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麦廖家涛:练好内功,以作物为中心

农财网农化宝典

2天前

我们所有的人员都要朝着作物专家的方向去走,成为作物服务型人才或者作物经理,每个员工个人的发展都是长远的,高麦也才能走得更远、看得更透。

高麦肥料(广州)有限公司(下称“高麦”)以特肥为锚点,以Doxop磷增效技术方案为引擎,在国内市场推出多款水溶性特肥产品,带动行业新突破,引领行业新风潮。

近年来,农资行业风起云涌,内卷时代的到来裹挟着行业寻求新的突破点和增长点。高麦作为特肥代表企业有何动作?2025年,高麦又将如何打好产品、技术、团队组合拳?目前,正值春耕备肥关键时节,南方农村报专访了高麦肥料(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家涛。

图片
南方农村报请用一句话或者关键词总结高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廖家涛:练好内功,以作物为中心。因为只要解决了作物的问题,就一定能解决好渠道的问题,这样才是一个可持续的、持久的发展思路。
南方农村报过去一年,行业变化多端,内卷严重,高麦是怎么应对的?您认为这种形势还将会持续吗?
廖家涛:随着作物的价格的波动所导致的行情波动,再加上原材料的起伏不定,导致今年肥料价格一直在不停波动。对于高麦来说,影响反而没那么大。对于我们来说,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作物的价格,二是产品力,三是人力。产品力其实就是企业的内功,最终都会表现在人力、团队。能不能解决作物生长的某个痛点,或者是老百姓在使用的时候某个问题,考验的就是产品力。
以“猛擎”为例,它的溶解性很好,在菜区的农户可以边冲肥料边施肥、浇水,这样一来又不结块又省时间。行情的变动固然很大,但好的产品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抗这种不确定性。
在设施化农业比较丰富的地方,比如云南、广西的菜区和果区,已经广泛运用滴灌系统,这些地方的用肥选择上,水溶性已经是产品当前最基础的属性。因此,在过滴灌的这个技术属性上,给产品附加一些其它功能,给农户精准解决某个问题,在现在就会变得比较重要。
南方农村报:过去几年,高麦发展迅猛,产品受到市场追捧,这其中有什么样科技力量在支撑?
廖家涛:从数据上来看,我们今年的营收突破了新目标,现在的体量令人欣喜,也在我们的意料之中;
目前,营收占比较大的板块还是“猛擎”和“企鹅”系列,“猛擎”是美国维帝生磷增效方案产品,“企鹅”主要是作物低温生长方案,二者功能互补。
目前高麦的产品核心技术方向很明确,就是用Doxop磷增效技术把土壤中的磷保护起来,避免被土壤中的钙、镁固定。下一步,高麦也即将引进美国维帝生的磷酸酶,它可以将土壤中已经被固定的磷酸根离子活化,大大增加作物对磷的吸收。相对来说,这套方案更高端,磷增效效果也更好,预计在2025年进行亮相。这也是高麦的责任,将更好的产品、更新的技术带给国内的农户,不断迭代和优化产品,在革新中打造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尽管新的产品具有更强的功效和更新的技术,但我们依旧保持初心,我们不愿意把它做成空中楼阁,它的价格是和土地深深连在一起的,我们会尽可能结合国内实际来进行定价,做成大家都用得起的好产品,这也是高麦倡导的“特肥平权化”。
南方农村报:公司这两年的发展符合原来的预期吗?站在现在的角度让您重新制定过去的五年规划,您会做哪些转变?
廖家涛:从这几年的营收情况来看,还是比较符合高麦的预期的,并以每年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逐渐实现了去年的增长目标,可以说是稳步向好的。今年北方市场大量启动后,争取能够做到30-40%的增长。
高麦能够在当前这个内卷的时代杀出血路,与我们的国际化视野密不可分,我们每年都会去欧洲走一圈,去考察当前先进的技术和方案,再结合国内的情况进行综合性判断。
另外,我们目前有一个120多名员工组成的团队,团队里有相当一部分老员工,经过十多年的磨合和共同进步,团队整体展现出很强的凝聚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望过去几年的发展,我们认为高麦坚持专业服务、坚持高品质产品的路子是对的,我们也凭借这个思路得到了各地用户的认可。下一步,我们所有的人员都要朝着作物专家的方向去走,成为作物服务型人才或者作物经理,每个员工个人的发展都是长远的,高麦也才能走得更远、看得更透。

南方农村报:当前,特肥的增量市场在哪里?公司为此在产品品牌和渠道上等开展了哪些战略布局?
廖家涛:目前特肥还是处于一个增量的阶段。农药的市场份额大约在800亿元,肥料市场空间是农药的十几倍。从近年来水肥一体化的逐渐普及上,我们就能看到,现代化的设施农业将会越来越普遍。如今,不单单是菜区,很多果区也不再用撒施的肥料了,有很多一体化设备。这种变化无疑会进一步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所以我们对未来很有信心。
另外一点,生物刺激素类的产品、土壤改良菌肥等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正是由于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土壤质量对整个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大家都很积极地去用具有这些功效的产品。

南方农村报:当前,视频之风正盛,AI时代已经启幕,很多企业也在培养自己的业务团队,您如何看待新媒体营销?在这方面高麦做了哪些布局?
廖家涛:新媒体是当前各行各业都在争相推进的领域。在农资领域,新媒体的玩法、路径还都不清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新媒体将会是引爆农资行业的一把火。目前,高麦主要聚焦垂直用户,以田间地头的产品效果展示为主展开新媒体探索,包括视频号、抖音号、公众号等多平台分发的新媒体宣传产品。不过,这仍然是不够的,依靠专业宣传力量是高麦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会再上一个台阶。
做新媒体传播要有品类的沉淀,在目前发展阶段,高麦计划仍旧先围绕产品、技术本身进行创新,以线下实体为主要载体,逐步展开线上的摸索。放眼整个农资领域,大家做新媒体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超级个体时代的来临,让我们不再忽视新媒体的力量,下一阶段,我们也会逐步通过完善团队搭建高麦新媒体团队,更好服务渠道商、经销商和农户。
南方农村报:你认为2025年发展的主题将会是什么?
廖家涛:拼刺刀。展开来讲就是拼产品、拼技术、拼团队、拼综合实力、拼你对行业的理解,前三点尤为重要。
*专题*

撰文丨王志敏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丨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微信

全国农资市场群,扫码加入交流!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网农化宝典

文章不错,点个“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我们所有的人员都要朝着作物专家的方向去走,成为作物服务型人才或者作物经理,每个员工个人的发展都是长远的,高麦也才能走得更远、看得更透。

高麦肥料(广州)有限公司(下称“高麦”)以特肥为锚点,以Doxop磷增效技术方案为引擎,在国内市场推出多款水溶性特肥产品,带动行业新突破,引领行业新风潮。

近年来,农资行业风起云涌,内卷时代的到来裹挟着行业寻求新的突破点和增长点。高麦作为特肥代表企业有何动作?2025年,高麦又将如何打好产品、技术、团队组合拳?目前,正值春耕备肥关键时节,南方农村报专访了高麦肥料(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家涛。

图片
南方农村报请用一句话或者关键词总结高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廖家涛:练好内功,以作物为中心。因为只要解决了作物的问题,就一定能解决好渠道的问题,这样才是一个可持续的、持久的发展思路。
南方农村报过去一年,行业变化多端,内卷严重,高麦是怎么应对的?您认为这种形势还将会持续吗?
廖家涛:随着作物的价格的波动所导致的行情波动,再加上原材料的起伏不定,导致今年肥料价格一直在不停波动。对于高麦来说,影响反而没那么大。对于我们来说,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作物的价格,二是产品力,三是人力。产品力其实就是企业的内功,最终都会表现在人力、团队。能不能解决作物生长的某个痛点,或者是老百姓在使用的时候某个问题,考验的就是产品力。
以“猛擎”为例,它的溶解性很好,在菜区的农户可以边冲肥料边施肥、浇水,这样一来又不结块又省时间。行情的变动固然很大,但好的产品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抗这种不确定性。
在设施化农业比较丰富的地方,比如云南、广西的菜区和果区,已经广泛运用滴灌系统,这些地方的用肥选择上,水溶性已经是产品当前最基础的属性。因此,在过滴灌的这个技术属性上,给产品附加一些其它功能,给农户精准解决某个问题,在现在就会变得比较重要。
南方农村报:过去几年,高麦发展迅猛,产品受到市场追捧,这其中有什么样科技力量在支撑?
廖家涛:从数据上来看,我们今年的营收突破了新目标,现在的体量令人欣喜,也在我们的意料之中;
目前,营收占比较大的板块还是“猛擎”和“企鹅”系列,“猛擎”是美国维帝生磷增效方案产品,“企鹅”主要是作物低温生长方案,二者功能互补。
目前高麦的产品核心技术方向很明确,就是用Doxop磷增效技术把土壤中的磷保护起来,避免被土壤中的钙、镁固定。下一步,高麦也即将引进美国维帝生的磷酸酶,它可以将土壤中已经被固定的磷酸根离子活化,大大增加作物对磷的吸收。相对来说,这套方案更高端,磷增效效果也更好,预计在2025年进行亮相。这也是高麦的责任,将更好的产品、更新的技术带给国内的农户,不断迭代和优化产品,在革新中打造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尽管新的产品具有更强的功效和更新的技术,但我们依旧保持初心,我们不愿意把它做成空中楼阁,它的价格是和土地深深连在一起的,我们会尽可能结合国内实际来进行定价,做成大家都用得起的好产品,这也是高麦倡导的“特肥平权化”。
南方农村报:公司这两年的发展符合原来的预期吗?站在现在的角度让您重新制定过去的五年规划,您会做哪些转变?
廖家涛:从这几年的营收情况来看,还是比较符合高麦的预期的,并以每年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逐渐实现了去年的增长目标,可以说是稳步向好的。今年北方市场大量启动后,争取能够做到30-40%的增长。
高麦能够在当前这个内卷的时代杀出血路,与我们的国际化视野密不可分,我们每年都会去欧洲走一圈,去考察当前先进的技术和方案,再结合国内的情况进行综合性判断。
另外,我们目前有一个120多名员工组成的团队,团队里有相当一部分老员工,经过十多年的磨合和共同进步,团队整体展现出很强的凝聚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望过去几年的发展,我们认为高麦坚持专业服务、坚持高品质产品的路子是对的,我们也凭借这个思路得到了各地用户的认可。下一步,我们所有的人员都要朝着作物专家的方向去走,成为作物服务型人才或者作物经理,每个员工个人的发展都是长远的,高麦也才能走得更远、看得更透。

南方农村报:当前,特肥的增量市场在哪里?公司为此在产品品牌和渠道上等开展了哪些战略布局?
廖家涛:目前特肥还是处于一个增量的阶段。农药的市场份额大约在800亿元,肥料市场空间是农药的十几倍。从近年来水肥一体化的逐渐普及上,我们就能看到,现代化的设施农业将会越来越普遍。如今,不单单是菜区,很多果区也不再用撒施的肥料了,有很多一体化设备。这种变化无疑会进一步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所以我们对未来很有信心。
另外一点,生物刺激素类的产品、土壤改良菌肥等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正是由于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土壤质量对整个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大家都很积极地去用具有这些功效的产品。

南方农村报:当前,视频之风正盛,AI时代已经启幕,很多企业也在培养自己的业务团队,您如何看待新媒体营销?在这方面高麦做了哪些布局?
廖家涛:新媒体是当前各行各业都在争相推进的领域。在农资领域,新媒体的玩法、路径还都不清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新媒体将会是引爆农资行业的一把火。目前,高麦主要聚焦垂直用户,以田间地头的产品效果展示为主展开新媒体探索,包括视频号、抖音号、公众号等多平台分发的新媒体宣传产品。不过,这仍然是不够的,依靠专业宣传力量是高麦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会再上一个台阶。
做新媒体传播要有品类的沉淀,在目前发展阶段,高麦计划仍旧先围绕产品、技术本身进行创新,以线下实体为主要载体,逐步展开线上的摸索。放眼整个农资领域,大家做新媒体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超级个体时代的来临,让我们不再忽视新媒体的力量,下一阶段,我们也会逐步通过完善团队搭建高麦新媒体团队,更好服务渠道商、经销商和农户。
南方农村报:你认为2025年发展的主题将会是什么?
廖家涛:拼刺刀。展开来讲就是拼产品、拼技术、拼团队、拼综合实力、拼你对行业的理解,前三点尤为重要。
*专题*

撰文丨王志敏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丨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微信

全国农资市场群,扫码加入交流!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网农化宝典

文章不错,点个“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