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翻倍股,名单来了!

中国证券报

7小时前

在A股公司一季度业绩预告和一季报陆续出炉之际,有一批公司脱颖而出,净利润实现翻倍增长。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2日,A股近200家已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或一季报的上市公司中,超过70家上市公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实现/预计同比增长超100%。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AI驱动成为众多公司业绩爆发的核心引擎。


AI驱动成主因

 
豪鹏科技日前公告,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1.5亿元—12.5亿元,同比增长15.74%—25.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00万元—3500万元,同比增长846.70%—1004.48%。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深化与头部客户的战略合作,驱动核心业务出货量增长,以及产能整合后管理成本下降和运营效率提升。同时,公司在AI端侧应用领域进行了战略布局和投入,积极融入细分领域头部品牌商的价值创造活动

美格智能4月11日晚间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盈利4000万元—5200万元,同比增长518.53%—704.09%。报告期内,公司面向智能汽车、5GFWA、海外IoT智能化领域的产品出货量继续高速增长,高算力模组在端侧AI领域的应用持续深入,国内及海外市场均衡发展,带动公司营收规模和净利润大幅增长。

澜起科技日前公告称,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12.22亿元,同比增长约65.7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10亿元—5.50亿元,同比增长128.28%—146.19%。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AI产业趋势,行业需求旺盛,DDR5渗透率持续提升,以及公司高性能运力芯片的销售收入增长。展望2025年全年,预计DDR5内存接口芯片需求及渗透率较2024年大幅提升,高性能运力芯片需求呈现良好成长态势。

炬芯科技日前公告,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1.91亿元,同比增长61.2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为4130万元,同比增长383.91%。业绩增长主要系公司积极拥抱端侧产品AI化进程,持续投入技术研发并持续迭代新品以及开拓新市场和新客户,经营绩效极为亮眼。

移远通信公告称,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亿元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约1.45亿元,同比增长约265.19%。公司专注于为全球物联网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在5G通信、车载互联、短距离通信及卫星通信等领域持续引领技术前沿。同时,公司聚焦工业智能、智慧农业、AI大模型及边缘计算等应用领域,通过前瞻性布局与深度场景化研发,在通信模组业务及智能化解决方案板块均实现稳健增长。

星网锐捷公告称,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盈利3600万元—4600万元,同比增长211.64%—298.20%。报告期内,在AI算力需求持续驱动下,互联网数据中心市场强势增长,公司主要控股子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同时,公司继续推进管理改善和效率提升工作,在费用管控层面有所成效,经营业绩较上年同期实现大幅增长。

孩子王公告,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14.71万元至3847.42万元,同比增长150%—230%。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推进门店场景升级、供应链体系优化、单客经营和运营管理提升,以及加盟业务和AI数智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胜宏科技公告称,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7.8亿元—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2.12%—367.54%。公司坚定“拥抱AI,奔向未来”,精准把握AI算力技术革新与数据中心升级浪潮带来的历史新机遇,占据全球PCB制造技术制高点,凭借研发技术优势、制造技术优势和品质技术优势,驱动公司高价值量产品的订单规模急速上升,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图片

图片
数据来源:Wind


中国AI总投资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

 
近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AI)IT总投资规模为3158亿美元,并有望在2028年增至8159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32.9%。

IDC预测,全球生成式AI市场五年复合增长率或达63.8%,到2028年全球生成式AI市场规模将达2842亿美元,占AI市场投资总规模的35%。IDC预计,到2028年中国人工智能总投资规模将突破1000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为35.2%。

多家投资机构认为,2025年是人工智能应用(AI Agent的“元年”,大模型技术、具身智能技术等的突破与应用落地带动了人工智能各细分行业的投资。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加速技术从实验室向产业端的渗透。随着模型能力的不断增强,人工智能领域展现出多维度的发展机遇。垂直领域企业端的AI Agent将承担更多的任务和角色。

在商业应用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和发展有望提高国内企业的付费意愿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商业模式的突破。未来人工智或将能独立交互和工作,并且同时完成多项任务,在商业模式上可能产生基于工作效果的收益分成等新商业模式,这或将成为企业端商业收费模式的新突破。面向消费者端的AI Agent将成为消费者的日常助理,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将有效提升消费者体验。人工智能产品需找到合适的落地场景,关注用户体验和产品设计,以增强用户信任感和粘性。

在A股公司一季度业绩预告和一季报陆续出炉之际,有一批公司脱颖而出,净利润实现翻倍增长。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2日,A股近200家已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或一季报的上市公司中,超过70家上市公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实现/预计同比增长超100%。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AI驱动成为众多公司业绩爆发的核心引擎。


AI驱动成主因

 
豪鹏科技日前公告,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1.5亿元—12.5亿元,同比增长15.74%—25.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00万元—3500万元,同比增长846.70%—1004.48%。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深化与头部客户的战略合作,驱动核心业务出货量增长,以及产能整合后管理成本下降和运营效率提升。同时,公司在AI端侧应用领域进行了战略布局和投入,积极融入细分领域头部品牌商的价值创造活动

美格智能4月11日晚间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盈利4000万元—5200万元,同比增长518.53%—704.09%。报告期内,公司面向智能汽车、5GFWA、海外IoT智能化领域的产品出货量继续高速增长,高算力模组在端侧AI领域的应用持续深入,国内及海外市场均衡发展,带动公司营收规模和净利润大幅增长。

澜起科技日前公告称,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12.22亿元,同比增长约65.7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10亿元—5.50亿元,同比增长128.28%—146.19%。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AI产业趋势,行业需求旺盛,DDR5渗透率持续提升,以及公司高性能运力芯片的销售收入增长。展望2025年全年,预计DDR5内存接口芯片需求及渗透率较2024年大幅提升,高性能运力芯片需求呈现良好成长态势。

炬芯科技日前公告,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1.91亿元,同比增长61.2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为4130万元,同比增长383.91%。业绩增长主要系公司积极拥抱端侧产品AI化进程,持续投入技术研发并持续迭代新品以及开拓新市场和新客户,经营绩效极为亮眼。

移远通信公告称,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亿元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约1.45亿元,同比增长约265.19%。公司专注于为全球物联网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在5G通信、车载互联、短距离通信及卫星通信等领域持续引领技术前沿。同时,公司聚焦工业智能、智慧农业、AI大模型及边缘计算等应用领域,通过前瞻性布局与深度场景化研发,在通信模组业务及智能化解决方案板块均实现稳健增长。

星网锐捷公告称,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盈利3600万元—4600万元,同比增长211.64%—298.20%。报告期内,在AI算力需求持续驱动下,互联网数据中心市场强势增长,公司主要控股子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同时,公司继续推进管理改善和效率提升工作,在费用管控层面有所成效,经营业绩较上年同期实现大幅增长。

孩子王公告,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14.71万元至3847.42万元,同比增长150%—230%。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推进门店场景升级、供应链体系优化、单客经营和运营管理提升,以及加盟业务和AI数智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胜宏科技公告称,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7.8亿元—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2.12%—367.54%。公司坚定“拥抱AI,奔向未来”,精准把握AI算力技术革新与数据中心升级浪潮带来的历史新机遇,占据全球PCB制造技术制高点,凭借研发技术优势、制造技术优势和品质技术优势,驱动公司高价值量产品的订单规模急速上升,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图片

图片
数据来源:Wind


中国AI总投资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

 
近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AI)IT总投资规模为3158亿美元,并有望在2028年增至8159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32.9%。

IDC预测,全球生成式AI市场五年复合增长率或达63.8%,到2028年全球生成式AI市场规模将达2842亿美元,占AI市场投资总规模的35%。IDC预计,到2028年中国人工智能总投资规模将突破1000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为35.2%。

多家投资机构认为,2025年是人工智能应用(AI Agent的“元年”,大模型技术、具身智能技术等的突破与应用落地带动了人工智能各细分行业的投资。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加速技术从实验室向产业端的渗透。随着模型能力的不断增强,人工智能领域展现出多维度的发展机遇。垂直领域企业端的AI Agent将承担更多的任务和角色。

在商业应用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和发展有望提高国内企业的付费意愿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商业模式的突破。未来人工智或将能独立交互和工作,并且同时完成多项任务,在商业模式上可能产生基于工作效果的收益分成等新商业模式,这或将成为企业端商业收费模式的新突破。面向消费者端的AI Agent将成为消费者的日常助理,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将有效提升消费者体验。人工智能产品需找到合适的落地场景,关注用户体验和产品设计,以增强用户信任感和粘性。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