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各地区各部门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一、十年深耕:国家安全教育的创新实践
十年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从无到有、从点到面,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今年的教育日活动呈现出三个鲜明特点:覆盖范围更广、形式更加多样、参与度更高。在山东、河北、宁夏、青海等地,国家安全教育基地、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成为教育的主阵地,通过主题展览、实物展示等方式,让抽象的国家安全概念变得可感可知。北京、上海、重庆等大城市则将安全教育送进社区、乡村,通过现场宣讲、互动游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国家安全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教育系统的深度参与成为今年活动的亮点。江苏、浙江、湖南、河南等地学校开展了主题班会、实践活动,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全国学校国家安全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学校国家安全教育步入规范化、专业化轨道。这些创新实践表明,国家安全教育正在从"政府主导"向"全民参与"转变,从"集中宣传"向"常态教育"深化。
二、多维推进:构建"大安全"教育格局
今年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突出体现了"大安全"理念。外交部、教育部、国家安全部等中央部门立足职能,通过出版普及读物、开展主题活动等方式,推动形成多部门协同发力的教育格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交通运输系统成为安全教育的新阵地。辽宁、江西、天津、海南等地利用地铁、公交、轮船等交通工具打造移动宣传平台,让安全知识随着交通工具"流动"起来,实现了教育时空的延伸拓展。
港澳地区的积极参与是今年活动的另一大亮点。香港、澳门通过主题讲座、展览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这既体现了"一国两制"下的国家安全共同责任,也反映出港澳同胞国家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群团组织的深度参与,则进一步扩大了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格局,正是"大安全"理念在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
三、固本培元:筑牢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
国家安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筑牢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十年来,随着教育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今年的活动更加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公众识别安全风险、掌握防范技能。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有效提升了公众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特别值得肯定的是,今年的教育活动更加注重区分不同群体的认知特点,针对学生、社区居民、企业职工等不同群体设计了差异化的教育内容。这种精准施教的做法,避免了"一刀切"的形式主义,大大提升了教育效果。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安全教育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四、展望未来:推动安全教育走深走实
站在十年的新起点上,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一方面,要推动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及时回应新形势下的安全挑战;另一方面,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安全教育从"集中活动"向"日常教育"转变,从"知识普及"向"能力提升"深化。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十周年的成功实践表明,只有让国家安全意识在每个人心中扎根,才能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展望未来,我们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持续推动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安全屏障。
(网经社讯)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各地区各部门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一、十年深耕:国家安全教育的创新实践
十年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从无到有、从点到面,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今年的教育日活动呈现出三个鲜明特点:覆盖范围更广、形式更加多样、参与度更高。在山东、河北、宁夏、青海等地,国家安全教育基地、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成为教育的主阵地,通过主题展览、实物展示等方式,让抽象的国家安全概念变得可感可知。北京、上海、重庆等大城市则将安全教育送进社区、乡村,通过现场宣讲、互动游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国家安全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教育系统的深度参与成为今年活动的亮点。江苏、浙江、湖南、河南等地学校开展了主题班会、实践活动,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全国学校国家安全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学校国家安全教育步入规范化、专业化轨道。这些创新实践表明,国家安全教育正在从"政府主导"向"全民参与"转变,从"集中宣传"向"常态教育"深化。
二、多维推进:构建"大安全"教育格局
今年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突出体现了"大安全"理念。外交部、教育部、国家安全部等中央部门立足职能,通过出版普及读物、开展主题活动等方式,推动形成多部门协同发力的教育格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交通运输系统成为安全教育的新阵地。辽宁、江西、天津、海南等地利用地铁、公交、轮船等交通工具打造移动宣传平台,让安全知识随着交通工具"流动"起来,实现了教育时空的延伸拓展。
港澳地区的积极参与是今年活动的另一大亮点。香港、澳门通过主题讲座、展览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这既体现了"一国两制"下的国家安全共同责任,也反映出港澳同胞国家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群团组织的深度参与,则进一步扩大了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格局,正是"大安全"理念在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
三、固本培元:筑牢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
国家安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筑牢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十年来,随着教育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今年的活动更加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公众识别安全风险、掌握防范技能。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有效提升了公众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特别值得肯定的是,今年的教育活动更加注重区分不同群体的认知特点,针对学生、社区居民、企业职工等不同群体设计了差异化的教育内容。这种精准施教的做法,避免了"一刀切"的形式主义,大大提升了教育效果。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安全教育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四、展望未来:推动安全教育走深走实
站在十年的新起点上,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一方面,要推动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及时回应新形势下的安全挑战;另一方面,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安全教育从"集中活动"向"日常教育"转变,从"知识普及"向"能力提升"深化。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十周年的成功实践表明,只有让国家安全意识在每个人心中扎根,才能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展望未来,我们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持续推动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