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4月21日电 数据显示,广东化妆品企业数量和工业总产值均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依托强大的产业基础,广东化妆品产业的集聚效应持续释放,孕育出超过4万家化妆品品牌商。近年来,广东瞄准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加强品牌培育和质量提升,推动化妆品产业从“大体量”向“高质量”迈进,助力“美丽产业”向上向新。
供应链优势持续放大 形成产业集群
在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的广州梦尔达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内,琳琅满目的展品标记了公司成立多年来的发展轨迹。梦尔达科技成立于2016年,并于2021年在广州成立品牌运营中心,集团旗下男士护理品牌“海洋至尊”通过两年多的发展,在2024年实现8个多亿的销售额。
“我们就是看中了广东完备的美妆产业供应链,这里聚集了很多头部品牌,人才优势很明显。”梦尔达集团首席营销官陈嘉俊说。
广东化妆品产业起步较早,产业基础雄厚,产业生态多元,众多化妆品品牌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现象。
资源整合的优势,吸引了众多创业者前来。广州海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儒意品牌负责人周红涛就是其中之一。
“广州化妆品行业供应链速度快、链条全,从市场策划立项到成分配方确认、包装设计、外包材生产、内料加工厂灌装检验,都可以‘一站式’办成。”周红涛说。
目前,广东化妆品产业已经形成了集上游的原料、包材,中游的研发、制造,下游的品牌、营销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肥沃的产业土壤孕育出了产品之光。周红涛介绍,公司自2019年成立以来,在洗护、护肤、彩妆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矩阵,其旗下明星产品“儒意生姜防脱洗发水”年销售额实现了超过100%的复合增长率。
在依托产业链发展的同时,海雅集团也带动了周边产业链的提质增效。“在市场竞争中,合作伙伴也跟着我们同步成长,推动产业链升级。”周红涛说。
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升级,化妆品行业头部企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创新驱动不断增强。如今在广东,既有宝洁、安利、联合利华等国际日化产业巨头,也有环亚、丸美、阿道夫等知名民营企业,还涌现出一批行业新秀与新锐品牌。
探迹科技发布的《2024美妆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显示,广东化妆品企业产值突破两千亿,位居国内第一。来自广东药监局的数据也显示,截至目前,广东化妆品生产企业3342家,约占全国总数55%,位居全国第一;广东化妆品有效注册备案品种数量超160万个,约占全国总数80%,位居全国第一。
根植于雄厚的产业基础,广东化妆品产业呈现出创新驱动强劲、产学研合作加码、优质品牌百花齐放等鲜明特征。
做强研发创新 锻造核心竞争力
对化妆品行业来说,原料的地位如同芯片,原料创新、核心技术突破,是推动产品升级和企业突围的一大关键要素。记者走访发现,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企业致力于以中国特色的植物原料备案新原料。
山茶油籽、绿豆、白松露、鱼腥草……走进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的膜法世家绿色美妆智慧科创园,仿佛进入到了一片满布植物的丛林。成立18年来,公司始终坚持科研创新,拓展中国药用植物成分的挖掘与利用。
从新疆紫草中萃取灵感做清洁面膜,在湖南衡山建立有机山茶油种植与研发联合基地,甄选贵州安顺鱼腥草、与贵州医科大学联合研发鱼腥草发酵液……截至目前,膜法世家已拥有核心专利超50项,自主研发单品配方超1000项。
膜法世家创始人兼董事长黄晓东说:“随着国产化替代进程加快,现在我们做到了核心原料全国产,我们目前已经开发了十几种中国特色药用植物作为原料。”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实施,激活了国内化妆品新原料市场,2024年我国新原料备案数量达到了90个。今年年初,国家药监局在官网发布《关于发布支持化妆品原料创新若干规定的公告》,业内人士认为,国家药监局新推出的这九条举措旨在进一步鼓励化妆品原料创新,促进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植物原料具有安全有效、温和低刺激等特点,随着消费者对绿色生活和天然成分的偏好日益增加,更多人倾向于选择含有绿色植物成分的护肤产品。在广东,越来越多的国货化妆品行业通过备案新原料,不断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金花茶花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研发人员发现,金花茶花含有黄酮类、茶多酚、皂苷以及多糖类等活性成分,有抗氧化、抗炎、保湿及促进皮肤健康等功效。2024年,总部位于广州的溪木源公司将其成功备案为新原料,该公司同年备案成功的另外一款新原料——氧化白藜芦醇,已经应用到了针对敏感肌美白的氧白因系列产品中。
广东省药品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省高度重视化妆品原料创新研发,为进一步加大化妆品原料创新服务力度,广东省药监局将化妆品新原料研发申报纳入重点创新服务项目,通过搭建便捷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系列支持和帮扶。广州、深圳等化妆品产业强市也陆续出台有力政策,支持和鼓励当地化妆品原料研发创新工作。
在广东芭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一边是实验室里研发人员正比对最新测试数据,讨论如何优化;一边是智能工厂内,“三头六臂”自动调模、自动称重及自动包装。这家集产品策划、配方研发、功效检测、规模化生产于一体的化妆品品牌客户服务商,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95亿元,同比增长48.24%。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产品的持续竞争力。”芭薇生物公共事业部负责人石品靖说,“创新力”是应对激烈竞争的关键,截至目前公司共获得国内外授权专利130余项。
化妆品原料研发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案例不胜枚举。截至目前,广东已备案化妆品新原料63个,其中包含多个特色植物资源新原料,约占全国总数的27%,位居全国第一。
监管发力 助力化妆品集群向上向好
广东省化妆品产业集群既彰显了广东“美丽经济”的蓬勃活力,也对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监管部门创新监管机制,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质量安全防线,推动广东由化妆品大省向化妆品强省转变。
——全链条强化检查力度,保障化妆品质量安全监管到位。广东省药品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不断健全完善以“技术支撑、监测评估、风险防控、交流沟通”为支撑的化妆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科学聚焦高风险化妆品生产企业,开展针对性的飞行检查和专项检查。
广东还积极探索“监管+服务”工作模式。通过对中小化妆品生产企业开展调研摸查,掌握企业生产质量管理现状,查找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的短板弱项及存在的风险点,拟定个性化化妆品生产企业质量提升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帮扶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水平,目前已帮扶532家化妆品生产企业。
——挖潜增效,积极营造优质营商环境。近年来,广东省出台多项“硬核”举措。为解决化妆品原料过度依赖进口、缺乏议价权等问题,广州市白云区建设“白云美湾国际化妆品研究院集群”,推动高校及优质科研院所平台资源共享。截至2024年底,研究院集群已入驻11家高校(科研院所),赋能近300家化妆品相关企业“知识化”转型。
目前,广东省已形成“南方美谷”“白云美湾”“中国美都”等各具特色的化妆品产业集群,集优聚强的粤产化妆品正焕发新的活力。
编辑:尹杨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北京4月21日电 数据显示,广东化妆品企业数量和工业总产值均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依托强大的产业基础,广东化妆品产业的集聚效应持续释放,孕育出超过4万家化妆品品牌商。近年来,广东瞄准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加强品牌培育和质量提升,推动化妆品产业从“大体量”向“高质量”迈进,助力“美丽产业”向上向新。
供应链优势持续放大 形成产业集群
在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的广州梦尔达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内,琳琅满目的展品标记了公司成立多年来的发展轨迹。梦尔达科技成立于2016年,并于2021年在广州成立品牌运营中心,集团旗下男士护理品牌“海洋至尊”通过两年多的发展,在2024年实现8个多亿的销售额。
“我们就是看中了广东完备的美妆产业供应链,这里聚集了很多头部品牌,人才优势很明显。”梦尔达集团首席营销官陈嘉俊说。
广东化妆品产业起步较早,产业基础雄厚,产业生态多元,众多化妆品品牌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现象。
资源整合的优势,吸引了众多创业者前来。广州海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儒意品牌负责人周红涛就是其中之一。
“广州化妆品行业供应链速度快、链条全,从市场策划立项到成分配方确认、包装设计、外包材生产、内料加工厂灌装检验,都可以‘一站式’办成。”周红涛说。
目前,广东化妆品产业已经形成了集上游的原料、包材,中游的研发、制造,下游的品牌、营销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
肥沃的产业土壤孕育出了产品之光。周红涛介绍,公司自2019年成立以来,在洗护、护肤、彩妆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矩阵,其旗下明星产品“儒意生姜防脱洗发水”年销售额实现了超过100%的复合增长率。
在依托产业链发展的同时,海雅集团也带动了周边产业链的提质增效。“在市场竞争中,合作伙伴也跟着我们同步成长,推动产业链升级。”周红涛说。
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升级,化妆品行业头部企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创新驱动不断增强。如今在广东,既有宝洁、安利、联合利华等国际日化产业巨头,也有环亚、丸美、阿道夫等知名民营企业,还涌现出一批行业新秀与新锐品牌。
探迹科技发布的《2024美妆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显示,广东化妆品企业产值突破两千亿,位居国内第一。来自广东药监局的数据也显示,截至目前,广东化妆品生产企业3342家,约占全国总数55%,位居全国第一;广东化妆品有效注册备案品种数量超160万个,约占全国总数80%,位居全国第一。
根植于雄厚的产业基础,广东化妆品产业呈现出创新驱动强劲、产学研合作加码、优质品牌百花齐放等鲜明特征。
做强研发创新 锻造核心竞争力
对化妆品行业来说,原料的地位如同芯片,原料创新、核心技术突破,是推动产品升级和企业突围的一大关键要素。记者走访发现,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企业致力于以中国特色的植物原料备案新原料。
山茶油籽、绿豆、白松露、鱼腥草……走进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的膜法世家绿色美妆智慧科创园,仿佛进入到了一片满布植物的丛林。成立18年来,公司始终坚持科研创新,拓展中国药用植物成分的挖掘与利用。
从新疆紫草中萃取灵感做清洁面膜,在湖南衡山建立有机山茶油种植与研发联合基地,甄选贵州安顺鱼腥草、与贵州医科大学联合研发鱼腥草发酵液……截至目前,膜法世家已拥有核心专利超50项,自主研发单品配方超1000项。
膜法世家创始人兼董事长黄晓东说:“随着国产化替代进程加快,现在我们做到了核心原料全国产,我们目前已经开发了十几种中国特色药用植物作为原料。”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实施,激活了国内化妆品新原料市场,2024年我国新原料备案数量达到了90个。今年年初,国家药监局在官网发布《关于发布支持化妆品原料创新若干规定的公告》,业内人士认为,国家药监局新推出的这九条举措旨在进一步鼓励化妆品原料创新,促进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植物原料具有安全有效、温和低刺激等特点,随着消费者对绿色生活和天然成分的偏好日益增加,更多人倾向于选择含有绿色植物成分的护肤产品。在广东,越来越多的国货化妆品行业通过备案新原料,不断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金花茶花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研发人员发现,金花茶花含有黄酮类、茶多酚、皂苷以及多糖类等活性成分,有抗氧化、抗炎、保湿及促进皮肤健康等功效。2024年,总部位于广州的溪木源公司将其成功备案为新原料,该公司同年备案成功的另外一款新原料——氧化白藜芦醇,已经应用到了针对敏感肌美白的氧白因系列产品中。
广东省药品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省高度重视化妆品原料创新研发,为进一步加大化妆品原料创新服务力度,广东省药监局将化妆品新原料研发申报纳入重点创新服务项目,通过搭建便捷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系列支持和帮扶。广州、深圳等化妆品产业强市也陆续出台有力政策,支持和鼓励当地化妆品原料研发创新工作。
在广东芭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一边是实验室里研发人员正比对最新测试数据,讨论如何优化;一边是智能工厂内,“三头六臂”自动调模、自动称重及自动包装。这家集产品策划、配方研发、功效检测、规模化生产于一体的化妆品品牌客户服务商,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95亿元,同比增长48.24%。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产品的持续竞争力。”芭薇生物公共事业部负责人石品靖说,“创新力”是应对激烈竞争的关键,截至目前公司共获得国内外授权专利130余项。
化妆品原料研发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案例不胜枚举。截至目前,广东已备案化妆品新原料63个,其中包含多个特色植物资源新原料,约占全国总数的27%,位居全国第一。
监管发力 助力化妆品集群向上向好
广东省化妆品产业集群既彰显了广东“美丽经济”的蓬勃活力,也对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监管部门创新监管机制,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质量安全防线,推动广东由化妆品大省向化妆品强省转变。
——全链条强化检查力度,保障化妆品质量安全监管到位。广东省药品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不断健全完善以“技术支撑、监测评估、风险防控、交流沟通”为支撑的化妆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科学聚焦高风险化妆品生产企业,开展针对性的飞行检查和专项检查。
广东还积极探索“监管+服务”工作模式。通过对中小化妆品生产企业开展调研摸查,掌握企业生产质量管理现状,查找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的短板弱项及存在的风险点,拟定个性化化妆品生产企业质量提升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帮扶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水平,目前已帮扶532家化妆品生产企业。
——挖潜增效,积极营造优质营商环境。近年来,广东省出台多项“硬核”举措。为解决化妆品原料过度依赖进口、缺乏议价权等问题,广州市白云区建设“白云美湾国际化妆品研究院集群”,推动高校及优质科研院所平台资源共享。截至2024年底,研究院集群已入驻11家高校(科研院所),赋能近300家化妆品相关企业“知识化”转型。
目前,广东省已形成“南方美谷”“白云美湾”“中国美都”等各具特色的化妆品产业集群,集优聚强的粤产化妆品正焕发新的活力。
编辑:尹杨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