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2024年的破冰不易?
只有到了2024年,A股市场并购重组才算是明显升温。据Wind数据统计,2024年A股市场涉及重大重组事件的公司达200家,相比2023年同期的133家公司披露重大重组进展情况,同比增长了50.38%。其中,2024年9月24日“并购六条”发布以来的3个多月,A股市场更是有13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重大资产重组进展情况,占全年披露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司的66%。
从政策面来看,2024年堪称并购重组政策大年。2月,证监会召开并购重组座谈会,指出上市公司要切实用好并购重组工具,抓住机遇注入优质资产、出清低效产能,实施兼并整合,通过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投资价值;3月15日,证监会密集推出4项重磅新政,其中《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再次提出,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升投资价值;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聚焦主业,综合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方式提高发展质量;6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简称“科创板八条”),提出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9月2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简称“并购六条”),并同步就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并购六条”从多方面对并购重组市场做出了新解读,其中包括大力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支持传统产业整合、进一步提升监管包容性、提高支付灵活性与审核效率等。这一政策的出台,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激励大量上市公司积极筹划并购重组。此外,交易所和天津、杭州、上海、深圳等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出台相关鼓励并购重组的政策。
在此背景下,2024年以来,并购重组市场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趋势。科技领域并购活跃,越来越多的A股公司通过筹划高质量产业
并购,优化资产结构和业务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如国联证券策略分析师张晓春所说,科技行业并购活跃,是近年来并购重组市场的一个趋势。并购重组既强调传统行业的整合,提升行业集中度,也强调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而科技行业并购,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主要手段。科技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实现资源整合和战略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还有助于推动产业产业升级和创新,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而且,并购往往带来市场对企业估值的重新定价,一些低估值的科技企业因此吸引了资金关注,这不仅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还能提升市场对科技行业的整体信心。
二、花开几朵,各表一枝?
以粤宏远、永安行 、东易日盛、分众传媒为例,它们的重组模式具有一定代表性。
粤宏远作为东莞市唯一一家房地产上市公司,近年来在市场波动中积极探索转型之路,其并购重组动作备受关注。
2025年1月2日,粤宏远A发布公告,拟通过现金方式收购博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约60%股份 。若交易完成,博创智能将成为粤宏远A的控股子公司,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这一举措旨在推动粤宏远从传统房地产业务向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转型,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与第二增长曲线。
博创智能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本1.65亿元,是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主要产品智能注塑成型装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智能家居等多个热门领域。不过,博创智能的IPO之路颇为坎坷,曾两次向科创板发起冲刺,分别在2021年2月和2024年6月撤回上市申请。
从粤宏远自身经营状况来看,在2022年、2023年营业收入断崖式下滑后,2024年前三季度又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其现有业务包括房地产开发销售、再生铅、厂房物业租赁等,房地产业务受市场环境影响对利润贡献减弱,再生铅业务虽收入占比较大但也面临行业竞争压力 ,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动力。
在本次并购重组中,粤宏远已支付1.3亿元诚意金,交易对方也将其持有的标的公司30%股份质押给粤宏远。2025年3月21日,公司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签署博创智能股份转让意向协议之补充协议,就诚意金担保方式等内容达成补充条款。
截至目前,交易尚处筹划阶段,尽职调查工作未完成,交易相关方未签署正式协议,存在交易方案调整或未通过决策、审批程序的风险。但粤宏远积极推进重组工作,体现了其转型的决心。若此次并购成功,粤宏远将实现业务多元化布局,利用博创智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和市场优势,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摆脱对房地产单一业务的依赖,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也为传统房地产企业转型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样本 。
永安行则是控制权变更引发关注。2025年3月14号,上海哈茂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由杨磊实际控制,与永安行原实控人孙继盛签署协议,受让其持有的3272万股流通股,占总股本约14.2%,同时从第二大股东上海云鑫处受让1436万股,约占6.2%,孙继胜放弃3295万股对应的表决权。交易完成后,杨磊通过上海哈茂合计控制永安行20.4%的表决权,成为新实控人。杨磊是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通过境外信托持有哈啰母公司哈啰Inc11.84%的股权 。哈啰出行业务涵盖共享单车、网约车、本地生活服务,2021年估值曾达300亿美元,但近年来没有独立上市。
永安行2024年预计亏损5500万到8000万,主要因为公共自行车业务萎缩及坏账计提,此前尝试收购联适导航失败,急需新的增长点。这次交易虽未直接构成借壳上市,但为后续可能的业务整合或资产注入埋下伏笔,若后续注入哈啰资产,可能实现估值跃升。
东易日盛的重整投资案例也备受关注。2025年3月18日东易日盛披露,最终确定北京华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体为公司重整投资人。北京华著是智算中心综合服务商,终端客户主要为头部互联网企业。根据协议,北京华著预计以3.45亿元持股15.77%,有望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北京华著承诺,重整后的东易日盛将继续聚焦家装主业,保留核心资产,利用AI及数字化构筑创新性商业模式,同时将通过捐赠智算中心运营主体,推动东易日盛实现双轮驱动,并承诺未来三年为上市公司导入算力产业相关业务订单。这是典型的跨行业整合,通过引入具有科技属性的企业,为传统家装企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发展模式。
分众传媒在并购重组方面动作颇具国际范,其对新潮传媒的收购备受瞩目。2025年4月9日晚间,分众传媒发布公告,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张继学、重庆京东 、百度在线等50名股东持有的新潮传媒100%股权,预估值为83亿元,交易将以股份对价作为主要支付手段,剩余部分采用少量现金形式,交易完成后,新潮传媒将成为分众传媒全资子公司,同时,分众传媒拟聘任新潮传媒创始人张继学担任上市公司副总裁和首席增长官 。
从市场地位来看,分众传媒与新潮传媒作为梯媒行业的两大头部企业,此次并购意义重大。在2024年中国户外广告市场中,分众传媒以14.5%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首位,新潮传媒则以2.7%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在占据户外广告最多份额的“户外视频广告”领域,二者更是分列市场第一、额的“户外视频广告”领域,二者更是分列市场第一、第二。分众传媒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高端楼宇,2024年上半年,其在境内的电梯电视媒体自营设备约94.1万台,其中超过90%位于一二线城市;而新潮点位集中在中产社区户外视频广告媒体和户外平面广告媒体等,截至2024年9月末,其电梯媒体平台约运营74万部智能屏,其中约64万个智能屏投放于约4.5万个住宅小区,二者资源点位重合度较低 。
此次并购对于分众传媒而言,有着多方面战略考量。从业务拓展角度,新潮在相对外围地区的点位与分众协同互补,中腰部城市和小客户的拓展是分众新的增长曲线之一,收购新潮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通过并购,分众可以进一步扩大媒体覆盖密度,尤其在低线城市和社区场景补足长尾市场,优化业务版图,实现对高端白领和社区居民的“全人群覆盖”,帮助现有大客户的传播需求延伸至下沉市场。在竞争格局方面,过往二者竞争激烈,在价格上相互牵制。收购完成后,分众自身点位未来提价的价格传导将会更为顺利,新潮单点位过往价值量低于分众,未来收购的新潮点位价值量也有大幅提升空间。并且,两家公司拥有大量业务重合人员,在收购完成后有望在成本和费用端实现资源整合以实现更好的利润表现,结束价格战,提升单屏效益 。
对于新潮传媒来说,此前虽获得多轮融资,京东、百度等巨头加持,但其发展也面临挑战。2022 - 2024年1 - 9月营收分别为19.40亿元、19.32亿元、14.97亿元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69亿元、-2.79亿元、-0.05亿元,近3年亏损持续收窄,虽新潮传媒创始人张继学表示当时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主营业务已经盈利、账上现金储备丰富,但与分众相比,在营收规模和盈利能力上仍有差距。被分众收购后,借助分众的资源和优势,有望实现更好的发展,从“重复竞争投入”转向“资源协同发展” 。
从行业影响看,此次并购使得行业集中度骤然提升,合并后分众与新潮的市占率将超过17%,远超第二名的德高中国,电梯广告细分领域进入高度集中阶段。不过,线下广告在中国广告大盘中所占份额仅约9.6%(2024年线下广告投放1437亿元,全国总广告投放1.5万亿元),广告主预算可在不同渠道转移,分众仍面临多元跨界竞争 。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与市场环境的变化,A股并购重组市场有望呈现出更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除了传统的并购模式,业务分拆并购等新模式可能会逐渐兴起。从国际经验来看,当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为了聚焦核心业务、提升资产价值,会选择将非核心或具有独立发展潜力的业务分拆出去,再进行单独的并购整合。比如一些多元化经营的上市公司,可能会将旗下具有科技属性、符合新质生产力方向的业务分拆,吸引专业投资机构或战略投资者,实现业务的独立发展与价值重估,之后再与其他企业进行并购重组,实现资源的更优配置。这种模式有助于企业剥离不良资产或非核心业务,集中资源发展优势领域,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2025年并购重组市场有望更为活跃。随着政策持续引导,企业并购将更加注重产业协同和价值创造,高质量并购有望成为主流。与此同时,“新质生产力”逐步成为并购驱动力,跨境并购、创新交易方式也将不断涌现。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从政策角度看,2025年,监管部门将会出台更具有操作性的指引,如落地重组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放松对募集资金用途的监管等,为并购重组保驾护航。张晓春也表示,新一轮并购重组浪潮或已开启,未来一段时间,并购重组将迎来更大舞台,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
从宏观层面来看,并购重组有助于支持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从微观角度来看,并购重组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工具,有助于产业整合和提质增效,促进当地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高投资价值。在政策春风的强劲吹拂下,A股并购重组市场未来有望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2024年的破冰不易?
只有到了2024年,A股市场并购重组才算是明显升温。据Wind数据统计,2024年A股市场涉及重大重组事件的公司达200家,相比2023年同期的133家公司披露重大重组进展情况,同比增长了50.38%。其中,2024年9月24日“并购六条”发布以来的3个多月,A股市场更是有13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重大资产重组进展情况,占全年披露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司的66%。
从政策面来看,2024年堪称并购重组政策大年。2月,证监会召开并购重组座谈会,指出上市公司要切实用好并购重组工具,抓住机遇注入优质资产、出清低效产能,实施兼并整合,通过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投资价值;3月15日,证监会密集推出4项重磅新政,其中《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再次提出,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升投资价值;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聚焦主业,综合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方式提高发展质量;6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简称“科创板八条”),提出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9月2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简称“并购六条”),并同步就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并购六条”从多方面对并购重组市场做出了新解读,其中包括大力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支持传统产业整合、进一步提升监管包容性、提高支付灵活性与审核效率等。这一政策的出台,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激励大量上市公司积极筹划并购重组。此外,交易所和天津、杭州、上海、深圳等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出台相关鼓励并购重组的政策。
在此背景下,2024年以来,并购重组市场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趋势。科技领域并购活跃,越来越多的A股公司通过筹划高质量产业
并购,优化资产结构和业务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如国联证券策略分析师张晓春所说,科技行业并购活跃,是近年来并购重组市场的一个趋势。并购重组既强调传统行业的整合,提升行业集中度,也强调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而科技行业并购,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主要手段。科技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实现资源整合和战略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还有助于推动产业产业升级和创新,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而且,并购往往带来市场对企业估值的重新定价,一些低估值的科技企业因此吸引了资金关注,这不仅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还能提升市场对科技行业的整体信心。
二、花开几朵,各表一枝?
以粤宏远、永安行 、东易日盛、分众传媒为例,它们的重组模式具有一定代表性。
粤宏远作为东莞市唯一一家房地产上市公司,近年来在市场波动中积极探索转型之路,其并购重组动作备受关注。
2025年1月2日,粤宏远A发布公告,拟通过现金方式收购博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约60%股份 。若交易完成,博创智能将成为粤宏远A的控股子公司,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这一举措旨在推动粤宏远从传统房地产业务向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转型,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与第二增长曲线。
博创智能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本1.65亿元,是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主要产品智能注塑成型装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智能家居等多个热门领域。不过,博创智能的IPO之路颇为坎坷,曾两次向科创板发起冲刺,分别在2021年2月和2024年6月撤回上市申请。
从粤宏远自身经营状况来看,在2022年、2023年营业收入断崖式下滑后,2024年前三季度又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其现有业务包括房地产开发销售、再生铅、厂房物业租赁等,房地产业务受市场环境影响对利润贡献减弱,再生铅业务虽收入占比较大但也面临行业竞争压力 ,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动力。
在本次并购重组中,粤宏远已支付1.3亿元诚意金,交易对方也将其持有的标的公司30%股份质押给粤宏远。2025年3月21日,公司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签署博创智能股份转让意向协议之补充协议,就诚意金担保方式等内容达成补充条款。
截至目前,交易尚处筹划阶段,尽职调查工作未完成,交易相关方未签署正式协议,存在交易方案调整或未通过决策、审批程序的风险。但粤宏远积极推进重组工作,体现了其转型的决心。若此次并购成功,粤宏远将实现业务多元化布局,利用博创智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和市场优势,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摆脱对房地产单一业务的依赖,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也为传统房地产企业转型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样本 。
永安行则是控制权变更引发关注。2025年3月14号,上海哈茂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由杨磊实际控制,与永安行原实控人孙继盛签署协议,受让其持有的3272万股流通股,占总股本约14.2%,同时从第二大股东上海云鑫处受让1436万股,约占6.2%,孙继胜放弃3295万股对应的表决权。交易完成后,杨磊通过上海哈茂合计控制永安行20.4%的表决权,成为新实控人。杨磊是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通过境外信托持有哈啰母公司哈啰Inc11.84%的股权 。哈啰出行业务涵盖共享单车、网约车、本地生活服务,2021年估值曾达300亿美元,但近年来没有独立上市。
永安行2024年预计亏损5500万到8000万,主要因为公共自行车业务萎缩及坏账计提,此前尝试收购联适导航失败,急需新的增长点。这次交易虽未直接构成借壳上市,但为后续可能的业务整合或资产注入埋下伏笔,若后续注入哈啰资产,可能实现估值跃升。
东易日盛的重整投资案例也备受关注。2025年3月18日东易日盛披露,最终确定北京华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体为公司重整投资人。北京华著是智算中心综合服务商,终端客户主要为头部互联网企业。根据协议,北京华著预计以3.45亿元持股15.77%,有望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北京华著承诺,重整后的东易日盛将继续聚焦家装主业,保留核心资产,利用AI及数字化构筑创新性商业模式,同时将通过捐赠智算中心运营主体,推动东易日盛实现双轮驱动,并承诺未来三年为上市公司导入算力产业相关业务订单。这是典型的跨行业整合,通过引入具有科技属性的企业,为传统家装企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发展模式。
分众传媒在并购重组方面动作颇具国际范,其对新潮传媒的收购备受瞩目。2025年4月9日晚间,分众传媒发布公告,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张继学、重庆京东 、百度在线等50名股东持有的新潮传媒100%股权,预估值为83亿元,交易将以股份对价作为主要支付手段,剩余部分采用少量现金形式,交易完成后,新潮传媒将成为分众传媒全资子公司,同时,分众传媒拟聘任新潮传媒创始人张继学担任上市公司副总裁和首席增长官 。
从市场地位来看,分众传媒与新潮传媒作为梯媒行业的两大头部企业,此次并购意义重大。在2024年中国户外广告市场中,分众传媒以14.5%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首位,新潮传媒则以2.7%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在占据户外广告最多份额的“户外视频广告”领域,二者更是分列市场第一、额的“户外视频广告”领域,二者更是分列市场第一、第二。分众传媒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高端楼宇,2024年上半年,其在境内的电梯电视媒体自营设备约94.1万台,其中超过90%位于一二线城市;而新潮点位集中在中产社区户外视频广告媒体和户外平面广告媒体等,截至2024年9月末,其电梯媒体平台约运营74万部智能屏,其中约64万个智能屏投放于约4.5万个住宅小区,二者资源点位重合度较低 。
此次并购对于分众传媒而言,有着多方面战略考量。从业务拓展角度,新潮在相对外围地区的点位与分众协同互补,中腰部城市和小客户的拓展是分众新的增长曲线之一,收购新潮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通过并购,分众可以进一步扩大媒体覆盖密度,尤其在低线城市和社区场景补足长尾市场,优化业务版图,实现对高端白领和社区居民的“全人群覆盖”,帮助现有大客户的传播需求延伸至下沉市场。在竞争格局方面,过往二者竞争激烈,在价格上相互牵制。收购完成后,分众自身点位未来提价的价格传导将会更为顺利,新潮单点位过往价值量低于分众,未来收购的新潮点位价值量也有大幅提升空间。并且,两家公司拥有大量业务重合人员,在收购完成后有望在成本和费用端实现资源整合以实现更好的利润表现,结束价格战,提升单屏效益 。
对于新潮传媒来说,此前虽获得多轮融资,京东、百度等巨头加持,但其发展也面临挑战。2022 - 2024年1 - 9月营收分别为19.40亿元、19.32亿元、14.97亿元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69亿元、-2.79亿元、-0.05亿元,近3年亏损持续收窄,虽新潮传媒创始人张继学表示当时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主营业务已经盈利、账上现金储备丰富,但与分众相比,在营收规模和盈利能力上仍有差距。被分众收购后,借助分众的资源和优势,有望实现更好的发展,从“重复竞争投入”转向“资源协同发展” 。
从行业影响看,此次并购使得行业集中度骤然提升,合并后分众与新潮的市占率将超过17%,远超第二名的德高中国,电梯广告细分领域进入高度集中阶段。不过,线下广告在中国广告大盘中所占份额仅约9.6%(2024年线下广告投放1437亿元,全国总广告投放1.5万亿元),广告主预算可在不同渠道转移,分众仍面临多元跨界竞争 。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与市场环境的变化,A股并购重组市场有望呈现出更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除了传统的并购模式,业务分拆并购等新模式可能会逐渐兴起。从国际经验来看,当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为了聚焦核心业务、提升资产价值,会选择将非核心或具有独立发展潜力的业务分拆出去,再进行单独的并购整合。比如一些多元化经营的上市公司,可能会将旗下具有科技属性、符合新质生产力方向的业务分拆,吸引专业投资机构或战略投资者,实现业务的独立发展与价值重估,之后再与其他企业进行并购重组,实现资源的更优配置。这种模式有助于企业剥离不良资产或非核心业务,集中资源发展优势领域,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2025年并购重组市场有望更为活跃。随着政策持续引导,企业并购将更加注重产业协同和价值创造,高质量并购有望成为主流。与此同时,“新质生产力”逐步成为并购驱动力,跨境并购、创新交易方式也将不断涌现。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从政策角度看,2025年,监管部门将会出台更具有操作性的指引,如落地重组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放松对募集资金用途的监管等,为并购重组保驾护航。张晓春也表示,新一轮并购重组浪潮或已开启,未来一段时间,并购重组将迎来更大舞台,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
从宏观层面来看,并购重组有助于支持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从微观角度来看,并购重组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工具,有助于产业整合和提质增效,促进当地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高投资价值。在政策春风的强劲吹拂下,A股并购重组市场未来有望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