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降636.04%!又一光伏龙头2025Q1业绩出炉

智车科技

1周前

钧达股份业绩亏损的主因在于:报告期内,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下滑,TOPCon电池片甚至陷入“负毛利”困境,头部企业亦难逃微利局面。

4月14日晚间,光伏电池龙头钧达股份(002865)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财报,本期实现营业收入18.75亿元,同比大跌49.52%;归母净利润亏损1.06亿元,与去年同期盈利1975万元相比暴降636.04%;扣非净利润亏损2.17亿元,与去年同期亏损1.71亿元相比有所亏大。

而在这一业绩“滑铁卢”的背后,则是光伏行业去产能周期下“价格战”日益白热化的直接反映,同时也是企业转型阵痛的真实写照。

对于业绩变动原因,钧达股份指出,主要是由于当前行业正处于去产能周期,导致产业链价格较去年同期显著下降所致。

惨淡数据背后 亏损环比收窄

具体来看,钧达股份业绩亏损的主因在于:报告期内,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下滑,TOPCon电池片甚至陷入“负毛利”困境,头部企业亦难逃微利局面。同时,行业去产能周期致使产能利用率低下,一季度毛利率大幅下滑至5.88%。此外,公司高达78.95%的资产负债率及5490万元的财务费用,进一步加剧了现金流压力,导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达3.08亿元。

尽管钧达股份本期业绩同比数据惨淡,但环比呈现积极信号:本期营收环比增长7.14%,亏损较2024年四季度收窄39%。非经常性损益中,政府补助1.27亿元及金融资产收益413万元缓解了部分压力。

更关键的是,海外市场成为“止血剂”。海外电池片单瓦盈利比国内高0.02元以上,叠加当地产能缺口,公司计划通过阿曼项目进一步锁定价差优势。

光伏电池片龙头 二次港股递表时效

资料显示,钧达股份成立于2014年,早期以汽车塑料内外饰件为主业,2021年通过收购捷泰科技正式转型光伏赛道,现为全球领先的N型TOPCon电池供应商。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杨仁元、陆惠芬夫妇。截至2025年4月14日,公司总市值约93亿元,股价报收40.46元。

实际上,转型后的钧达股份聚焦高效光伏电池技术。自2023年起,公司全面押注N型TOPCon技术,凭借高转换效率和成本优势迅速抢占市场。

目前拥有44GW全N型电池产能,主打产品为转换效率达26%以上的TOPCon电池片,技术路线覆盖N型TOPCon、BC及钙钛矿叠层等前沿方向。 2025年一季度,其TOPCon电池出货量达7.15GW,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面对国内产能过剩与价格战压力,公司加速“出海”布局。2025年一季度海外销售占比从2024年的23.85%飙升至58%,印度、土耳其、欧洲市场占有率领先。此外,公司计划在阿曼投建5GW高效电池产能,预计2025年底投产。

值得一提的是,截止4月14日,钧达股份的港股招股书因6个月内未获进展而失效,这是该公司2024年以来第二次递表未果,首次申请于同年8月6日也因同样原因失效。

结语

不得不说,钧达股份的TOPCon技术优势仍具竞争力,若行业供需改善,其盈利弹性或超预期。但短期内,高负债与产能过剩风险不容忽视。

不过,公司技术领先与全球化布局为其保留翻盘希望,但能否在行业洗牌中存活,仍取决于海外扩张成效与降本速度。

钧达股份业绩亏损的主因在于:报告期内,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下滑,TOPCon电池片甚至陷入“负毛利”困境,头部企业亦难逃微利局面。

4月14日晚间,光伏电池龙头钧达股份(002865)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财报,本期实现营业收入18.75亿元,同比大跌49.52%;归母净利润亏损1.06亿元,与去年同期盈利1975万元相比暴降636.04%;扣非净利润亏损2.17亿元,与去年同期亏损1.71亿元相比有所亏大。

而在这一业绩“滑铁卢”的背后,则是光伏行业去产能周期下“价格战”日益白热化的直接反映,同时也是企业转型阵痛的真实写照。

对于业绩变动原因,钧达股份指出,主要是由于当前行业正处于去产能周期,导致产业链价格较去年同期显著下降所致。

惨淡数据背后 亏损环比收窄

具体来看,钧达股份业绩亏损的主因在于:报告期内,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下滑,TOPCon电池片甚至陷入“负毛利”困境,头部企业亦难逃微利局面。同时,行业去产能周期致使产能利用率低下,一季度毛利率大幅下滑至5.88%。此外,公司高达78.95%的资产负债率及5490万元的财务费用,进一步加剧了现金流压力,导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达3.08亿元。

尽管钧达股份本期业绩同比数据惨淡,但环比呈现积极信号:本期营收环比增长7.14%,亏损较2024年四季度收窄39%。非经常性损益中,政府补助1.27亿元及金融资产收益413万元缓解了部分压力。

更关键的是,海外市场成为“止血剂”。海外电池片单瓦盈利比国内高0.02元以上,叠加当地产能缺口,公司计划通过阿曼项目进一步锁定价差优势。

光伏电池片龙头 二次港股递表时效

资料显示,钧达股份成立于2014年,早期以汽车塑料内外饰件为主业,2021年通过收购捷泰科技正式转型光伏赛道,现为全球领先的N型TOPCon电池供应商。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杨仁元、陆惠芬夫妇。截至2025年4月14日,公司总市值约93亿元,股价报收40.46元。

实际上,转型后的钧达股份聚焦高效光伏电池技术。自2023年起,公司全面押注N型TOPCon技术,凭借高转换效率和成本优势迅速抢占市场。

目前拥有44GW全N型电池产能,主打产品为转换效率达26%以上的TOPCon电池片,技术路线覆盖N型TOPCon、BC及钙钛矿叠层等前沿方向。 2025年一季度,其TOPCon电池出货量达7.15GW,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面对国内产能过剩与价格战压力,公司加速“出海”布局。2025年一季度海外销售占比从2024年的23.85%飙升至58%,印度、土耳其、欧洲市场占有率领先。此外,公司计划在阿曼投建5GW高效电池产能,预计2025年底投产。

值得一提的是,截止4月14日,钧达股份的港股招股书因6个月内未获进展而失效,这是该公司2024年以来第二次递表未果,首次申请于同年8月6日也因同样原因失效。

结语

不得不说,钧达股份的TOPCon技术优势仍具竞争力,若行业供需改善,其盈利弹性或超预期。但短期内,高负债与产能过剩风险不容忽视。

不过,公司技术领先与全球化布局为其保留翻盘希望,但能否在行业洗牌中存活,仍取决于海外扩张成效与降本速度。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