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呗联手六省博物馆上新国宝文物皮肤
4月7日,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在数字世界悄然开启。蚂蚁集团旗下消费金融产品花呗与山东、河南、浙江等六省博物馆深度合作,将8件承载中华文明基因的国宝级文物转化为精巧的数字皮肤。
此次上线的新皮肤阵容堪称“国宝天团”:山东博物馆的明代镶宝石金带饰闪耀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文明光辉,河北博物院的长信宫灯展现着西汉工匠的环保智慧,安徽博物院的铸客大鼎则体现了战国时代的青铜铸造巅峰。每件文物都配备专属知识卡片,用户在支付宝端内可360度欣赏文物细节,查阅其背后的历史密码。
花呗文物皮肤一上市,便引来网友热烈讨论,纷纷表示要换皮肤“接好运”,把“老宝贝”们捧在手心里。湖南、广东、江西等省份的多家博物馆也在线@花呗,争相推荐宝贝,展开了一场“花式催更”。
突破文物IP开发的范式
近年来,国家对文物保护信息化建设、文物保护利用及传承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强调要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也将“强化消费品牌引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产品设计”纳入了消费品质提升的重点行动。
花呗自2021年起发起“花呗文物守护计划”,聚焦文物修复与保护以及新媒体端的文物创新展示。
基于既往与敦煌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合作经验,花呗探索数字化技术、金融产品与文创产业的深度融合,2024年12月起开发上线了花呗文物皮肤。皮肤画面以敦煌、三星堆代表性文物为设计原型,将文物形象二创设计并融入花呗的产品界面,同时根据文物特征,撰写符合文物寓意、鼓励年轻人积极乐观的“接好运”文案,用趣味化的文字阐释文物正能量内涵。
当长信宫灯从历史课本封面跃入日常消费场景,当错金铜博山炉的仙山意象激活现代动画创作,传统文化掀起了新一轮活态传承热潮。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表示,将国宝“搬”上花呗皮肤、融入产品设计,这种年轻化的表达,既打破了传统文化传播的时空限制,又实现了文物知识的广泛触达,引导年轻群体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场景中感知中华文明,对传承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多维度社会效益引发多方关注
借助花呗文物皮肤上新,花呗在支付宝端内、端外持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据了解,去年年底,花呗官方新媒体账号在微博平台发起#花呗上线敦煌三星堆文物皮肤#话题并登上热搜。各省博物馆纷纷发博推荐自家镇馆文物登上花呗皮肤,在博物馆之间掀起一股“互卷”热潮。活动期间参与提名文物的博物馆官方账号、文旅部门账号超过50家,呼声热烈。
话题中,不乏文博领域的爱好者和工作人员参与讨论,有趣走心的皮肤文案也让很多年轻人自发在社交平台转发。通过有传播力的产品设计,花呗文物皮肤的传播面由线上私域产品扩展到了社交媒体场域,进一步覆盖年轻网友,相关话题仅在微博平台,阅读量就超过1.5亿。截至2025年3月,“花呗文物皮肤”的全网用户数已经突破800万。
今年上新的文物皮肤带来了更多鼓励大家积极乐观的吉祥话,如“稳稳端住金饭碗”“灯火长明,喜乐安宁”等。不少网友晒出自己的文物皮肤截图表示,已经第一时间换皮肤“接好运”。网友换上花呗文物皮肤后,不仅能“接好运”,还能在文物皮肤的专题页面上了解有趣的文物故事:长信宫灯是世界最早可调节光源的环保铜灯,人称“西汉无烟黑科技”;错金铜博山炉自带仙气,是2000年前的“高定香薰机”……
“这波文化自信稳稳拿捏”,年轻人的热情再度被点燃。当天,#换花呗国宝皮肤接好运#登上微博热搜,吸引卫龙、白象、盼盼等众多品牌纷纷加入。
同时,已经有国宝在“排队”的博物馆也忍不住下场“催更”:湖南博物院表示“我们的人面纹方鼎急得快说话了”,南越王博物院喊话“不急但一定要快啊”,江西省博物馆说自家的伏鸟双尾青虎“在线等,真的挺急的”。这种政企联动的创新模式,让文化遗产保护呈现出积极的社会参与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笑宇认为,“文物越跟生活贴近便越受欢迎。文创的数字化、智能化、线上化发展已经成为博物馆的一部分了”。
花呗文物皮肤基于文物的传统文化内核,植根在花呗这个有广大用户基础的消费金融产品,天然具有融入用户生活场景的优势,未来或将成为用户随时可以浏览、欣赏、了解背后文化内涵的文物新媒体创意传播新形式。
花呗方面表示,将博物馆文物IP元素创新纳入花呗产品设计中,就是希望通过花呗皮肤这一载体,为年轻用户了解和传播传统文化提供一扇数字化的展示窗口。接下来将有更多国宝陆续登上花呗皮肤,未来文物IP还将延展到更多创新场景。花呗将持续与中国文化站在一起,成为外界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新切口。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传承方式。在这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文物不再是玻璃展柜中的沉默者,而是化身为数字世界跃动的文明火种。当“00后”女孩把长信宫灯设为花呗界面,她或许不曾想到,这个看似微小的选择,正悄然续写着古老文明的当代传承。
(图片由花呗提供)
花呗联手六省博物馆上新国宝文物皮肤
4月7日,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在数字世界悄然开启。蚂蚁集团旗下消费金融产品花呗与山东、河南、浙江等六省博物馆深度合作,将8件承载中华文明基因的国宝级文物转化为精巧的数字皮肤。
此次上线的新皮肤阵容堪称“国宝天团”:山东博物馆的明代镶宝石金带饰闪耀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文明光辉,河北博物院的长信宫灯展现着西汉工匠的环保智慧,安徽博物院的铸客大鼎则体现了战国时代的青铜铸造巅峰。每件文物都配备专属知识卡片,用户在支付宝端内可360度欣赏文物细节,查阅其背后的历史密码。
花呗文物皮肤一上市,便引来网友热烈讨论,纷纷表示要换皮肤“接好运”,把“老宝贝”们捧在手心里。湖南、广东、江西等省份的多家博物馆也在线@花呗,争相推荐宝贝,展开了一场“花式催更”。
突破文物IP开发的范式
近年来,国家对文物保护信息化建设、文物保护利用及传承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强调要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也将“强化消费品牌引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产品设计”纳入了消费品质提升的重点行动。
花呗自2021年起发起“花呗文物守护计划”,聚焦文物修复与保护以及新媒体端的文物创新展示。
基于既往与敦煌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合作经验,花呗探索数字化技术、金融产品与文创产业的深度融合,2024年12月起开发上线了花呗文物皮肤。皮肤画面以敦煌、三星堆代表性文物为设计原型,将文物形象二创设计并融入花呗的产品界面,同时根据文物特征,撰写符合文物寓意、鼓励年轻人积极乐观的“接好运”文案,用趣味化的文字阐释文物正能量内涵。
当长信宫灯从历史课本封面跃入日常消费场景,当错金铜博山炉的仙山意象激活现代动画创作,传统文化掀起了新一轮活态传承热潮。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表示,将国宝“搬”上花呗皮肤、融入产品设计,这种年轻化的表达,既打破了传统文化传播的时空限制,又实现了文物知识的广泛触达,引导年轻群体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场景中感知中华文明,对传承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多维度社会效益引发多方关注
借助花呗文物皮肤上新,花呗在支付宝端内、端外持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据了解,去年年底,花呗官方新媒体账号在微博平台发起#花呗上线敦煌三星堆文物皮肤#话题并登上热搜。各省博物馆纷纷发博推荐自家镇馆文物登上花呗皮肤,在博物馆之间掀起一股“互卷”热潮。活动期间参与提名文物的博物馆官方账号、文旅部门账号超过50家,呼声热烈。
话题中,不乏文博领域的爱好者和工作人员参与讨论,有趣走心的皮肤文案也让很多年轻人自发在社交平台转发。通过有传播力的产品设计,花呗文物皮肤的传播面由线上私域产品扩展到了社交媒体场域,进一步覆盖年轻网友,相关话题仅在微博平台,阅读量就超过1.5亿。截至2025年3月,“花呗文物皮肤”的全网用户数已经突破800万。
今年上新的文物皮肤带来了更多鼓励大家积极乐观的吉祥话,如“稳稳端住金饭碗”“灯火长明,喜乐安宁”等。不少网友晒出自己的文物皮肤截图表示,已经第一时间换皮肤“接好运”。网友换上花呗文物皮肤后,不仅能“接好运”,还能在文物皮肤的专题页面上了解有趣的文物故事:长信宫灯是世界最早可调节光源的环保铜灯,人称“西汉无烟黑科技”;错金铜博山炉自带仙气,是2000年前的“高定香薰机”……
“这波文化自信稳稳拿捏”,年轻人的热情再度被点燃。当天,#换花呗国宝皮肤接好运#登上微博热搜,吸引卫龙、白象、盼盼等众多品牌纷纷加入。
同时,已经有国宝在“排队”的博物馆也忍不住下场“催更”:湖南博物院表示“我们的人面纹方鼎急得快说话了”,南越王博物院喊话“不急但一定要快啊”,江西省博物馆说自家的伏鸟双尾青虎“在线等,真的挺急的”。这种政企联动的创新模式,让文化遗产保护呈现出积极的社会参与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笑宇认为,“文物越跟生活贴近便越受欢迎。文创的数字化、智能化、线上化发展已经成为博物馆的一部分了”。
花呗文物皮肤基于文物的传统文化内核,植根在花呗这个有广大用户基础的消费金融产品,天然具有融入用户生活场景的优势,未来或将成为用户随时可以浏览、欣赏、了解背后文化内涵的文物新媒体创意传播新形式。
花呗方面表示,将博物馆文物IP元素创新纳入花呗产品设计中,就是希望通过花呗皮肤这一载体,为年轻用户了解和传播传统文化提供一扇数字化的展示窗口。接下来将有更多国宝陆续登上花呗皮肤,未来文物IP还将延展到更多创新场景。花呗将持续与中国文化站在一起,成为外界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新切口。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传承方式。在这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文物不再是玻璃展柜中的沉默者,而是化身为数字世界跃动的文明火种。当“00后”女孩把长信宫灯设为花呗界面,她或许不曾想到,这个看似微小的选择,正悄然续写着古老文明的当代传承。
(图片由花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