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欢迎越南民众多到中国各地‘串门’,也鼓励中国游客到越南风景名胜‘打卡’。”在赴河内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领导人在越南《人民报》发表题为《志同道合携手前行 继往开来续写新篇》的署名文章中做出如上表述。
这一开放姿态不仅体现中越两国深化文旅合作的决心,更映射出东南亚与中国旅游市场“双向互动”的蓬勃态势。不止于越南,随后国家领导人还将对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
图源:摄图网(ID:501068535)
从共建“一带一路”到深化人文交流,从签署合作协议到共绘战略蓝图,此次访问不仅为双边关系注入新活力,更释放出东南亚与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协同升级的强烈信号。在RCEP政策红利释放、区域一体化加速的背景下,伴随高层外交互动的深化,东南亚与中国正形成“双向奔赴”的旅游经济新格局。
五一前瞻: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互游热度“持续攀升”
据携程五一假期预测报告显示,中国出境游市场呈现显著增长,酒店搜索热度较2024年同期持续攀升,中长线旅游成为主流。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互游热度尤为突出:
出境游热门目的地Top10中,东南亚国家占据5席(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越南),日本、韩国、港澳地区紧随其后;
图源:携程酒店程长营微信公众号
上升最快目的地Top10中,卡塔尔、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崭露头角,但东南亚仍占主导地位,如泰国稳居第二。
在入境游方面,东南亚国家游客的贡献同样显著:
热门客源地Top10中,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占4席;
图源:携程酒店程长营微信公众号
热门目的地Top10中,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吸引多数游客,但三亚、澳门等旅游城市也受东南亚游客青睐。短视频引发的“中国好奇”效应,促使东南亚游客通过短视频种草中国城市,形成“线上传播-线下体验”的消费闭环。
不论是出境游还是入境游市场,东南亚国家都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既是国人出境的热门选择,也是海外游客入境的重要客源地,双方旅游互动呈现“高频次、多元化、强联动”特征。
市场数据透视:双向依存度显著提升
近年来,中国连续稳居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第一多大客源市场,贡献旅游收入占比超过25%。2024年,马来西亚接待中国游客约380万人次。
图源:摄图网(ID:303722742)
与此同时,东南亚游客的在华人均停留时间也有效延长,文化研学、非遗手作等体验项目占比提升至45%。重庆、新疆等地成为马来西亚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而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近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入境游客达186.99万人次,其中,入境过夜游客93.24万人次、同比增长77.9%。其中,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新加坡、缅甸、韩国、老挝等居云南省入境过夜游客客源国排名前列,来自柬埔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入境过夜游客数量均增长1倍以上。
这背后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签证便利化政策、航线加密等。叠加东南亚国家旅游资源吸引力持续增强,推动中国游客“双向奔赴”。
2024年1月28日,中国与泰国在泰国曼谷签署互免签证协定,该协定从2024年3月1日起生效;而马来西亚则于2023年12月1日起,对中国公民实施入境30天内免签证的便利措施。
跨境旅游合作区让中越游客便捷实现一日游两国。云南更是制定了240小时入境游和东盟国家旅游团入境西双版纳免签重点工作清单,在4个地区和10个试点地区持续优化支付便利化、通信便利化、多语种服务等入境游服务……伴随政策创新和配套升级,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打破时空壁垒,为“双向流动”夯实基础。
双向赋能:出入境游市场融合的三大趋势
1、文化共情:民间交往夯实旅游民意基础
国家领导人在越南署名文章中强调“中越命运共同体传承于鲜明的红色基因”,两国联合修缮的广西靖西“越盟”旧址、越南河内中国文化中心等成为红色旅游新热点。2024年,中越双向旅游交流突破600万人次,德天瀑布跨境旅游区“一日游两国”模式吸引中国游客超200万人次。
文化认同正在转化为旅游消费动能,马来西亚“娘惹文化”、柬埔寨吴哥窟考古游等特色产品热度攀升。
2、产业协同:中企出海重塑东南亚旅游生态
伴随领导人访问,中企在东南亚的文旅投资步入快车道:泡泡玛特在泰国、马来西亚开设旗舰店,拉布布IP联动当地寺庙推出限定款盲盒,带动曼谷暹罗商圈客流量增长25%;携程与越南旅游局共建智慧旅游平台,上线“AI行程规划”功能,提升订单转化率;美团投资印尼“云厨房”项目,为中国游客提供2000家本地化餐饮配送服务。
中企不仅带去资本,更输出智慧旅游解决方案,推动东南亚旅游基建与数字化水平提升。
3、政策协同:RCEP框架下旅游便利化再突破
RCEP生效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旅游合作机制持续升级。在单一签证试点方面,东盟计划2026年试运行覆盖10国的电子签证系统,中国游客可一签游东南亚。在跨境支付互通方面,银联国际与越南、马来西亚央行合作,实现ATM取现免手续费。在联合营销机制方面,中越共建“两廊一圈”旅游推广联盟,中马推出“中新马旅游走廊”联票产品。
政策红利与市场活力共振,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5年至2030年,东南亚旅游业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2%,将持续领跑全球旅游市场。
写在最后
国家领导人的东南亚之行,既是地缘战略的深耕,更是文旅经济的破局。当签证便利化遇见支付革命,当红色文化联结生态体验,当中企出海赋能产业升级,东南亚与中国正携手绘制一幅“双向循环、多元共生”的出入境旅游新图景——一个更开放、更包容、更具韧性的亚洲旅游共同体,加速成型。
“中方欢迎越南民众多到中国各地‘串门’,也鼓励中国游客到越南风景名胜‘打卡’。”在赴河内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领导人在越南《人民报》发表题为《志同道合携手前行 继往开来续写新篇》的署名文章中做出如上表述。
这一开放姿态不仅体现中越两国深化文旅合作的决心,更映射出东南亚与中国旅游市场“双向互动”的蓬勃态势。不止于越南,随后国家领导人还将对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
图源:摄图网(ID:501068535)
从共建“一带一路”到深化人文交流,从签署合作协议到共绘战略蓝图,此次访问不仅为双边关系注入新活力,更释放出东南亚与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协同升级的强烈信号。在RCEP政策红利释放、区域一体化加速的背景下,伴随高层外交互动的深化,东南亚与中国正形成“双向奔赴”的旅游经济新格局。
五一前瞻: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互游热度“持续攀升”
据携程五一假期预测报告显示,中国出境游市场呈现显著增长,酒店搜索热度较2024年同期持续攀升,中长线旅游成为主流。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互游热度尤为突出:
出境游热门目的地Top10中,东南亚国家占据5席(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越南),日本、韩国、港澳地区紧随其后;
图源:携程酒店程长营微信公众号
上升最快目的地Top10中,卡塔尔、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崭露头角,但东南亚仍占主导地位,如泰国稳居第二。
在入境游方面,东南亚国家游客的贡献同样显著:
热门客源地Top10中,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占4席;
图源:携程酒店程长营微信公众号
热门目的地Top10中,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吸引多数游客,但三亚、澳门等旅游城市也受东南亚游客青睐。短视频引发的“中国好奇”效应,促使东南亚游客通过短视频种草中国城市,形成“线上传播-线下体验”的消费闭环。
不论是出境游还是入境游市场,东南亚国家都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既是国人出境的热门选择,也是海外游客入境的重要客源地,双方旅游互动呈现“高频次、多元化、强联动”特征。
市场数据透视:双向依存度显著提升
近年来,中国连续稳居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第一多大客源市场,贡献旅游收入占比超过25%。2024年,马来西亚接待中国游客约380万人次。
图源:摄图网(ID:303722742)
与此同时,东南亚游客的在华人均停留时间也有效延长,文化研学、非遗手作等体验项目占比提升至45%。重庆、新疆等地成为马来西亚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而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近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入境游客达186.99万人次,其中,入境过夜游客93.24万人次、同比增长77.9%。其中,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新加坡、缅甸、韩国、老挝等居云南省入境过夜游客客源国排名前列,来自柬埔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入境过夜游客数量均增长1倍以上。
这背后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签证便利化政策、航线加密等。叠加东南亚国家旅游资源吸引力持续增强,推动中国游客“双向奔赴”。
2024年1月28日,中国与泰国在泰国曼谷签署互免签证协定,该协定从2024年3月1日起生效;而马来西亚则于2023年12月1日起,对中国公民实施入境30天内免签证的便利措施。
跨境旅游合作区让中越游客便捷实现一日游两国。云南更是制定了240小时入境游和东盟国家旅游团入境西双版纳免签重点工作清单,在4个地区和10个试点地区持续优化支付便利化、通信便利化、多语种服务等入境游服务……伴随政策创新和配套升级,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打破时空壁垒,为“双向流动”夯实基础。
双向赋能:出入境游市场融合的三大趋势
1、文化共情:民间交往夯实旅游民意基础
国家领导人在越南署名文章中强调“中越命运共同体传承于鲜明的红色基因”,两国联合修缮的广西靖西“越盟”旧址、越南河内中国文化中心等成为红色旅游新热点。2024年,中越双向旅游交流突破600万人次,德天瀑布跨境旅游区“一日游两国”模式吸引中国游客超200万人次。
文化认同正在转化为旅游消费动能,马来西亚“娘惹文化”、柬埔寨吴哥窟考古游等特色产品热度攀升。
2、产业协同:中企出海重塑东南亚旅游生态
伴随领导人访问,中企在东南亚的文旅投资步入快车道:泡泡玛特在泰国、马来西亚开设旗舰店,拉布布IP联动当地寺庙推出限定款盲盒,带动曼谷暹罗商圈客流量增长25%;携程与越南旅游局共建智慧旅游平台,上线“AI行程规划”功能,提升订单转化率;美团投资印尼“云厨房”项目,为中国游客提供2000家本地化餐饮配送服务。
中企不仅带去资本,更输出智慧旅游解决方案,推动东南亚旅游基建与数字化水平提升。
3、政策协同:RCEP框架下旅游便利化再突破
RCEP生效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旅游合作机制持续升级。在单一签证试点方面,东盟计划2026年试运行覆盖10国的电子签证系统,中国游客可一签游东南亚。在跨境支付互通方面,银联国际与越南、马来西亚央行合作,实现ATM取现免手续费。在联合营销机制方面,中越共建“两廊一圈”旅游推广联盟,中马推出“中新马旅游走廊”联票产品。
政策红利与市场活力共振,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5年至2030年,东南亚旅游业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2%,将持续领跑全球旅游市场。
写在最后
国家领导人的东南亚之行,既是地缘战略的深耕,更是文旅经济的破局。当签证便利化遇见支付革命,当红色文化联结生态体验,当中企出海赋能产业升级,东南亚与中国正携手绘制一幅“双向循环、多元共生”的出入境旅游新图景——一个更开放、更包容、更具韧性的亚洲旅游共同体,加速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