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4月15日电(记者 何欣荣、王鹤)低空经济正从政策蓝图向产业生态加速演变。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作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五小龙”所在地、我国民用航空产业“第一城”,上海是低空经济发展高地。2024年12月,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成为全国最早成立的低空经济省级国资平台之一。
“搭建上海市低空‘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为上海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牢地基、铺好跑道,这是我们的核心使命。”接受记者采访时,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雪枫表示。
国资定位:建好“四张网”,推动产业发展“串珠成链”
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国资国企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是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按照规划,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建设低空经济起降设施的主枢纽、主航路、主节点为核心业务,承接政府相关工作要求及既有成果,引入新技术新模式,积极协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逐步完善产业配套生态圈,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成立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不是为了下场搞技术,而是发挥国资平台的作用,对接政府产业规划、对接市场主体需求、对接科研院所的技术能力,在‘串珠成链’中持续完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宋雪枫告诉记者。
具体而言,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将着力建好低空基础设施,布局低空飞行“四张网”:设施网,包括分布式起降点、通航机场等;空联网,包括低空感知与通信、监测网络等;航路网,包括空域航路、3D数字地图等;服务网,包括低空飞行服务与监管系统、气象数据服务等。
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股东结构很好地体现了“串珠成链”的思路:上海机场集团牵头,联合上海机场投资有限公司、上海东虹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城建集团、上海久事集团、上海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9亿元,覆盖了机场运营、基础设施建设、信息通信等低空经济产业多个环节。
“股本金必须用在刀刃上,以有限投入撬动社会资本跟进。”宋雪枫表示,公司将通过金融手段推动技术创新、完善产业生态,通过组建产业基金等方式支持低空经济产业链的研发创新。
“可以将国资背景的低空经济产业公司理解为高速公路开发建设公司,低空经济需要国资的前期投入,如起降设施等基建设施,运行服务平台、飞行管理服务平台、功能性数据平台等都需要国资来搭建,发挥对产业链的牵引、带动作用。”上海一位政府人士表示。
核心战略:“12345”为低空经济起飞“铺跑道”
国资在低空经济发展中的定位清晰了,具体怎么干,还需要进一步摸索。从这个角度看,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探索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
基于前期的深入调研与系统思考,宋雪枫表示,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逐步形成了“12345”核心战略框架:
“一”个理念:坚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以安全为基石,推动现有技术成果快速转化,实现低空场景“先飞起来”,同步布局前沿技术以适应未来高频次、无人化的出行场景,同时探索人工智能在智慧飞行中的应用。
“二”个场景:聚焦工业场景和商业闭环场景。工业场景包括工业试飞和工业测试场景,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将积极搭建飞行测试平台、构建工业试飞场景,打造标准化的测试流程与服务体系,探索论证利用龙华机场、郊野公园、海域水面开展无人驾驶航空器演示飞行,为无人机技术升级改进和适航认证提供支撑,助力上海低空经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商业闭环场景方面,重点推进政务巡检、医疗救援、高楼消防、保税物流、低空文旅等示范应用,推动城际应急医疗救助等场景落地,探索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具有盈利模式的商业场景,助力低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根据规划,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将按“成熟一个、推广一个”原则开展应急药品低空配送试点,联合崇明、青浦、闵行等区探索工业试飞空域与应用场景,前瞻布局氢动力无人机、空天地一体导航系统、空域仿真、平流层漂浮式基站等关键技术,构建支撑产业发展的先发优势。
“三”个对接:一是对接政府,特别是军方、民航局等行业管理机构,强化政策联动;二是对接市场主体,推动技术、标准、应用、市场、政策的信息流通与政策传导;三是对接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推动技术转化与产业化协同。
“四”网协同:以“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为骨架,实现低空设施互联互通、航线智能优化、数据实时共享,整合股东资源赋能产业生态。
“五”项重点:包括完善低空安全机制与立法保障、推进龙华机场整合并购、建设市级飞行服务中心、筹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探索工业商业场景与技术创新。
当前,这些重点工作已陆续取得新进展:如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在牵头设立上海市低空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徐汇区属国企西岸集团成立SPV平台,控股上海市中心唯一具备机坪空域的机场—龙华机场;市级的低空飞行服务中心预计年内上线,届时将全面提升低空飞行的调度、监管与服务能力。
着眼未来:确保低空经济“飞起来”又“飞得稳”
今年3月底,亿航智能旗下的广东亿航通航及合肥合翼航空获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全国第一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成为首家集齐“四证”(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标准适航证和运营合格证)的企业,未来将开启商业化进程。
虽然发展势头如火如荼,但低空经济要真正“飞起来”,还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低空经济要真正发展,必须站在未来看当下,打破传统的管控思维,用服务思维重新定义。”在宋雪枫的脑海里,有一幅低空经济的发展图景——低空“大脑”、动态航路、空中的士、百万架次飞行……这些看似遥远的概念,被拆解为分阶段有序推进的任务,并融入上海独特的产业基因。
比如航路网建设,在宋雪枫看来,低空飞行与传统民航飞行有本质的不同,现阶段仍需借鉴民航的安全经验为其保驾护航,未来则将建设“低空大脑”,结合三维数字地图和智能算法,实现航线动态分配与紧急预案自动触发。“理想状态下,打飞的如打滴滴,但前提是技术安全可控。”
安全可控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底线。宋雪枫表示,当前上海正探索用AI算法优化航线,用智能避障技术降低碰撞风险,同时推动低空飞行纳入城市应急救援体系。空域开放也需稳妥推进,从固定航线过渡到动态航路,从局部试点迈向全域覆盖。“只有率先建立安全、法规、场景‘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才能真正让低空经济‘飞起来’也‘飞得稳’,形成面向全国、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示范样板。”
在宋雪枫看来,低空经济不仅是技术升级,也是一场管理革命。唯有以服务思维重构规则,才能让低空出行从“点状试验”走向“体系化运营”,真正融入大众出行和城市生活。
编辑:李一帆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上海4月15日电(记者 何欣荣、王鹤)低空经济正从政策蓝图向产业生态加速演变。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作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五小龙”所在地、我国民用航空产业“第一城”,上海是低空经济发展高地。2024年12月,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成为全国最早成立的低空经济省级国资平台之一。
“搭建上海市低空‘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为上海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牢地基、铺好跑道,这是我们的核心使命。”接受记者采访时,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雪枫表示。
国资定位:建好“四张网”,推动产业发展“串珠成链”
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国资国企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是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按照规划,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建设低空经济起降设施的主枢纽、主航路、主节点为核心业务,承接政府相关工作要求及既有成果,引入新技术新模式,积极协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逐步完善产业配套生态圈,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成立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不是为了下场搞技术,而是发挥国资平台的作用,对接政府产业规划、对接市场主体需求、对接科研院所的技术能力,在‘串珠成链’中持续完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宋雪枫告诉记者。
具体而言,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将着力建好低空基础设施,布局低空飞行“四张网”:设施网,包括分布式起降点、通航机场等;空联网,包括低空感知与通信、监测网络等;航路网,包括空域航路、3D数字地图等;服务网,包括低空飞行服务与监管系统、气象数据服务等。
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股东结构很好地体现了“串珠成链”的思路:上海机场集团牵头,联合上海机场投资有限公司、上海东虹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城建集团、上海久事集团、上海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9亿元,覆盖了机场运营、基础设施建设、信息通信等低空经济产业多个环节。
“股本金必须用在刀刃上,以有限投入撬动社会资本跟进。”宋雪枫表示,公司将通过金融手段推动技术创新、完善产业生态,通过组建产业基金等方式支持低空经济产业链的研发创新。
“可以将国资背景的低空经济产业公司理解为高速公路开发建设公司,低空经济需要国资的前期投入,如起降设施等基建设施,运行服务平台、飞行管理服务平台、功能性数据平台等都需要国资来搭建,发挥对产业链的牵引、带动作用。”上海一位政府人士表示。
核心战略:“12345”为低空经济起飞“铺跑道”
国资在低空经济发展中的定位清晰了,具体怎么干,还需要进一步摸索。从这个角度看,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探索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
基于前期的深入调研与系统思考,宋雪枫表示,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逐步形成了“12345”核心战略框架:
“一”个理念:坚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以安全为基石,推动现有技术成果快速转化,实现低空场景“先飞起来”,同步布局前沿技术以适应未来高频次、无人化的出行场景,同时探索人工智能在智慧飞行中的应用。
“二”个场景:聚焦工业场景和商业闭环场景。工业场景包括工业试飞和工业测试场景,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将积极搭建飞行测试平台、构建工业试飞场景,打造标准化的测试流程与服务体系,探索论证利用龙华机场、郊野公园、海域水面开展无人驾驶航空器演示飞行,为无人机技术升级改进和适航认证提供支撑,助力上海低空经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商业闭环场景方面,重点推进政务巡检、医疗救援、高楼消防、保税物流、低空文旅等示范应用,推动城际应急医疗救助等场景落地,探索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具有盈利模式的商业场景,助力低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根据规划,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将按“成熟一个、推广一个”原则开展应急药品低空配送试点,联合崇明、青浦、闵行等区探索工业试飞空域与应用场景,前瞻布局氢动力无人机、空天地一体导航系统、空域仿真、平流层漂浮式基站等关键技术,构建支撑产业发展的先发优势。
“三”个对接:一是对接政府,特别是军方、民航局等行业管理机构,强化政策联动;二是对接市场主体,推动技术、标准、应用、市场、政策的信息流通与政策传导;三是对接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推动技术转化与产业化协同。
“四”网协同:以“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为骨架,实现低空设施互联互通、航线智能优化、数据实时共享,整合股东资源赋能产业生态。
“五”项重点:包括完善低空安全机制与立法保障、推进龙华机场整合并购、建设市级飞行服务中心、筹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探索工业商业场景与技术创新。
当前,这些重点工作已陆续取得新进展:如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在牵头设立上海市低空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徐汇区属国企西岸集团成立SPV平台,控股上海市中心唯一具备机坪空域的机场—龙华机场;市级的低空飞行服务中心预计年内上线,届时将全面提升低空飞行的调度、监管与服务能力。
着眼未来:确保低空经济“飞起来”又“飞得稳”
今年3月底,亿航智能旗下的广东亿航通航及合肥合翼航空获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全国第一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成为首家集齐“四证”(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标准适航证和运营合格证)的企业,未来将开启商业化进程。
虽然发展势头如火如荼,但低空经济要真正“飞起来”,还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低空经济要真正发展,必须站在未来看当下,打破传统的管控思维,用服务思维重新定义。”在宋雪枫的脑海里,有一幅低空经济的发展图景——低空“大脑”、动态航路、空中的士、百万架次飞行……这些看似遥远的概念,被拆解为分阶段有序推进的任务,并融入上海独特的产业基因。
比如航路网建设,在宋雪枫看来,低空飞行与传统民航飞行有本质的不同,现阶段仍需借鉴民航的安全经验为其保驾护航,未来则将建设“低空大脑”,结合三维数字地图和智能算法,实现航线动态分配与紧急预案自动触发。“理想状态下,打飞的如打滴滴,但前提是技术安全可控。”
安全可控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底线。宋雪枫表示,当前上海正探索用AI算法优化航线,用智能避障技术降低碰撞风险,同时推动低空飞行纳入城市应急救援体系。空域开放也需稳妥推进,从固定航线过渡到动态航路,从局部试点迈向全域覆盖。“只有率先建立安全、法规、场景‘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才能真正让低空经济‘飞起来’也‘飞得稳’,形成面向全国、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示范样板。”
在宋雪枫看来,低空经济不仅是技术升级,也是一场管理革命。唯有以服务思维重构规则,才能让低空出行从“点状试验”走向“体系化运营”,真正融入大众出行和城市生活。
编辑:李一帆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