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缩水40亿,内蒙百亿乳企频繁并购落下“后遗症”

征探财经

1天前

2月18日,蒙牛乳业(2319.HK)发布盈利预警,由于原奶供需矛盾突出、消费需求不及预期,预期2024年度总收入同比有所下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约为0.5亿元至2.5亿元,上年同期为48.09亿元。

蒙牛在公告中表示,附属公司贝拉米预计录得亏损,经过审慎考虑贝拉米近年来的经营状况和财务表现并结合对未来市场的预期,蒙牛将会对贝拉米进行商誉及相关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拨备,对公司业绩影响约为38亿元至40亿元;联营公司现代牧业,预计将会录得额外乳牛公平值变动减乳牛销售成本产生的亏损以及商誉减值亏损共计约为19亿元至23亿元,因此公司预期相应录得应占该联营公司亏损约为7.9亿元至9亿元。

在商誉减值之外,蒙牛的业绩也在逐渐放缓。2021年至2023年,蒙牛的营收增速分别为15.9%、5.1%、6.5%;权益股东应占利润增速分别为42.6%、5.5%、-9.3%。在大幅商誉减值后,业绩放缓的蒙牛还有什么办法?

01

收入放缓

在2024年8月的业绩说明会上,蒙牛总裁高飞提出了“一体两翼”的核心打法。“一体”指核心业务,包括液态奶、奶粉、冰品、奶酪;“两翼”指创新业务与国际化驱动。同时,其也表示,坚持“再创一个新蒙牛”战略不动摇。

从业绩来看,蒙牛这几大核心业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2024年上半年,液态奶业务收入为362.62亿元,同比下降12.92%;冰淇淋业务收入为33.71亿元,同比下降21.75%;奶粉业务收入为16.35亿元,同比下降13.67%;奶酪业务收入为21.14亿元,同比下降6.29%。

从收入占比来看,液态奶营收仍占蒙牛总收入的81.2%,蒙牛的第二增长线仍未培育出来。

而作为对比,2024年上半年,伊利(600887.SH)的液体乳业务收入为368.87亿元,奶粉及奶制品业务收入为145.09亿元;冷饮业务收入为73.22亿元,分别占比62.39%、24.54%、12.38%。显然,伊利的产品比蒙牛更加均衡。

从液态奶品类来看,也进入了存量竞争的状态。据马上赢数据显示,2024年占乳业市场规模最大的常温白奶,市场份额占比同比下滑3%。

更加依赖液态奶的蒙牛,业绩也逐渐放缓。

2021年至2023年,蒙牛的营收分别为881.42亿、925.93亿、986.24亿,分别同比增长15.9%、5.1%、6.5%;权益股东应占利润分别为50.26亿、53.03亿、48.09亿,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2.6%、5.5%、-9.3%。

在2024年上半年,蒙牛收入446.71亿元,同比下降12.6%;权益股东应占利润24.46亿元,同比下降19%。收入、净利润双降。

02

商誉减值成“常态”

拉开时间线来看,蒙牛的奶粉、奶酪业务是通过收购建立的。

2010年,蒙牛以4.692亿元收购了君乐宝51%的股权,彼时君乐宝拥有华北地区最大的酸奶生产基地,在低温酸奶领域位列行业第四。4年后,君乐宝进军奶粉市场,2018年,君乐宝全年销售收入130亿元,奶粉业务销售收入50亿元。

2013年,蒙牛以逾100亿港元的价格向雅士利发出要约收购,成为雅士利控股股东。2015年9月,雅士利以12.78亿港元的价格收购欧世蒙牛全部股权,之后蒙牛旗下所有奶粉品牌均集中到了雅士利平台上;同年12月,雅士利斥资12.3亿港元收购了达能旗下奶粉品牌多美滋中国全部股权。

2019年7月,蒙牛宣布以40.11亿元协议转让所持君乐宝51%的股权。在公告里,蒙牛表示君乐宝在过去数年间始终保持相对独立运作,与蒙牛的协同有限。此外,董事认为,考虑到产品定位的不同,建议出售事项能令公司精简业务,集中资源加速拓展明星产品,巩固在核心品牌的市场地位。

两个月后,蒙牛发布公告称,计划以14.6亿澳元(约合人民币71亿元)收购澳洲奶粉巨头贝拉米全部股份。

2020年8月,时任蒙牛总裁卢敏放在蒙牛2020年中期业绩说明会上表示,“雅士利加上贝拉米,蒙牛奶粉业务定的目标是未来三年进入中国市场前三。”

然而,雅士利、贝拉米却因业绩,多次被蒙牛商誉减值。2016年,由于雅士利年内录得亏损,并考虑雅士利近年来的近年的经营状况和财务表现,蒙牛确定与相关奶粉产品业务的商誉减值准备22.538亿元。2019年,蒙牛对雅士利进行22.99亿元的商誉减值。

截至2023年底,蒙牛对雅士利合计商誉减值47.01亿元,对贝拉米累计进行了14.32亿元的商誉减值。

靠雅士利、贝拉米构建的奶粉业务表现不佳,蒙牛又将目标放在了奶酪上。

2020年1月,蒙牛通过协议转让方式以2.87亿元对价受让妙可蓝多(600882.SH)5%股份。2021年3月,蒙牛通过二级市场收购妙可蓝多5%股份;2021年7月,妙可蓝多以29.71元/股的价格向蒙牛发行了1.01亿股,蒙牛的持股比例也从11.07%上升至28.46%,成为妙可蓝多控股股东。

此后通过增持,截至2024年上半年,蒙牛持有妙可蓝多36.63%的股份。

2024年6月,妙可蓝多将以4.48亿元现金收购内蒙古蒙牛奶酪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交易完成后,蒙牛奶酪成为妙可蓝多全资子公司。此次收购主要是为了解决妙可蓝多与蒙牛集团在奶酪业务上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

从业绩来看,2024年上半年,妙可蓝多收入19.22亿元,同比减少6.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77.83万元,同比增长168.77%。2023年,妙可蓝多收入40.49亿元,同比减少16.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43.95万元,同比减少53.9%。

在股价上,妙可蓝多2月21日的收盘价为17.73元/股。根据天风证券测算,蒙牛对妙可蓝多持股成本在30元以上,蒙牛对妙可蓝多的投入,已经出现亏损。

此外,近年来,蒙牛也收购了现代牧业、中国圣牧等上游乳企。截至2024年上半年,蒙牛的商誉总值达89.06亿元。

03

仍“内忧外患”

在收并购产生大量商誉外,蒙牛的资金压力也开始出现。

截至2024年上半年,蒙牛的总权益为511.19亿元,债务权益比率(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除以总权益)为81.3%,而在2023年末,这一比率为73.9%。

在短期负债方面,截至2024年上半年,蒙牛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3.52亿元。蒙牛乳业有息负债高达415.62亿元,其中一年内偿还的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为177.55亿元,较年初增加79.48亿元。公司表示,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增加主要原因是短期战略性融资及用于偿还未来到期的外币债务而作储备。

由此计算,蒙牛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尚未覆盖一年内偿还的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有着一定的资金压力。

有观点认为,此次蒙牛在2024年大幅计提商誉减值,也是为了“甩掉包袱轻装上阵”。

据媒体报道,作为新任总裁,高飞对内外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调节奏,主动控制发货节奏,清理渠道库存;调考核,降低KPI考核标准,不再强调100%完成,向90%努力;调投资,削减投资规模,降低成本支出,逐步减少资本支出;调结构,实行精兵简政,通过裁员、降费、技术赋能等,提高单位能效。

截至2024年上半年,蒙牛乳业员工数量为超43000名,2023年末,雇佣员工总数约为46064名。半年时间便减员3000余人。

2024年上半年,蒙牛的销售及经销费用126.81亿元,同比减少8.8%,其中,产品和品牌宣传及行销费用44.99亿元,同比减少12.1%;行政费用19.4亿元,同比减少11.1%;业务经营费用总额148.65亿元,同比减少9.1%。

但除了蒙牛自身外,更大的挑战来自于行业。

据申万宏源证券,2021至2024年前三季度,牛奶产量同比增长率与供需增速之差呈现出明显的供过于求态势。

2024年7月,在中国奶业协会第十五届奶业大会上,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李胜利表示,2024年牛奶原奶过剩的情况较2023年更为严重,由于牛奶原奶收购价持续下跌,导致奶价和成本出现了国家奶牛体系有记录以来的首次倒挂。

同时,他分享了一组调研数据称,2023年过剩生鲜乳量超过200万吨。为了消化过剩的产能,乳企加大了喷粉量。李胜利介绍,2024年4月至5月龙头乳企平均每天喷粉的生鲜乳达到2万吨,约占收奶量的25%。一吨奶粉大概只能卖15000元到19000元,但喷一吨粉的成本大概是35000块钱,所以卖一吨奶粉要亏一万多元。

需求疲软、供大于求,影响着乳企的盈利能力。而在蒙牛面前,靠收购搭建的多元化业务还未培育出第二增长线,并带来了几十亿的商誉减值。这也导致蒙牛业绩逐渐放缓,被伊利拉开差距。蒙牛还能缩小与伊利之间的差距吗?



2月18日,蒙牛乳业(2319.HK)发布盈利预警,由于原奶供需矛盾突出、消费需求不及预期,预期2024年度总收入同比有所下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约为0.5亿元至2.5亿元,上年同期为48.09亿元。

蒙牛在公告中表示,附属公司贝拉米预计录得亏损,经过审慎考虑贝拉米近年来的经营状况和财务表现并结合对未来市场的预期,蒙牛将会对贝拉米进行商誉及相关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拨备,对公司业绩影响约为38亿元至40亿元;联营公司现代牧业,预计将会录得额外乳牛公平值变动减乳牛销售成本产生的亏损以及商誉减值亏损共计约为19亿元至23亿元,因此公司预期相应录得应占该联营公司亏损约为7.9亿元至9亿元。

在商誉减值之外,蒙牛的业绩也在逐渐放缓。2021年至2023年,蒙牛的营收增速分别为15.9%、5.1%、6.5%;权益股东应占利润增速分别为42.6%、5.5%、-9.3%。在大幅商誉减值后,业绩放缓的蒙牛还有什么办法?

01

收入放缓

在2024年8月的业绩说明会上,蒙牛总裁高飞提出了“一体两翼”的核心打法。“一体”指核心业务,包括液态奶、奶粉、冰品、奶酪;“两翼”指创新业务与国际化驱动。同时,其也表示,坚持“再创一个新蒙牛”战略不动摇。

从业绩来看,蒙牛这几大核心业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2024年上半年,液态奶业务收入为362.62亿元,同比下降12.92%;冰淇淋业务收入为33.71亿元,同比下降21.75%;奶粉业务收入为16.35亿元,同比下降13.67%;奶酪业务收入为21.14亿元,同比下降6.29%。

从收入占比来看,液态奶营收仍占蒙牛总收入的81.2%,蒙牛的第二增长线仍未培育出来。

而作为对比,2024年上半年,伊利(600887.SH)的液体乳业务收入为368.87亿元,奶粉及奶制品业务收入为145.09亿元;冷饮业务收入为73.22亿元,分别占比62.39%、24.54%、12.38%。显然,伊利的产品比蒙牛更加均衡。

从液态奶品类来看,也进入了存量竞争的状态。据马上赢数据显示,2024年占乳业市场规模最大的常温白奶,市场份额占比同比下滑3%。

更加依赖液态奶的蒙牛,业绩也逐渐放缓。

2021年至2023年,蒙牛的营收分别为881.42亿、925.93亿、986.24亿,分别同比增长15.9%、5.1%、6.5%;权益股东应占利润分别为50.26亿、53.03亿、48.09亿,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2.6%、5.5%、-9.3%。

在2024年上半年,蒙牛收入446.71亿元,同比下降12.6%;权益股东应占利润24.46亿元,同比下降19%。收入、净利润双降。

02

商誉减值成“常态”

拉开时间线来看,蒙牛的奶粉、奶酪业务是通过收购建立的。

2010年,蒙牛以4.692亿元收购了君乐宝51%的股权,彼时君乐宝拥有华北地区最大的酸奶生产基地,在低温酸奶领域位列行业第四。4年后,君乐宝进军奶粉市场,2018年,君乐宝全年销售收入130亿元,奶粉业务销售收入50亿元。

2013年,蒙牛以逾100亿港元的价格向雅士利发出要约收购,成为雅士利控股股东。2015年9月,雅士利以12.78亿港元的价格收购欧世蒙牛全部股权,之后蒙牛旗下所有奶粉品牌均集中到了雅士利平台上;同年12月,雅士利斥资12.3亿港元收购了达能旗下奶粉品牌多美滋中国全部股权。

2019年7月,蒙牛宣布以40.11亿元协议转让所持君乐宝51%的股权。在公告里,蒙牛表示君乐宝在过去数年间始终保持相对独立运作,与蒙牛的协同有限。此外,董事认为,考虑到产品定位的不同,建议出售事项能令公司精简业务,集中资源加速拓展明星产品,巩固在核心品牌的市场地位。

两个月后,蒙牛发布公告称,计划以14.6亿澳元(约合人民币71亿元)收购澳洲奶粉巨头贝拉米全部股份。

2020年8月,时任蒙牛总裁卢敏放在蒙牛2020年中期业绩说明会上表示,“雅士利加上贝拉米,蒙牛奶粉业务定的目标是未来三年进入中国市场前三。”

然而,雅士利、贝拉米却因业绩,多次被蒙牛商誉减值。2016年,由于雅士利年内录得亏损,并考虑雅士利近年来的近年的经营状况和财务表现,蒙牛确定与相关奶粉产品业务的商誉减值准备22.538亿元。2019年,蒙牛对雅士利进行22.99亿元的商誉减值。

截至2023年底,蒙牛对雅士利合计商誉减值47.01亿元,对贝拉米累计进行了14.32亿元的商誉减值。

靠雅士利、贝拉米构建的奶粉业务表现不佳,蒙牛又将目标放在了奶酪上。

2020年1月,蒙牛通过协议转让方式以2.87亿元对价受让妙可蓝多(600882.SH)5%股份。2021年3月,蒙牛通过二级市场收购妙可蓝多5%股份;2021年7月,妙可蓝多以29.71元/股的价格向蒙牛发行了1.01亿股,蒙牛的持股比例也从11.07%上升至28.46%,成为妙可蓝多控股股东。

此后通过增持,截至2024年上半年,蒙牛持有妙可蓝多36.63%的股份。

2024年6月,妙可蓝多将以4.48亿元现金收购内蒙古蒙牛奶酪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交易完成后,蒙牛奶酪成为妙可蓝多全资子公司。此次收购主要是为了解决妙可蓝多与蒙牛集团在奶酪业务上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

从业绩来看,2024年上半年,妙可蓝多收入19.22亿元,同比减少6.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77.83万元,同比增长168.77%。2023年,妙可蓝多收入40.49亿元,同比减少16.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43.95万元,同比减少53.9%。

在股价上,妙可蓝多2月21日的收盘价为17.73元/股。根据天风证券测算,蒙牛对妙可蓝多持股成本在30元以上,蒙牛对妙可蓝多的投入,已经出现亏损。

此外,近年来,蒙牛也收购了现代牧业、中国圣牧等上游乳企。截至2024年上半年,蒙牛的商誉总值达89.06亿元。

03

仍“内忧外患”

在收并购产生大量商誉外,蒙牛的资金压力也开始出现。

截至2024年上半年,蒙牛的总权益为511.19亿元,债务权益比率(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除以总权益)为81.3%,而在2023年末,这一比率为73.9%。

在短期负债方面,截至2024年上半年,蒙牛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3.52亿元。蒙牛乳业有息负债高达415.62亿元,其中一年内偿还的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为177.55亿元,较年初增加79.48亿元。公司表示,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增加主要原因是短期战略性融资及用于偿还未来到期的外币债务而作储备。

由此计算,蒙牛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尚未覆盖一年内偿还的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有着一定的资金压力。

有观点认为,此次蒙牛在2024年大幅计提商誉减值,也是为了“甩掉包袱轻装上阵”。

据媒体报道,作为新任总裁,高飞对内外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调节奏,主动控制发货节奏,清理渠道库存;调考核,降低KPI考核标准,不再强调100%完成,向90%努力;调投资,削减投资规模,降低成本支出,逐步减少资本支出;调结构,实行精兵简政,通过裁员、降费、技术赋能等,提高单位能效。

截至2024年上半年,蒙牛乳业员工数量为超43000名,2023年末,雇佣员工总数约为46064名。半年时间便减员3000余人。

2024年上半年,蒙牛的销售及经销费用126.81亿元,同比减少8.8%,其中,产品和品牌宣传及行销费用44.99亿元,同比减少12.1%;行政费用19.4亿元,同比减少11.1%;业务经营费用总额148.65亿元,同比减少9.1%。

但除了蒙牛自身外,更大的挑战来自于行业。

据申万宏源证券,2021至2024年前三季度,牛奶产量同比增长率与供需增速之差呈现出明显的供过于求态势。

2024年7月,在中国奶业协会第十五届奶业大会上,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李胜利表示,2024年牛奶原奶过剩的情况较2023年更为严重,由于牛奶原奶收购价持续下跌,导致奶价和成本出现了国家奶牛体系有记录以来的首次倒挂。

同时,他分享了一组调研数据称,2023年过剩生鲜乳量超过200万吨。为了消化过剩的产能,乳企加大了喷粉量。李胜利介绍,2024年4月至5月龙头乳企平均每天喷粉的生鲜乳达到2万吨,约占收奶量的25%。一吨奶粉大概只能卖15000元到19000元,但喷一吨粉的成本大概是35000块钱,所以卖一吨奶粉要亏一万多元。

需求疲软、供大于求,影响着乳企的盈利能力。而在蒙牛面前,靠收购搭建的多元化业务还未培育出第二增长线,并带来了几十亿的商誉减值。这也导致蒙牛业绩逐渐放缓,被伊利拉开差距。蒙牛还能缩小与伊利之间的差距吗?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