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8个月,又成立新公司!知名连锁再出手

米内零售观察

1天前

不仅是其经营范围中包含诊所服务、中医诊所服务的内容,一心堂还通过并购取得上海康君阁文鹏中医诊所有限公司、上海康君阁中医诊所有限公司、上海康君阁青村中医诊所有限公司、海口一心堂文济综合门诊部有限公司、简阳鑫金立堂中医诊所有限公司、简阳善成德中医诊所有限公司等与中医诊所有关的公司经营资格。

健之佳再出手!投资成立新公司,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业务。

01 时隔8个月,健之佳加码中医诊所生意

2月19日,企查查APP显示,成都成华健之佳健设诊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image.png

这家由健之佳间接全资持股的新公司注册资本为3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浦仕旺,经营范围包括诊所服务、中医诊所服务、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以及远程健康管理服务等。

企查查APP数据表明,健之佳通过其全资子公司间接持有该新公司的全部股权。这一举措表明健之佳致力于拓展旗下业务,特别是在中医健康领域的深耕与布局,为用户提供更加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

其实,这并不是健之佳第一次涉足中医诊所。8个月前即2024年5月23日,健之佳在四川成都正式注册成立2家中医诊所,分别是成都锦江健之佳博仁堂美林中医诊所有限公司和成都成华健之佳博仁堂中医诊所有限公司。

据企查查APP显示,这两家公司的注册资本均为5万元,业务范围包括中医诊所服务、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化妆品零售、日用百货销售、体育健康服务、健康咨询服务以及母婴生活护理等。企查查的股权穿透图显示,两公司均由健之佳全资持股。

此番再度加码中医诊所、中医养生保健领域,标志着健之佳在中医诊疗和保健业务上的进一步发力,顺应了越来越多公众对中医文化和养生理念的关注和需求。

对此,健之佳方面表示,新的中医诊所将引入专业的医疗团队,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为患者提供综合性、专业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02为什么是中医?“去医保”+多元化

今年1月,健之佳发布2024年业绩预减公告。

公告显示,健之佳2024年归母净利润与上年同期4.14亿元相比,预计将减少2.85亿元到2.71亿元,同比减少68.78%到65.50%;根据中报和三季报的信息,此前健之佳的净利润已在下降。再到2024年业绩预告,健之佳的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六成以上。

对于业绩变动原因,健之佳提到,目前还处在医保个账及门诊统筹改革政策的探索期,各省市门诊统筹政策的诊疗规范要求、处方流转、药店资质要求、报销额度管控、政策推进力度等不同且尚在探索,部分省市区的门诊统筹政策正细化、落地,其集客红利尚未呈现。

健之佳还在公告中举例,2022年至2024年三季度末,健之佳实体门店营业收入金额持续增长,但医保结算收入金额呈持续下降态势。医保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由2022年的52%下降至2023年的47%,再下降至2024年1-9月的44%。

一直以来,医保个账收入是药店经营总收入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2021年医保个账改革后,单位缴纳和统筹基金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减少,这直接导致医保个人账户收入在2023年首次出现负增长。在此背景下,高度依赖医保和个账支付的药品和药店均面临严峻挑战,“去医保”的趋势愈加明显。

目前行业主要的盈利模式还是在销售药品,药店的价值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如何利用药店的场景为消费者提供病种或者健康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成为连锁必须面对的课题。

在多元化方面,健之佳的“中医诊所保健养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尝试。谈及应对业绩预减的下一步规划,健之佳也表示,2025年将明确自身定位,坚定中西成药核心业务不动摇,同时深入挖掘目标顾客除严肃医疗之外慢病和常见病治疗、预防和健康管理类产品及服务需求,向长期坚持强化专业药学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差异化商品品类管理能力转型,从“满足顾客需求”向“激发顾客需求”转型。

如此看来,此次健之佳成立新公司,主营业务所涵盖的养生保健似乎正对应了其“激发顾客需求”健康管理的发展规划。

03大连锁积极布局,中医保健市场潜力可期

除了健之佳以外,其他连锁也在积极布局中医诊所生意。

比如,益丰通过自建及并购拥有中医馆、中医坐堂、门诊部、店内诊所、互联网医院等方式,且每年通过股权并购新增实体医疗机构;老百姓在江苏、湖南、天津、安徽等地布局了百杏堂中医馆 、一方百姓等门诊品牌;漱玉平民药房旗下宥仁医疗运营着多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一级社区医院,专注发展社区医疗和养老服务。

一心堂也是较早开始涉足中医诊所生意的连锁。不仅是其经营范围中包含诊所服务、中医诊所服务的内容,一心堂还通过并购取得上海康君阁文鹏中医诊所有限公司、上海康君阁中医诊所有限公司、上海康君阁青村中医诊所有限公司、海口一心堂文济综合门诊部有限公司、简阳鑫金立堂中医诊所有限公司、简阳善成德中医诊所有限公司等与中医诊所有关的公司经营资格。

中医养生保健产业作为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健康观念的转变和健康需求的提高,中医养生保健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不仅如此,国家对中医药健康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中,均对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规划。

中医养生保健行业的消费群体广泛,包括中老年人、白领、学生等不同群体,他们对中医养生的需求日益旺盛,为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顾客对于中医养生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仅仅是根治疾病,更多的是对身心健康的关注和追求,所以药店更应注重良好的服务体验。

随着消费者对中医养生服务需求的增加,中医养生馆市场也在稳步增长。据统计,2023年中医养生馆市场规模预计达到500亿元,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快速增长。

不仅是其经营范围中包含诊所服务、中医诊所服务的内容,一心堂还通过并购取得上海康君阁文鹏中医诊所有限公司、上海康君阁中医诊所有限公司、上海康君阁青村中医诊所有限公司、海口一心堂文济综合门诊部有限公司、简阳鑫金立堂中医诊所有限公司、简阳善成德中医诊所有限公司等与中医诊所有关的公司经营资格。

健之佳再出手!投资成立新公司,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业务。

01 时隔8个月,健之佳加码中医诊所生意

2月19日,企查查APP显示,成都成华健之佳健设诊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image.png

这家由健之佳间接全资持股的新公司注册资本为3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浦仕旺,经营范围包括诊所服务、中医诊所服务、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以及远程健康管理服务等。

企查查APP数据表明,健之佳通过其全资子公司间接持有该新公司的全部股权。这一举措表明健之佳致力于拓展旗下业务,特别是在中医健康领域的深耕与布局,为用户提供更加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

其实,这并不是健之佳第一次涉足中医诊所。8个月前即2024年5月23日,健之佳在四川成都正式注册成立2家中医诊所,分别是成都锦江健之佳博仁堂美林中医诊所有限公司和成都成华健之佳博仁堂中医诊所有限公司。

据企查查APP显示,这两家公司的注册资本均为5万元,业务范围包括中医诊所服务、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化妆品零售、日用百货销售、体育健康服务、健康咨询服务以及母婴生活护理等。企查查的股权穿透图显示,两公司均由健之佳全资持股。

此番再度加码中医诊所、中医养生保健领域,标志着健之佳在中医诊疗和保健业务上的进一步发力,顺应了越来越多公众对中医文化和养生理念的关注和需求。

对此,健之佳方面表示,新的中医诊所将引入专业的医疗团队,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为患者提供综合性、专业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02为什么是中医?“去医保”+多元化

今年1月,健之佳发布2024年业绩预减公告。

公告显示,健之佳2024年归母净利润与上年同期4.14亿元相比,预计将减少2.85亿元到2.71亿元,同比减少68.78%到65.50%;根据中报和三季报的信息,此前健之佳的净利润已在下降。再到2024年业绩预告,健之佳的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六成以上。

对于业绩变动原因,健之佳提到,目前还处在医保个账及门诊统筹改革政策的探索期,各省市门诊统筹政策的诊疗规范要求、处方流转、药店资质要求、报销额度管控、政策推进力度等不同且尚在探索,部分省市区的门诊统筹政策正细化、落地,其集客红利尚未呈现。

健之佳还在公告中举例,2022年至2024年三季度末,健之佳实体门店营业收入金额持续增长,但医保结算收入金额呈持续下降态势。医保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由2022年的52%下降至2023年的47%,再下降至2024年1-9月的44%。

一直以来,医保个账收入是药店经营总收入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2021年医保个账改革后,单位缴纳和统筹基金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减少,这直接导致医保个人账户收入在2023年首次出现负增长。在此背景下,高度依赖医保和个账支付的药品和药店均面临严峻挑战,“去医保”的趋势愈加明显。

目前行业主要的盈利模式还是在销售药品,药店的价值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如何利用药店的场景为消费者提供病种或者健康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成为连锁必须面对的课题。

在多元化方面,健之佳的“中医诊所保健养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尝试。谈及应对业绩预减的下一步规划,健之佳也表示,2025年将明确自身定位,坚定中西成药核心业务不动摇,同时深入挖掘目标顾客除严肃医疗之外慢病和常见病治疗、预防和健康管理类产品及服务需求,向长期坚持强化专业药学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差异化商品品类管理能力转型,从“满足顾客需求”向“激发顾客需求”转型。

如此看来,此次健之佳成立新公司,主营业务所涵盖的养生保健似乎正对应了其“激发顾客需求”健康管理的发展规划。

03大连锁积极布局,中医保健市场潜力可期

除了健之佳以外,其他连锁也在积极布局中医诊所生意。

比如,益丰通过自建及并购拥有中医馆、中医坐堂、门诊部、店内诊所、互联网医院等方式,且每年通过股权并购新增实体医疗机构;老百姓在江苏、湖南、天津、安徽等地布局了百杏堂中医馆 、一方百姓等门诊品牌;漱玉平民药房旗下宥仁医疗运营着多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一级社区医院,专注发展社区医疗和养老服务。

一心堂也是较早开始涉足中医诊所生意的连锁。不仅是其经营范围中包含诊所服务、中医诊所服务的内容,一心堂还通过并购取得上海康君阁文鹏中医诊所有限公司、上海康君阁中医诊所有限公司、上海康君阁青村中医诊所有限公司、海口一心堂文济综合门诊部有限公司、简阳鑫金立堂中医诊所有限公司、简阳善成德中医诊所有限公司等与中医诊所有关的公司经营资格。

中医养生保健产业作为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健康观念的转变和健康需求的提高,中医养生保健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不仅如此,国家对中医药健康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中,均对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规划。

中医养生保健行业的消费群体广泛,包括中老年人、白领、学生等不同群体,他们对中医养生的需求日益旺盛,为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顾客对于中医养生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仅仅是根治疾病,更多的是对身心健康的关注和追求,所以药店更应注重良好的服务体验。

随着消费者对中医养生服务需求的增加,中医养生馆市场也在稳步增长。据统计,2023年中医养生馆市场规模预计达到500亿元,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快速增长。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