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4月17日电(记者吴丛司)截至17日,A股42家上市银行还剩沪农商行、青农商行等6家未披露2024年业绩。已做披露的36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收同比增长2.9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75%,分别较去年前三季度增速提升1.6、0.8个百分点,业绩增速改善。总体来看,2024年上市银行在息差收窄压力下盈利韧性凸显,非息贡献提升,资产质量整体呈现稳健向好态势,但零售贷款不良率普遍抬升,2025年零售不良生成或延续高位波动。
业绩增速边际改善 息差收窄、非息贡献提升
整体来看,36家A股上市银行业绩延续边际改善趋势。2024年36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58万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12万亿元。
个股方面,优质区域行绝对业绩增速表现相对较好。增幅变化方面,36家已披露业绩增速的A股上市银行中,有30家营收增速较去年前三季度有所提升,有22家归母净利润增速较去年前三季度有所提升。
增速绝对值方面,营收增速前五分别为瑞丰银行(15.29%)、南京银行(11.32%)、常熟银行 (10.53%)、杭州银行(9.61%)、江苏银行(8.78%);归母净利润增速前五分别为浦发银行(23.31%)、青岛银行(20.16%)、杭州银行(18.08%)、齐鲁银行(17.77%)、常熟银行(16.20%)。
华创证券分析师贾靖表示,去年上市银行营收增速边际改善,核心营收贡献增大,主要是去年第四季度息差同比降幅收窄促使净利息收入增速降幅收窄,以及去年四季度资本市场有所回暖叠加低基数,中收降幅收窄。此外,归母净利润增速边际改善,除了营收端改善外,主要是通过严控成本以及适当降低拨备反哺利润。
从收入构成来看,净息差和中收为拖累,其他非息和拨备计提支撑业绩增长。多家上市银行高管在2024年业绩发布会都谈及了市场关注的净息差问题以及稳定净息差的核心策略。
兴业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林舒在该行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净息差下行是银行业的共性问题。到2024年,整个银行业净息差为1.52%,较2023年下降17个基点。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当前银行净息差收窄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持续下调压缩了资产端收益空间;存量住房贷款利率重定价影响;居民储蓄偏好向长期限产品转移,定期化存款占比提升。尽管银行净息差下降的速度有所放缓,未来仍面临压力。
数据显示,2024年,已做披露的26家上市银行净息差全部出现下滑,平均净息差为1.64%,较2023年的1.81%下降17BP。
中信建投金融团队在研报中指出,存贷两端利率同比下调情况下,2025年上市银行净息差仍有望较2024年收窄,具体需观察2025年“择机降准降息”的时点。季度上看,存量按揭利率重定价影响下,2025第一季度息差压力较大,预计下行幅度为2025年最大。
财信证券分析师洪欣佼表示,从业绩驱动因素来看,净息差继续回落仍是主要拖累项,减值损失计提减少、债市行情带来的其他非息收入增长则支撑业绩。展望上市银行一季报,银行业营收利润仍有压力,预计一季度为全年业绩低点,主要受年初LPR重定价拖累利息收入,债市震荡导致其他非息支撑减弱的影响。
资产质量整体稳定 零售不良生成或维持高位
数据显示,2024年,已做披露的26家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呈现稳健向好态势,26家上市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1.14%,同比下降2bp。
其中,国有六大行的资产质量整体稳健向好。除了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同比上升以外,工行、建行、农行、中行、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均有所下降,显示出整体资产质量的提升。截至2024年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4%、1.34%、1.30%、1.25%、1.31%,分别较2023年末下降2bp、3bp、3bp、2bp、2bp。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0%,较上年末上升7bp,但仍为国有大行中最低。
不过,结构性风险值得关注。2024年零售信贷风险行业性多发。部分受访专家认为,目前,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特别是个人消费贷款的信贷需求、资产质量和资产收益率等方面,面临一定压力。
“2024年上市银行不良生成率指标现改善迹象,但综合逾期率指标来看,资产质量依然承压。”国信证券分析师田维韦表示,其中,2024年新增不良余额主要来自零售贷款,对公贷款不良实现双降。经济持续下行带来还款能力下降,以及过去几年银行加大个人经营性等零售贷款投放并由此带来的部分银行在风险筛查和贷后管理方面存在不足,是零售不良暴露的主要原因。
除建行之外,其余5家国有大行披露了2024年个人贷款及垫款不良贷款率,平均同比提升28bp。而股份行零售不良率同比增幅稍低,民生银行、浙商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7家股份行个人贷款及垫款不良贷款率平均同比提升5bp,其中浙商银行、兴业银行零售资产同比改善,个人贷款及垫款不良贷款率同比分别下降13bp、12bp。
国盛证券分析师马婷婷表示,在零售风险暴露背景下,银行普遍通过提高客户门槛,综合运用清收、核销、资产证券化、重组等手段方式加快不良资产处置,预计零售贷款风险暴露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相对可控。
以邮储银行为例,2024年全行处置零售不良贷款501亿元,同比多处置36.5亿元,整体零售不良率较23Q4末提升16bp、增幅为国有行中最低。不良处置提速下,邮储银行消费贷(不含按揭)资产质量改善较为明显,24Q4消费贷款不良余额同比下降12.2亿元、不良率则同比下行47bp至1.34%。
田维韦表示,2025年零售贷款不良生成依然维持高位。不过,当前银行投放已经更加审慎,伴随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预计经济将呈现稳步复苏向好态势,预计零售不良生成2026年有望迎来拐点。
编辑:幸骊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北京4月17日电(记者吴丛司)截至17日,A股42家上市银行还剩沪农商行、青农商行等6家未披露2024年业绩。已做披露的36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收同比增长2.9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75%,分别较去年前三季度增速提升1.6、0.8个百分点,业绩增速改善。总体来看,2024年上市银行在息差收窄压力下盈利韧性凸显,非息贡献提升,资产质量整体呈现稳健向好态势,但零售贷款不良率普遍抬升,2025年零售不良生成或延续高位波动。
业绩增速边际改善 息差收窄、非息贡献提升
整体来看,36家A股上市银行业绩延续边际改善趋势。2024年36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58万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12万亿元。
个股方面,优质区域行绝对业绩增速表现相对较好。增幅变化方面,36家已披露业绩增速的A股上市银行中,有30家营收增速较去年前三季度有所提升,有22家归母净利润增速较去年前三季度有所提升。
增速绝对值方面,营收增速前五分别为瑞丰银行(15.29%)、南京银行(11.32%)、常熟银行 (10.53%)、杭州银行(9.61%)、江苏银行(8.78%);归母净利润增速前五分别为浦发银行(23.31%)、青岛银行(20.16%)、杭州银行(18.08%)、齐鲁银行(17.77%)、常熟银行(16.20%)。
华创证券分析师贾靖表示,去年上市银行营收增速边际改善,核心营收贡献增大,主要是去年第四季度息差同比降幅收窄促使净利息收入增速降幅收窄,以及去年四季度资本市场有所回暖叠加低基数,中收降幅收窄。此外,归母净利润增速边际改善,除了营收端改善外,主要是通过严控成本以及适当降低拨备反哺利润。
从收入构成来看,净息差和中收为拖累,其他非息和拨备计提支撑业绩增长。多家上市银行高管在2024年业绩发布会都谈及了市场关注的净息差问题以及稳定净息差的核心策略。
兴业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林舒在该行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净息差下行是银行业的共性问题。到2024年,整个银行业净息差为1.52%,较2023年下降17个基点。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当前银行净息差收窄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持续下调压缩了资产端收益空间;存量住房贷款利率重定价影响;居民储蓄偏好向长期限产品转移,定期化存款占比提升。尽管银行净息差下降的速度有所放缓,未来仍面临压力。
数据显示,2024年,已做披露的26家上市银行净息差全部出现下滑,平均净息差为1.64%,较2023年的1.81%下降17BP。
中信建投金融团队在研报中指出,存贷两端利率同比下调情况下,2025年上市银行净息差仍有望较2024年收窄,具体需观察2025年“择机降准降息”的时点。季度上看,存量按揭利率重定价影响下,2025第一季度息差压力较大,预计下行幅度为2025年最大。
财信证券分析师洪欣佼表示,从业绩驱动因素来看,净息差继续回落仍是主要拖累项,减值损失计提减少、债市行情带来的其他非息收入增长则支撑业绩。展望上市银行一季报,银行业营收利润仍有压力,预计一季度为全年业绩低点,主要受年初LPR重定价拖累利息收入,债市震荡导致其他非息支撑减弱的影响。
资产质量整体稳定 零售不良生成或维持高位
数据显示,2024年,已做披露的26家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呈现稳健向好态势,26家上市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1.14%,同比下降2bp。
其中,国有六大行的资产质量整体稳健向好。除了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同比上升以外,工行、建行、农行、中行、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均有所下降,显示出整体资产质量的提升。截至2024年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4%、1.34%、1.30%、1.25%、1.31%,分别较2023年末下降2bp、3bp、3bp、2bp、2bp。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0%,较上年末上升7bp,但仍为国有大行中最低。
不过,结构性风险值得关注。2024年零售信贷风险行业性多发。部分受访专家认为,目前,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特别是个人消费贷款的信贷需求、资产质量和资产收益率等方面,面临一定压力。
“2024年上市银行不良生成率指标现改善迹象,但综合逾期率指标来看,资产质量依然承压。”国信证券分析师田维韦表示,其中,2024年新增不良余额主要来自零售贷款,对公贷款不良实现双降。经济持续下行带来还款能力下降,以及过去几年银行加大个人经营性等零售贷款投放并由此带来的部分银行在风险筛查和贷后管理方面存在不足,是零售不良暴露的主要原因。
除建行之外,其余5家国有大行披露了2024年个人贷款及垫款不良贷款率,平均同比提升28bp。而股份行零售不良率同比增幅稍低,民生银行、浙商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7家股份行个人贷款及垫款不良贷款率平均同比提升5bp,其中浙商银行、兴业银行零售资产同比改善,个人贷款及垫款不良贷款率同比分别下降13bp、12bp。
国盛证券分析师马婷婷表示,在零售风险暴露背景下,银行普遍通过提高客户门槛,综合运用清收、核销、资产证券化、重组等手段方式加快不良资产处置,预计零售贷款风险暴露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相对可控。
以邮储银行为例,2024年全行处置零售不良贷款501亿元,同比多处置36.5亿元,整体零售不良率较23Q4末提升16bp、增幅为国有行中最低。不良处置提速下,邮储银行消费贷(不含按揭)资产质量改善较为明显,24Q4消费贷款不良余额同比下降12.2亿元、不良率则同比下行47bp至1.34%。
田维韦表示,2025年零售贷款不良生成依然维持高位。不过,当前银行投放已经更加审慎,伴随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预计经济将呈现稳步复苏向好态势,预计零售不良生成2026年有望迎来拐点。
编辑:幸骊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