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石化行业年碳排放总量约16亿吨,在全国碳排放总量中的占比约12.7%,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加快降碳进程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石化行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表示,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与化工品生产国和消费国,目前我国能源与化工行业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他提出了4点建议。一是着力推动化石能源低碳化。统筹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重点加大对页岩气、煤岩气等非常规资源规模有效开发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发挥对化石能源低碳转型的支撑作用。二是着力推动新能源发展规模化。加快推进以沙戈荒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大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力度,支持“绿电直供”,促进新能源就地就近消纳;加强新型储能等技术研发,充分发挥气电调峰作用,补强调节能力短板,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三是着力推动炼油化工产业高端化。按照“绿色低碳、先进高端、市场导向、总量控制”原则,加强对炼油化工产业的引导和监管;支持企业大力发展可持续航空燃料、生物柴油、生物化学品等生物产业,扩大高端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的国产化规模,提高低碳和零碳高端石化产品比率。四是着力推动环保产业优质化。以减污降碳、扩绿增长为目标,引导环保企业由单一环境要素的末端治理转向跨领域、多要素、系统协调的综合治理,从传统的污染治理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莫鼎革建议,从4个方面加快化学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绿色化工技术研发和工业化试验示范,设立绿色化工先导技术发展基金、绿色化工产业化示范基金,对相关技术和产业提供专项支持,鼓励高碳化工产业探索低碳发展新路子。二是健全标准制度,从绿色产品的定义、评价范围、评价方法、碳排放限值、绿度水平等方面着手,给绿色产品量身打造“身份证”。三是加大审批支持,通过率先审批、开通绿色通道等方式,推进新能源与化工行业的高效耦合,打造行业绿色示范项目。四是加强舆论引导,通过“标签化”推动绿色化学品市场应用,鼓励消费者使用绿色产品。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庆生也认为,大力发展绿氢产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他建议加强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的顶层设计,推动绿氢产业链协调发展。具体而言,一是坚持低碳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发展方向,在定价机制、减排机制、资源配置、电网政策等方面支持绿氢全产业链发展。二是强化制绿氢项目的政策支持,增加绿氢供给端的补贴支持,参考光伏、风电行业补贴政策,对采用先进技术的低能耗绿氢项目,按实际绿氢销售量对绿氢价格给予补贴。三是积极培育扩展氢能的应用场景,促进绿氢产业和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融合发展,加快拓展冶金、石化等工业化应用场景,丰富氢能多元化消费途径,加快探索氢能商业化的实现路径。四是加快管道输氢技术攻关和建设部署。加大绿氢管网的建设力度,实现低成本用氢规模化、产业化。
针对碳减排,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青岛石化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韩峰建议,加快推动二氧化碳化工利用制高附加值化学品的进程。一是加强科技支撑,多方协作合力破解二氧化碳化工利用技术难题,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激励。二是优化生产成本,多点发力提升二氧化碳化工利用经济效益,持续强化政策引导,综合施策构建二氧化碳化工利用高质量发展环境,从国家层面制定二氧化碳化工利用中长期产业化发展规划、科技支撑规划和实施计划,着力搭建上中下游全产业链联动平台,加快从散点探索迈向体系化布局;统筹制定二氧化碳的有效利用、跨地区跨行业的碳权确定、收益分配等指导意见。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石化行业年碳排放总量约16亿吨,在全国碳排放总量中的占比约12.7%,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加快降碳进程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石化行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表示,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与化工品生产国和消费国,目前我国能源与化工行业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他提出了4点建议。一是着力推动化石能源低碳化。统筹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重点加大对页岩气、煤岩气等非常规资源规模有效开发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发挥对化石能源低碳转型的支撑作用。二是着力推动新能源发展规模化。加快推进以沙戈荒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大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力度,支持“绿电直供”,促进新能源就地就近消纳;加强新型储能等技术研发,充分发挥气电调峰作用,补强调节能力短板,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三是着力推动炼油化工产业高端化。按照“绿色低碳、先进高端、市场导向、总量控制”原则,加强对炼油化工产业的引导和监管;支持企业大力发展可持续航空燃料、生物柴油、生物化学品等生物产业,扩大高端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的国产化规模,提高低碳和零碳高端石化产品比率。四是着力推动环保产业优质化。以减污降碳、扩绿增长为目标,引导环保企业由单一环境要素的末端治理转向跨领域、多要素、系统协调的综合治理,从传统的污染治理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莫鼎革建议,从4个方面加快化学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绿色化工技术研发和工业化试验示范,设立绿色化工先导技术发展基金、绿色化工产业化示范基金,对相关技术和产业提供专项支持,鼓励高碳化工产业探索低碳发展新路子。二是健全标准制度,从绿色产品的定义、评价范围、评价方法、碳排放限值、绿度水平等方面着手,给绿色产品量身打造“身份证”。三是加大审批支持,通过率先审批、开通绿色通道等方式,推进新能源与化工行业的高效耦合,打造行业绿色示范项目。四是加强舆论引导,通过“标签化”推动绿色化学品市场应用,鼓励消费者使用绿色产品。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庆生也认为,大力发展绿氢产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他建议加强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的顶层设计,推动绿氢产业链协调发展。具体而言,一是坚持低碳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发展方向,在定价机制、减排机制、资源配置、电网政策等方面支持绿氢全产业链发展。二是强化制绿氢项目的政策支持,增加绿氢供给端的补贴支持,参考光伏、风电行业补贴政策,对采用先进技术的低能耗绿氢项目,按实际绿氢销售量对绿氢价格给予补贴。三是积极培育扩展氢能的应用场景,促进绿氢产业和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融合发展,加快拓展冶金、石化等工业化应用场景,丰富氢能多元化消费途径,加快探索氢能商业化的实现路径。四是加快管道输氢技术攻关和建设部署。加大绿氢管网的建设力度,实现低成本用氢规模化、产业化。
针对碳减排,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青岛石化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韩峰建议,加快推动二氧化碳化工利用制高附加值化学品的进程。一是加强科技支撑,多方协作合力破解二氧化碳化工利用技术难题,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激励。二是优化生产成本,多点发力提升二氧化碳化工利用经济效益,持续强化政策引导,综合施策构建二氧化碳化工利用高质量发展环境,从国家层面制定二氧化碳化工利用中长期产业化发展规划、科技支撑规划和实施计划,着力搭建上中下游全产业链联动平台,加快从散点探索迈向体系化布局;统筹制定二氧化碳的有效利用、跨地区跨行业的碳权确定、收益分配等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