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4月2日电 消费贷利率“内卷”按下暂停键。4月1日,多家银行将消费贷利率上调至3%以上。
今年以来,银行加大了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通过降低利率等方式获客,部分消费贷产品利率已下探至2.5%左右。业内人士认为,此次银行将消费贷利率上调至3%以上,有利于将贷款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从而平衡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由价格竞争转向价值深耕,增强消费信贷可持续性。
多家银行上调消费贷利率
“4月1日起,利率下限不低于3.15%。原有消费贷优惠券已无法使用,拿不到‘2’字头的消费贷利率了。”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记者,行里正在开会,研究制定新的消费贷活动和获客策略。
“我们撤掉了低息宣传页面,当前申请消费贷,利率最低3.4%起,最高额度30万元。”某银行合肥分行人士说,该行正在研究新的优惠券额度,预计接下来客户使用新优惠券后,消费贷利率为最低3.05%起。
记者登录招商银行“闪电贷”发现,该产品年利率(单利)最低为3.4%,已无优惠券发放。某国有大行信贷经理也透露,已接到通知,4月1日起,个人信用消费贷款,年化利率低于3%的统一调整至3%。
银行发展消费贷业务要基于有效消费需求,也要考虑客户还款能力,不宜在利率上过度“内卷”。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将消费贷利率上调至3%以上,有利于平衡市场扩张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关系,增强消费信贷可持续性。
消费贷市场竞争激烈,银行靠降低利率提高市场占有率,难以持续。“超低的消费贷利率下,如果没有其他业务捆绑,就是倒贴获客。”一家国有大行业务人士告诉记者,低价营销其实也是为了让优质客户群体在获得消费贷款的同时,顺便能办理其他业务,从综合收益的角度考量可以实现盈利。
“在银行净息差已经很低的情况下,降低消费贷利率将导致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影响其盈利和内源资本补充,同时也不利于其风险应对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上述国有大行业务人士认为,银行将消费贷利率上调至3%以上,有利于平衡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
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深耕
利率“内卷”按下暂停键后,银行如何在消费贷市场保持竞争力?在分析人士看来,银行消费贷的突围方向将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深耕,银行应将发力点放在精细化运营和服务上,通过降低放贷成本和金融服务创新,赢得客户信任。
所谓“精细化管理”,即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效提升的转型。“应追求‘高质量的市场份额’。”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金融机构应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不追求简单的规模增长和市场份额,而是应将贷款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增强商业可持续性。
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深耕,场景化嵌入是破局关键。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认为,消费贷的本质是服务于具体消费行为,银行应跳出单纯的放贷逻辑,主动对接消费趋势和消费场景进行金融服务创新。同时,针对不同客群开发针对性产品,提高差异化竞争能力。
在运营成本上,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建议,银行可将外部获客成本转化为新客补贴,通过“去中介化”降低放贷成本。“银行可强化自营渠道可持续的低成本获客能力,从源头上降低客户所承担的成本,更好地支持居民的合理消费需求”。
此外,金融机构应持续发力金融科技,提高风控水平。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建议,银行应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提高风控水平,并通过开展综合化金融服务稳定收益。
编辑:尹杨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上海4月2日电 消费贷利率“内卷”按下暂停键。4月1日,多家银行将消费贷利率上调至3%以上。
今年以来,银行加大了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通过降低利率等方式获客,部分消费贷产品利率已下探至2.5%左右。业内人士认为,此次银行将消费贷利率上调至3%以上,有利于将贷款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从而平衡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由价格竞争转向价值深耕,增强消费信贷可持续性。
多家银行上调消费贷利率
“4月1日起,利率下限不低于3.15%。原有消费贷优惠券已无法使用,拿不到‘2’字头的消费贷利率了。”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记者,行里正在开会,研究制定新的消费贷活动和获客策略。
“我们撤掉了低息宣传页面,当前申请消费贷,利率最低3.4%起,最高额度30万元。”某银行合肥分行人士说,该行正在研究新的优惠券额度,预计接下来客户使用新优惠券后,消费贷利率为最低3.05%起。
记者登录招商银行“闪电贷”发现,该产品年利率(单利)最低为3.4%,已无优惠券发放。某国有大行信贷经理也透露,已接到通知,4月1日起,个人信用消费贷款,年化利率低于3%的统一调整至3%。
银行发展消费贷业务要基于有效消费需求,也要考虑客户还款能力,不宜在利率上过度“内卷”。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将消费贷利率上调至3%以上,有利于平衡市场扩张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关系,增强消费信贷可持续性。
消费贷市场竞争激烈,银行靠降低利率提高市场占有率,难以持续。“超低的消费贷利率下,如果没有其他业务捆绑,就是倒贴获客。”一家国有大行业务人士告诉记者,低价营销其实也是为了让优质客户群体在获得消费贷款的同时,顺便能办理其他业务,从综合收益的角度考量可以实现盈利。
“在银行净息差已经很低的情况下,降低消费贷利率将导致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影响其盈利和内源资本补充,同时也不利于其风险应对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上述国有大行业务人士认为,银行将消费贷利率上调至3%以上,有利于平衡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
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深耕
利率“内卷”按下暂停键后,银行如何在消费贷市场保持竞争力?在分析人士看来,银行消费贷的突围方向将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深耕,银行应将发力点放在精细化运营和服务上,通过降低放贷成本和金融服务创新,赢得客户信任。
所谓“精细化管理”,即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效提升的转型。“应追求‘高质量的市场份额’。”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金融机构应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不追求简单的规模增长和市场份额,而是应将贷款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增强商业可持续性。
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深耕,场景化嵌入是破局关键。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认为,消费贷的本质是服务于具体消费行为,银行应跳出单纯的放贷逻辑,主动对接消费趋势和消费场景进行金融服务创新。同时,针对不同客群开发针对性产品,提高差异化竞争能力。
在运营成本上,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建议,银行可将外部获客成本转化为新客补贴,通过“去中介化”降低放贷成本。“银行可强化自营渠道可持续的低成本获客能力,从源头上降低客户所承担的成本,更好地支持居民的合理消费需求”。
此外,金融机构应持续发力金融科技,提高风控水平。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建议,银行应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提高风控水平,并通过开展综合化金融服务稳定收益。
编辑:尹杨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