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祥 张子欣
近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宣布延长放映至4月30日。截至目前,《哪吒2》全球票房(含预售及海外)已突破156亿元,荣登全球动画票房榜首,暂列全球影史票房榜前5。《哪吒2》的现象级突围,离不开内容创作、技术创新、传播宣传等共同推力,也离不开中国动画人对创作精益求精、认真严谨、专注坚持的作风和态度。
用心铸就精品力作
2015年,国产原创动漫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凭借9.56亿元票房成为当年最卖座的动画电影。该片的横空出世,更是引起了大众对于“国漫崛起”的热议。此后,国产动画从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到2023年《长安三万里》等大小爆款不断涌现,直至此次《哪吒2》的现象级突围。
卓越之作往往于细微处见精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历经4年筹备、4年制作,影片中80%的镜头都经过反复修改。其中一场“山妖在山林间追逐小唐僧”的戏,是一个长度1分多钟的长镜头,只这一场戏就做了半年之久。而《哪吒2》在技术层面更是不断突破,全片总镜头数达2427个,其中特效镜头超过1900个,占比近80%。为了打造这些震撼的特效镜头,制作团队联合全国138家动画厂商及4000多名工作人员,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攻克重重技术难关。尤其是在哪吒破穿心咒的十秒戏份中,为了让观众更深切地感受到角色的疼痛感,团队通过手动关键帧动画、传统动画以及特效多种方式结合,清晰展现了穿心咒在哪吒身体上割裂的整个过程,其精细程度令人惊叹。
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到《哪吒2》的成功,实际上强有力地证明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好的内容在市场上永远是硬通货,特别是当市场长期缺乏精品内容支撑时,好内容迅速出圈是必然趋势。观众对于精品内容的需求不是消失了、减弱了,而是一直存在,同时不断增长。在快节奏的影视市场中,动画电影往往需要在技术与艺术、商业与情怀之间寻求平衡。而《哪吒2》凭借精良的特效、深刻的故事和细腻的情感,为国产动画树立了新的标杆,彰显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动画制作中的关键作用。
国产动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回顾国产动画发展史,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诞生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诸多经典之作。这些作品凭借精彩的剧情、鲜明的角色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一代人的童年回忆。尤其近年来国产动画在创作与播出方面呈现出双增长态势,题材结构也有所优化,文化题材崛起成为一大亮点。然而,在看似繁荣的数据背后,国产动画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追求数量难控质量。以国产电视动画片为例,近年来其发行数量持续增长,但部分作品为了增加时长,采用注水的方式,导致剧情冗长、拖沓,降低了作品的观赏性。2022年国产电视动画片发行总量为8万余分钟,2023年国产动画发行量持续增长至9.38万分钟,2024年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电视动画片备案数达到548部。在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部分作品呈现同质化倾向,忽视了作品质量。
此外,部分动画制作机构为追求短期利益,盲目跟风热门题材,缺乏创新和深度,也容易忽视观众的真实需求。如目前国产动画创作题材多以童话和教育类为主,但随着泛二次元用户规模的扩大,市场对全龄化、多元化题材的需求日益增加。制作方未能及时调整创作方向,导致作品与市场需求脱节。
动画制作周期的压缩,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精品的缺乏。数据显示,英国黏土动画《小羊肖恩》系列,每集动画的制作周期约为3至4个月;加拿大动画工作室制作的儿童动画剧集,每集制作周期约为2至3个月;而国产电视动画则普遍压缩为1至2个月。动画制作周期压缩导致制作流程简化,剧本打磨、画面精修、配音配乐等环节时间不足,难以保证作品质量。2022年国产动画中,豆瓣评分8分以上的作品仅占约5%,精品比例低也反映出国产动画整体质量有待提升。
整体上看,国产动画市场需求巨大,但用户付费意愿较低。数据显示,中国动漫用户规模已超过4亿人次,但人均动漫消费水平较低,这就导致动画公司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国产动画市场机制存在一些堵点,如动画播放渠道较少、资金回收速度慢,面对播放平台缺乏议价能力等,只能依靠扩大动画集数和时长力争覆盖制作成本。
国产动画的破局之道
当前文艺创作最大的问题在于浮躁,我们当然不能要求所有作品都是精品,但是每一部作品创作都应该有精益求精的态度。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成就《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小说经典之作;马尔克斯则以十八年的酝酿使《百年孤独》成为享誉世界的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这些作品,如同时间长河中的明珠,历经岁月打磨,愈发熠熠生辉,成为人类文明不朽的精神丰碑。
《哪吒2》的成功并非意外之喜。环视海内外优秀动画作品,不难发现,其制作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吉卜力工作室作为日本动画界的领航者,拥有《天空之城》《哈尔的移动城堡》《千与千寻》等众多经典动画作品。以《千与千寻》为例,在制作过程中,宫崎骏坚持手绘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力求每一个画面都呈现出最生动的效果。美国经典动画片《猫和老鼠》也是如此,早期的动画制作流程非常复杂,在画好原画之后制作人员再将画面转绘到胶片上,当时难度最高的一集,就让150人的团队用了足足18个月才完成。
《小蝌蚪找妈妈》是1960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中国首部水墨动画片。当时国内外的动画都采用单线平涂的技法,即用单线勾勒形象,在线条内或线条外平涂色彩。而《小蝌蚪找妈妈》创造性地采用中国独有的水墨技法来制作动画片。水墨画讲究灵韵,色彩、线条都不易控制,创作难度直接翻倍。据报道,该片仅水墨画就绘制了3000张以上。
2017年,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的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在全球斩获8.09亿美元票房。电影制作开始前,主创团队多次前往墨西哥入住当地家庭,在生活中感受家族观念对墨西哥人的重要性。他们还前往博物馆、市集、农场和墓地实地考察,了解墨西哥人对死亡的独特态度。前后花费6年时间,主创人员终于成功地将墨西哥文化核心元素融入片中,使其成为一部既有文化深度又充满情感共鸣的动画电影。
不难看出,只有脚踏实地,用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的工匠精神来创作作品,国产动画的破局之路才能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故事创作上,要摒弃急功近利心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打磨剧本,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结合现代价值观,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内涵的故事,用工匠精神培养新一批国产动画的忠实观众。相关部门也要做好顶层设计,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协同各方力量,共同营造能够激发艺术家创造力的创作环境。
《哪吒2》的制作周期长达五年。谈到《哪吒3》的上映计划,导演饺子表示,从事动画事业是一辈子的事,不是为了赚快钱,所以《哪吒3》不会为了赶时间而降低质量。这种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为国产动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期待创作者以《哪吒》系列影片为榜样,秉持工匠精神,沉下心来打磨作品,既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也要用现代视角讲述中国故事,以精湛技术呈现视觉奇观,用细腻情感触动观众心灵。唯有如此,国产动画方能在新时代浪潮中乘风破浪,为中国动画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胡 祥 张子欣
近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宣布延长放映至4月30日。截至目前,《哪吒2》全球票房(含预售及海外)已突破156亿元,荣登全球动画票房榜首,暂列全球影史票房榜前5。《哪吒2》的现象级突围,离不开内容创作、技术创新、传播宣传等共同推力,也离不开中国动画人对创作精益求精、认真严谨、专注坚持的作风和态度。
用心铸就精品力作
2015年,国产原创动漫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凭借9.56亿元票房成为当年最卖座的动画电影。该片的横空出世,更是引起了大众对于“国漫崛起”的热议。此后,国产动画从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到2023年《长安三万里》等大小爆款不断涌现,直至此次《哪吒2》的现象级突围。
卓越之作往往于细微处见精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历经4年筹备、4年制作,影片中80%的镜头都经过反复修改。其中一场“山妖在山林间追逐小唐僧”的戏,是一个长度1分多钟的长镜头,只这一场戏就做了半年之久。而《哪吒2》在技术层面更是不断突破,全片总镜头数达2427个,其中特效镜头超过1900个,占比近80%。为了打造这些震撼的特效镜头,制作团队联合全国138家动画厂商及4000多名工作人员,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攻克重重技术难关。尤其是在哪吒破穿心咒的十秒戏份中,为了让观众更深切地感受到角色的疼痛感,团队通过手动关键帧动画、传统动画以及特效多种方式结合,清晰展现了穿心咒在哪吒身体上割裂的整个过程,其精细程度令人惊叹。
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到《哪吒2》的成功,实际上强有力地证明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好的内容在市场上永远是硬通货,特别是当市场长期缺乏精品内容支撑时,好内容迅速出圈是必然趋势。观众对于精品内容的需求不是消失了、减弱了,而是一直存在,同时不断增长。在快节奏的影视市场中,动画电影往往需要在技术与艺术、商业与情怀之间寻求平衡。而《哪吒2》凭借精良的特效、深刻的故事和细腻的情感,为国产动画树立了新的标杆,彰显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动画制作中的关键作用。
国产动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回顾国产动画发展史,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诞生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诸多经典之作。这些作品凭借精彩的剧情、鲜明的角色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一代人的童年回忆。尤其近年来国产动画在创作与播出方面呈现出双增长态势,题材结构也有所优化,文化题材崛起成为一大亮点。然而,在看似繁荣的数据背后,国产动画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追求数量难控质量。以国产电视动画片为例,近年来其发行数量持续增长,但部分作品为了增加时长,采用注水的方式,导致剧情冗长、拖沓,降低了作品的观赏性。2022年国产电视动画片发行总量为8万余分钟,2023年国产动画发行量持续增长至9.38万分钟,2024年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电视动画片备案数达到548部。在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部分作品呈现同质化倾向,忽视了作品质量。
此外,部分动画制作机构为追求短期利益,盲目跟风热门题材,缺乏创新和深度,也容易忽视观众的真实需求。如目前国产动画创作题材多以童话和教育类为主,但随着泛二次元用户规模的扩大,市场对全龄化、多元化题材的需求日益增加。制作方未能及时调整创作方向,导致作品与市场需求脱节。
动画制作周期的压缩,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精品的缺乏。数据显示,英国黏土动画《小羊肖恩》系列,每集动画的制作周期约为3至4个月;加拿大动画工作室制作的儿童动画剧集,每集制作周期约为2至3个月;而国产电视动画则普遍压缩为1至2个月。动画制作周期压缩导致制作流程简化,剧本打磨、画面精修、配音配乐等环节时间不足,难以保证作品质量。2022年国产动画中,豆瓣评分8分以上的作品仅占约5%,精品比例低也反映出国产动画整体质量有待提升。
整体上看,国产动画市场需求巨大,但用户付费意愿较低。数据显示,中国动漫用户规模已超过4亿人次,但人均动漫消费水平较低,这就导致动画公司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国产动画市场机制存在一些堵点,如动画播放渠道较少、资金回收速度慢,面对播放平台缺乏议价能力等,只能依靠扩大动画集数和时长力争覆盖制作成本。
国产动画的破局之道
当前文艺创作最大的问题在于浮躁,我们当然不能要求所有作品都是精品,但是每一部作品创作都应该有精益求精的态度。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成就《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小说经典之作;马尔克斯则以十八年的酝酿使《百年孤独》成为享誉世界的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这些作品,如同时间长河中的明珠,历经岁月打磨,愈发熠熠生辉,成为人类文明不朽的精神丰碑。
《哪吒2》的成功并非意外之喜。环视海内外优秀动画作品,不难发现,其制作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吉卜力工作室作为日本动画界的领航者,拥有《天空之城》《哈尔的移动城堡》《千与千寻》等众多经典动画作品。以《千与千寻》为例,在制作过程中,宫崎骏坚持手绘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力求每一个画面都呈现出最生动的效果。美国经典动画片《猫和老鼠》也是如此,早期的动画制作流程非常复杂,在画好原画之后制作人员再将画面转绘到胶片上,当时难度最高的一集,就让150人的团队用了足足18个月才完成。
《小蝌蚪找妈妈》是1960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中国首部水墨动画片。当时国内外的动画都采用单线平涂的技法,即用单线勾勒形象,在线条内或线条外平涂色彩。而《小蝌蚪找妈妈》创造性地采用中国独有的水墨技法来制作动画片。水墨画讲究灵韵,色彩、线条都不易控制,创作难度直接翻倍。据报道,该片仅水墨画就绘制了3000张以上。
2017年,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的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在全球斩获8.09亿美元票房。电影制作开始前,主创团队多次前往墨西哥入住当地家庭,在生活中感受家族观念对墨西哥人的重要性。他们还前往博物馆、市集、农场和墓地实地考察,了解墨西哥人对死亡的独特态度。前后花费6年时间,主创人员终于成功地将墨西哥文化核心元素融入片中,使其成为一部既有文化深度又充满情感共鸣的动画电影。
不难看出,只有脚踏实地,用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的工匠精神来创作作品,国产动画的破局之路才能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故事创作上,要摒弃急功近利心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打磨剧本,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结合现代价值观,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内涵的故事,用工匠精神培养新一批国产动画的忠实观众。相关部门也要做好顶层设计,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协同各方力量,共同营造能够激发艺术家创造力的创作环境。
《哪吒2》的制作周期长达五年。谈到《哪吒3》的上映计划,导演饺子表示,从事动画事业是一辈子的事,不是为了赚快钱,所以《哪吒3》不会为了赶时间而降低质量。这种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为国产动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期待创作者以《哪吒》系列影片为榜样,秉持工匠精神,沉下心来打磨作品,既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也要用现代视角讲述中国故事,以精湛技术呈现视觉奇观,用细腻情感触动观众心灵。唯有如此,国产动画方能在新时代浪潮中乘风破浪,为中国动画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