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显示,截止3月27日收盘,今年以来已有22家公司被ST或*ST,其中9家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很多公司在违法信息披露后出现了大跌。
3月17日,ST中青宝(300052)及其实控人收到《行政处罚告知书》,近两周股价下跌58.33%;3月22日,ST联创(300343)收到《行政处罚告知书》,本周股价下跌34.19%;3月23日晚,ST香雪(300147)和ST朗源(300175)同日收到《行政处罚告知书》,本周股价分别下跌40.82%、19.24%。
3月24日晚,*ST东晶( 002199)披露年报,净利润亏损7345万元,营收不足5亿元(21719万元),本周股价下跌13.78%。同日,*ST新研(300159)披露年报,净利润亏损31857万元,净资产-24122万元,一周股价下跌35.77%……等等。
目前A股已有5家公司股价低于面值,分别是*ST旭蓝0.52元,*ST嘉寓0.54元,*ST东方0.58元,*ST富润0.62元,*ST吉药0.92元,若无奇迹发生,均将面临不足1元面值退市的尴尬。
而*ST普利(300630)因2021、2022两年虚报利润6.69亿元,且占该两年年度利润总额的73.83%,已锁定退市,今年以来股价下跌达63.44%。附带说一句,这家公司自2017年上市以来,最高价曾达112元,退市时仅为2.05元,真是要多悲催有多悲惨!
这些被ST或*ST的公司,很多都是有违法违规情况的问题股,而且绝大部分市值仅30亿元到40亿元,也有很多是被恶炒过的“微小盘股”。现在是上市公司年报密集公布期,“是驴是马”都要拉出来溜溜,绩差亏损股问题暴露后又反过来拖累市场整体走弱。本周A股主要指数全部下跌,一周有4400只个股下跌,上涨的个股仅仅960只,其中微盘股、活跃股、亏损股、风险提示股等分类指数周跌幅均逾4%。
还有一些公司,虽未被ST或*ST,但借助某些题材被狂炒后股价急剧回落,如南方精工(流通市值56亿、估值127倍),神开股份(流通市值31亿、估值126倍),正和生态(流通市值8.8亿,估值417倍),海洋王(流通市值36亿,估值70倍),以及14个交易日大涨190%的中毅达(流通市值70亿,业绩亏损)等等,最近纷纷跳水大跌,也引发市场的某种恐慌情绪。
炒小、炒差、炒新,这是A股几十年来的顽疾,但一直没怎么不改!
炒新不用说了,现在从严发行新股且严格控制高溢价,物以稀为贵,炒一下也无可非议。说到炒小、炒差,很多人的理由是机构持股比例低,散户不成熟。但是实际情况也许并非如此。随便举一个例子:*ST东方(原东方集团)早在去年6月22日就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提示了存在造假风险,但仍有不少投资者冒险买入,其中不乏机构投资者。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招商银行-华夏中证1000ETF、摩根士丹利逆市买入,分别持股1624.63万股、1092.33万股,进入十大股东之列。就这样,该股股价当时居然能从0.59元炒高至3.74元!而后在今年2月底,证监会认定2020年至2023年四年中,公司虚增营业收入161.3亿元,虚增成本160.73亿元,将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但在风险提示不断之际,仍有投资者“火中取栗”,3月12日*ST东方上演罕见的“地天板”,股价涨停。
是的,对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公司,投资者可以通过正当手段索赔。但如*ST东方那样在去年6月22日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告日(当视为有关部门认定的维权日)以后继续买入的,不管是散户还是机构,很可能需要“买者自负”。
对此,笔者深以为然。每每谈及公司退市,总有人出来强调“赔偿维权”,但如上文提到的基本面明确会退市的公司,很多人买入就是赌“乌鸡变凤凰”,更不要奢谈什么“维权”,因为这也是一种明知故犯。
此外,对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公司来说违法成本还是太低。*ST东方四年虚报营收161.3亿元,有关部门仅对公司及8名责任人处以罚款3900万元,其中张宏伟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指使、组织公司财务造假,仅被处以1000万元罚款,有些不可思议。另一方面,对明知基本面情况已经极度恶化或已查出重大违法的公司仍继续违规炒作的恶庄,我们似乎也缺乏必要的警示和惩处手段,这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统计显示,截止3月27日收盘,今年以来已有22家公司被ST或*ST,其中9家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很多公司在违法信息披露后出现了大跌。
3月17日,ST中青宝(300052)及其实控人收到《行政处罚告知书》,近两周股价下跌58.33%;3月22日,ST联创(300343)收到《行政处罚告知书》,本周股价下跌34.19%;3月23日晚,ST香雪(300147)和ST朗源(300175)同日收到《行政处罚告知书》,本周股价分别下跌40.82%、19.24%。
3月24日晚,*ST东晶( 002199)披露年报,净利润亏损7345万元,营收不足5亿元(21719万元),本周股价下跌13.78%。同日,*ST新研(300159)披露年报,净利润亏损31857万元,净资产-24122万元,一周股价下跌35.77%……等等。
目前A股已有5家公司股价低于面值,分别是*ST旭蓝0.52元,*ST嘉寓0.54元,*ST东方0.58元,*ST富润0.62元,*ST吉药0.92元,若无奇迹发生,均将面临不足1元面值退市的尴尬。
而*ST普利(300630)因2021、2022两年虚报利润6.69亿元,且占该两年年度利润总额的73.83%,已锁定退市,今年以来股价下跌达63.44%。附带说一句,这家公司自2017年上市以来,最高价曾达112元,退市时仅为2.05元,真是要多悲催有多悲惨!
这些被ST或*ST的公司,很多都是有违法违规情况的问题股,而且绝大部分市值仅30亿元到40亿元,也有很多是被恶炒过的“微小盘股”。现在是上市公司年报密集公布期,“是驴是马”都要拉出来溜溜,绩差亏损股问题暴露后又反过来拖累市场整体走弱。本周A股主要指数全部下跌,一周有4400只个股下跌,上涨的个股仅仅960只,其中微盘股、活跃股、亏损股、风险提示股等分类指数周跌幅均逾4%。
还有一些公司,虽未被ST或*ST,但借助某些题材被狂炒后股价急剧回落,如南方精工(流通市值56亿、估值127倍),神开股份(流通市值31亿、估值126倍),正和生态(流通市值8.8亿,估值417倍),海洋王(流通市值36亿,估值70倍),以及14个交易日大涨190%的中毅达(流通市值70亿,业绩亏损)等等,最近纷纷跳水大跌,也引发市场的某种恐慌情绪。
炒小、炒差、炒新,这是A股几十年来的顽疾,但一直没怎么不改!
炒新不用说了,现在从严发行新股且严格控制高溢价,物以稀为贵,炒一下也无可非议。说到炒小、炒差,很多人的理由是机构持股比例低,散户不成熟。但是实际情况也许并非如此。随便举一个例子:*ST东方(原东方集团)早在去年6月22日就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提示了存在造假风险,但仍有不少投资者冒险买入,其中不乏机构投资者。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招商银行-华夏中证1000ETF、摩根士丹利逆市买入,分别持股1624.63万股、1092.33万股,进入十大股东之列。就这样,该股股价当时居然能从0.59元炒高至3.74元!而后在今年2月底,证监会认定2020年至2023年四年中,公司虚增营业收入161.3亿元,虚增成本160.73亿元,将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但在风险提示不断之际,仍有投资者“火中取栗”,3月12日*ST东方上演罕见的“地天板”,股价涨停。
是的,对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公司,投资者可以通过正当手段索赔。但如*ST东方那样在去年6月22日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告日(当视为有关部门认定的维权日)以后继续买入的,不管是散户还是机构,很可能需要“买者自负”。
对此,笔者深以为然。每每谈及公司退市,总有人出来强调“赔偿维权”,但如上文提到的基本面明确会退市的公司,很多人买入就是赌“乌鸡变凤凰”,更不要奢谈什么“维权”,因为这也是一种明知故犯。
此外,对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公司来说违法成本还是太低。*ST东方四年虚报营收161.3亿元,有关部门仅对公司及8名责任人处以罚款3900万元,其中张宏伟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指使、组织公司财务造假,仅被处以1000万元罚款,有些不可思议。另一方面,对明知基本面情况已经极度恶化或已查出重大违法的公司仍继续违规炒作的恶庄,我们似乎也缺乏必要的警示和惩处手段,这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