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还有“数据金矿”。
来源|医药研究社
体检龙头美年健康2024年财报终于出炉了。
不过,从核心指标来看,该公司的经营面不是很乐观。
据财报披露,2024年,美年健康实现营收107.02亿元,同比微降1.76%;归母净利润2.82亿元,同比下降44.18%;扣非净利润2.52亿元,同比下降45.52%。
作为国内规模领先、分布最广的专业体检及医疗机构,美年健康为何仍在面临增长瓶颈?其发展中还有什么“增值点”不可忽视?
01
规模力持续增长中,利润悄然流失
在利好政策持续出台、人口老龄化叠加民众健康意识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美年健康等体检机构无疑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期。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4-2030 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前景战略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健康体检市场规模为1904亿元,同比2021年增长10.7%左右。另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分析,预计2025年我国体检市场规模将达到3900亿元。
身处这一庞大产业中,“规模力”是美年健康的发展底气。
据其财报介绍,公司旗下有“美年大健康”“慈铭体检”“慈铭奥亚”“美兆健康”四大品牌,覆盖大众健康体检、中高端团体健康体检、综合医疗服务、高端个人健康体检等市场需求,健康服务呈现出明显的多层次、全方位特征。
与品牌建设同步,公司也搭建了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截至2024年底,分院总数576家,其中控股体检分院312家,参股体检分院264家。自2015年上市以来公司旗下分院累计为超2亿人次提供专业健康体检服务。
这样的布局夯实了美年健康规模领先的地位。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其扩张故事还在继续。今年4月14日,美年健康公告称,拟发行股份购买19家上市公司参股或控股的体检中心。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布局,美年健康达到了如今的百亿营收规模。但扩张过程中,公司也支付了利润代价。
具体而言,当前美年健康的发展存在明显的重资产属性,各项费用开支不小,尤其是销售费用长期处在高位,利润难以释放。财报显示,2024年全年,美年健康销售费用达到25.46亿元,较2023年的25.63亿元只下降了0.67%。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规模优势难以充分抵消竞争压力,目前公立医院体检中心、互联网医疗、传统体检机构都在抢食市场。这种背景下,美年健康要达到超预期的营收水平并不容易。而当“收入不及预期、成本难以控制”时,公司的盈利问题就会更加明显。
那么,美年健康又该如何破局呢?
02
“All in AI”初见成效,看到数据资产的价值
虽然从业绩表现来看,目前美年健康还尚未实现从规模领先到价值创造的关键跨越,但新的增长点也已经浮出水面,那就是AI。
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主营收入中结合AI技术手段取得的收入为2.16亿元,主要包括心肺联筛、眼底AI、 脑睿佳等收入。
规模虽然不大,但已经能够反映出公司“All in AI”战略初见成效。
美年健康在财报中提到,报告期内,公司强化了AI对医疗服务的深度赋能,持续推广“AI智能血糖管理创新产品”“健康小美”“中医智能体检项目”“肺结宁”“脑睿佳”等重点AI专精特新服务产品应用,进一步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均好性,从而推动公司经营可持续增长与高质量发展。
其中,“健康小美”是公司与华为等国内大模型技术公司合作发布的业内首个AI数智健康管理师,已在杭州、南京、宁波、苏州等地区开展试运营工作并开启重点功能使用,可以为体检用户完成检前体检项目智能解读,建立健康档案并提供综合分析和健康建议计划,整体试运营效果良好。
而“AI+健康管理”越来越受到美年健康等体检机构重视,很大程度离不开AI能够构建“千人千面”的健康管理评估体系,契合了体检个性化的趋势。
目前,随着年龄增长,公众越发关注自身健康管理,与之相关的体检消费也在升级,其中一个需求在于希望体检机构能够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家族病史等,量身定制体检项目,提升针对性和精准性。
近年来,基于多学科专家智慧、千万级数据流和AI智能算法模型打造的“个体化体检AI智能体”出现,无疑踩准了时代节拍。
当然,于企业自身而言,AI的应用除了能够更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也带来更高的服务附加值,利于产品客单价的提升,同时成本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回到美年健康身上,其当前发展AI的一大优势就在于数据资产丰厚。财报介绍,基于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厚积淀,美年健康独具累计过亿人次的影像数据及超2亿人次的结构化健康数据。这些数据资源也成为培育AI产品的“土壤”。
不过,从AI相关收入占比来看,美年健康“All in AI”可能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目前公司的研发投入也处在低位,2024年虽然同比增长了12.16%,但也仅1亿元出头,占营收比例为1.03%。
后续公司可能还需在短期销售目标和长期研发投入之间找到平衡点。
03
结语
总体来看,手握近600家体检中心与亿级用户数据的美年健康,正站在一个微妙的转折点。当体检服务从标准化套餐向精准筛查延伸,企业既要消化重资产运营的沉没成本,又需在技术迭代中重塑服务内核。
不过,在行业升级的浪潮中,规模与利润的倒挂未必是衰落的信号,反而可能成为大健康产业价值重构的试金石。
原文标题 : 打开百亿营收规模却难守利润,美年健康更要笃定“All in AI”了
好在还有“数据金矿”。
来源|医药研究社
体检龙头美年健康2024年财报终于出炉了。
不过,从核心指标来看,该公司的经营面不是很乐观。
据财报披露,2024年,美年健康实现营收107.02亿元,同比微降1.76%;归母净利润2.82亿元,同比下降44.18%;扣非净利润2.52亿元,同比下降45.52%。
作为国内规模领先、分布最广的专业体检及医疗机构,美年健康为何仍在面临增长瓶颈?其发展中还有什么“增值点”不可忽视?
01
规模力持续增长中,利润悄然流失
在利好政策持续出台、人口老龄化叠加民众健康意识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美年健康等体检机构无疑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期。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4-2030 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前景战略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健康体检市场规模为1904亿元,同比2021年增长10.7%左右。另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分析,预计2025年我国体检市场规模将达到3900亿元。
身处这一庞大产业中,“规模力”是美年健康的发展底气。
据其财报介绍,公司旗下有“美年大健康”“慈铭体检”“慈铭奥亚”“美兆健康”四大品牌,覆盖大众健康体检、中高端团体健康体检、综合医疗服务、高端个人健康体检等市场需求,健康服务呈现出明显的多层次、全方位特征。
与品牌建设同步,公司也搭建了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截至2024年底,分院总数576家,其中控股体检分院312家,参股体检分院264家。自2015年上市以来公司旗下分院累计为超2亿人次提供专业健康体检服务。
这样的布局夯实了美年健康规模领先的地位。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其扩张故事还在继续。今年4月14日,美年健康公告称,拟发行股份购买19家上市公司参股或控股的体检中心。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布局,美年健康达到了如今的百亿营收规模。但扩张过程中,公司也支付了利润代价。
具体而言,当前美年健康的发展存在明显的重资产属性,各项费用开支不小,尤其是销售费用长期处在高位,利润难以释放。财报显示,2024年全年,美年健康销售费用达到25.46亿元,较2023年的25.63亿元只下降了0.67%。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规模优势难以充分抵消竞争压力,目前公立医院体检中心、互联网医疗、传统体检机构都在抢食市场。这种背景下,美年健康要达到超预期的营收水平并不容易。而当“收入不及预期、成本难以控制”时,公司的盈利问题就会更加明显。
那么,美年健康又该如何破局呢?
02
“All in AI”初见成效,看到数据资产的价值
虽然从业绩表现来看,目前美年健康还尚未实现从规模领先到价值创造的关键跨越,但新的增长点也已经浮出水面,那就是AI。
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主营收入中结合AI技术手段取得的收入为2.16亿元,主要包括心肺联筛、眼底AI、 脑睿佳等收入。
规模虽然不大,但已经能够反映出公司“All in AI”战略初见成效。
美年健康在财报中提到,报告期内,公司强化了AI对医疗服务的深度赋能,持续推广“AI智能血糖管理创新产品”“健康小美”“中医智能体检项目”“肺结宁”“脑睿佳”等重点AI专精特新服务产品应用,进一步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均好性,从而推动公司经营可持续增长与高质量发展。
其中,“健康小美”是公司与华为等国内大模型技术公司合作发布的业内首个AI数智健康管理师,已在杭州、南京、宁波、苏州等地区开展试运营工作并开启重点功能使用,可以为体检用户完成检前体检项目智能解读,建立健康档案并提供综合分析和健康建议计划,整体试运营效果良好。
而“AI+健康管理”越来越受到美年健康等体检机构重视,很大程度离不开AI能够构建“千人千面”的健康管理评估体系,契合了体检个性化的趋势。
目前,随着年龄增长,公众越发关注自身健康管理,与之相关的体检消费也在升级,其中一个需求在于希望体检机构能够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家族病史等,量身定制体检项目,提升针对性和精准性。
近年来,基于多学科专家智慧、千万级数据流和AI智能算法模型打造的“个体化体检AI智能体”出现,无疑踩准了时代节拍。
当然,于企业自身而言,AI的应用除了能够更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也带来更高的服务附加值,利于产品客单价的提升,同时成本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回到美年健康身上,其当前发展AI的一大优势就在于数据资产丰厚。财报介绍,基于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厚积淀,美年健康独具累计过亿人次的影像数据及超2亿人次的结构化健康数据。这些数据资源也成为培育AI产品的“土壤”。
不过,从AI相关收入占比来看,美年健康“All in AI”可能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目前公司的研发投入也处在低位,2024年虽然同比增长了12.16%,但也仅1亿元出头,占营收比例为1.03%。
后续公司可能还需在短期销售目标和长期研发投入之间找到平衡点。
03
结语
总体来看,手握近600家体检中心与亿级用户数据的美年健康,正站在一个微妙的转折点。当体检服务从标准化套餐向精准筛查延伸,企业既要消化重资产运营的沉没成本,又需在技术迭代中重塑服务内核。
不过,在行业升级的浪潮中,规模与利润的倒挂未必是衰落的信号,反而可能成为大健康产业价值重构的试金石。
原文标题 : 打开百亿营收规模却难守利润,美年健康更要笃定“All in AI”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