scopus和Ovid等数据库,检索了截至2024年9月30日报告的Ⅰ/Ⅱ期临床试验。纳入的研究对象为接受bsAbs或CAR-T治疗的mCRPC患者,研究团队详细收集并分析了这些患者的TRAE数据,重点关注bsAbs与CAR-T之间的差异。
表1 本分析中包含的17项研究
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神经毒性、血液学毒性、肝毒性、肌肉骨骼/皮肤毒性、肾毒性和胃肠道毒性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通过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本研究为比较这两种免疫疗法的安全性提供了全面且客观的数据支持。
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bsAbs和CAR-T治疗的mCRPC患者中,CRS发生率分别为53%和43%,其中≥3级CRS的发生率在CAR-T组为14%,显著高于bsAbs组的3%(P=0.05,图1)。
图1 ≥3级CRS的发生率
神经毒性方面,CAR-T治疗的患者中39%出现神经毒性,显著高于bsAbs组的5%(P<0.01),提示CAR-T在神经系统安全性方面存在更大挑战。血液学毒性在两组中发生率相似,分别为34%和43%,但肝毒性方面,≥3级肝毒性在CAR-T组为21%,显著高于bsAbs组的5%(P=0.03)。肌肉骨骼/皮肤毒性、肾毒性和胃肠道毒性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2、3)。
图2 mCRPC患者中bsAbs与CAR-T疗法不良事件发生率
图3 3级以上肝毒性发生率
综上可见,尽管bsAbs和CAR-T在某些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上相似,但CAR-T在CRS、神经毒性和肝毒性方面表现出更高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提示在使用CAR-T治疗时需更加警惕高毒性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优化患者的治疗体验和安全性。
本文通过对bsAbs和CAR-T疗法在mCRPC患者中的安全性数据进行系统性回顾和Meta分析,揭示了两种免疫疗法在毒性特征上的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强调了在临床实践中需根据治疗类型调整不良事件管理策略的重要性。CAR-T疗法在CRS、神经毒性和肝毒性方面的高发生率提示其在治疗mCRPC时需更加谨慎,而bsAbs则显示出相对较低的严重不良事件风险。本研究的独特价值在于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关于这两种新兴免疫疗法的详细安全性对比,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为未来的治疗决策和患者管理提供了重要指导。
资料来源:https://conferences.asco.org/gu/abstracts-pos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