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银行理财从“类存款”到“多资产”转变

智通财经

3周前

智通财经APP获悉,国信证券发布研报称,长期看,理财子差异化转型来自于产品形态多元化,产品整改和转型的“赛跑”仍将持续。

智通财经APP获悉,国信证券发布研报称,长期看,理财子差异化转型来自于产品形态多元化,产品整改和转型的“赛跑”仍将持续。判断银行理财利用平滑收益的手段空间(包括不限于平滑基金、收盘价估值等)将逐步收缩,这倒逼理财子在产品设计上增加风险预算,通过多资产和多策略增厚收益。

具体针对固收资产,机构将持续配置高票息资产,同时通过债券交易策略增厚产品收益;针对多元资产,转债、黄金、权益、商品CTA等均是传统债券和存款之外的有效资产策略。这种情况下,为适应理财大体量资金运作,理财子也将加大平台化、工业化、一体化的投研模式转变。

国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自资管新规实施以来,银行理财转型经历了两个阶段

(1)资管新规前的理财业务,仍属于商业银行表内经营的延伸,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业务正式被纳入大资管体系中,在统一的监管政策指引下开启全面的净值化转型,其中2019-2021年,伴随非标转标推进,理财加大权益等多元资产配置,拓展产品创新,银行理财从原有的“资产—负债”资金池管理模式向独立运作、单独核算的净值化产品转型;(2)2022-2024年,股债市场的波动冲击下,产品出现了较大范围的产品净值回撤和破净,渠道维护和客诉压力集中出现,理财在产品布局和资产配置中强化低波稳健手段,强化重视业绩达标、客户体验的绝对收益策略定位,但也在净值管理方面针对资管新规要求做了突破,引起了监管关注。

截至2025年4月,银行理财行业规模突破30万亿元,但进一步发展存在结构性障碍

一方面,过去今年理财的低波产品甚至存款替代品的定位,虽然满足客户需要,稳住市场规模,但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产品低风险属性,导致产品短期化明显、需借助类资金池(如信托)模式、采取“类摊余成本法估值”才能实现净值平稳,另一方面,产品结构上95%为固收型产品,资产配置以存款和信用债为主,主动管理空间有限,对理财子而言,存在规模增收收入收缩的盈利模式困局。

风险提示:资本市场震荡;长端利率下行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智通财经APP获悉,国信证券发布研报称,长期看,理财子差异化转型来自于产品形态多元化,产品整改和转型的“赛跑”仍将持续。

智通财经APP获悉,国信证券发布研报称,长期看,理财子差异化转型来自于产品形态多元化,产品整改和转型的“赛跑”仍将持续。判断银行理财利用平滑收益的手段空间(包括不限于平滑基金、收盘价估值等)将逐步收缩,这倒逼理财子在产品设计上增加风险预算,通过多资产和多策略增厚收益。

具体针对固收资产,机构将持续配置高票息资产,同时通过债券交易策略增厚产品收益;针对多元资产,转债、黄金、权益、商品CTA等均是传统债券和存款之外的有效资产策略。这种情况下,为适应理财大体量资金运作,理财子也将加大平台化、工业化、一体化的投研模式转变。

国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自资管新规实施以来,银行理财转型经历了两个阶段

(1)资管新规前的理财业务,仍属于商业银行表内经营的延伸,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业务正式被纳入大资管体系中,在统一的监管政策指引下开启全面的净值化转型,其中2019-2021年,伴随非标转标推进,理财加大权益等多元资产配置,拓展产品创新,银行理财从原有的“资产—负债”资金池管理模式向独立运作、单独核算的净值化产品转型;(2)2022-2024年,股债市场的波动冲击下,产品出现了较大范围的产品净值回撤和破净,渠道维护和客诉压力集中出现,理财在产品布局和资产配置中强化低波稳健手段,强化重视业绩达标、客户体验的绝对收益策略定位,但也在净值管理方面针对资管新规要求做了突破,引起了监管关注。

截至2025年4月,银行理财行业规模突破30万亿元,但进一步发展存在结构性障碍

一方面,过去今年理财的低波产品甚至存款替代品的定位,虽然满足客户需要,稳住市场规模,但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产品低风险属性,导致产品短期化明显、需借助类资金池(如信托)模式、采取“类摊余成本法估值”才能实现净值平稳,另一方面,产品结构上95%为固收型产品,资产配置以存款和信用债为主,主动管理空间有限,对理财子而言,存在规模增收收入收缩的盈利模式困局。

风险提示:资本市场震荡;长端利率下行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