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超长期国债“大换手”:创纪录海外资金流入,该国险资大规模抛售

新华财经

1天前

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本土资金和国际投资者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日本央行如今持有日本国债总量的“半壁江山”,导致长期以来日本债市流动性及价格发现功能受限。

新华财经上海4月21日电(张天源)日本超长期国债市场正在经历“大换手”——3月份,国际投资者对日本10年期以上国债的净买入金额创下纪录新高,但与此同时,日本国内的险资却在大规模抛售超长期日本国债。

根据日本证券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全球投资者在3月份净买入2.18万亿日元(约合155亿美元)日本10年期以上国债,创下纪录新高。所有期限国债的净买入总额达到6.03万亿日元,为2004年有纪录以来的次高水平。

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本土资金和国际投资者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根据4月21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日本本地保险公司在3月份创纪录地净卖出6458亿日元的超长期日本国债。数据显示,3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在3月中旬升至2006年以来最高水平,并在4月进一步攀升。

日本央行如今持有日本国债总量的“半壁江山”,导致长期以来日本债市流动性及价格发现功能受限。业内人士表示,日本央行应该加速缩减政府债券购买规模。因为受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日本央行将迎来暂停加息的操作空间,这将为日本央行缩债计划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4月18日表示,若潜在通胀如期加速并逼近2%的目标,日本央行将继续加息。但植田和男同时也对日本国会议员表示,鉴于美国关税影响的不确定性,日本央行将在不预设立场的情况下仔细审查经济走势是否符合其预测。

据了解,日本央行将于4月30日至5月1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并公布经济预测。日本3月消费者通胀有所加速,部分原因是大米价格出现大幅上涨。通胀持续高企支持了日本央行进一步加息的立场,但美国关税政策为经济前景蒙上阴影,使得货币政策走向更趋复杂。

日本瑞穗金融集团的全球市场联合主管越水健也表示,如今应集中精力恢复日本债券市场的功能。2024年日本央行缩减国债购买的速度过于温和,主要是担心加息与缩债叠加会导致债券收益率剧烈波动。他还表示,受特朗普关税政策对市场的扰动,日本央行未来是否能够加息的情况并不明朗。但他认为这种不确定性正好为日本央行提供了更多的操作空间,可以根据市场反应灵活调整政策节奏。

编辑:谈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本土资金和国际投资者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日本央行如今持有日本国债总量的“半壁江山”,导致长期以来日本债市流动性及价格发现功能受限。

新华财经上海4月21日电(张天源)日本超长期国债市场正在经历“大换手”——3月份,国际投资者对日本10年期以上国债的净买入金额创下纪录新高,但与此同时,日本国内的险资却在大规模抛售超长期日本国债。

根据日本证券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全球投资者在3月份净买入2.18万亿日元(约合155亿美元)日本10年期以上国债,创下纪录新高。所有期限国债的净买入总额达到6.03万亿日元,为2004年有纪录以来的次高水平。

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本土资金和国际投资者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根据4月21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日本本地保险公司在3月份创纪录地净卖出6458亿日元的超长期日本国债。数据显示,3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在3月中旬升至2006年以来最高水平,并在4月进一步攀升。

日本央行如今持有日本国债总量的“半壁江山”,导致长期以来日本债市流动性及价格发现功能受限。业内人士表示,日本央行应该加速缩减政府债券购买规模。因为受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日本央行将迎来暂停加息的操作空间,这将为日本央行缩债计划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4月18日表示,若潜在通胀如期加速并逼近2%的目标,日本央行将继续加息。但植田和男同时也对日本国会议员表示,鉴于美国关税影响的不确定性,日本央行将在不预设立场的情况下仔细审查经济走势是否符合其预测。

据了解,日本央行将于4月30日至5月1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并公布经济预测。日本3月消费者通胀有所加速,部分原因是大米价格出现大幅上涨。通胀持续高企支持了日本央行进一步加息的立场,但美国关税政策为经济前景蒙上阴影,使得货币政策走向更趋复杂。

日本瑞穗金融集团的全球市场联合主管越水健也表示,如今应集中精力恢复日本债券市场的功能。2024年日本央行缩减国债购买的速度过于温和,主要是担心加息与缩债叠加会导致债券收益率剧烈波动。他还表示,受特朗普关税政策对市场的扰动,日本央行未来是否能够加息的情况并不明朗。但他认为这种不确定性正好为日本央行提供了更多的操作空间,可以根据市场反应灵活调整政策节奏。

编辑:谈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