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追求时尚、新潮和猎奇的宠物爱好者,掀起了饲养另类宠物的热潮,蜥蜴、蜘蛛、蛇、蚂蚁等成为了新宠,也被大家称为所谓的“异宠”。然而许多“异宠”都是外来物种,潜藏着安全风险,一起来看。
“异宠”受热捧
线上线下销售火热
在一些社交媒体,许多博主分享饲养“异宠”的攻略,直播带货和网购平台已成为“异宠”交易新模式。
当被询问到线上购买这些“异宠”,能否提供卫生检验检疫证明时,一位网店客服回答,这些都是人工繁育出来的,很安全,不需要卫生检疫。
在北京朝阳区一家专营“异宠”观赏与销售的宠物馆里,记者看到了上千只形态各异的“异宠”,其中,蜥蜴占了相当比例。这些蜥蜴不仅外形多样,色彩斑斓,而且据店员介绍,它们都来自国外。比如有澳洲东部的鬃狮蜥和来自于印度、巴基斯坦的豹纹蜥蜴。
这家店铺里,除了各类蜥蜴,还有蜘蛛、甲虫、角蛙、玉米蛇等“异宠”,吸引了不少顾客前来观赏,甚至可以上手抚摸。
店内还有亚马孙食人鱼。店员称,食人鱼在野外十分凶猛。“如饲养食人鱼,一定不要把它丢弃到野生湖泊河流的水域,因为它是外来入侵物种。”
何为外来物种?
何为外来入侵物种?
其实,许多“异宠”都是外来物种。那么,“外来物种”是否等同于“外来入侵物种”呢?
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规定:
外来物种,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无天然分布,经自然或人为途径传入的物种,包括该物种所有可能存活和繁殖的部分。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传入定殖并对生态系统、生境、物种带来威胁或者危害,影响我国生态环境,损害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外来物种。由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实行动态调整和分类管理。
根据我国《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需要重点管理的外来入侵物种包含:植物、昆虫、植物病原微生物、植物病原线虫、软体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8个类群59种。
属于外来物种的“异宠”
潜藏哪些风险?
专家介绍,一些在国内没有自然分布,属于外来物种的“异宠”,一旦逃逸或被遗弃,由于它们在新环境中缺乏本土天敌等生物制约和非生物制约的因素,且部分生物具备极强的适应和繁衍能力,可迅速发展成种群,极有可能破坏我们的生态系统的安全,危害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部分以“异宠”为名,流入国内的动物如巴西龟、鳄雀鳝等,已经给国内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总台记者探访海关博物馆
展示外来物种标本及危害
全国海关严厉打击
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异宠”纳入其中,强调要“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全国海关自2023年7月集中开展为期三年的严防外来物种入侵专项行动。
今年3月,福州长乐机场海关在进境旅客的行李当中,截获了52种400余只昆虫类“异宠”,是全国海关单次截获外来物种种类最多、甲虫类“异宠”数量最多的一次。经鉴定,这400余只昆虫中,“长戟大兜”“帝王角花金龟”等22种183只甲虫均为外来物种。
工作人员介绍,根据我国生物安全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外来物种,禁止携带、寄递活体动植物进境。海关依照相关规定,对当事人处以罚款,并对其携带的昆虫予以销毁。
据统计,2024年,全国海关共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7.1万种次、“异宠”1.3万只。从进境寄递、携带物品中累计截获禁止进境活体动植物2562种,其中包括长戟犀金龟、巨首收获蚁等国内尚无自然分布的动植物1209种,并打掉多个非法引进“异宠”的犯罪团伙。
【新闻多看点】
专家建议:购买“异宠”要做到“三查”
除了威胁生态安全,“异宠”对人体健康也存在安全风险。购买“异宠”要注意什么?
专家称,很多“异宠”是一些病原体的天然宿主,比如,蜥蜴可以通过粪便传播沙门氏菌,水豚可能传播钩端螺旋体,仓鼠可能携带隐孢子虫和鼠咬热细菌。零距离接触“异宠”,这些病原体就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非常大的危害,甚至致命。
专家还建议,在购买“异宠”之前要做到“三查”。
查来源:选择合法养殖场,拒绝走私或野外捕获的动物。
查健康:要求商家提供检疫证明,观察宠物是否活跃、有无异常分泌物。
查法规:确认物种是否属于保护动物或入侵物种。同时,日常饲养做到勤洗手、戴手套、定期消毒。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近年来,一些追求时尚、新潮和猎奇的宠物爱好者,掀起了饲养另类宠物的热潮,蜥蜴、蜘蛛、蛇、蚂蚁等成为了新宠,也被大家称为所谓的“异宠”。然而许多“异宠”都是外来物种,潜藏着安全风险,一起来看。
“异宠”受热捧
线上线下销售火热
在一些社交媒体,许多博主分享饲养“异宠”的攻略,直播带货和网购平台已成为“异宠”交易新模式。
当被询问到线上购买这些“异宠”,能否提供卫生检验检疫证明时,一位网店客服回答,这些都是人工繁育出来的,很安全,不需要卫生检疫。
在北京朝阳区一家专营“异宠”观赏与销售的宠物馆里,记者看到了上千只形态各异的“异宠”,其中,蜥蜴占了相当比例。这些蜥蜴不仅外形多样,色彩斑斓,而且据店员介绍,它们都来自国外。比如有澳洲东部的鬃狮蜥和来自于印度、巴基斯坦的豹纹蜥蜴。
这家店铺里,除了各类蜥蜴,还有蜘蛛、甲虫、角蛙、玉米蛇等“异宠”,吸引了不少顾客前来观赏,甚至可以上手抚摸。
店内还有亚马孙食人鱼。店员称,食人鱼在野外十分凶猛。“如饲养食人鱼,一定不要把它丢弃到野生湖泊河流的水域,因为它是外来入侵物种。”
何为外来物种?
何为外来入侵物种?
其实,许多“异宠”都是外来物种。那么,“外来物种”是否等同于“外来入侵物种”呢?
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规定:
外来物种,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无天然分布,经自然或人为途径传入的物种,包括该物种所有可能存活和繁殖的部分。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传入定殖并对生态系统、生境、物种带来威胁或者危害,影响我国生态环境,损害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外来物种。由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实行动态调整和分类管理。
根据我国《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需要重点管理的外来入侵物种包含:植物、昆虫、植物病原微生物、植物病原线虫、软体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等8个类群59种。
属于外来物种的“异宠”
潜藏哪些风险?
专家介绍,一些在国内没有自然分布,属于外来物种的“异宠”,一旦逃逸或被遗弃,由于它们在新环境中缺乏本土天敌等生物制约和非生物制约的因素,且部分生物具备极强的适应和繁衍能力,可迅速发展成种群,极有可能破坏我们的生态系统的安全,危害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部分以“异宠”为名,流入国内的动物如巴西龟、鳄雀鳝等,已经给国内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总台记者探访海关博物馆
展示外来物种标本及危害
全国海关严厉打击
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异宠”纳入其中,强调要“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全国海关自2023年7月集中开展为期三年的严防外来物种入侵专项行动。
今年3月,福州长乐机场海关在进境旅客的行李当中,截获了52种400余只昆虫类“异宠”,是全国海关单次截获外来物种种类最多、甲虫类“异宠”数量最多的一次。经鉴定,这400余只昆虫中,“长戟大兜”“帝王角花金龟”等22种183只甲虫均为外来物种。
工作人员介绍,根据我国生物安全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外来物种,禁止携带、寄递活体动植物进境。海关依照相关规定,对当事人处以罚款,并对其携带的昆虫予以销毁。
据统计,2024年,全国海关共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7.1万种次、“异宠”1.3万只。从进境寄递、携带物品中累计截获禁止进境活体动植物2562种,其中包括长戟犀金龟、巨首收获蚁等国内尚无自然分布的动植物1209种,并打掉多个非法引进“异宠”的犯罪团伙。
【新闻多看点】
专家建议:购买“异宠”要做到“三查”
除了威胁生态安全,“异宠”对人体健康也存在安全风险。购买“异宠”要注意什么?
专家称,很多“异宠”是一些病原体的天然宿主,比如,蜥蜴可以通过粪便传播沙门氏菌,水豚可能传播钩端螺旋体,仓鼠可能携带隐孢子虫和鼠咬热细菌。零距离接触“异宠”,这些病原体就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非常大的危害,甚至致命。
专家还建议,在购买“异宠”之前要做到“三查”。
查来源:选择合法养殖场,拒绝走私或野外捕获的动物。
查健康:要求商家提供检疫证明,观察宠物是否活跃、有无异常分泌物。
查法规:确认物种是否属于保护动物或入侵物种。同时,日常饲养做到勤洗手、戴手套、定期消毒。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