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关税下的美股情绪、流动性与基本面

中信建投

6天前

仅从关税的预期交易看,后续美股跌幅在10%以内的概率较大,逐步进入短期底部。鉴于关税对经济存在不可逆影响,若关税真的执行,美股盈利下修和二次探底的压力非常大,且底部反转后的修复之路将极为曲折,复制2020年暴跌暴涨的难度大。美元和黄金同步走低,是否出现流动性危机?离岸、在岸的美元流动性仍相对安全,但后续仍需要关注走势。

【摘要】

一、情绪和预期催化下,短期后续下跌或控制在10%以内

(1)外生冲击下,美股调整一般分三步走

第一步快速下跌,情绪和预期交易,一般在一个月内;

第二步二次探底,前提是经济下行兑现,一般在后续半年,若经济恶化被证伪/经济迅速修复,则可能跳过这一步,类似2020年;

第三步趋势修复,速度和力度取决于经济的改善程度。

(2)参考历史经验,短期预期催化的下跌空间或剩10%

对比2008金融危机、2018贸易战、2020疫情,标普500短期下跌幅度在10-30%之间,目前标普下跌17%波动率已在高位、衍生品止损的负反馈压力可控、恐慌情绪出现脉冲,压力正在释放。

仅从关税的预期交易看,剩余下跌空间的基准预期在10%以内,逐步进入短期底部

后续是否出现二次探底,要看关税政策是否兑现,不确定性极大

二、市场是否已经出现了流动性危机?暂时似乎OK

(1)美元指数走低是不好的信号,金价转跌暂时意义有限

上周全球资产普跌,尤其是前期受益于关税的黄金、终极避险资产美元同步下行,市场担忧已经进入流动性危机模式。

美股大跌时,若美元稳健,表明对美元资产的追逐未系统消退,只是资产间再平衡(去年7月套息交易逆转);相反,若美元走低,要么是资金从美元市场撤出,进行区域再平衡,要么是更严重的流动性枯竭(2020疫情初期)。

(2)离岸、在岸的美元流动性仍相对安全

因此,当前美元走低,需要重点关注。结合在岸和离岸的利差基差等指标看,目前美元流动性没有系统性恶化的证据,区域间再平衡的概率较高(对应日元升值)。

三、基本面的历史异同:盈利看二次探底和修复空间

对等关税若执行,对美国和全球经济将带来深远影响,展望后续情景,有两大视角供参考:

(1)国际体系大变革的视角:长期

关注度较高的两段可比历史包括:

第一,1930年代,胡佛关税。美国关税提升至60%左右,主要贸易伙伴国反制,全球贸易萎缩,经济衰退,美股陷入熊市

第二,1970年代,美国放弃金本位。货币体系重构,美股下跌黄金上涨。彼时是美元和背后的黄金这一支撑脱钩,当前则是美元和背后的消费需求这一支撑脱钩,长期看,美元不排除趋势下行,美股也面临压力。

(2)经济周期的复苏视角:中短期

美股在危机后的修复呈现三种路径,背后是经济复苏的不同模式:

第一,2008金融危机:经济未能回归趋势,美股反弹慢,力度小;

第二,2018贸易战:经济未偏离趋势,美股反弹快,但力度一般;

第三,2020新冠疫情:经济超越趋势,美股反弹快,且力度大。

回到本轮,若关税兑现,美股盈利下修二次探底的压力非常大,且底部反转后的修复之路将极为曲折复制2020年暴跌暴涨的难度很大

首先,目前美股在盈利端尚未定价衰退,若衰退兑现,仍有一轮盈利的拖累,鉴于关税冲击过大,二次探底的惨烈程度很难预期。

其次,本轮关税对经济的冲击或大于2018年,而财政的对冲或不及2020和2018年,经济无法回归趋势,更像2008年。

【正文】

特朗普签署关税行政令后,美股大跌,鉴于其政策高度不确定,对于美股走势,市场争议较多。我们尝试对几个回答问题:

第一,情绪和交易层面,短期下跌的空间还有多少?

第二,大类资产呈现普跌,尤其是黄金也一度未能幸免,美元资产是否陷入了流动性危机,类似2020年?

第三,关税前景下,经济类比哪个历史阶段更为合适,市场后续机会如何?

一、情绪和交易角度,短期下跌空间或限制在10%以内

尽管特朗普最新关税对经济的实际影响尚未体现,且政策节奏还有较大不确定性,但市场在定价时,已经将本轮周期视为重大的外生冲击,与此前的疫情、贸易战、金融危机等事件相类比,不再局限在短期10%以内的常规调整范围内。

重大外生事件的冲击下,美股调整一般分为三阶段:

第一步,快速下跌,情绪和预期交易,一般在一个月内;

第二步,二次探底,前提是经济下行持续兑现,一般在后续半年,但如果经济恶化被证伪/经济迅速修复,则可能跳过这一步骤,类似2020年疫情;

第三步,趋势修复,速度和力度取决于经济的改善程度。

我们将标普500的短期走势与历史进行对比:

(1)短期跌幅:-20%至-30%之间,目前达到17%,按均值对标,短期继续下探的空间在5-10%的概率较大。

(2)波动率:市场在外生冲击下的快速调整中,VIX指数往往快速飙升,2020疫情和2008金融危机中,VIX指数都曾达到75左右的峰值,2018年底中美贸易冲突中,VIX也曾超过35,最新VIX达到45,已经属于较高水平,这意味着短期市场逐渐筑底的概率在增加。

(3)衍生品头寸止损的负反馈压力:市场下跌时,多头的止损,一般会导致波动的放大,当前标普500迷你期货的净头寸与2020疫情、2018中美贸易冲突时接近,但显著高于2008金融危机,考虑到目前美股跌幅和VIX升幅均小于2020和2018,短期负反馈压力相对可控。

(4)恐慌情绪:结合波动率等多项指标的恐惧贪婪指数,目前处于几年来的绝对底部,考虑到这一指数很少出现趋势性回落、和低位长期震荡的情况(即使再度走低,也是在明显反弹后),市场短期压力有望释放完毕(但不排除反弹后再度探底,类似2022年情况,后续关键在于经济的持续走势,第三部分予以探讨)。

总结:仅从关税政策的预期交易角度看,美股后续跌幅或控制在10%以内,有机会逐步进入短期底部;后续是否出现二次探底,还要看关税政策是否持续加码和基本面趋势性下行是否兑现,但不确定性极大。

二、市场是否已经出现了流动性危机?暂时似乎OK

上周美股在内的全球资产的波动情况,与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很相似,即出现了普跌(仅美债除外),尤其是前一阶段受益于特朗普关税的黄金未能幸免、以及终极避险资产美元指数同步下行,使得市场担忧,是否已经进入了流动性危机模式,如果没有联储的强有力介入,波动还会加剧。

(1)美元指数走低,确实是不好的信号,但金价转跌的意义或有限

一般而言,在美股大跌过程中,美元指数若稳健甚至走强,表明市场对美元资产的追逐并未系统性消退,如果出现美元指数快速走低,则可能存在全球资金从美元市场撤出的再平衡情况。

历史情况来看,2008金融危机、2018中美贸易冲突期间,美元指数均明显走强,显示出市场在衰退阶段追逐美元现金,而在2020年疫情暴发初期,曾出现过短暂的美元指数跳水,对应当时全球流动性枯竭

因此,目前的美元指数走低,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现象。鉴于目前仍在去年底的101的低位之上,暂时还可以解释为欧美利差走阔后的正常定价,但若趋势性向下突破,美股被海外资金抛售的风险则加剧。

相反,金价在历史上危机阶段,走势较为混乱,阶段性下跌的情况也曾出现,暂时信号意义有限,不建议赋予其太多权重。

(2)在岸美元流动性:有恶化,但不算极端

具体到美元流动性的一些跟踪指标看,则情况不算大幅恶化,并未显示流动性系统收紧

在岸方面:商票与无风险融资利率的利差维持在较低水平,几乎没有明显上升,而在之前的危机历史中,上升幅度往往超过300-400bp,即使在2018年中美贸易冲突中,最高也曾上行50bp。

高收益债利差有所走阔,但幅度也仅为130bp左右,与此前历史比偏低。

(3)离岸美元流动性:暂时不缺美元

离岸方面:更加波澜不惊,欧元美元互换基差基本处于正常水平。

另一个重要的币种日元则是明显升值,类似去年7月套息逆转时的走势,美股下跌伴随日元升值,离岸市场上更多是抛售美元资产、换回日元资产,因此离岸美元流动性同样不存在紧缺的状况。

三、基本面异同:盈利角度看后续反弹空间

对等关税若实际执行,对全球贸易、政治等带来的影响将是巨大和深远的,展望后续情景,目前有两大视角可供参考。

(1)国际体系大变革的视角

市场关注度较高的两段可比历史包括:

第一,1930年代,胡佛关税,经济衰退,股市下跌

1930年胡佛总统时代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被认为是大萧条和美股暴跌的导火索之一。1929年,大萧条阴影已经出现,美国过剩的农业和工业产品与全球需求萎缩不相匹配,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美国农民和工人,认为过低关税导致外国产品冲击美国本土,胡佛总统在竞选时同意提升关税。

美股对此反应负面。1929年10月,当参议院辩论关税法案时,美股恐慌性下跌,道指在10月28日和29日累计下跌23%,美股崩盘进一步催化了衰退预期。最终,关税法案在1930年6月签署,将20000多种应税商品的关税平均提高至59.1%。道指于6月16日法案签署后暴跌8%,迅速抹平了1929年12月以来的涨幅,进入熊市。

主要贸易伙伴国进行反制,全球贸易萎缩。加拿大对从美国进口的16种产品征收3倍关税,英、法、德、西也采取大规模关税报复行动,开始发展新的贸易渠道。这场关税冲突最终波及到了超40个国家,而美国经济受损相当严重,到1932年,美国对欧洲的进口相较1929年下降70%,对欧洲出口下降67%,加速了大萧条在欧美国家之间的蔓延。道琼斯指数也一路从1929年379.6的高点下滑至1932年42.2的低点。

从关税的角度看,胡佛关税和特朗普关税较为类似,但鉴于当时大萧条的背景,关税政策更多是经济下行后的结果,本次特朗普政策更多是主动重构全球制造业和贸易体系。尽管有所不同,但对全球经济和股市的影响,仍然可以提供借鉴。

第二,1970年代,美国放弃金本位,货币体系重构,美股下跌,黄金上涨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同样是美国主导全球货币体系,随着金本位结束,意味着美国也在放弃部分货币层面的全球权益,这一点和目前特朗普放弃部分全球经贸的主导权相类似。

在1973年之后,美股从顶部下跌,美元走弱,黄金则迎来牛市,美元和黄金完成重新相对定价。

如果特朗普对等关税得到执行,全球供需格局将重构,美国将不再为非美供给提供相应需求,非美经济体的替代需求重要性提升。从这个角度看,1970年代,是美元和背后的黄金这一支撑脱钩,本次则是美元和背后的消费需求这一支撑脱钩,中长期来看,美元或再度趋势下行,美股也会面临中期压力。

(2)经济周期的衰退复苏视角

宏观大变局的时间维度较长,对于中短期的指示意义有限,可以从经济的短周期波动视角予以分析。

前面短期下跌的分析中指出:预期和情绪的推动,决定了市场的短期底部;后续经济负面效果是否兑现,决定二次探底的情况。当风险的释放完成,随着经济的修复,市场开始回升,本轮调整结束后,后续反弹的空间如何估计

此前三轮危机和事件冲击下,美股的修复过程呈现三种截然不同的特征,背后是宏观经济修复的不同路径:

第一,2008金融危机:经济未能回归趋势,美股反弹慢,力度小

金融危机造成的衰退,对美国经济产生了长期持续影响,名义增速中枢从6-7%降至5%,GDP缺口一直未能完成回补。

受此影响,美股的修复也较为缓慢,一直到2013年前后,指数才回到2007年高点。

第二,2018中美贸易冲突:经济未偏离趋势,美股反弹快,但力度一般

上一轮特朗普关税,叠加了减税的刺激,2017-2018美国经济向上脉冲,随后明显走弱,2017-2019的名义增速均值与此前差异不大,可以理解为减税与关税大致对冲,实际经济未受到系统性影响。

在此背景下,美股反弹较快,2019年迅速收回跌幅,但回补缺口后动能下降。

第三,2020新冠疫情:经济超越趋势,美股反弹快,且力度大

2020年疫情造成衰退非常严重,但美国经济很快完成修复,增速中枢反而阶段性超过了疫情前。

经济的快速和超量修复,也带来美股的快速反弹,并且行情级别较大。

本轮展望:在关税最终落地的情形下,盈利下修推动的二次探底的压力极大,且未来底部反转的速度和力度无法乐观。

首先,目前美股在盈利端尚未定价衰退,主要是估值压缩,若后续衰退风险逐步验证,美股仍需要面临盈利下修的拖累,鉴于关税冲击极大,届时二次探底的惨烈程度很难预期。

参考历史上危机时美股下行的经验,当经济压力兑现,美股的下跌基本伴随着盈利预期的大幅下修,在2000年和2008年,盈利下修幅度均超过30%。2018年经济影响较小,盈利也相对稳定,这是美股迅速修复的条件之一。

目前,尽管指数下跌超过15%,但盈利端的预期仍较为稳定,这有两个重要启示:

其一,若关税真的执行,美国经济数据趋势走弱,届时美股盈利预期大概率还会大幅度下修,美股还有一轮盈利驱动的下跌,也就是二次探底

其二,若关税后期不及预期,实际衰退未出现,则美股会出现估值修复带动的快速反弹行情。

其次,本轮关税,对经济的冲击或大于2018年,而财政对冲或不及2020年和2018年,经济可能留下长期缺口,横向对比或更像2008年的情况。

关税的冲击方面,如果最终关税限于中美之间,且在20%左右,本次冲击程度可能与2018年相仿;如果范围和程度进一步扩展,则冲击程度将远高于2018年。按照耶鲁大学的测算,新增关税若全部落地,对今年GDP增速的拖累将在0.9%附近,且在中长期会持续影响,超过0.5%,这意味着,本轮关税可能产生类似2008年那样的长期GDP缺口,而非2018和2020这样的短期扰动。

财政的对冲方面,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案的减税幅度较大,2020年财政补贴力度同样较大,2025年特朗普的新一轮减税以延续此前政策为主、边际下调税率为辅,力度上较难匹配之前两次。

因此,若经济的影响更加长期且存在较难回补的缺口,美股的复苏之路将极为曲折,复制2020年暴跌暴涨的难度很大。

【风险提示】

美国通胀上行超预期,美国经济增长超预期,导致美联储货币政策继续收紧,美元大幅升值,美债利率上行,美股继续下跌,商业银行破产危机,以及新兴市场出现货币和债务危机。美国经济衰退超预期,导致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联储被迫转向宽松。欧洲能源危机超预期,欧元区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全球市场陷入动荡,外需萎缩,政策面临两难。全球地缘风险加剧,中美关系恶化超预期,大宗商品、运输出现不可控因素,逆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供应链持续被破坏,相关资源争夺恶化。



仅从关税的预期交易看,后续美股跌幅在10%以内的概率较大,逐步进入短期底部。鉴于关税对经济存在不可逆影响,若关税真的执行,美股盈利下修和二次探底的压力非常大,且底部反转后的修复之路将极为曲折,复制2020年暴跌暴涨的难度大。美元和黄金同步走低,是否出现流动性危机?离岸、在岸的美元流动性仍相对安全,但后续仍需要关注走势。

【摘要】

一、情绪和预期催化下,短期后续下跌或控制在10%以内

(1)外生冲击下,美股调整一般分三步走

第一步快速下跌,情绪和预期交易,一般在一个月内;

第二步二次探底,前提是经济下行兑现,一般在后续半年,若经济恶化被证伪/经济迅速修复,则可能跳过这一步,类似2020年;

第三步趋势修复,速度和力度取决于经济的改善程度。

(2)参考历史经验,短期预期催化的下跌空间或剩10%

对比2008金融危机、2018贸易战、2020疫情,标普500短期下跌幅度在10-30%之间,目前标普下跌17%波动率已在高位、衍生品止损的负反馈压力可控、恐慌情绪出现脉冲,压力正在释放。

仅从关税的预期交易看,剩余下跌空间的基准预期在10%以内,逐步进入短期底部

后续是否出现二次探底,要看关税政策是否兑现,不确定性极大

二、市场是否已经出现了流动性危机?暂时似乎OK

(1)美元指数走低是不好的信号,金价转跌暂时意义有限

上周全球资产普跌,尤其是前期受益于关税的黄金、终极避险资产美元同步下行,市场担忧已经进入流动性危机模式。

美股大跌时,若美元稳健,表明对美元资产的追逐未系统消退,只是资产间再平衡(去年7月套息交易逆转);相反,若美元走低,要么是资金从美元市场撤出,进行区域再平衡,要么是更严重的流动性枯竭(2020疫情初期)。

(2)离岸、在岸的美元流动性仍相对安全

因此,当前美元走低,需要重点关注。结合在岸和离岸的利差基差等指标看,目前美元流动性没有系统性恶化的证据,区域间再平衡的概率较高(对应日元升值)。

三、基本面的历史异同:盈利看二次探底和修复空间

对等关税若执行,对美国和全球经济将带来深远影响,展望后续情景,有两大视角供参考:

(1)国际体系大变革的视角:长期

关注度较高的两段可比历史包括:

第一,1930年代,胡佛关税。美国关税提升至60%左右,主要贸易伙伴国反制,全球贸易萎缩,经济衰退,美股陷入熊市

第二,1970年代,美国放弃金本位。货币体系重构,美股下跌黄金上涨。彼时是美元和背后的黄金这一支撑脱钩,当前则是美元和背后的消费需求这一支撑脱钩,长期看,美元不排除趋势下行,美股也面临压力。

(2)经济周期的复苏视角:中短期

美股在危机后的修复呈现三种路径,背后是经济复苏的不同模式:

第一,2008金融危机:经济未能回归趋势,美股反弹慢,力度小;

第二,2018贸易战:经济未偏离趋势,美股反弹快,但力度一般;

第三,2020新冠疫情:经济超越趋势,美股反弹快,且力度大。

回到本轮,若关税兑现,美股盈利下修二次探底的压力非常大,且底部反转后的修复之路将极为曲折复制2020年暴跌暴涨的难度很大

首先,目前美股在盈利端尚未定价衰退,若衰退兑现,仍有一轮盈利的拖累,鉴于关税冲击过大,二次探底的惨烈程度很难预期。

其次,本轮关税对经济的冲击或大于2018年,而财政的对冲或不及2020和2018年,经济无法回归趋势,更像2008年。

【正文】

特朗普签署关税行政令后,美股大跌,鉴于其政策高度不确定,对于美股走势,市场争议较多。我们尝试对几个回答问题:

第一,情绪和交易层面,短期下跌的空间还有多少?

第二,大类资产呈现普跌,尤其是黄金也一度未能幸免,美元资产是否陷入了流动性危机,类似2020年?

第三,关税前景下,经济类比哪个历史阶段更为合适,市场后续机会如何?

一、情绪和交易角度,短期下跌空间或限制在10%以内

尽管特朗普最新关税对经济的实际影响尚未体现,且政策节奏还有较大不确定性,但市场在定价时,已经将本轮周期视为重大的外生冲击,与此前的疫情、贸易战、金融危机等事件相类比,不再局限在短期10%以内的常规调整范围内。

重大外生事件的冲击下,美股调整一般分为三阶段:

第一步,快速下跌,情绪和预期交易,一般在一个月内;

第二步,二次探底,前提是经济下行持续兑现,一般在后续半年,但如果经济恶化被证伪/经济迅速修复,则可能跳过这一步骤,类似2020年疫情;

第三步,趋势修复,速度和力度取决于经济的改善程度。

我们将标普500的短期走势与历史进行对比:

(1)短期跌幅:-20%至-30%之间,目前达到17%,按均值对标,短期继续下探的空间在5-10%的概率较大。

(2)波动率:市场在外生冲击下的快速调整中,VIX指数往往快速飙升,2020疫情和2008金融危机中,VIX指数都曾达到75左右的峰值,2018年底中美贸易冲突中,VIX也曾超过35,最新VIX达到45,已经属于较高水平,这意味着短期市场逐渐筑底的概率在增加。

(3)衍生品头寸止损的负反馈压力:市场下跌时,多头的止损,一般会导致波动的放大,当前标普500迷你期货的净头寸与2020疫情、2018中美贸易冲突时接近,但显著高于2008金融危机,考虑到目前美股跌幅和VIX升幅均小于2020和2018,短期负反馈压力相对可控。

(4)恐慌情绪:结合波动率等多项指标的恐惧贪婪指数,目前处于几年来的绝对底部,考虑到这一指数很少出现趋势性回落、和低位长期震荡的情况(即使再度走低,也是在明显反弹后),市场短期压力有望释放完毕(但不排除反弹后再度探底,类似2022年情况,后续关键在于经济的持续走势,第三部分予以探讨)。

总结:仅从关税政策的预期交易角度看,美股后续跌幅或控制在10%以内,有机会逐步进入短期底部;后续是否出现二次探底,还要看关税政策是否持续加码和基本面趋势性下行是否兑现,但不确定性极大。

二、市场是否已经出现了流动性危机?暂时似乎OK

上周美股在内的全球资产的波动情况,与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很相似,即出现了普跌(仅美债除外),尤其是前一阶段受益于特朗普关税的黄金未能幸免、以及终极避险资产美元指数同步下行,使得市场担忧,是否已经进入了流动性危机模式,如果没有联储的强有力介入,波动还会加剧。

(1)美元指数走低,确实是不好的信号,但金价转跌的意义或有限

一般而言,在美股大跌过程中,美元指数若稳健甚至走强,表明市场对美元资产的追逐并未系统性消退,如果出现美元指数快速走低,则可能存在全球资金从美元市场撤出的再平衡情况。

历史情况来看,2008金融危机、2018中美贸易冲突期间,美元指数均明显走强,显示出市场在衰退阶段追逐美元现金,而在2020年疫情暴发初期,曾出现过短暂的美元指数跳水,对应当时全球流动性枯竭

因此,目前的美元指数走低,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现象。鉴于目前仍在去年底的101的低位之上,暂时还可以解释为欧美利差走阔后的正常定价,但若趋势性向下突破,美股被海外资金抛售的风险则加剧。

相反,金价在历史上危机阶段,走势较为混乱,阶段性下跌的情况也曾出现,暂时信号意义有限,不建议赋予其太多权重。

(2)在岸美元流动性:有恶化,但不算极端

具体到美元流动性的一些跟踪指标看,则情况不算大幅恶化,并未显示流动性系统收紧

在岸方面:商票与无风险融资利率的利差维持在较低水平,几乎没有明显上升,而在之前的危机历史中,上升幅度往往超过300-400bp,即使在2018年中美贸易冲突中,最高也曾上行50bp。

高收益债利差有所走阔,但幅度也仅为130bp左右,与此前历史比偏低。

(3)离岸美元流动性:暂时不缺美元

离岸方面:更加波澜不惊,欧元美元互换基差基本处于正常水平。

另一个重要的币种日元则是明显升值,类似去年7月套息逆转时的走势,美股下跌伴随日元升值,离岸市场上更多是抛售美元资产、换回日元资产,因此离岸美元流动性同样不存在紧缺的状况。

三、基本面异同:盈利角度看后续反弹空间

对等关税若实际执行,对全球贸易、政治等带来的影响将是巨大和深远的,展望后续情景,目前有两大视角可供参考。

(1)国际体系大变革的视角

市场关注度较高的两段可比历史包括:

第一,1930年代,胡佛关税,经济衰退,股市下跌

1930年胡佛总统时代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被认为是大萧条和美股暴跌的导火索之一。1929年,大萧条阴影已经出现,美国过剩的农业和工业产品与全球需求萎缩不相匹配,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美国农民和工人,认为过低关税导致外国产品冲击美国本土,胡佛总统在竞选时同意提升关税。

美股对此反应负面。1929年10月,当参议院辩论关税法案时,美股恐慌性下跌,道指在10月28日和29日累计下跌23%,美股崩盘进一步催化了衰退预期。最终,关税法案在1930年6月签署,将20000多种应税商品的关税平均提高至59.1%。道指于6月16日法案签署后暴跌8%,迅速抹平了1929年12月以来的涨幅,进入熊市。

主要贸易伙伴国进行反制,全球贸易萎缩。加拿大对从美国进口的16种产品征收3倍关税,英、法、德、西也采取大规模关税报复行动,开始发展新的贸易渠道。这场关税冲突最终波及到了超40个国家,而美国经济受损相当严重,到1932年,美国对欧洲的进口相较1929年下降70%,对欧洲出口下降67%,加速了大萧条在欧美国家之间的蔓延。道琼斯指数也一路从1929年379.6的高点下滑至1932年42.2的低点。

从关税的角度看,胡佛关税和特朗普关税较为类似,但鉴于当时大萧条的背景,关税政策更多是经济下行后的结果,本次特朗普政策更多是主动重构全球制造业和贸易体系。尽管有所不同,但对全球经济和股市的影响,仍然可以提供借鉴。

第二,1970年代,美国放弃金本位,货币体系重构,美股下跌,黄金上涨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同样是美国主导全球货币体系,随着金本位结束,意味着美国也在放弃部分货币层面的全球权益,这一点和目前特朗普放弃部分全球经贸的主导权相类似。

在1973年之后,美股从顶部下跌,美元走弱,黄金则迎来牛市,美元和黄金完成重新相对定价。

如果特朗普对等关税得到执行,全球供需格局将重构,美国将不再为非美供给提供相应需求,非美经济体的替代需求重要性提升。从这个角度看,1970年代,是美元和背后的黄金这一支撑脱钩,本次则是美元和背后的消费需求这一支撑脱钩,中长期来看,美元或再度趋势下行,美股也会面临中期压力。

(2)经济周期的衰退复苏视角

宏观大变局的时间维度较长,对于中短期的指示意义有限,可以从经济的短周期波动视角予以分析。

前面短期下跌的分析中指出:预期和情绪的推动,决定了市场的短期底部;后续经济负面效果是否兑现,决定二次探底的情况。当风险的释放完成,随着经济的修复,市场开始回升,本轮调整结束后,后续反弹的空间如何估计

此前三轮危机和事件冲击下,美股的修复过程呈现三种截然不同的特征,背后是宏观经济修复的不同路径:

第一,2008金融危机:经济未能回归趋势,美股反弹慢,力度小

金融危机造成的衰退,对美国经济产生了长期持续影响,名义增速中枢从6-7%降至5%,GDP缺口一直未能完成回补。

受此影响,美股的修复也较为缓慢,一直到2013年前后,指数才回到2007年高点。

第二,2018中美贸易冲突:经济未偏离趋势,美股反弹快,但力度一般

上一轮特朗普关税,叠加了减税的刺激,2017-2018美国经济向上脉冲,随后明显走弱,2017-2019的名义增速均值与此前差异不大,可以理解为减税与关税大致对冲,实际经济未受到系统性影响。

在此背景下,美股反弹较快,2019年迅速收回跌幅,但回补缺口后动能下降。

第三,2020新冠疫情:经济超越趋势,美股反弹快,且力度大

2020年疫情造成衰退非常严重,但美国经济很快完成修复,增速中枢反而阶段性超过了疫情前。

经济的快速和超量修复,也带来美股的快速反弹,并且行情级别较大。

本轮展望:在关税最终落地的情形下,盈利下修推动的二次探底的压力极大,且未来底部反转的速度和力度无法乐观。

首先,目前美股在盈利端尚未定价衰退,主要是估值压缩,若后续衰退风险逐步验证,美股仍需要面临盈利下修的拖累,鉴于关税冲击极大,届时二次探底的惨烈程度很难预期。

参考历史上危机时美股下行的经验,当经济压力兑现,美股的下跌基本伴随着盈利预期的大幅下修,在2000年和2008年,盈利下修幅度均超过30%。2018年经济影响较小,盈利也相对稳定,这是美股迅速修复的条件之一。

目前,尽管指数下跌超过15%,但盈利端的预期仍较为稳定,这有两个重要启示:

其一,若关税真的执行,美国经济数据趋势走弱,届时美股盈利预期大概率还会大幅度下修,美股还有一轮盈利驱动的下跌,也就是二次探底

其二,若关税后期不及预期,实际衰退未出现,则美股会出现估值修复带动的快速反弹行情。

其次,本轮关税,对经济的冲击或大于2018年,而财政对冲或不及2020年和2018年,经济可能留下长期缺口,横向对比或更像2008年的情况。

关税的冲击方面,如果最终关税限于中美之间,且在20%左右,本次冲击程度可能与2018年相仿;如果范围和程度进一步扩展,则冲击程度将远高于2018年。按照耶鲁大学的测算,新增关税若全部落地,对今年GDP增速的拖累将在0.9%附近,且在中长期会持续影响,超过0.5%,这意味着,本轮关税可能产生类似2008年那样的长期GDP缺口,而非2018和2020这样的短期扰动。

财政的对冲方面,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案的减税幅度较大,2020年财政补贴力度同样较大,2025年特朗普的新一轮减税以延续此前政策为主、边际下调税率为辅,力度上较难匹配之前两次。

因此,若经济的影响更加长期且存在较难回补的缺口,美股的复苏之路将极为曲折,复制2020年暴跌暴涨的难度很大。

【风险提示】

美国通胀上行超预期,美国经济增长超预期,导致美联储货币政策继续收紧,美元大幅升值,美债利率上行,美股继续下跌,商业银行破产危机,以及新兴市场出现货币和债务危机。美国经济衰退超预期,导致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联储被迫转向宽松。欧洲能源危机超预期,欧元区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全球市场陷入动荡,外需萎缩,政策面临两难。全球地缘风险加剧,中美关系恶化超预期,大宗商品、运输出现不可控因素,逆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供应链持续被破坏,相关资源争夺恶化。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