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消费领域的提法相较于近五年的报告呈现出显著变化,消费政策从短期刺激向系统性扩内需转型。主要体现在政策优先级、政策工具创新、消费领域扩展及长期战略调整等方面。
1)政策优先级提升:消费首次跃居政府工作任务首位。2025年消费被明确列为政府十大工作任务之首,提出“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并强调“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相较2024年报告中扩大内需位列第三位,政策重心明显向消费倾斜。
2)政策工具创新:财政支持力度空前,专项行动细化。2025年财政加码,赤字率提高至4%(30年来最高),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并首次提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此前政策更多依赖地方配套补贴(如家电下乡),缺乏中央层面的专项国债支持,且消费刺激手段相对分散。
3)消费领域扩展:服务消费与新业态成核心。2025年关注服务消费,聚焦养老、托幼、家政等民生领域扩容提质,提出“一老一小”服务供给缺口解决方案;明确提出发展数字、绿色、智能消费,支持大模型应用、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过往更强调传统商品消费恢复(如汽车、家电)及文旅消费复苏。
4)长期战略调整:新质生产力与消费升级结合。2025年将“新质生产力”与消费升级挂钩,强调科技创新驱动消费供给优化。例如,通过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提升文旅体验,推动绿色消费与循环经济。此前报告中“新质生产力”更多指向产业升级,与消费的直接关联较弱,2025年首次明确其作为消费升级的支撑。
我们从消费刺激、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教育、生育补贴和消费税改革等方面具体分析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
消费刺激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GDP增长目标5%,赤字率4%,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在我们此前所发《消费券刺激效果如何预期》中GDP目标及赤字率均落在敏感性测算表上沿,加上3000亿消费品刺激规模,测算2025年消费券/补贴发放规模约在5200亿量级,对终端消费刺激增量大概率能到过万亿级别。其中3000亿两新刺激主要作用于家电家居汽车等大宗商品,另外由地方政府对商品/服务消费进行消费券补贴。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完善免税店政策,推动扩大入境消费。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健全县域商业体系。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继续释放消费潜力,同时兼顾不同层级的消费场景。
教育方面: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2024年提法为“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另未提及2024年的“持续深化双减”说法。
生育补贴: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并将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消费税改革:提出“加快推进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消费税立法或许是今年下半年重要关注点。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黄金珠宝,商业,教育人服等板块,小商品城、安克创新、周大生、周大福、老凤祥、潮宏基、上海家化、若羽臣、蜜雪集团、学大教育、北京人力等。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草叔消费升级研究”,作者为东吴证券分析师吴劲草团队;智通财经编辑:文文。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消费领域的提法相较于近五年的报告呈现出显著变化,消费政策从短期刺激向系统性扩内需转型。主要体现在政策优先级、政策工具创新、消费领域扩展及长期战略调整等方面。
1)政策优先级提升:消费首次跃居政府工作任务首位。2025年消费被明确列为政府十大工作任务之首,提出“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并强调“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相较2024年报告中扩大内需位列第三位,政策重心明显向消费倾斜。
2)政策工具创新:财政支持力度空前,专项行动细化。2025年财政加码,赤字率提高至4%(30年来最高),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并首次提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此前政策更多依赖地方配套补贴(如家电下乡),缺乏中央层面的专项国债支持,且消费刺激手段相对分散。
3)消费领域扩展:服务消费与新业态成核心。2025年关注服务消费,聚焦养老、托幼、家政等民生领域扩容提质,提出“一老一小”服务供给缺口解决方案;明确提出发展数字、绿色、智能消费,支持大模型应用、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过往更强调传统商品消费恢复(如汽车、家电)及文旅消费复苏。
4)长期战略调整:新质生产力与消费升级结合。2025年将“新质生产力”与消费升级挂钩,强调科技创新驱动消费供给优化。例如,通过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提升文旅体验,推动绿色消费与循环经济。此前报告中“新质生产力”更多指向产业升级,与消费的直接关联较弱,2025年首次明确其作为消费升级的支撑。
我们从消费刺激、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教育、生育补贴和消费税改革等方面具体分析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
消费刺激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GDP增长目标5%,赤字率4%,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在我们此前所发《消费券刺激效果如何预期》中GDP目标及赤字率均落在敏感性测算表上沿,加上3000亿消费品刺激规模,测算2025年消费券/补贴发放规模约在5200亿量级,对终端消费刺激增量大概率能到过万亿级别。其中3000亿两新刺激主要作用于家电家居汽车等大宗商品,另外由地方政府对商品/服务消费进行消费券补贴。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完善免税店政策,推动扩大入境消费。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健全县域商业体系。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继续释放消费潜力,同时兼顾不同层级的消费场景。
教育方面: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2024年提法为“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另未提及2024年的“持续深化双减”说法。
生育补贴: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并将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消费税改革:提出“加快推进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消费税立法或许是今年下半年重要关注点。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黄金珠宝,商业,教育人服等板块,小商品城、安克创新、周大生、周大福、老凤祥、潮宏基、上海家化、若羽臣、蜜雪集团、学大教育、北京人力等。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草叔消费升级研究”,作者为东吴证券分析师吴劲草团队;智通财经编辑: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