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意见》共分6大部分,30条措施。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释放多重信号,如改革意味更浓厚、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城乡融合背景下的“乡村全面振兴”等。中央一号文件为深化农村农业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擘画了新蓝图,助力实现农业强国的目标。
释放多重积极信号
富国基金农业ETF基金经理张圣贤表示,从政策的顶层设计来看,此次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科技创新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引领作用。低空、大数据、AI等新技术的场景化应用,或将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效率;同时,推动智慧农业从技术概念向实际应用场景(如精准种植决策、数据平台)延伸,促进农机装备升级,培育农业的新增长点。
张圣贤指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新看点主要有三条。一是首次提及“农业新质生产力”。强调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强化农业科研资源力量统筹,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驱动农业现代化,聚焦于细分行业中的龙头创新力量。二是首次明确“低空技术应用”,将低空技术纳入农业场景,并与智慧农业相结合,推动智慧农业进一步落地(如智慧农机、AI农服)。三是首次提出“纾困肉牛、奶牛产业”。关注畜牧业多元化发展,可能推动畜牧业的结构调整。
博时中证农业主题指数发起式基金经理王祥认为,本次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文件将生物育种、无人机、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列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旨在通过科技赋能提升单产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同时,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支持头部种企技术突破。
农银汇理基金农业行业研究员李芳洲分析指出,首先,中央一号文件连续22年聚焦农业,特别强调粮食安全。其次,重视种业振兴、强调“推进设施种养业建设”。未来有望继续推进产业化,即有望增加转基因推广量,扩大推广面积,放开更多省份进行推广。第三,强调“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和“企业”主体地位。此次中央一号文件11次提到“科技”,强调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核心种源技术攻关。此外,还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里提出人工智能、低空等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第四,生猪养殖行业主要导向依然是稳定产能。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相关部署放在首章,粮食安全战略意义凸显。粮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重要基石,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已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金公司研究部农林牧渔行业首席分析师王思洋表示,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以科创引领先进生产要素落地农业场景。农业新质生产力涵盖生物育种、人工智能和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在农业场景的落地应用,企业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主力军。
申万宏源农林牧渔高级分析师盛瀚指出,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种业振兴,连续四年提及生物育种,表述分别为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全面实施→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
关注生物育种、智慧农业、低空技术等领域
王祥表示,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改革+科技”双轮驱动为核心,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突破解决农业“卡脖子”问题,用科技向农业赋能。短期看,种业、农机装备、数字农业等领域或将迎来政策红利;长期需关注城乡要素流动机制落地效果及国际粮食贸易格局变化。预计未来政策或将进一步细化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技术标准与补贴细则,同时强化粮食安全与防返贫的监测预警体系。
“生物育种(转基因玉米、大豆商业化)、智慧农业(AI农服、数据平台、智慧农机)、农机装备(老旧农机报废导致的更新需求)、低空技术应用(农业监测、植保无人机)、畜牧产业(肉牛及奶牛纾困政策下的规模化养殖机会)等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或值得投资者关注。”张圣贤谈道。
德邦基金资深研究员刘敏认为,根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以下细分领域投资机会:首先,生物育种方面。文件提到加快生物育种技术应用,相关种业研发企业将受益于种业振兴政策,种子企业受益于种子价格提高带来的价值链提升。
其次,数字农业。随着发展智慧农业的政策支持出台,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比如农业无人机企业、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企业会受益于相关发展。
此外,农资、农机装备、节水环保等细分领域也会有相应机会。持续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高效化肥、农药、节水灌溉设备等农资企业将迎来市场需求的增加;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等研发应用,推进老旧农机报废更新,利好农机装备企业;加强耕地保护,推进节水灌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利好节水灌溉系统、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及解决方案的企业等。
李芳洲表示,首先,“农业新质生产力”属首次提及,高度重视以种业为代表的农业科技产业,看好行业长远发展,转基因玉米的加速推广或增强头部种子企业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其次是肉牛奶牛产业纾困。在政策支持下,具有规模优势、养殖技术先进的肉牛奶牛养殖企业有望率先受益。第三是生猪养殖板块的产能去化。2024年生猪养殖呈现盈利状态,产能处于上升通道,高位产能之上的扩张惯性或使后续本轮生猪周期亏损加深,产能出清将更彻底,可以继续保持关注。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意见》共分6大部分,30条措施。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释放多重信号,如改革意味更浓厚、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城乡融合背景下的“乡村全面振兴”等。中央一号文件为深化农村农业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擘画了新蓝图,助力实现农业强国的目标。
释放多重积极信号
富国基金农业ETF基金经理张圣贤表示,从政策的顶层设计来看,此次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科技创新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引领作用。低空、大数据、AI等新技术的场景化应用,或将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效率;同时,推动智慧农业从技术概念向实际应用场景(如精准种植决策、数据平台)延伸,促进农机装备升级,培育农业的新增长点。
张圣贤指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新看点主要有三条。一是首次提及“农业新质生产力”。强调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强化农业科研资源力量统筹,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驱动农业现代化,聚焦于细分行业中的龙头创新力量。二是首次明确“低空技术应用”,将低空技术纳入农业场景,并与智慧农业相结合,推动智慧农业进一步落地(如智慧农机、AI农服)。三是首次提出“纾困肉牛、奶牛产业”。关注畜牧业多元化发展,可能推动畜牧业的结构调整。
博时中证农业主题指数发起式基金经理王祥认为,本次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文件将生物育种、无人机、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列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旨在通过科技赋能提升单产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同时,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支持头部种企技术突破。
农银汇理基金农业行业研究员李芳洲分析指出,首先,中央一号文件连续22年聚焦农业,特别强调粮食安全。其次,重视种业振兴、强调“推进设施种养业建设”。未来有望继续推进产业化,即有望增加转基因推广量,扩大推广面积,放开更多省份进行推广。第三,强调“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和“企业”主体地位。此次中央一号文件11次提到“科技”,强调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核心种源技术攻关。此外,还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里提出人工智能、低空等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第四,生猪养殖行业主要导向依然是稳定产能。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相关部署放在首章,粮食安全战略意义凸显。粮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重要基石,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已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金公司研究部农林牧渔行业首席分析师王思洋表示,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以科创引领先进生产要素落地农业场景。农业新质生产力涵盖生物育种、人工智能和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在农业场景的落地应用,企业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主力军。
申万宏源农林牧渔高级分析师盛瀚指出,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种业振兴,连续四年提及生物育种,表述分别为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全面实施→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
关注生物育种、智慧农业、低空技术等领域
王祥表示,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改革+科技”双轮驱动为核心,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突破解决农业“卡脖子”问题,用科技向农业赋能。短期看,种业、农机装备、数字农业等领域或将迎来政策红利;长期需关注城乡要素流动机制落地效果及国际粮食贸易格局变化。预计未来政策或将进一步细化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技术标准与补贴细则,同时强化粮食安全与防返贫的监测预警体系。
“生物育种(转基因玉米、大豆商业化)、智慧农业(AI农服、数据平台、智慧农机)、农机装备(老旧农机报废导致的更新需求)、低空技术应用(农业监测、植保无人机)、畜牧产业(肉牛及奶牛纾困政策下的规模化养殖机会)等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或值得投资者关注。”张圣贤谈道。
德邦基金资深研究员刘敏认为,根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以下细分领域投资机会:首先,生物育种方面。文件提到加快生物育种技术应用,相关种业研发企业将受益于种业振兴政策,种子企业受益于种子价格提高带来的价值链提升。
其次,数字农业。随着发展智慧农业的政策支持出台,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比如农业无人机企业、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企业会受益于相关发展。
此外,农资、农机装备、节水环保等细分领域也会有相应机会。持续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高效化肥、农药、节水灌溉设备等农资企业将迎来市场需求的增加;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等研发应用,推进老旧农机报废更新,利好农机装备企业;加强耕地保护,推进节水灌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利好节水灌溉系统、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及解决方案的企业等。
李芳洲表示,首先,“农业新质生产力”属首次提及,高度重视以种业为代表的农业科技产业,看好行业长远发展,转基因玉米的加速推广或增强头部种子企业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其次是肉牛奶牛产业纾困。在政策支持下,具有规模优势、养殖技术先进的肉牛奶牛养殖企业有望率先受益。第三是生猪养殖板块的产能去化。2024年生猪养殖呈现盈利状态,产能处于上升通道,高位产能之上的扩张惯性或使后续本轮生猪周期亏损加深,产能出清将更彻底,可以继续保持关注。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